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0-奇效良方(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大黄加栀子,名曰栀子金花丸,又名既济解毒丸。 
方见火门 

卷之四十八积热门(附论)
积热通治方
属性:治心经积热,风痰壅滞,头目赤肿,或有疮疖,咽膈不利,大小便闭涩,一切风热之证, 
并宜服之。 
大黄(生用) 黄芩(各二两) 牵牛(生用) 滑石(各四两) 黄连 薄荷叶 川 
芎(各半两) 
上为细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用温水送下。 

卷之四十八积热门(附论)
积热通治方
属性:治上焦壅热,口干咽痛,烦躁涎潮。 
牛黄 片脑 麝香(各一分) 紫石英(半两,研飞) 马牙硝 寒水石( ) 硬石 
膏(各二两) 牛胆南星(三分) 甘草(一两,微炙)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四十丸,每服一丸,食后温薄荷人参汤下。 

卷之四十八积热门(附论)
积热通治方
属性:治膈热,解酒毒,浓肠胃。 
黄连(半斤净,用酒二升浸,以瓦器置甑上,累蒸至烂,取出晒干)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温水送下。 

卷之四十八积热门(附论)
积热通治方
属性:治一切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心中烦躁,咽物妨闷,或喉闭壅塞,水浆不下,天 
行时疫,发狂昏愦,并皆治之。 
芒硝 青黛 石膏( 过,研飞) 寒水石(研飞)朴硝 硝石 马牙硝 甘草(各等 
分) 
上将甘草煎汤二升,去滓,却入诸药再煎,用柳木篦不住手搅,令消熔得所,却入青黛 
和匀,倾入砂盆内,候冷结凝成霜,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含化咽津,不拘时候。如喉闭壅塞 
,不能咽物者,即用小竹筒吹药入喉中即愈,频吹效。 

卷之四十八积热门(附论)
积热通治方
属性:益肾水,降心火,清上实下。 
桔梗 黄芩 川芎 山栀子 当归 羌活 白术 茯苓(以上各一两) 知母 甘草 薄 
荷(各十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入蜜调服。 

卷之四十八积热门(附论)
积热通治方
属性:治邪热所干,膈上气滞,五脏秘涩。 
上用朴硝煎过,澄滤五七遍,至夜于星月下露至天明,自然结成青白块子,用瓷罐子按 
实,于炭火内从慢至紧,自然成汁,煎沸直候不响,再加顶火一 ,便取出,于净地上倒下 
,用盆子合盖了,以去火毒,然后研为细末,每二斤入生熟甘草末二两,一处搅匀,临卧斟 
量用之。或一钱二钱,以桃花煎汤或葱白汤下。此药本性寒,烧过性温无毒,忌诸般鱼及毒 
物等。 

卷之四十八积热门(附论)
积热通治方
属性:治积热。 
地黄汁(四升二合) 茯神 知母 葳蕤(以上各四两) 栝蒌根(五两) 生姜汁 生 
地骨皮 生麦门冬汁 白蜜(各二升) 石膏(八两) 竹沥(三合。一方用竹叶) 
上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诸药,取汁三升,去滓,下竹沥地黄麦门冬汁,慢火煎 
四五沸,下蜜姜汁,微火煎,取出六升,初服四合,日三夜一,加至五七合,四五月作散服 
之。 

卷之四十八积热门(附论)
积热通治方
属性:治诸伏热,头目不清,神志昏塞,解诸大毒。以取水之精,渍于船板木中,累见风日, 
久则日炙变为青色;以取太阳之气,而蒸曝中有阴阳之气,结而不散,聚而成青。服之分阴 
阳,去邪热,调脏腑。圣人处治,以度物之气味,故所用如东壁墙土,取之以新水调化,取 
清水服之,治腑脏不调,谓脾主于土,脾受湿濡泻,取以太阳真火,其土引入于脾,藉太阳 
真火之气,以除去湿,而吐泻得止。又以鱼骨入喉中肉内不出,烧鱼网灰,新水调服,其鱼 
骨实时便出。又有月蚀疮不愈者,令人烧救月鼓杖,烧灰干掺疮上立已。此圣人取其物类相 
感故也。此船板青,与上同意。 
船板青(五两) 酥油饼末(一两半) 
上为细末,稀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不拘时温酒送下。 

卷之四十八积热门(附论)
积热通治方
属性:治心脏惊热至甚,不省人事。 
朱砂 硼砂 烟硝(各二钱半) 金银箔(各五片) 脑子(一字) 寒水石 石膏(各 
半两) 粉草(三钱)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麦门冬二十粒,去心煎汤调下。 

卷之四十九
痼冷门(附论)
属性:夫痼冷者,痼为年久长固者也,冷为寒极至甚者也。《三因方》云∶人以脏腑禀赋不同 
,亦有将理失宜,遂致偏冷偏热,故方中有痼冷积热之说。痼冷者,中寒也,多因真气既微 
,胃气不实,复啖生冷冰雪之属,致肠胃虚寒。阴既停凝,阳不能正,大便洞泄,小便频数 
,鼻多清涕,呕吐涎沫,水谷不化,肠胃绞痛,肚腹如冰冷。洒洒淅淅,皆阳虚阴盛之所为 
也,张长沙有阴毒之证,虽不为痼冷,即冷寒所伤,令人为手足冷,腰背强,脐腹筑痛,咽 
喉不利,呕吐不利,身如被杖,脉细欲绝。此由肾气虚寒,外伤风冷,或因冷物伤脾。盖脾 
为太阴,内外皆阴,则阳气不守,遂成阴毒。四肢逆冷,额上手背冷,而汗出不止,或眼痛 
不堪任,唇口手足爪甲俱青黑,气上冲心,而脉沉细伏匿者。或多烦渴者,精神如失,故曰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必鼓栗而寒,寒则厥,宜温药以复其阳气,或于气海关元灸之。《医律 
》云∶冷者阴之至盛,阳之至衰,阴过曰寒。经曰∶寒者热之,服以热剂,乃治冷之正法。 
内则饮以至燥至刚之药,外则灼以数百艾炷,逐其阴而助其阳,斯又治冷夹攻之道也。大抵 
人身贵乎阴阳升降,平和无偏,则无疾矣。若有偏胜,是即有沉寒痼冷之证,乃真阳耗散, 
脾胃虚弱,失于调理,以致胃寒,食啖冷物粘腻难化生硬之类,经年累月,久积而成痼冷, 
渐被其伤,脾肾因而渍积,脏腑以成痼疾矣,但有寒冷等邪触犯,速然而作,以臻手足厥逆 
,畏冷增寒,饮食不化,或呕吐涎沫,或大便洞泄,米谷不消,或小便频数,或肚腹绞痛, 
或逢寒咳嗽,或 疝大作,是其证也。《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又《内经·举痛 
篇》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 
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 
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寒气客于经脉之中, 
与炅气相搏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聚,故痛甚 
不可按也。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 
之痛止。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 
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 
血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 
矣。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 
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 
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寒气 
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 
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然寒则腠理闭 
,则气道不行,故气收敛,冷积于中,遂为痼冷之疾也。《直指方》云∶人之处世饮食为上 
,汤药次之,惟其口腹不充,嗜欲无节,所以脏中停聚而为之沉痼也,故有沉寒痼冷之名耶 
。男子遗精,女子带下,骨寒脑冷,气乏血衰,呕吐恶心,久泄暴下,皆其证耳。疗治之法 
,在乎温补,不可用刚剂。惟于滋血养气之中,或佐以姜桂则可,古人所谓精不足者,补之 
以味,若执刚燥之剂,亟欲阳气顿回,犹恐肾水易涸,心火独盛,亢则害,承乃制也。《内 
经》曰∶阴气有余,多汗身寒。《阴阳应象》云∶阴盛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 
而厥。《调经篇》云∶阴盛生内寒。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可泻,泻则温气 
去,寒独留,故为寒中。东垣解云∶此脾胃不足,劳役形体,中焦不能营运,病传为寒中, 
宜补阳以附子理中汤为末,用葱白煎羊肉汤,取清汁,调进数服而愈。前人立论至详,凡为 
医者深探其意,根据经用药,则无夭阏之祸也。 

卷之四十九痼冷门(附论)
痼冷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冷弱,心腹疼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 
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 
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去芦) 干姜(炮) 白术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用水一盅,化开,煎至七分,空心服。 

卷之四十九痼冷门(附论)
痼冷通治方
属性:治真气不足,元阳久虚,寒邪攻冲,肢节烦疼,腰背酸困,自汗厥冷,大便滑泄,小便 
白浊。及中风涎潮,不省人事,伤寒阴证,厥逆脉微,皆可服之。 
方见诸虚门 

卷之四十九痼冷门(附论)
痼冷通治方
属性:治证同前。 
方见寒门 

卷之四十九痼冷门(附论)
痼冷通治方
属性:治上盛下虚,气不升降,阴阳不和,胸膈痞满,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