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习,否则至少一日一次。乃至七日,或半月,最低一月之间应修一次,若并此而不能,随修何法皆不相应矣!十三颂,总摄内外密障难,观想以护法守护者勇士空行为主。初遍亦放光明甘露,末句二遍,想当中妈诃噶那(即六臂明王)以手摇鼓唱言:汝障我愿除,汝善我愿助。荡金却加、毗沙门天分身与自及六道相合。以智慧烈火及军器消除障难。此温沙巴耳传教授之略说,详须耳传。护法诸主尊,先化现白色空行母,持白色净瓶,以白甘露灌自及六道顶,消除罪障。次黄色,增长寿命。次红色,消灭修法违缘、乏食等。次黑色,持月刀,於俱生我执分别,如仇敌以刀碎之。此须耳传,若流通,则加持力弱。十四颂,生生(包前生後生)不离与金刚大持无二恩师,加持我此生迅速即由共不共道,即得二种成就。此生不得,愿加持中有成佛。至迟下生,必成金刚大持。愿师加持摄受不舍。完全六加行竟。
  最後应收摄资粮田。先由上师即释迦,即金刚大持心中吽字放光,遍照十方,诸尊渐次化光,由护法起,向内依次融合,前面合於三恩具足根本上师。广行合於弥勒。深观合於文殊。先右後左,後後,後面与大日如来相合。诸尊之座,化光合於大宝座。大宝座合於宗喀巴之座。海树等,无缘入空。此时唯余五尊。稍停,观想犹如亲见,生起喜心。次想弥勒化光,由右入於宗佛身。次想文殊化光,由左入於宗佛身。次想大日如来不化光由宗佛顶入其心中,与心中大日如来合。次想上师不化光直与宗喀巴合。最後念具足功德上师宝一颂,再次想宗喀佛来与顶上原代启请之上师相合,合後化为释迦,紫磨金色,其心中有大日如来,大日如来心中有吽字。说此有简略七支供,及略曼遮供。继思顶上上师,乃资粮田中诸尊(自护法至密部诸尊。)之总聚体。愿此生,中有、後有,皆求加被救护,此称栽桩启请(谓认定一地,好好钉著。)加持最大。如认各尊与上师各别,则不易生加持。应观一切法身、报身、化身、本尊、上师、佛、菩萨、独觉、声闻、护法等,诸尊之总聚体,此为重要之耳传。宗喀大师已将各加持承传,总摄为此,不别传授。顶上上师,於正行时,皆不收摄。(在自顶上)。
  六月初六日讲
  “又礼敬、供养、请法、劝住、随喜等五支,即是积集资粮,忏悔支是净除业障,随喜支中,复有一分对自所修善,生随喜心,令其增长。回向支者,即将所积所净所增长诸善,虽极微少,汇成众多。现所受乐,虽将终尽,亦能令其绵延无穷。总可合为积资、净障、增长无尽之三种。六於所缘境,观想明晰,而献坛供,请求加被,愿灭除不敬善知识等一切颠倒心,速疾生起恭敬善知识等正清净心。摧伏一切内外障难,须以猛利欲乐,多次祈求焉。”
  此总明六支之功用,兹为令略本《朗忍》经教传承不断故,再随文略释加行六法。依金洲大师行传,普贤愿颂第一颂,文义易明,无需赘述。其二颂,普贤行愿威神力句,即对於普贤之信仰力,一心专注,一切如来现身於其前。如赞十地菩萨颂有云:”一一毛孔皆有诸佛海会,何况於佛。”但此处解释,尚有问难,可资研思。如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竹石,皆住有刹尘数佛一语,有释为一尘中可住刹尘数佛,非谓一尘中皆有刹尘数佛。有谓刹土每一微尘,皆有一刹土尘数之佛安住其中。如此诸义,可谛思之。又密宗,谓佛智无尽,遍於各各微尘。故每一微尘皆有佛之意生身,其义即属有。亦可加以谛思。语礼,初观不易,实即赞颂之意。五颂内之涂香,为油质,白色,开光广仪轨中,即用此。灯,即香油灯,用芝麻油。衣,谓如意树纤维织成之衣。末香,可盛囊中悬当风处。形状如上所陈设,五光十色,绚烂夺目。(此句勇师译脱)。以普贤愿力行供,即神力变现之谓,如大宝藏瓶,如意树等是。普贤手持之蓝色摩尼宝,放光,一一光端有大莲花,花周有八宝及所应供物。花中复有蓝摩尼宝,宝复放无量光,光端亦然,以至无尽。末二句,即发心以此供所供境。忏悔各别有仪轨,分发露及忏悔。故此云我我今各别一一皆忏悔。(三聚戒,即各有仪轨)。请转法轮文,颂中有成就菩提句,谓智慧无碍,即证大菩提。佛之智慧一出,凡世间一切黑暗皆得光明,故称世间灯。最初得菩提句,藏语为”列高”,意谓暂时菩提,如初地菩萨。必由次第菩提,乃至究竟菩提。又住世支云,利乐一切诸众生。利,谓利益,指因(属暂时的)。乐,谓安乐,指果(属究竟的)。”现所受果”,指人天福报。”於所缘境观想明晰”,即指资粮田及所献须弥日月等,皆应观想明晰。”恭敬善知识等”之等字,包括直至止观双运止,通达二谛四谛等。不敬善知识之因,关系苦集二谛。云愿灭者,即灭谛。生敬即道谛。启请生起恭敬,摄於俗谛。启请通达止观,摄於真谛。三事求加,须恳切,须多次。若未修云敦肱吉,即此三事求加,更应多修,每日须数数修习。最低限下至一周,或一月必须修一次。能广修更佳。有单行广本。否则依略本朗忍加所讲授而修,亦可。末世积资因缘少,积罪因缘多。故於积资忏净支,宜广不宜略。以上讲正修中己初加行法竟。
  六月初八日讲
  己二、正行应如何分二。庚初、总修持法。庚二、此中修法
  庚初、总修持法。
  “所谓修道者,即於善所缘,如欲而能令心安住之谓也。若於所缘随意修习,依自己所想之数目与次第而修者,从初即养成任意之习惯,将至一世之善行无成,反成有过。故最初无论修习何种所缘,应决定其数目次第。此後应起猛利坚固之心,以自克服。务令如其所预定而修,於此定课,不得轻易增减,随时变易。须具足正念正知而修习之。”
  修道二字,包括自依师起至止观双运,皆属之。修,分寻伺修习,藏文为”夏刚”,与决定後(专注)修习,藏文为”觉刚”。即观修与住修。修上二法,均须心依於善所缘。常人心未得自在者,因为烦恼恶业所驱使。如主之御仆,仆不能自在。应如调伏野马,不能听其东西自便,然後得循行就道。如照上二法,常依善所缘,串习久之,则心自能听命,不复趋於烦恼恶业,而唯住於善法矣。复次,若但依善缘,而於其次第与数目不决定,任心修习,由最初养成劣习,身心终无通达之望。例如正修依师,忽而思及死无常,即移心以习死无常。或正修死无常,忽而思及四无量心,又移修四无量。如是所缘虽皆善,然如服药,寒热杂投,不惟无益於病,而反有害。故随任何修,终无所成。在最初时,即宜将所修次第决定,次将数目决定。即照所决定次第与数目,坚持与贯彻。念如杂起,立即摄回。觉刚修习,法应如是;夏刚修习,法亦如是。例如修定,最初师授所缘如为释迦相,於其长短大小,色泽为何,即决定依照缘念,切勿中途改变。如时而度母,时而大威德,则决不能得定。故於此定课,不得轻易增减,随时变更,专於一缘,猛利坚固而修。正念正知,即系防治沉掉者,犹守门者,常有监视意。
  庚二、此中修法者
  “先修依止之胜利,及不依止之过患。”
  谓於此二者,仔细思惟。先由心依止,次为行依止。云何心依止,即初使心生起认识依止之必要,次使心绝不起寻求师过之念,如是依师心力生起。
  “次、多起防护,绝不放任,令有寻求师过之心。尽我自己所知,师之戒定慧等德,数数思惟,乃至净信未生以来,恒修习之。”
  寻求师过之心,务常常提防,绝不令丝毫生起。如偶现,立即截止,转从师长戒定慧功德方面寻思,务将心念改转过来,此即心依止法。
  “此後又念於己已作当作种种利益之恩德。如前所引经说,乃至心中恭敬未生起之间,而修习之。”
  对於恭敬承事,已作当作之事,如前所引《华严经》说,师如父母,己如门犬,师如日月甘露,己如臣仆等。於未能真实生起恭敬承事之前,而恒修习之,务使敬心生起,则信心亦生起。如是,在上根者一修便成。次者须加《马车》方便。因《马车》专为修时之方便,《朗忍习宅》专为讲说意义,科判各有不同。《习宅》科判:(一)为积资净障。(二)为对上师即佛,启请求加。(三)为近取因,以所缘为主。一二两节,已於前述。至於第三入於正修,即如前所说,将资粮田收摄於顶,现起上师即佛,而思惟我与遍虚空法界如母有情,从无始在生死流转中长劫受苦,其主因,皆由於对善知识功德,心行二种依止法,未能通达所致。故今请上师即佛,务必加被我与有情,心行二种依止之功德生起。如是请已,观上师放五色光明甘露,灌注於我及周围有情身心,将无始以来对於二种依止罪障,消除净尽。第二刹那随即生起通达二种依止功德。如修下士道,则於此续加暇满人身,及下士所讲应修习法,迅速生起之启请。颇邦喀大师云:任修何法,对於所缘,只要身心尚未真实生起时,仍须於夏刚努力。初决定修习法如有真实生起象徵,则可稍弛夏刚,而用觉刚串习其粗略论廓,而移其心力於继续应修之法,就夏刚而努力。至夏刚作用,不过对於某种法种习气而已。如欲使身心对於某种善法真有成就,则无论如何,均须用觉刚法修。(即决定後,安住修习法。)师云:如吾即以此法修习者。不特《朗忍》如是,即修密乘亦复如是。总之,已通达一法者,可用觉刚。(不须观察,但专注,串习轮廓。)未通达者,宜用夏刚。(观察,推择,考察等。)例如已通达依师法,则可用觉刚,而於未通达之各段,如出离心、菩提心等,虽不能同时遍用夏刚。可集中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