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0-奇效良方(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漏兰子(一个,大者) 阿胶 木香 罂粟壳(净) 黄连(各半两) 乳香(少许, 
另研) 
上除乳香外,将余药锉作小块,炒令焦黑色,存半性,不令烟绝,研为末,入乳香和匀 
,用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岁服一丸,十岁服十丸根据岁数服之,不拘时米饮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肠胃虚弱,内挟风冷,脐腹撮痛,下痢虚滑,或变脓血,并宜服之。 
人参(去芦) 白术 高良姜 肉桂(去粗皮) 赤石脂(煨过) 当归(洗,焙) 附 
子(炮 
上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入粳米二百粒,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血痢,解脏腑积热毒。 
海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蜜水调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隔年痢不止,并血痢。 
木香 黄连(炒,各五钱) 甘草(炙,一两) 粟壳(去蒂膜,姜制,炒,一两) 
上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米饮汤调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专治酒痢。 
葛根 枳壳 半夏 生地黄 杏仁(去皮尖) 茯苓(各二钱四分) 黄芩(一钱二分) 
甘 
上分作二帖,水二盏,黑豆百粒,生姜五片,白梅一个,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休息痢,气痢,脓血不止,疼痛困弱。 
当归 乌梅肉 黄连(各等分) 
上为细末,研大蒜作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浓朴煎汤下。一方加阿胶。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气痢泄泻,心腹 痛。 
木香 沉香 官桂(去粗皮) 没药 胡椒 当归(切焙) 干姜(炮) 附子(炮裂, 
去皮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前用米饮调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脾毒,气痢下血如鹅鸭肝,腹痛不止。 
地榆 诃子肉(各一两) 当归(切焙) 甘草(炙,各半两) 柏叶 茜根 芍药 赤 
茯苓 
上细锉,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一方无赤茯苓,有炒黄连 
一两。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气痢,腹内虚鸣,日久不瘥。 
龙骨 黄连(去须) 黄柏(去粗皮) 干姜(炮) 阿胶(炙燥) 人参 浓朴(去 
粗皮,生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粥饮下,日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冷劳气痢,腹胁疼痛,水谷不消。 
陈曲 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各一两) 黄连(去须,炒) 芜荑(炒,各三分) 
上为细末,生姜汁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用温米饮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气痢腹胀,腹中虚鸣。 
木香(二两半) 缩砂仁(一两半) 枳壳(去穣,麸炒)诃黎勒皮(各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用陈米饮调下,良久以食压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气痢,日久不瘥,诸痢困弱,诸药不效者。 
上以牛乳汁煎荜茇,服之立瘥。唐真观中,太宗苦于气痢,诏问殿廷左右,有能治其疾 
者,当重赏之,有术士张宝藏进此方,时赏官三品。一方牛乳半升,荜茇末二钱匕,同煎减 
半,空心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气痢。 
上以白矾飞令雪白,谓之巴石,以熟猪肝作丸,空心米饮下,丸数随人力气加减。若得 
水牛肝更妙,素食人蒸饼丸之亦可。或云白矾中青黑者名巴石。一方白矾不以多少,炭火于 
净地上烧令汁尽,变其色如雪,名之巴石,一两研。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疗中焦热,水谷下痢。 
兰青汁(三升) 黄连(八两) 黄柏(四两) 阿胶(五两,炒燥) 白术 地肤 
子乌梅 
上为末,用兰汁和,微火上煎取,可为丸,如青杏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温白汤化下 
,忌猪肉冷水桃李雀肉。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谷痢之候,痢无期度,食不消化,腹痛,每遇冷便发,有此候者宜服。 
附子(炮) 细辛 白术(各五两) 干姜(四两) 神曲(一升,熬) 
上为末,以饮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忌猪肉冷水生菜桃 
李雀肉等。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水谷痢,无问老小,日夜百余行。 
橡实(二两) 干楮叶(一两炙) 
上为末,每服一钱,不拘时乌梅煎汤调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脏腑伤动,肠胃虚弱,血渗肠间,风冷相乘,大便下血,瘀黑有片,或五痔 
下脓血者。 
皮(一具,切,炙令焦) 当归(焙) 续断 黄 连翘 槐实(炒) 干姜(炮) 
附子 
白矾(飞,各二两) 生干地黄(五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用米饮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蛊注,下血如鸡肝,体热,心腹中烦闷。 
茜根 川升麻 犀角屑 地榆(锉) 黄芩 黄连(炒,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治肠蛊,先下赤后下黄白沫,连年不瘥,兼治痢下,应先白后赤,若先赤后白为肠蛊。 
上用牛膝一两切捶碎,以醇酒一升,渍一宿,平旦空心服之,再服愈。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冷热不调,痢下脓血不止,腹痛不可忍。 
阿胶(捶碎,炒令燥) 干姜(炮) 木香 黄连(炒) 当归(炒) 黄芩(各一两) 
赤石脂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以粥饮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冷热痢,虚损腹痛,不能饮食,日渐乏力。 
木香 干姜(炮) 甘草(炙) 黄芩(各半两) 柏叶(炙) 当归(炒) 白术 干 
熟地黄( 
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痢,无问冷热,及五色痢,入口即定。 
当归 黄柏 黄芩 阿胶(炒) 熟艾(各二两) 黄连(四分) 
上为末,以醇醋二升,煮胶烊,下药煮,令可为丸,如豆大,每服七八十丸,日二夜一 
,用米汤下。若产妇痢,加蒲黄一两,炼蜜和丸。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冷热痢,腹痛不能饮食。 
附子(炮裂,去皮脐) 黄连(去须,炒) 地榆 龙骨(各一两) 当归(三分,炒) 
木香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以粥饮调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冷热气不和,腹痛下痢不止,及通血气。 
黄连(一两,去须,炒) 干姜(半两,炮) 当归(微炒,三分) 阿胶(捶碎,炒 
黄燥), 
上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以粥饮下,日再服。一 
方以醋煮胶令消,众手捻丸。又疗产妇下痢不止者,服之甚验,忌生冷粘腻。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冷热不调,气毒恶毒,湿热肠垢,毒痢休息,膏痢腥秽,干呕不食 
当归(焙,一两) 地榆 黄连(拣净) 芍药 甘草(炒,各半两) 御米壳(蜜炒, 
二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日进二服。气毒痢加黄 
连当归一倍。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治冷热痢,腹痛里急。 
附子(炮,水滓,去皮脐,为末,一两) 黄连(去须,为末,一两) 乳香(研,一 
分) 
上如患冷热痢,取黄连附子各半钱,乳香一字,以陈米饮调下,未止再服,以青皮汤 
调下。如患赤痢,附子末半钱,黄连末一钱,乳香一字。如患白痢,黄连半钱,附子末一 
钱,乳香一字,米饮调下,未止,以黑豆七粒煎汤止之。 

卷之十三痢门(附论)
痢疾通治方
属性:今有人患痢,其脉微小,再再寻之,又沉而涩,此之一候。若下白 
可治,若是下血,切忌发热,通身发热者死,热见七日死。以上所陈,虽未足以达痢之渊源, 
亦足以明其粗迹。议者谓如子所言,自甲子至于癸亥,每六十年中, 
今世人所患痢疾,于数年中间忽止有一年,其故何也?答曰∶六十年中,未尝有一年无木土 
相攻,未尝无土火相郁,未尝无水火相犯。但五运之政,譬如拥衡,一年间五行气数,更相 
承制,得其平等,则其疾自然不作。忽若一气太过,一脏有余,痢疾之生,应不旋踵,予故 
备陈其粗,以开后学之未悟,庶几诊疗之间,无差误之过者矣。但毒痢伤人不一,惟水邪犯 
心为重。世人初患痢时,先发寒热,投药治之,其热不退,发热太甚,食则呕逆,下痢不止, 
心热如火,只要入凉处,只思吃冷水,忽思狂走,浑身肌肉疼痛, 
三四也。治疫毒痢方,须是仔细,首尾读此方论,令分明识病根源,然后吃药。但毒痢初得 
时,先发寒热,忽头痛,或壮热,忽转数行,便下赤痢,忽赤白相杂,忽止下白痢,忽先下 
白痢,后变成赤痢,忽先下赤痢后,却变成白痢,并宜吃此方。但初下痢时,先发寒热头痛, 
即是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