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人为无罪,如受菩萨戒者不受,则违佛制,应与有情作施供和合因缘之制,而得遮罪。杀盗等为性罪,律仪戒最主要功用在断性罪。十不善为性罪之最粗重者,故大小乘皆重断十不善,应时时防护此心,不令稍萌。不可以心未萌动身口所作为无妨也。《摄波罗密多论》谓:「不应失此十业道,是生善趣解脱路。住此思惟利众生,意乐殊胜定有果。」又云:「应汉善护身语意。」总之,佛说尸罗,意谓能护三业,故总说为五戒。又云:「此为摄尽尸罗本,故於此等应善修。」谓以十善戒为本,於其上再加所受别解脱戒,或菩萨戒,或三昧耶戒,数数防护,即名守戒。具足六波罗密而修戒者,自住戒,亦令他住戒,是戒之施度。住戒时远离自利心,即戒之戒度。住戒时耐忍他害,是戒之忍度。乃至住戒时三轮性空,是戒之慧度。又具六殊胜者,住戒时以菩提心摄持,即人殊胜。住一戒时愿净一切戒,即物殊胜。余比施度类推。
  寅三、忍之学处。分三。卯初、忍之自性。卯二、忍之差别。卯三、身心生起之法。
  卯初、忍之自性。
  「耐他损害及自生苦而能安受,心正直住,於法善思胜解。彼相违品,谓瞋恚、怯弱、不解、不乐也。此中忍度圆满者,但是灭自忿等,心串习圆满,非观待一切有情悉离暴恶也。」
   忍之自性,即以耐他怨害、安受自苦、法思胜解三种忍,作为自性。此三种皆就心言,不为外物所驱使挠动。其违品亦三:(一)、即瞋恚;(二)、即怯弱。(无勇猛力,不能耐苦。)(三)、不解正法,於正法不生欲乐。(如对於《道次》法、空性法无决心堪忍,即由先不解了此法。)忍度圆满,专就自心瞋恚、怯弱、不解、不乐等违品修习,令除灭尽。然非观待一切有情悉离暴恶而言。如入行论云:「恶有情如空,非能尽降伏,惟摧此忿心,如破一切敌。」
   卯二、忍之差别。
  「忍之差别者,谓他作损恼,皆不在念,自身生苦,安忍受之,於法决心堪忍也。」
  他作损恼,自身受苦,心亦不动。自身生苦,安忍受之。於法,指修法所遭之苦。不动,谓心如木石然。
  卯三、身心生起之法。
  「於身心生起之法者,须知修忍之胜利,及不忍之过患也。初者,应思当来,无多怨敌,亲友不离,有多喜乐,临终无悔,身坏之後,当生天中也。如《摄波罗密论》云:『於有将舍利他意,最妙对治说为忍,世间善乐诸圆满,於瞋过中忍皆救。是具力者胜庄严,是断难行最胜力,是息害心野火雨,今後诸损忍能除,以胜士夫忍甲铠,暴恶众生语之箭,反成赞叹微妙花,亦成悦意名称。』又云:『具德庄严饰相好,著色工巧亦忍是。』於此胜利,乃至未得猛利坚固决定,当修习之。次不忍之过患者,《入行论》云:『千劫所积集,供养善逝等,所有诸善行,一瞋皆能坏。』此如马鸣菩萨所说而建立也明矣。《文殊游戏经》中则说为坏百劫积集之善也。所对境者,一说须於菩萨。一说於普遍之境。前者与《入中论》中『何故以瞋诸菩萨,百劫所积施戒善,以一刹那能摧坏。』所说同也。生瞋之所依者,虽菩萨若瞋犹坏善根,况非菩萨而瞋菩萨哉!其境为菩萨随知不知,见可瞋之原因,随实不实,皆如前说能坏善根,同《入中论》注中说也。总之坏善根者,不必须瞋菩萨,如《集学论》引《说一切有部律》云:『苾芻於发爪窣堵坡,若净信心以一切支分而作礼,乃至金刚地基,尽其所压几许地之微尘,当受用千倍尔许转轮王位。』又云:『彼善根者,若於同梵行所,出生疮瘩,悉当坏尽。以是之故,若於株杌犹不起瞋,况於具识之身耶?』坏善根之义者,谓坏往昔诸善能速生之果,转令果久远,而先出生瞋之果,以後遇缘,各各之果仍当出生。盖世间道,随以何法,皆不能断所断之种子,以烦恼无有能断之种子故也。此有类善巧者所说。然彼因相不为决定。异生以四力对治不善之清净,虽非断种,然其後遇缘,异熟亦不生故。又得加行道顶忍位时,虽未断邪见及恶趣因之不善种子,然纵遇缘,亦终不生邪见及恶趣故也。如云:『业向重处牵。』谓善不善业,以何先熟,余业则暂无熟之分位,仅依此理,不能建立为坏善不善,彼未说故。惟就异熟暂远,不可以为坏善根义,若不尔者,则一切具力不善业,皆应说为坏善根也。是故此中清辩阿阇黎,如上所说,以四力而净不善,及以邪见瞋恚而坏善根二者,如种子坏,虽遇缘亦不生芽,後虽遇缘果亦无能生也。彼亦如前,如说虽修四力忏罪而能清净,然生上道则迟缓,亦不相违。故有一类所许,谓虽坏出生、布施、持戒、受用及身圆满之果,然不能坏修习施舍及断心之所作等流,後乃易生施戒之善根。又有一类则谓;虽坏出生内戒等之所作等流,同类相续,而不坏出生身受用等圆满。复有一类则如前所说,若不瞋记莂菩萨,则以一劫能行圆满所证之道。倘生一瞋恚之意乐,虽不舍彼身心中已有之道,然以一劫行道则迟缓。总之如净不善,无须令彼一切皆净,其坏善根,亦不须令彼一切皆坏,想当如是耳。虽然,此最切要,须唯佛之教及依彼之正理而观察也。当善阅经教以观察之,如是感极猛利不悦意之异熟,及灭於他世出生极悦意之异熟果者,是非现见之过患也。现法中过患者,意无领受寂静调柔,坏先所有欢喜安乐,後不复得,不能安眠,心不正住。若瞋增盛者,虽昔以恩而为将护,亦皆忘恩而兴杀害;虽系亲友,亦为断绝,纵以施摄亦不住等。此《入行论》所说也。又《入行》云:『无罪恶如瞋,无难能如忍,由是应殷勤,种种理修忍。』思惟胜利及过患,当从多门励力,修习堪忍,积集极苦异熟,与摧坏善根,二者之恶行,不定唯瞋。如诽谤因果之邪见及谤正法,於菩萨师长等前,生起轻蔑我慢等。於集学论中,应当了知。」
  思忍之胜利,无多怨敌,无多乖戾,具多喜乐,为等流果。临终无悔,又现见果。(又称随顺果)後生善趣为异熟果,以上为《十地经》所说。《摄波罗密多》云:「若有弃舍自他意,佛说忍为胜对治。」以弃他心多由瞋恚故,惟忍能对治之。又云:「世间圆满诸善事,由忍救护忿过失。」以劫夺善事亦由瞋恚故,惟忍能救护。又云:「是具力者胜庄严。」以具力者报怨最易,能忍而不报,则得大众赞叹,故为庄严。又云:「是难行者最胜力。」难行即息瞋,息瞋最难,惟忍为能。又云:「能息害心野火流。」害心如旷野之火,惟忍能息。又云:「现、後众害由忍除。」又云:「诸胜士夫堪忍铠,恶人粗语箭难透。」具有忍力即胜士夫。又云:「反成赞叹微妙花,名称花鬘极悦意。」名称花鬘,即指能忍之名称,能次第远播之意。又云:「忍为巧处成色身,功德端严相好饰。」此喻忍为成就色身相好之工巧处。以上略举修忍之胜利,其他经教尚多。乃至未得坚固猛利意乐时,均宜多取修习。
  不忍之过患,如《入行论》云:「千劫所积供养善逝等一切善行,瞋悉能坏。」此与马鸣菩萨说同,意谓布施持戒诸善,刹那瞋心即可坏尽。《曼殊游戏经》则谓:「一瞋能坏百劫之善。」此种过患对境,一说对菩萨有情乃有如是罪力,一说总对一切有情均有此力。但後说稍嫌过泛,以任对何境皆不生瞋,不易办到,则将无一人能有善根矣。前说与《入中论》相符。又以非菩萨瞋菩萨,则刹那能毁千劫善。菩萨瞋菩萨,则刹那能坏百劫善。或释菩萨分地、道、果,小力瞋大力,坏百劫善,或大力瞋小力,坏百劫。或谓小力瞋大力,损百劫以上千劫以下。此就菩萨瞋菩萨言,尚且如此,则以非菩萨瞋菩萨,更无论矣。经谓如大海如恒沙等善根将得异熟,一瞋即驱之使远,即指此类。总之,不问对境为菩萨与否,及所见过为实与不实,瞋心一起,均即坏善。但坏百劫千劫善根,其对境必为菩萨。如经说:「比丘以清净心五体投地,礼一比丘爪发塔,如所覆地,下至金刚地基,尽其尘数,当受千倍转轮王福报。如是福报,为对同梵行所而来。如对同梵行所而为疮患(即生瞋恚),则此福报即失!」因是之故,即对枯树尚不应引起瞋心,何况对於有识之身。至坏善程度如何,依过去大德释,谓前者坏先善,於应速感果功能,令善果缓远,瞋果先生。然非谓後遇缘善果亦绝不生。例如恒人,以世间道行善,不能清净烦恼种子。犹之以四力忏罪,仅能摧毁罪业感果功能,不能断种。以断种为圣流以上事,圣流以下,无论四禅八定,均不能断种。以此反证,则知瞋心仅能坏善根感果功能,不能坏其种子,以後遇缘,仍然可生。自宗则谓,前说推缓感果功能,固说不错,唯种子遇缘复生一层,则不决定,例如凡夫以四力对治,虽不能断除罪种,但种已清净,以後遇缘,异熟亦不生。又如加行至顶位时,名不坏善涅槃,善根方面无有动摇,任何外缘不生邪见,但邪见种子仍未断也。至忍位时,名不堕恶趣涅槃,任何外缘不堕恶趣,但恶趣种子仍未断也。由此可证明,种子有不定生果者,如豆麦种,有遇水土等生苗芽,亦有不生者,在经教则谓决生因已坏故。如谓推缓异熟即为坏义,则凡大力恶业亦可谓能坏善根之因,大力善业亦可谓为能坏恶业之因;亦即大恶可坏一切善,大善亦可坏一切恶。以经言,业力强者先引果,先造者先引果,但就十恶论,仅瞋心邪见能坏善,余能坏善,经无明文。反之,大善能坏一切恶,经亦无明文。故以推缓异熟释坏义为不当。清辩论师谓,四力忏罪及瞋心邪见坏善根,如种子经火,後虽遇缘,亦不生芽。种子之生芽与否,全视种子生芽功能是否已坏,而坏法力又分上、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