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比契者,沛
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玡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
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名士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跟“建安七子”有所不
同。他们崇尚老庄,蔑视礼法,寄情于山水,饮酒放荡,各自以不同的方式
拒绝与司马氏合作。在文学上,以阮籍、嵇康的成就最大。
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三国
魏著名诗人。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本有济世志,
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①
②
曾登广武山观看楚汉古战场,感慨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他生不
逢时,虽有济世之志,不仅抱负无由施展,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于是他
转而崇尚老庄,对黑暗的现实采取了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饮酒昏酣,遗落
世事,做出种种狂态,是当时著名的不拘礼法的人物。
阮籍尽管在行动上佯狂不羁,内心却非常痛苦。史载他“时率意独驾,
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把现实生活中无由发泄的内心痛苦
与愤懑,在诗歌中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这就是著名的82首五言《咏
怀诗》。这些诗真实地表现了诗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如第一首: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
① 《日知录》卷十三。
① 《晋书·阮籍传》。
② 《晋书·阮籍传》。
… Page 84…
鴹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人在黑暗中看不到任何希望,只有“忧思独伤心”,表现了在黑暗现
实里诗人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又如他对势利之徒和虚伪礼教讥道:
“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容饰整颜色,
磬折执圭璋。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梁;外厉贞素淡,户内灭芬芳;放口从
衷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诗人把封建统治者的虚伪
丑恶描绘得淋漓尽致。司马氏集团正是以这样严肃正经的举止来掩饰其荒淫
腐朽的生活。这是诗人不甘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的表现,具有强烈的反
抗精神。
阮籍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虚构了一个抗世傲俗、超然独往、与道合
一的大人先生形象,对封建社会作出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讽刺那些循规蹈矩
的礼法之士不过是藏在裤缝中的虱子。文章言辞辛辣,韵文与散文间杂,风
格独特。
嵇康(公元223—262年),字叔夜,谯郡銍(今安徽宿县)人,三国魏
著名文学家。做过中散大夫,也称“嵇中散”。少时孤贫,聪慧博学,多才
多艺。他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却又刚肠疾恶,锋芒毕露。他反对司马氏为
篡权所推行的虚伪礼教,公开发表“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言论,拒绝与司马
氏合作。《晋书·嵇康传》记载,嵇康和向秀一起在大树下打铁,司马昭的
心腹钟会来拜访。嵇康不理睬他,钟会走时,嵇康冷冷地问:“何所闻而来?
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钟会深恨
嵇康,不断向司马昭进谗言。因为嵇康触犯了司马氏集团的利益,妻子又是
曹魏宗室之女,所以,最终被司马氏以“乱群惑众”的罪名杀害了。这显示
了司马氏集团的卑鄙狠毒,也表现了嵇康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高贵品格。
嵇康的诗今存50首,以四言诗为主。他的诗在感情上和阮籍一样,也是
在当时恐怖政局下曲折复杂感情的反映,但艺术成就较之阮籍则略见逊色。
他的《赠秀才入军》18首,抒写了诗人纵心自然的情怀,其中第14首写道: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酒
会诗》表现了一种清逸脱俗的境界,其中的“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汎汎柏
舟,载浮载滞”,是传诵一时的名句。《幽愤诗》揭示了生活在黑暗现实中
正直文人的悲剧结局,是诗人痛恨人生的经验总结:“古人有言,善莫近名,
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嵇康的四言诗能够脱出 《诗经》的藩篱,抒写自己的生活实感,具有清
淡高远的特色,但也具有浓厚的老庄思想色彩,对后来诗歌的玄言化有影响。
嵇康还擅长散文,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他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山涛字
巨源,本为“竹林七贤”之一,后投靠司马氏任尚书吏部郎。他推荐嵇康来
代替自己的职务,嵇康认为是奇耻大辱,写了这封信与山涛绝交。他说:“人
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他的“必不
堪者七”,是表示蔑视虚伪礼教,“甚不可者二”,更是公然对抗朝廷法制。
这篇散文自始至终贯串着对司马氏腐朽统治的决绝态度。他把山涛荐他做官
比做是“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羶腥”,极尽辛辣
讽刺之能事。并表示如果司马氏要强迫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麋鹿,
“狂顾顿缨,赴汤蹈火”,拼死相抗。而贯注在整个书信中的乃是他崇尚自
然的精神。全文嘻笑怒骂,锋利洒脱,很能表现他峻急刚烈的性格。他的另
… Page 85…
一些散文如《声无哀乐论》、《管蔡论》等,都能独抒新见。所以鲁迅先生
说嵇康的论文“思想新颖”,并辑有《嵇康集》。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有明显的不同,它具有浓厚的老庄思想色彩,但其
主要倾向是抨击黑暗政治,仍然反映了社会现实,基本精神还是继承了“建
安风骨”的传统。
(2)太康文学
西晋初期,全国统一,政局比较稳定。晋武帝太康 (公元280—289年)
年间,社会呈现出暂时的繁荣景象,“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业而乐
①
其事”。就在这昙花一现的繁荣景象里,文学史上也继建安文学之后出现了
一个比较兴盛的短暂时期。当时文坛上有三张(载、协、亢)、二陆(机、
云)、两潘(岳、尼)、一左(思)等一批作家。太康文学与建安、正始文
学比较,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文学作品的社会内容贫乏,追求形式的倾向比
②
较严重。“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
陆机、潘岳是太康诗风的代表作家。这一时期,只有左思、刘琨等个别作家
在文学上表现了突出的成就。
①陆机 潘岳。陆机(公元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吴(今江苏苏
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吴丞相陆逊之
孙,吴大司马陆抗之子。吴亡后入洛阳,成为太康文坛最著名的作家,被后
人誉为“太康之英”。成都王司马颖讨伐长沙王,任他为后将军、河北大都
督,兵败被杀。
陆机的诗注意追求词藻和对偶,具有繁富之美,但由于文饰过分,往往
流于堆砌呆板,繁冗乏力,内容贫乏,缺少新意。只有少数作品比较真切自
然,如《赴洛道中》其二: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
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
能寐,振衣独长想。”这首诗是诗人在太康十年应诏赴洛阳时写成的,比较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去国远行途中内心纷扰的忧思和对前程的重重顾虑,对偶
工整,词藻精美。
陆机的文与赋的成就高于诗歌,如《豪士赋序》、《吊魏武帝文》,表
现出豪迈而又凄婉的风致。《演连珠》假喻设譬,颇含讽议之义,文字工整,
具有浓厚的骈丽气息。《文赋》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而完整的
论文学创作的文章,主要内容之一是论证文学创作的过程,细致地论述从构
思到谋篇及如何运用想象等问题;二是探讨立意修辞等问题;三是在曹丕所
分文体四科的基础上又区分文体为十类,并说明其不同的要求。《文赋》对
当世和后代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潘岳(公元247—300年),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人。西
晋著名文学家。少以才慧知名,乡邑称为奇童。早举秀才,十年未得官。后
历任河阳令、怀县令、太傅主簿、著作郎、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
与石崇等谄事贵戚贾谧,为贾谧“二十四友”之首,因赵王伦亲信陷害被杀。
① 《晋书·食货志》。
② 《文心雕龙·明诗》。
… Page 86…
①
他工于诗赋,与陆机齐名,后人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赞语。他的诗
与陆机一样,缺乏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