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0-奇效良方(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四十五痿门(附论)
痿通治方
属性:治膀胱肾冷,坐起欲倒,目 ,气不足,骨痿。 
龙骨 柏子仁 防风 干地黄 甘草(以上各五分) 禹余粮 白石英 白茯苓 桂心 
黄(以上各七分) 五味子 羌活 附子 人参(以上各六分) 山茱萸 玄参 川芎(以 
上各四分) 磁石 杜仲 干姜(各八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日二 
服。 

卷之四十五痿门(附论)
痿通治方
属性:治诸痿,法当在阳明与冲脉。阳明在胃,乃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束骨之利机关;冲 
脉者,诸经之海,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养于宗筋,会于气冲,属于带脉,络于督脉。故阳 
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治之各补其荣,而通其输,调其虚实,和其逆顺, 
至筋脉骨肉,各得其时,病乃已矣。肾经虚惫,遂成骨痿,腰脚难举,日加困乏。 
附子(炮,去皮脐) 沉香(不见火) 朱砂(别研) 枸杞子(去枝梗) 母丁香 木 
香(不见火) 阳起石( ) 肉苁蓉(酒浸,焙) 熟地黄 麝香(别研) 天雄(炮, 
去皮脐,或用鹿茸亦可) 官桂(去粗皮) 硫黄(以上各一两) 腻粉(半两) 白丁香 
(少许)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以姜汁火上入药熔化,却用手点药于腰眼 
上,磨擦至药尽,用至二十丸,大有神效。若有他处瘫痪风疾,加皂角一片,去筋捶烂,姜 
汁浸一宿,瓦上焙干为末,入前药内,根据前法用。 
又方 治筋痿,两手握固无力,两腿行动无力,急饥食少,此名筋痿。其证候口舌生疮 
,忽生痰涎,忽然睡中涎溢,身上躁热,忽时增寒,项颈强急,小便赤白不定,大腑忽冷忽 
热不调。 
连翘 防风 荆芥穗 蔓荆子 羌活 独活 牡丹皮 山栀仁 秦艽 麻黄(去根) 木 
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用白汤调下。 

卷之四十五痿门(附论)
痿通治方
属性:治肾损骨痿,不能起于床,宜服此益精。 
萆 杜仲(炒去丝) 苁蓉(酒浸) 菟丝子(酒浸,等分) 
上为细末,酒煮猪腰子,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卷之四十五痿门(附论)
痿通治方
属性:治肾肝损骨痿,不能起于床,筋弱不能收持,宜益精缓其中。 
牛膝(酒浸) 萆 杜仲(炒去丝) 白蒺藜 防风 菟丝子(酒浸) 苁蓉(酒浸, 
等分) 官桂(减半) 
上为细末,酒煮猪腰子,捣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卷之四十五痿门(附论)
痿通治方
属性:牛膝 萆 杜仲(炒去丝) 白蒺藜 防风 菟丝子(酒浸) 苁蓉(酒浸) 葫芦 
巴破故纸(酒炒,等分) 官桂(减半) 
上为细末,将猪腰子制如食法,捣烂,炼蜜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 
用温酒送下,如腰痛不起甚效。 

卷之四十六
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属性:《原病式》曰∶夫怔忡为病,躁扰动烦热,扰乱而不宁,火之体也。甚于外则肢体躁扰 
,甚于内则神志躁动,返覆颠倒。惟 烦心不得眠,或以烦心呕哕,而为胃冷心痰者,非也 
。故烦心心痛,腹空热王,而发得食,热退而减也。或逆气动躁者,由水衰火旺,而犹火之 
动也,故心胸躁动,谓之怔忪,此心血不足也。盖心主血,血乃心之主,心乃形之主,血富 
则心主自安矣。多因汲汲富贵,戚戚贫贱,又思所爱触事,不意真血虚耗,心主失辅,渐成 
怔忡。怔忡不已,变生诸证。舌强恍惚,善忧悲,少颜色,皆心病之候。《难经》云∶损其 
心者益其荣,法当专补真血。血若富,心主有辅,无不愈者。又有风寒暑湿,闭塞诸经,令 
人怔忡。又有七情过伤,加以协饮所致,遂成五饮停蓄,堙塞中脘,亦令人怔忡。当随其证 
,施以治法。且如健忘者,陡然而忘其事也,皆主于心脾二经。盖心之官则思,脾之官亦主 
思,此由思虑过矣。伤于心则血耗散,神不守舍;伤于脾则胃气衰惫,而虑愈深。二者皆令 
人事则卒然而遂忘也。盖心主血,因血少不能养其真脏,或停饮而气郁以生痰,气既滞,脾 
不得舒,是病皆由此作。然治之法,必须养其心血,理其脾土,凝神定志之剂以调理。亦当 
以幽闲之处,安乐之中,使其绝于忧虑,远其六淫七情,如此日渐安矣。且夫惊悸即动悸也 
。动之为病,惕然而惊,悸之为病,心下怯怯,如人所捕,皆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且心者, 
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心事安逸,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 
矣。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 
惊悸不已,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体倦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 
安,皆心虚胆怯之候也。人之所主心,心之所养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气之所肇端 
也。曰惊曰悸,其可无辞乎?惊者恐怖之谓,悸者怔忡之谓。心虚而郁痰,则或闻大声,目 
击异物,遇险临危,触事丧志,心为之忤,使人有惕惕之状,是则为惊,即动悸也。此则心 
虚而伤肾水,则胸中渗漉,虚气流动,水即去,心火恶之,心不自安,使人有怏怏之状,是 
则为悸。惊者去之,豁痰定惊之剂,悸者去之,逐水消饮之剂,所谓扶虚不过温养心血,和 
平心气而已。若一概以刚燥用工,或者心火自炎,反助风热之证,可不慎乎?且前人析为怔 
忡健忘惊悸三证,名异病同,此立方之法,俾后之学人,当循规守矩,体前人之心,斯须之 
间,不可造次,致伤人命,反此实医之过欤。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思虑过多,耗伤心血,心血既伤,神无所守。是以怔忡恍惚,善悲忧,少颜色,夜不 
多寐,小便或浊。 
当归(去芦,酒浸) 黄 (去芦) 小草 酸枣仁(炒,去壳) 柏子仁(炒) 茯 
神(去木) 木香(不见火) 麦门冬(去心) 白芍药 人参(去芦) 紫石英( 研) 甘 
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痰饮蓄于心胃,怔忡不已。 
赤茯苓(去皮) 半夏(汤泡) 茯神(去木) 麦门冬(去心) 橘皮(去白,各一 
钱半) 沉香(不见火) 槟榔 甘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虚证,停饮怔忡。 
白姜(生) 白术 茯苓(去皮) 半夏曲(各二钱) 辣桂(去皮) 甘草(炙,各 
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水气,心下怔忡。 
方见暑门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血虚寒,怔忡不已,痰多恍惚。 
龙齿 远志(去心,甘草水煮) 酸枣仁(炒,去壳,研) 官桂(去皮,不见火) 当 
归(去芦,酒浸) 琥珀 附子(炮,去皮脐,切作片,生姜汁浸一宿) 南星(锉碎,生 
姜汁浸一宿,以上各一两) 木香(不见火) 沉香(另研,不见火) 紫石英( ,醋淬) 
熟地黄(酒蒸,焙,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不拘时用枣汤送下。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气不足,怔忡自汗。 
人参(去芦,一两) 乳香(三钱,另研) 当归(二两) 
上为细末,研匀山药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枣汤送下。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气不足,恍惚多忘,常服安神定志。 
远志(去苗心) 菖蒲(各二两)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各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以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食后用米饮送下。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胆被惊,神不守舍,或痰迷心窍,恍惚健忘。 
天南星(一斤,先用炭三十斤,烧一地坑通红,去炭火,以酒五升,倾于地坑内,候渗 
泄尽,下南星在坑内,以盆覆坑,周遭用灰拥定,勿令走气,次日取出为末) 朱砂(二两, 
另研)琥珀(一两,另研) 
上各为细末,和匀,用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食 
后煎人参石菖蒲汤送下。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人参(去芦) 木香(各一钱) 茯神(去皮木) 龙眼肉 黄 (去芦) 酸枣仁 白 
术(以上各一钱半) 甘草(炙,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四十六怔忡健忘动悸门(附论)
怔忡健忘动悸通治方
属性:治心神恍惚,一时健忘。 
辰砂(研细,水飞) 乳香(另研,各半两) 酸枣仁(炒,去皮,研) 人参(去芦, 
研,各一两) 
上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用温酒或枣汤化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