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跌宕起伏的一生:悲情曹雪芹 作者:徐淦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往哪里走?”
  〃。。。。。。〃
  “回北京?”
  “那岂不是自投罗网?”
  “除此以外又去向何方呢?……”
  嫣梅一时语塞,在屋中来回踱步。突然她停住了脚步:“大爷,有啦!”
  李鼎自然不明就里,迟迟地问:“上哪儿?”
  “只有到施清泉施先生家暂避一时。”
  “只是……素昧平生啊。”
  “大爷,上天入地去路只此一条。”
  李鼎想了想:“唉!只好如此吧,你先收拾收拾,明天绝早假说我们为故交扫墓,就能离开两江总督衙门。”
  “好,就这么办。”嫣梅频频点头。
  翌日绝早李鼎伯侄,包了一个小包袱,假说到远郊为故友扫墓,便离开了两江总督衙门。
  他们雇了辆车直奔江边施清泉的三间茅舍,只是清泉不在家,李鼎伯侄只得守坐在施家门口等候。
  日已偏西,清泉才从前村的学房放学归来,见到李鼎并不奇怪,见到嫣梅则十分拘束。
  “清泉哪,我先来引荐一下,这是我侄女嫣梅。嫣梅,这位就是我以前和你说过的施先生,施清泉。”
  二人相互见礼。
  施清泉用钥匙开锁。“请,请屋里坐。”
  三人走进室内。
  李鼎首先开口说:“老贤侄,实不相瞒,尹大人想要我侄女的一块玉锁,可她死活不肯相让,其中原因日后再说,我们只好不辞而别离开两江总督衙门,只是在江宁我伯侄举目无亲,思来想去只有投奔府上,看来得住些日子,希望老贤侄……”
第八章 绣春(14)
  “老夫子不必客气,除非如此,你们是请都请不来的贵客。贵伯侄先歇歇,我先烧水泡茶,然后煮饭。”清泉依言而行。当他煮饭时,将口袋里不多的米尽数倒在淘米箩里,拿到江边去洗。
  嫣梅与李鼎都看在眼里,然后嫣梅跟李鼎说:“度日维艰可并非短痛,只节流不开源是行不通的。”
  李鼎点头叹息。
  李鼎伯侄一夜都没有睡得很安稳,翌日曙色朦胧晨曦微露之时他们便都起了床,而清泉却不见了,这爷儿俩在房前屋后找了一遍仍然没有。
  “咦?这人难道也不辞而别了吗?”
  嫣梅一笑,用手一指:“他去买米去了。”果然施清泉肩负米袋走了回来,嫣梅迎了上去,欲接清泉肩上的米袋,二人推让了半天,还是清泉扛了回来。
  他们回到房中,李鼎就问:“你怎么这么一大早就去买米了,这米多少钱一斗?”
  清泉面含羞涩的说:“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这米是借的,学房里一年给我四两银子,四石大米,中午他们管我一顿饭,银和米年初给一半,六月初一再给一半。上半年的已经吃用尽了,所以我去借了一两银子一石米,米一次扛不回来,只能天天带一斗回来。”
  “我们这儿还有二十多两银子,何苦要你去借呢?”嫣梅叹了口气:“开口告人难哪!”
  清泉接着说:“我的这点收入自然不够维持,不过,不要紧,我还有家传的好东西。”他说着打开一只樟木箱子,从中取出十把扇子,都是名人真迹,李鼎看了一遍,连声赞叹:“好东西,好东西,我对文玩字画虽然并不内行,但是当年在苏州也见过一些,这十把折扇可是传世之宝。”
  “所以我想卖掉一两把,得些银子也能度一时之难。”
  “使不得,使不得!传家之宝,传世之宝,万万不能动!”
  “唉——身外之物,有它不多,没它不少。故而我想请李老伯陪我进趟城,咱出手它一两把,只是价钱上我不懂,别让商人给骗了。”
  “万万使不得。目下不是还有二十多两银子,一年半载料无妨碍,等银子用完了再想办法。”嫣梅果断地代为定夺。
  “你们伯侄降贵纡尊,这是天赐的缘分,虽不能餐餐鸡鸭鱼肉,可总不能不见荤腥。”
  “施先生,你要是这么说,我伯侄立刻告辞了!”嫣梅有些面色绯红,毅然决绝。
  清泉反倒有些尴尬:“好好,那就再议,再议。我让孩子们放一天假,我去江边买两尾鱼来。”
  “粗茶淡饭就很好,何必要鱼呢?”
  “伯伯,你让施先生去吧,否则,到晚他也不会安心的。”
  “对对,还是嫣梅姑娘善解人意。”清泉拿了篮子走到门边又回来了:“鱼我能买来,只是我烧不好。”
  “放心吧,我来烧。”嫣梅自告奋勇。清泉满心高兴的走了。
  李鼎颇为感叹:“真是个忠诚老实的大好人!”
  “否则,怎么会冒着大祸为恩师收丧!玉莹如果还在人间,见到清泉不知道是怎么个感激法?”
  “这样的好人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伯伯,您这话中……是不是有话?”
  “……纵然话中有话,可也先得把长期口的事办妥才行。”
  〃。。。。。。〃
  “对了,明天我上下关去看看,能不能找个地方给人家代写书信也能得几个钱。”
  “我也去,给人家缝缝补补也能有所进益。”
  “对,反正不能坐吃山空。”
  没过了些天,李鼎果然在下关街边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摆了个条桌为人代写书信。嫣梅就在伯伯的桌边为人缝补衣服。
  清泉教书早出晚归。
  时光飞逝,春去秋来。一天的晚饭后,嫣梅拿出来一个笸箩,里边都是零钱:“来来来,都来帮着数一数。”
  “这是什么钱?”清泉边数边问。
  嫣梅笑了:“这是三个月来,咱们过日子余下来的钱。看看一共有多少?”
第八章 绣春(15)
  李鼎数了数:“正好两千半钱。”
  “好!明天晚饭可以吃红烧肉了。还有你们爷儿俩的酒喝。”
  “好好……哈哈,哈哈,真的很久没喝酒啦。嫣梅,你再带一尾鱼来,也好下酒。”
  “行,这个馋老头!”嫣梅用手指点了点伯伯,引得三人大笑。
  翌日晚餐后,李鼎的酒过了点儿量,已然昏昏入睡了,还不时传来阵阵鼾声。
  清泉帮助嫣梅洗碗。
  “清泉兄,你放下吧,也累了一天啦。”
  “我累什么,一天到晚坐在椅子上,不是说‘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就是‘学而习之’。中午有饭吃,饭后有觉睡,你们伯侄才辛苦,怎么都得跑十几里路……”
  “你别说了,我们至今能做到衣食不愁不是就挺好了嘛。”
  “你一提起衣食不愁,我真是无地自容,如今的情形,不是你们一老一小在养活我这个大小伙子吗?”
  “你可千万不能这么想……我们不是就像一家人吗,鱼水相亲……你等等,我送你件东西。”嫣梅回到自己的里间屋取出一幅画递给清泉。
  清泉展阅,原来是嫣梅的一幅自画像:“没想到,你还颇善丹青,画得真好,真美……”他回头再寻嫣梅,可是嫣梅已经不见。“这是何意呀?……噢!我明白了。”
  清泉跪到床边用力将李鼎推醒,李鼎莫名其妙:“怎么了,出什么事啦?”
  清泉跪在地下就磕头:“让我叫您一声‘伯伯’。”
  “咦?你不是天天都叫我伯伯吗?”李鼎睡眼惺忪的问。
  “哎——此伯伯并非彼伯伯。”清泉将嫣梅的自画像展示给李鼎看。
  李鼎一见恍然大悟:“噢——彼伯伯要做你伯伯喽。”
  嫣梅在自己的里间屋,面似桃花,嫣然一笑。
  施清泉趁他伯侄不在家的时候,跟学房里请了半天假。取出两把古扇进了城,送到当铺,当了五百两银子来办喜事。
  成婚之日就在清泉家的小院摆了三桌所谓的酒席,请来了前村的村长和几位父老、婶子大娘。大家高高兴兴尽欢而散。
  洞房之夜,清泉把一对金镯子及剩余的三百多两银子交给嫣梅。嫣梅一见十分意外:“你哪儿来的这么多银子和首饰?”
  “我当了两把扇子。”
  “啊!”嫣梅大惊:“当了多少?”
  “五百两。又不是卖,将来有钱再赎回来就是了嘛。”
  “你想过没有?咱们的收入,何年何月才能攒那么多银子赎当啊?”
  “你也想过没有?咱们傻了,守着干粮挨饿,我们成亲已经办得很简单了,再不给你件信物……”
  “好好好,咱们不争了。”
  “伯伯老了,明年再添个小的,你还能出去挣钱?”
  “书痴先生,你思虑的还挺远哪!”嫣梅也笑了。
  不论是当铺还是古玩铺,谁收到了珍品,都要请一些资深的老内行来鉴定物品的真伪、成色高低,最后确定价值多少。当铺还好说,物主将来会赎回去,而古玩铺是买进,珍品占为己有,赔赚大有关系。再一个目的是大家交流经验,以便确定行情,统一价格,所以收施清泉两把古扇的这个当铺老板,也约了好几位老内行,来柜上轮流观赏、鉴定古扇。
  其中一位长者说:“诸位以为如何?我认为全是真迹。”
  众人点头,其中有个人问:“当了多少?”
  老板回答:“五百两。”
  “才五百两,五千两也不止。”
  “哎——”长者说:“少当少赎嘛,这有什么奇怪。”
  “不然,他用银子不多,当一把足矣,为什么要当两把?”
  “哎,问得有理。”
  “这说明当主不懂行……”
  老板一惊:“你的意思是说,这是贼赃,价值连城可是大案!”
  长者说:“知而不举可不好,我跟江宁府知府曹佩之曹大人有些过从,明天你带上扇子我陪你走一趟,咱们先脱了干系为上。”
第八章 绣春(16)
  老板恭手:“多谢,多谢!”
  长者及当铺老板由差人引路,走进江宁府知府衙门的大门口,穿房过厦来到知府曹佩之的签押房。衙役通禀之后,二商人向曹佩之说明原委,并献上两把古扇。
  曹佩之看了看这两把古扇,问老板:“当扇子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据看货的先生说是个穷书生。”
  “他的姓名、住址呢?”
  “当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