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浼疑醺唬嶂§渡搅帧F涫逦手宋荡速省S氪寺砸欤⒙疾慰肌#┰诩业谝还迹词遣恢恪3黾倚惺吠有校丛谏儆恪S志汀侗旧邸罚诩也荒懿凰低铮徊荒苊夥W铮还思以蛭シǎ朔ㄔ蛭ゼ摇7ㄎ窦啪玻椅衩捅ù置汀⒂9始也豢砂艹黾腋啤<床荒艹黾遥苤殖黾蚁捌嗌啤N粲《扔猩嵬酰锌招韵捌淮喂┍σ蚂斗穑鸷霾患还┥嘟圆患蛔灾蛏硪嗖患凰熘た招裕氏捌叵瞪醮蟆Nシ瓷酪猿黾疑砦睢;蛭矫芊ǹ梢栽诩疑硇蓿纭督鸶蒸N本续》云:”外现比丘,内修生圆。”时轮本续云:”修密法以比丘身为胜。”
  “《具力所问经》(《勇猛长者谓请问经》)云:‘居家菩萨,常愿出家。(我於何时能得出家?)’此中要意(义),谓愿近圆也。”
  近,谓与解脱近。圆,即圆满。总谓出家之身,於解脱道近,且易得圆满也。以在家菩萨,当思出家,可见出家最为殊胜。但出家之四众中,又以比丘为胜,以比丘能得圆满具足戒故。
  “《庄严经论》亦云:‘应知出家分(身)无量功德具,胜比勤持戒在家之菩萨。’”
  出家有四种功德:(一)食由乞来,(二)衣仅粪帚,(粪帚,即弃物义。昔印度王子,常衣鲜衣,色尚白,旧即弃之。比丘因拾取而加染为红黄色,乃其时印中认为最下色者,比丘衣之,故名粪帚衣。)(三)坐就树下,(四)能得断证喜乐。昔仲敦巴虽示现在家身,然实与出家无异,居士应於五戒遵守,再加少欲知足,方为修法,非谓坐崖窝,修气脉明点,即修法也。
  “如是非但为修解脱生死,赞叹出家,即由显密门中修一切种智,亦说出家身为殊胜也。出家戒者,是三种戒中之别解脱律仪,於教法根本之别解脱戒,当敬重之。”
  别解脱者,谓欲解脱,须依有情,特别尤在自己守戒,方得出轮回,非徒依他力故。五戒亦称别解脱戒。因见轮回苦,欲求脱离,即受别解脱戒。凡夫不必依他力但自力依别解脱戒,勤善守护,即能得禅定。得禅定即能生智慧,得智慧即能出轮回,故出离轮回根本在别解脱戒。
  三月初三日讲
  庚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
  “修何等道而为灭除者。”
  暇满人身极难得,已如前述。而善趣身又少於恶趣身,暇满身更少於善趣身,尤其南洲暇满身,则少之中又加甚焉。暇满身由善业来,但善行不易,为恶则易,今既由过去善业获得此暇满人身,来生再得与否,则不可知,故趁现在暇满,即应修法,不可稍涉游移。但如仅修十善法,亦仅能遮恶趣,得人天果而已。人天仍易堕落,必修中士法,因在轮回中不能自主,尚须受业烦恼支配,亦如人之喜怒,不能自主然。奈世间人一般不知业力支配,而谬谓靠命运,一任自然,实为颠倒见。故不打破惑业,亦绝无自主可言,打破惑业,即是出离轮回。如何方能打破,须依戒定慧三学,缺一不可。外道修定,缺於戒慧,任其定境如何高,亦终不能出离轮回。
  “亲友书云:‘纵使烈火然头上,遍身衣服焰皆通(透),此苦虽急犹可置,求证无生较此要。尔求尸罗及定慧,寂静调柔离垢殃,涅槃无尽无老死,四大日月悉皆亡。’谓於三学当修学也。”
  此中寂字,谓有漏五蕴已寂,静,谓无垢。调柔,谓恶行悉调。此乃指涅槃言。涅槃,无形色。而外道有谓证如白宝光(如月)为涅槃。又有谓证到日月光(如珍殊海螺)为涅槃,又有谓证如伞盖为涅槃。总之,为形色可见。《亲友书》此偈,正破斥之。涅槃分有余无余。自续以下,观行性苦,与取蕴相离,得有余涅槃。再修证阿罗汉果,得无余涅槃。在应成派则谓先证无余,後证有余。自续以下,以离苦为有余。应成派以除实执为有余,故不相同。(康同生居士原稿顶批有云:先证无余,谓先达空性,证无依故,此指定中而言。出定後,此身尚在,尚有余依。罗汉於出定後,再证此补特伽罗是无自性,故云後证有余。此王喇嘛所答也。──录此以待研讨。)三学数目决定,无论就调心,或伏惑,或证果,均限於此数,不可减,亦不必增。以(一)最初。心驰散,惟戒学足以治之。心昏掉,定学足以治之。心缠缚,慧学足以治之。(二)果。不外现近与究竟二者。现近果,即增上生,不外欲界与上界;欲界人天须戒,上二界须定。究竟果,即涅槃果,此中分二,暂时涅槃,与无上涅槃。暂时涅槃,即声缘涅槃。无上涅槃,即佛涅槃。此二;须慧学。(三)断惑。依戒战胜烦恼粗分,依定降伏烦恼细分,依慧破除烦恼种子。故三学即足。无庸增减。其次三学次第决定,先戒、次定、次慧,亦不可凌越。《梵问经》云:”初善住根本,次乐心寂静,後圣见恶见,相应不相应。”亦即显明此义。
  三月初五日讲
  “於此,若仅於中士道而为引导者,亦须广说以三学引导之方便。然此不尔(然此处非仅为中士说)。以慧观及心学生止法者,於上士时当说,今此略言戒学耳。”
  此明本论非仅为中士道说,若为中士道说,尚须定学慧学,此处暂略,专详戒学。以止观二分,容後详讲。
  “先须於戒之胜利数数思惟。心既决定,则勇猛增长。”
  戒字,指律仪之十七种,归纳为四部。学律仪又不外三种:一、未得戒者如何得戒。二、已得戒者如何守戒。三、已破戒者如何还戒,凡学戒须先知戒胜利,数数思惟,心生决定,发生欢喜,然後受持。
  “《亲友书》云:‘众德依戒住(戒是一切德所依),如地长一切。(如动指有情界;不动指器世界依於地)。’”
  佛在诸经上亦如是说,定依於戒,慧依於定,故戒是一切功德所依。不问增上生,毕竟胜,均依三学而成。三学以戒为本,故云如动不动皆依於地。
  “《妙臂经》亦云:‘如诸禾稼依於地,无有过患而发生(无诸灾患而生长)如是依戒胜白法,以悲水润(悲水灌溉)而生长。’当如说而思焉。”
  胜白法,指佛之善法,增长,指断证功德之增长。涅槃经赞戒、如梯、如地、如大商主、如商释幢。帝释张幢,诸天皆喜,以能胜修罗故。戒是法幢,建之则诸善神皆喜。颇喀大师云:”每月十四十五两日,四天王天巡视南洲,见善持戒者,以报帝释。帝释喜,以为是天众增长,能胜修罗之象徵,遂扬言赞叹,以告兜率诸天,辗转传语,速於登报表彰。”《声闻地》赞戒有十种利:第(一)得增上功德,即成佛功德。第(二)死无懊悔。第(三)得美名称。第(四)睡眠安适。第(五)眠时有善神守护。第(六)无有怖畏。第(七)得大威权。亦如宗喀大师,为众所悦服。昔萨迦巴问大师,以何术致此?大师曰:”我以如理而行得之。”第五世达赖,兼摄政教,亦自云:”我唯守护戒律。”第(八)非人不能害。第(九)能遇顺缘。第(十)所愿皆成。思惟如是诸利,心生欢喜,则乐受持。但受而不持,过患亦重。
  三月初六日讲
  “於戒受已而守持者,胜利甚大。若不守护,过患亦甚。经云:‘或以戒得乐,或以戒感苦,具戒则安乐,毁戒则苦恼。’”
  戒而反为苦者,以轻於受戒,而不严於守护,任其毁败,即是恶行,故结果为苦也。
  於此未世,烦恼炽盛,持戒功德,尤较佛在世时为大。如受而不持,过患亦大,不但显教,密教亦然。现多有已受大灌顶,而不知密戒为何事者,此无异见人跳岩而自效之。
  “《文殊根本大教王经》亦云:‘持咒若坏戒,不得上悉地,中品亦不成,亦不成下品。佛於毁戒人,不说咒成就,亦非趣涅槃,境处之方际(所)。於此恶异生,何有咒成就,此毁戒众生,如何有乐趣?既不成现上,亦不成胜乐,况佛说诸咒,而能成就耶?’”
  经中所云胜成就者,指佛。中品指证空性;下品指八种共成就,如剑轮等。
  “如是所示不守护之过患,当数数思之。如《三昧王经》云:‘於居家白衣,我所说学处,尔时诸比丘,彼戒亦不具。’於此所说,谓苾刍不能守护五戒之时,(有居士能)精进持戒者,感果甚大,故当努力。即彼(前)经(又)云:‘尽於恒沙俱胝劫,而以信心备饮食,并以伞幡灯烛鬘,承事俱胝由他佛,若於妙法极欲坏,善逝正教将灭(隐微)时,於日夜中行一戒,此福比前最殊胜。’”
  此中正法,指经律圣教(正教),指教证功德。三藏失坏,教证将灭时,众生烦恼极盛,对治力弱,不易守戒。此时若能於昼夜中执持一戒,功德极大,故当努力。
  三月初八日讲
  “如何修学之法者,谓於四种生罪因中,无知之对治者,应听闻诸学处而了知也。放逸之对治者,於取舍之所缘行相,不忘忆念。及数数观察三门,了知於善恶何转之正知,以自或法为增上,於罪生羞耻之惭,及念为他所呵而起羞耻之愧,怖畏恶行之异熟,而生防护之心。不敬重之对治者,於大师及彼所制,并诸同梵行者,皆当敬重也。烦恼炽盛之对治者,观察身心,何种烦恼增上,当努力从而对治之。若不如是励力,意谓违越少许,其过轻微,於所制而放纵者,最後结局唯得苦恼。”
  不能守戒之原因有四:(一)无知、(二)放逸、(三)不敬、(四)烦恼炽盛。於(一)之对治,当多闻学处,最要者为皈依。菩萨戒最要者,为十八重四十六遮。密戒最要者,为根本十四戒。比丘戒二百五十三条。应将条文背熟。居士以皈依学处为最要。如不能对治,有犯时,应当加意忏除。於(二)之对治,於取舍所缘,应以正知正念随时观察。如行,正知应如何行?如坐,正知应如何坐?始知有犯无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