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日月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手持铜镜,悲哀地端详着“自己”四十不惑的白皙老脸,新生的胡子竟穿透这张厚脸皮,真正的厚脸皮——两个人的,他到如今尚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用皂角洗了脸,再用不输于后世的牙刷蘸牙粉刷了牙,他要开始上朝的正式打扮了:神色比他还紧张的王氏捧一套紫色官服回到卧室,上面压着顶乌纱帽——圆顶软脚的幞头。吓!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他端坐床沿,像个木偶似地被王氏与兴儿摆布着,见官服上绣个从未见过的独角兽,他不禁傻傻地发问。
  王氏发愁地看他一眼,这没见过世面的荒岛小子能过这一关么,他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忙临时抱佛脚地给他又补一课:这是他这个“御史中丞”的旧朝服,朝廷之制是官员五品以上服紫,七品以上服绯,九品以上服绿;再细分下去,便是靠官服胸前的补子图案了,文官为:一、二品仙鹤与锦鸡,三、四品孔雀与云鹤,五、六品白鹂与鹭鸶……武将为:公侯驸马伯麒麟,一、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六品熊彪……
  他囫囵吞枣地记下,有些领会:此乃“红得发紫”的谚语的由来吧,这文官的标志是鸟,武官的标志是兽,再加上身穿龙袍的皇帝,倒也形象,只是御史中丞明明是个文官,标志却是独角兽,何解?
  王氏中途打住,信心不足地插问:“郎君可记得自己是几品?”
  这婆娘考他呢,他早已背下大宋官制,御史中丞乃从三品,就是副级的三品官,在后世读文科的他对背诵自有一套心得,不以为然地说出答案。
  王氏明显松了口气,继续讲解:独角兽叫獬豸,乃传说中的刚正公义之兽,以角抵不法之人……他心道:这倒吻合御史中丞的职责——诤言直谏,只秦桧污了獬豸的名声。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总算穿戴整齐,手掐绅带,他感觉自己像极了后世舞台上的那个著名小丑——七品芝麻官,不禁摇头晃脑地喊一嗓子,把个眉宇不展的王氏与兴儿逗乐起来,一人捉住他一只脚,套上了皂靴。
  一双沾血带泥的牛皮战靴踏在一块巨石上,一兜盔暗淡、铁甲班驳的战将凭石远眺东北方向,一条火把巨龙往两旁弧状延伸,石下赫然是一道横亘的低矮城头,城头的女墙后是一排排血甲尘面的大宋兵士,显然鏖战已久,然立战者肃如林,伤卧者安如山,足有上万的大军竟无一丝嘈杂喧出,那一杆杆高举的褴褛大旗不仅看不出本色,连旗号辨不清了。
  凛凛的彻骨江风从城后的江面刮来,送来了与此处的安静截然相反的喧闹声,但见渔火点点的江面反光中,岸边黑压压的一大片影子在蠕动。一只夜鹰儿从江边一掠而过,消失在四更的夜色里。
  一小校端上一碗冒着热气的喷香肉汤:“统制,火头只做得这羹!”
  战将接过碗,头也不回,声音嘶哑:“尚有多少人未渡?”
  小校答道:“百姓已不多,其余皆为军属。”
  战将一挥手:“再传令,渡完百姓前军属不得渡,违令者斩!”
  小校执旗远去,战将兀自看着城外的黑暗,自语道:“三日了,终不负泰州二十万百姓。”
  战将转回头,露出兜盔下灰掩难辨的五官,只那一双精目熠熠有神,扫过一个个端着肉汤无法下咽的部下,响彻天宇地大喝道:“我等都饿了两日,再不充饥,难道等那鞑子来宰割么,这肉虽取自敌尸,然我辈军人,以尽忠报国为己任,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又何莫?儿郎们,都随我岳飞——吃下去!”
  他的嘴动着,一张一合地咀嚼,顾不得油汁流出嘴角,这葱肉馅的太学馒头太香了,再吸了一大口甜丝丝的七宝素粥,不紧不慢的品着,离五更的早朝还还早着呢,慌甚么?
  他瞥着表面顺眉垂眼、实则急得冒火的王氏,打心眼里痛快,这些日子被这婆娘管得跟什么似的,总算盼到出头之日,老子要上朝了,你还待怎的?以后就凭老子自由发挥了,你老老实实做好“贱内”吧。他之所以如此笃定,自是因为历史上的秦桧从此飞黄腾达,直入相位,区区一个早朝算甚么?
  他不时掀开轿帘,看着早市灯火倒映的一条条河与河上的一座座桥,他尚不知这行在越州是后世的哪个城市,肯定不是未来的南宋国都,其时名为临安府的杭州在西北面呢,这一点他早探明。这越州河道纵横,石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直比那著名水城威尼斯,它不仅有水,还有山,仅城内便有鼎足而立的三山——龙山、塔山和蕺山。龙山在城西北,因山势状如卧龙,故称龙山,大宋小朝廷的临时行宫便设在龙山东麓州治。
  赶到行宫门外,发现一些低阶的官员早到了,他不想惹人注意,立于一个角落,饶是如此,仍有人对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五更前,所有上朝的官员陆续到齐,在当值内侍的点卯声中,大小官员们在宫门外排班整队,如同后世的小学生做早操一般,他这个前御史中丞按点卯的顺序排在队伍之末。这时,入朝的钟声敲响:“当——当——当……”
  “咚!咚!咚——”战鼓如雷般响起,鱼肚白的晨色薄雾中,无数的大金骑兵从地平线上冒出,呼啸而来。近了,近了,已进入宋军弓矢的最远射程之内。
  为了将有限的军械发挥最大的威力,城上宋军一惯等金军冲到过半射程时才放箭。就在这一距离将至未至之际,大金骑兵们显示出高超的骑术,整齐划一地突然转向,与城墙平行而驰,一时尘烟滚滚如龙。
  城垛后的大宋兵士犹未反映过来,便见漫天箭雨落下,原来金兵们在快速运动的过程中弯弓齐射,不求命中率,务求在最短时间内射出最多的羽箭,织成一面火力密集的死亡之网,这便是女真铁骑凭强弓劲矢威震天下的野战之术,唯一不同的是:往常金军在放箭的同时便展开攻击,而这支金军却在外围迂回。
  城外千米远处的一座大土墩,一魁梧的黑脸金将端坐马上,一根狼牙棒横在手中,聚精会神地纵观战场,身后持旗的小校情不自禁道:“大人战术出奇,教那岳蛮子知道我大金还有个移刺古猛安哩!”
  原来今日担纲金军指挥的竟是移刺古。大概因两淮义军元气大伤而后方无忧的缘故,抑或受到女儿私逃、外甥受创的刺激,乃或其他的什么原因,总之,“有谋而怯战”的挞懒性情大变,一反以往保守持稳的战略思想,集结号称“二十万”的大军,发动了其主持淮南战场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一路横扫,先破张荣义军的据点——鼍潭湖中的茭城,再破通、泰二州,将大宋淮南统治区的最后支柱——岳飞部逼至江边的柴墟镇,大有赶尽杀绝之势。
  然而,就在不起眼的柴墟镇,金军遭遇到最顽强的抵抗。兵力相差悬殊的岳飞部在指望不到任何支援、接到朝廷可守可退的指示后,便主动弃守无险可恃、无粮可持的泰州城,集中所有的力量于有一道简陋城墙的柴墟镇,掩护随军撤往江南的二十万泰州百姓与几万军属过江。
  而挞懒部精锐倾巢而出,以兵贵神速,将大型的攻城器具俱留在楚州,不得不以野战之法攻城,焉能不吃亏!但挞懒怎能容忍数十万大宋军民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在连续撤换掉几个攻击不利的将领之后,方想起一人来——因明日的关系而受到冷落的移刺古。
  “我仅是减少无谓的伤亡而已,将士们应‘活着去战斗’……”移刺古钢冷的眼中闪过一点柔光,想起这句话的出处——那个荒岛小子了,这家伙竟能于不可能之境带走郡主,好样的!移刺古默默地为兄弟祝福。
  “咚咚咚!”二鼓响起,移刺古的思路回到战场,第二波的攻击队——步兵集团进攻了。
  前三日,金军皆以骑兵发动轮番冲锋,妄图一举踏破矮城墙。这道防线一破,宋军将陷入前敌后江的绝境,主将岳飞亲自坐镇,并下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死令,兵士们敢不用命?以血肉之躯浇铸了一道钢铁长城,教金军在城下遗下大片尸首。没想到今日金军改变战术,以骑兵为辅、步兵为主展开攻击,宋军针对骑兵的排阵失去效用,一时措手不及。
  大金骑兵的火力网向前延伸,压得宋军抬不起头来,在空中掩护下,大金步兵们前横防箭大盾,随着战鼓的催动有节奏地大步前进。
  一双双皂靴踏着正衙的青玉板鱼贯而入,穿班穿仗,进入阁门,排在末尾的他有模有样地按朝仪昂首挺胸,双手成拱形,端持玉笏,一面眼珠子乱转,新奇地打量四周,比他想象中简陋多了,不过气氛还行:但见四名金甲武士——左右千牛卫立于殿阶之角,文武百官按东文西武分列两旁,却文多武少——值乱世诸将散守各路,殿内庄严肃穆,吏进序班立毕,当殿内侍在上方厉声喝问:“班齐未?”
  当值内侍随班奏曰:“班齐!”
  便见一个头戴长脚幞头、身穿黄袍的年轻帝王从殿后缓缓步出,登上面南背北的金銮宝座,履行坐殿视朝听政的天子之责。万乘临轩,千官就列,宰相、枢密、三司,历阶而进,率领群臣一齐拜倒,山呼“万岁!”
  “冲啊——”城墙就在眼前,搭个人梯便可登上,大金步兵们仿佛胜利在望,整齐的方阵队型呼地散开,呈扇状冲上来,而大金骑兵的箭矢刚刚放尽,时间掐得真准,从这点看,曾经卤犷的移刺古已具备独领一军的大将条件。
  “统制,放箭么?”
  “不!弃盾!”岳飞看着冲到城脚的大金步兵,下了相反的命令,他不能将所剩不多的箭矢浪费在敌人的盾牌上。岳飞扔掉手中小盾,从背后抽出一把大刀,迎向金军最突前的一个旗头——军中执旗、麾众当先者。
  没有滚石檑木,也没有云梯城车……短兵相接的攻坚战拉开了序幕,东方露出血色的朝阳。
  一片温暖的阳光照进大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