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0-奇效良方(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腹痛而疝瘕,谷不化也。细者,溏泄而下冷也。芤者,小便涩血而下虚也。牢而小者,足 
膝寒痹,脚下隐隐而痛也。细者急者,筋挛不能行也。来而断绝者,男子小腹有滞气也,妇 
人月水不利也。 

卷之五十四疮疡门(附论)
疮疡当分脏腑
属性:《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心火。又云∶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肿。又云∶膏粱 
之变,足生大疔。又云∶热胜血则为痈脓。又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东垣谓湿 
气外伤,则营气不行。荣卫者,皆营气之所经营也。营气者,胃气也,运气也。营气为本, 
本逆不行,为湿气所坏,而为疮疡也。但《疮疡论》中多言二热相搏,热化为脓。有言热化 
为脓者,有言湿气生疮。寒化为热而为脓者,此皆疮疽之源也。当看是何部分所发,所用之 
药,引经为先,兼见次之,以脉别之,是阴是阳,用药在乎主治,宜以先泻其荣,治疮之本 
。若不次序,本逆而助火,湿热相合,败坏肌肉而为脓血者,当分而治之。且如一岁之中, 
火热无过四五月之间,是时诸物皆不坏烂者,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之际,近取诸身,湿热 
在身,岂不败坏肌肉,此理明矣。大抵疮疡之疾,经云∶六腑不和,流结为痈,要分脏腑之 
属,经络之异,六阴六阳之经,有多气少血者,有多血少气者,有多气多血者,不可一概论 
之。经言痈者,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涩而不行,则卫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 
。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此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曰痈 
疽者,热气纯盛,下陷肌肤筋骨,髓枯肉运,五脏血气竭,其毒下陷筋骨及良肉,故云疽。 
疽者皮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皮薄,上以泽之,是知痈者壅也,六腑不和之所生,浅而大 
也,疽者沮也,五脏不调之所致,深而恶也。六腑主表,其气浅,故痈皮薄而肿高;五脏主 
里,其气深,故疽皮浓而肿坚。皆根着脏腑,见于肌肉,营气不从,气血壅沮而生也。其所 
出之道有异者耶,毒从虚而出也。假令太阳经虚从背出,少阳经虚从鬓出,阳明经虚从髭出, 
督脉经虚从脑出,余者从经所出取焉。今富贵之人,不知其节,以饮食炙爆,高粱浓味,醇 
酒辛辣之物,日久太过,其气味俱浓,乃阳中之阳不能走空窍先行,阳道反行,阴阳逆于肉 
理,则湿气大胜,则令子母实,火乃大旺,相火一盛,必克肾水,肾既受邪,积久水乏,水 
乏则从湿热之化而上行,其疮多出背出脑,此为大疔之最重者也。若毒瓦斯见于肺部之分,或 
脾胃之分,次也,或见于他经,又其次也,或患湿毒流注,止处无不溃烂,故经曰∶高粱之 
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如持虚器以受物,物无不受。治大疔之法,必当泻其营气。以标 
本言之,先受病为本,非苦寒之剂为多,则不能除其苦楚疼痛也。诸疮疡往往多以乳香没药 
,加以热剂治之,此理未为稳当,若使经络流通,去其脏腑之壅滞,佐以寒凉之剂,其疮自 
愈。是以河间论疮疡者火之属,须分内外以治其本,若其脉沉实,当先疏其内,以截其源也 
;其脉浮大,当先托里,恐邪气入内也。有内外之中者,邪气至盛,遏截经络,故发痈肿, 
此因失于托裹,及失疏通,又失和其荣卫。治疮之要,须以疏利为先,次以托里,和其荣卫 
,此三法乃内外之攻也。若脉沉实,发热烦躁,外无KT 赤疼痛,其邪在内,气以深矣。 
作疏其脏腑,以绝其源。又谓呕 心烦,脉沉而实,肿硬木闷,而皮肉不变,根深而病大, 
邪亦在内。若脏腑秘涩,急当疏利,宜以黄连内疏汤,加大黄,服后以次序调理。若脉浮数 
,KT 肿在外,形证外显,恐邪气极而内行,故先托里,宜以复煎散,此为治法。 
一瘰疠马刀,经同证异,丹溪云∶夫瘰疠初发,必起于少阳经,不守禁戒,延及阳明经 
。大抵食味之浓,郁气之积,曰毒曰风曰热,皆此三端,招引变换。治之须分虚实。若实者 
根据法调治,远浓味发气之物,亦有愈者;虚者诚为可虑,以其属胆经,主决断,有相火,而 
且气多血少。妇人若患此疾,月经不调,便作寒热,稍久变为潮热,其证渐危,自非断欲息 
气,远滋味,神仙不能治。《本草》言夏枯草大治瘰 ,散结气,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能 
退寒热,佐之以行散之药,加之以艾灸,取其随经之穴,自然取效。若河间之论∶瘰 者, 
经谓结核者是也。或在耳前后连及颐颔,下连缺盆,皆为瘰 。或在胸及胸之侧,下连两胁 
,皆为马刀。手足少阳主之,此经多气少血,故多坚而少软,脓白而稀,如米泔状。世俗治 
马刀,求其水清者可治,殊不知此经多气少血之故,在乎诊其虚实,以调治之。是以东垣治 
瘰马刀,以救苦化坚汤,或散肿溃坚汤主之,外以临泣穴灸二七壮。此证并属手足少阳经 
也,惟瘰 延及阳明之经,故用药有出入加减不同耳,详载于《试效方》中。瘰 马刀,皆 
形质发于部分而命名也。《巢氏病源》载之三十六种,《千金》、《圣惠》所论瘰 九漏,总论 
说有风热气之三毒之异,瘰 结核寒热之殊,其本皆由恚怒气逆,忧思过甚,风热邪气,内 
搏于肝,肝主筋,故令筋蓄结而肿,或见于是何部分,先以五香连翘汤,或牡蛎大黄汤,疏 
下两三行后,服前药调治,外用十香膏、乌犀膏贴之。如或将痊求瘥,其将护忌慎治疗之法, 
无造次焉。 
一肺痈肺痿,内经云,肺之痈,喘而两 满。《金匮要略》又以肺痈肺痿并论辩之,所 
谓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 
利数,或从便难,又被疏利之药,重亡津液,故得之。若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 
涎沫者,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又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夫肺者,五脏之华盖也,处于胸中,主于气,候于皮毛, 
劳伤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内感于肺也,则汗出恶风,咳嗽短气,鼻塞项强,胸胁胀满 
,久久不瘥,遂成前证,轻则痿,甚则痈。《圣惠》曰∶中府隐隐而微痛者,肺疽也。上肉 
微起,肺疮也。中府者穴也,在云门下一寸六分乳肋间,动脉应手陷中也。是以候始萌则可 
救,脓成则多死。若欲知有脓者,但诊其脉,若微紧而数者,未有脓也;紧甚而数者,已有 
脓也。《内经》又曰∶血热则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大凡肺疮,当咳嗽短气胸满时, 
唾脓血,久久如粳米粥者难治。若呕脓而不止者,亦不可治也。其呕脓而自止者自愈,其脉 
短而涩者自痊,浮大者难治。面色当白而反赤者,此火之克金,皆逆,为不治。治法∶此证 
不得卧者,葶苈大枣泻肺汤,《千金方》黄 汤,并皆主之。全在脉理分之,若毫厘之差, 
千里之远,慎之慎之。 
一肠痈胃脘痈,孙真人云∶率得肠痈,而不晓其病候,愚医治之,错则杀人。肠痈之为 
病,小腹肿,而强抑之则痛,小便涩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其身皮甲耸然,腹皮急大如 
肿状。其脉数者,小有脓也,其脉迟紧者,未有脓也。甚者腹胀大,转侧闻水声,或绕脐生 
疮,或脓从脐中出,或大便如脓血,故治之以大黄牡丹皮之类,选而用之。或外以灸法,此 
肠痈之形证,盖可知矣。胃脘痈者,何以别之?《内经》云∶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当 
胃脉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反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诸书少论此 
病,惟孙真人言此,后学以此论,乃胃热为邪治之,初以疏利为先,次以消毒托里退胃热, 
此为良法。不识病者,误人不浅,可不慎之。 
一乳核失治,必成痈疽。丹溪云∶乳房所属阳明,乳头厥阴所属。乳子之母,或忿怒, 
或浓味,以致气不流行,窍不得通,汁不得出,则结为肿为痛。阳明之经血,热则化为脓。 
又有儿之口气吹而 热,次结成核,初起时便须忍痛揉散令软,血脉通和,自然消散,失此 
不治,则成痈疖。《精要》以神效栝蒌散治乳痈奶劳,固是妙捷,村落之处,药恐未易得。 
用蒲公草,此草在处田野路侧有之,三月开花,黄似菊,味甘,解食毒,散滞气,入阳明太 
阴二经,洗净细碾,以忍冬藤浓煎,入少酒佐之,服之即效。若疏厥阴之滞气,以青皮清阳 
明之热,以石膏行泻火,以生甘草消肿毒,以栝蒌子或加青橘皮皂角刺金银花当归头,或汤 
或随宜加减,佐以少酒,仍加艾火两三壮于肿处,甚效。切勿妄用针刀,引惹拙病。又有妇 
人积忧,结成隐核,有如鳖棋子大,不痛不痒,或一年二年,三五年者,为疮破陷,名曰奶 
癌,以其凹似癌穴也,不可治矣。若初起之时,便须消释病根,更宜清心远虑,薄滋味,全 
要息怒调理,自有可安之理。若妇人经行得此轻,若六十岁左右,味浓郁结而形实,七情所 
干,性急不调,结核前证,自觉神思不佳,不知食味,便可用人参汤调青皮甘草末等分,少 
入生姜汁,细细呷之,一日夜五七次,其核自消。若不早治,隐至经年以后,如发不痛不痒 
,必于乳下溃一穴出脓,或经三五年,虽饮食如旧,洞见五内乃死。惟无夫妇人生者多。若 
有夫妇人生者,盖积气之所流滞也,故妇人夫乃妇之天,得夫则阴阳和。此证虽有而治自愈 
,无夫妇人得其癌者,以其穴之嵌深,其可畏哉!患此者必须早治,必经岁月,九死一生。 
有一初嫁之妇患此,只以青皮甘草煎汤常服,立安。又一妇人十八岁得此证者,性急脉实, 
所难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