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0-奇效良方(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梧桐子大,熟水下五七十丸。 
脾病方云∶肺寒作嗽,加五味子阿胶等分。 
脾肺俱受虚寒,作嗽不止,加胡椒八分服,一名胡椒理中丸。二方能理脾温胃,散寒止 
嗽,功效特异。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脾为肺母,母能令子实,肺受寒而温理脾胃者 
,此其意也。 
又治心腹绞痛,霍乱转筋,一切沉寒痼冷,加附子等分,每服一丸,用水煎化服,名附 
子理中丸。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健脾暖胃,消化冷痰,治中满胀闷,噫气吞酸,心腹时痛,不进饮食。 
神曲(炒) 麦 (炒) 干姜(炮) 良姜(炒) 陈皮(各二两) 枳壳(去穣, 
麸炒) 肉豆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温米饮或白汤送下。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风冷寒湿邪气,腹胀痞满刺痛,肠鸣泄泻,吐逆吞酸,羸弱困倦无力,不思饮食,一 
切脾胃之疾,并宜服之。 
丁香 沉香 木香(各一钱半) 附子(炮,去皮脐,六钱) 陈皮(去白) 大腹皮 神 
曲 
皮,姜制, 
砂(八钱) 荜澄茄 白附子(炮) 良姜(油炒) 红豆(去红皮) 胡椒(炒) 荜茇 川 
姜(炮) 甘草(炙,各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用白汤送下,食前服。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胸膈痞闷,脾寒不嗜食,服燥药不得者,宜服。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橘皮 半夏 枳壳(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久虚,中焦气滞壅上,或有冷涎,上潮呕恶,或胸腹疼痛,不思饮食。 
人参(一两) 白术 茯苓 丁香 甘草(各一分) 肉豆蔻(三个) 黄 干姜(各 
半两) 
上用白米二盏,同碾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入生姜一片,同煎至七分,通口 
服,如脏腑不调,加丁香十四粒,石莲肉七粒,同煎如前法,空心食前服。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和脾胃,进饮食。 
桂心 香附子 浓朴 陈皮 苍术 三棱 阿魏(别研) 甘草(各半两) 肉豆蔻 
(一个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生姜一块,切开作孔,安药在内,合 
定用湿纸裹煨,候熟嚼细,盐汤下。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沉香(一分) 人参 白术 肉豆蔻(面裹煨) 干姜(炮) 缩砂 丁香 木香 甘 
草(炙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食前细嚼,用白汤送下,或化下亦可。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通中健胃,消食快气。 
人参 白术 藿香 肉豆蔻 丁香 缩砂 神曲(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橘皮汤调服。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寒邪伤胃,温中补气,安胃进食。 
木香(一钱半) 缩砂 白茯苓 青皮(各二钱) 干姜(炮) 陈皮(各三钱) 大 
麦 白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温水送下,忌冷物。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脾脉厥逆,大腹中热切痛,舌强腹胀身重,食不下,心注脾急痛。 
大黄(三两,细切,以水一升半,别浸一宿) 茯苓 泽泻 黄芩 橘皮 细辛 芒硝 
( 
上 咀,除大黄芒硝外,以水七升,煮至三升三合,去滓下大黄,更煎两沸,再去滓下 
芒硝,分作三服。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壅实,口内生疮,烦闷多渴,颊痛心烦,唇干燥,壅滞不食。 
防风(去芦,四两) 藿香(七钱) 石膏(煨) 缩砂仁 山栀仁 甘草(炙,各半 
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男子妇人虚弱,及疟安后体气尚虚,眼昏暗,加净枸杞子拣菊花蕊(各半两)。常服 
顺气快脾,进美饮食。 
附子(一个,炮,去皮脐) 人参(去芦) 木香(不见火) 藿香 缩砂仁 槟榔 白 
茯苓 
(去白) 香附 
穣,麸炒) 黄 (擘开,盐水浸) 浓朴(姜制) 粉草(炙,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翻胃吐食,口苦吞酸,胁 
怠惰,面色萎黄,及中焦痞闷不任攻击,脏腑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后气衰 
或元禀受怯弱,不能饮食,及久患泄痢,肠胃虚滑者,并宜服之。 
人参 茯苓(去皮) 白术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干姜 缩砂仁 胡椒 麦 (炒) 
神曲(炒) 山药 扁豆(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细嚼,用白汤或温酒送下。常服育养 
神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不和,气不升降,中满痞塞,心腹膨胀,肠鸣泄泻,不思饮食,宜此最 
人参 白术 青皮(汤洗,去穣) 陈皮(汤洗,去穣) 神曲(炒) 麦 (炒) 缩 
砂仁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细嚼,用米饮送下。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脾胃虚乏,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 
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 
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 
黄 (二两) 半夏(汤洗,此一味脉涩者宜用) 人参(去芦) 甘草(炙,以上各 
一两) 防风(以 
去白,四钱) 茯苓 
各三钱) 黄连(二钱) (何故秋旺用 
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三盏,生姜五片,枣二枚,去核,煎一盏,去滓,温服,早饭 
午饭之间服之,禁忌如前。其药渐加至五钱止,服药后如小便罢而病加增剧,是不宜利小 
便 
升 
力 
得安静尤佳,若胃气稍强,少食果以助谷药之力。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者也。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脾胃虚弱,必上焦之气不足。遇夏天气热盛,损伤元气,怠惰嗜卧,四肢 
足,两脚痿软,遇早晚寒厥,日高之后,阳气将旺,复热如火,乃阴阳气血俱 
厥而阴虚,或寒厥而气虚,口不知味,目中溜火,而视物慌慌无所见,小便频 
结秘,胃脘当心而痛,两胁痛或急缩,脐下周回如绳束之急,甚则如刀刺,腹难舒伸,胸中 
闷塞,时显呕哕,或有痰嗽,口沃白沫,舌强腰背胛眼皆痛,头痛时作,食不 
饱,全不思食,自汗尤甚。若阴气覆在皮毛之上,皆天气之热助本病也,乃庚 
为热所乘而作。当先助元气,理治庚辛之不足,以此药主之。 
黄 (一钱,如自汗过多,更加一钱) 升麻(六分) 人参(去芦) 橘皮(不去白) 
麦门 
草(各二分) 五味子(九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远或空心服之,忌酒湿面大料 
物之类,及过食生冷物。 
如心下痞闷,加黄连(二分或三分)。 
如胃脘当心痛,减大寒药,加草豆蔻仁(五分)。 
如胁下痛或缩急,加柴胡(二分或三分。)。 
如头痛目中溜火,加黄连(二分或三分),川芎(三分)。 
如头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热,加蔓荆子、川芎(以上三分), 本、生地黄(以上各二 
分) 
如气短,精神如梦寐之间,困乏无力,加五味子(九个)。 
如大便涩滞,隔一二日不见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润也,加当归身 
、生地黄、麻子仁泥(以上各五分),桃仁(三枚,汤泡,去皮尖,另研。) 
如大便通行,所加药勿再服。 
如大便久不快利,勿用别药,少加大黄(煨,五分) 
如不利者,非血结,血秘而不通也。是热则生风,其病患必显风证,单血药不可复加之 
,止常服黄 人参,汤药只用羌活防风(以上各二钱)二味, 咀,以水四盏,煎至一盏, 
去 
如胸中气滞,加青皮(皮薄、清香可爱者,一分或二分),并去白,橘皮倍之,去其邪 
气 
如气滞太甚,或补药太过,病患心下有忧滞郁结之事,更加木香、缩砂仁(以上各二分 
或三分),白豆蔻(二分),与正药同煎。 
如腹痛不恶寒者,加白芍药(五分),黄芩(二分),却减五味子。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倦,并宜 
苍术(一钱) 半夏 益智 泽泻 羌活 防风 神曲 柴胡 升麻(各半钱) 猪苓 陈 
皮麦 (如胃寒肠鸣者加) 甘草(各三分)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一盅,去滓空心服。 

卷之十七脾胃门(附论)
脾胃通治方
属性:治头闷,劳动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怠惰,躁热气短,口不知味,肠鸣,大 
色,身体昏闷,口干不喜食冷。 
苍术(一钱半) 当归梢 升麻 陈皮(各五分) 人参 白术 柴胡 益智仁 黄芩 
(各三分) 半夏 黄 甘草(各二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前稍热服,忌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