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戎底定(第二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想让张洎跻身参政的念头,只给了他一个翰林学士。他真想用的人是吕蒙正,不过吕蒙正做参政时间太短,不孚众望,经验也未必丰富,究竟该怎么办?他琢磨了许久,还没想出好办法。

  这一日赵光义正在殿中闷坐,阎承翰禀道:“陛下,邓州的赵普上了道奏本!”

  “他有什么事要奏?”

  “赵普不愧是个老臣哪,尽想些别人想不到的事儿!”阎承翰笑嘻嘻地把赵普的奏折递上来。“老丞相劝陛下改年号儿呢。”

  赵光义展开奏章细细看去,大意是说:自雍熙改元以来,民亦未雍,国亦未熙。战事不利,武臣固当责罚,文臣也同样不可逃其责。自古以来,有垂衣端拱之君王,无使酒无为之宰辅。臣在邓州已逾三年,亲见百姓赋税之重,又听说广南、荆湖、蜀中的赋敛倍于邓州。长此以往,百姓绎骚,倘若酿成大祸,内忧外患相继而来,国家堪忧,社稷堪忧,伏望陛下息兵罢战,明其赏罚,则天下安矣!

  赵普这番话好生厉害,上自君王下至将相,都让他数落了一遍!不过有一句话赵光义是爱听的,那就是“自古以来,有垂衣端拱之君王,无使酒无为之宰辅”。李昉为相这几年里,忙来忙去的是皇帝,他倒显得十分悠闲。赵普说这几年地方赋税很重,很显然是指责地方官吏盘剥百姓,李昉这个当宰相的竟没有整治一个贪官,好人他全做了,恶名都推到自己身上,似乎民不堪命全是由于自己攻打契丹才造成的,他就没有责任?又联想起张洎对自己说过的那番话,不禁恼怒起来:这样的宰相再让他干下去,只能是为国敛怨!他又想到赵普,此人为相数年,虽然诸事凌厉,毕竟敢于身任其责,如果让他回来帮一帮吕蒙正,把那些贪官污吏整一整,兴许能重树皇帝的威权。仔细玩读,赵普劝自己改年号为“端拱”,好像也有这层意思。

  “阎承翰!”

  阎承翰匆匆从殿门跑进来:“陛下!”

  “乱跑什么!”赵光义不满意地斥责了一句,旋问道:“赵普这个折子是谁呈来的?”

  “回陛下,是赵普托刑部崔仁冀递给吕蒙正的。”

  赵光义听罢,更证实了赵普这封奏章是对李昉表示不满,要不然他为什么不交李昉上呈呢?赵普这个人,治国还是有一套,他相中的如崔仁冀、吕蒙正,恰恰都是自己依赖的人,这让赵光义心里很顺畅。当然,赵普实在是老了,如果说他还有一些用处,大概就是帮扶吕蒙正一把,这倒是个绝妙的主意,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嘛!

  “赵丞相身在州郡还在为朕操劳,真难为他呀!”赵光义感喟地说。“阎承翰,你速去告诉崔仁冀,让他到邓州跑一趟,把赵丞相接回汴京来,朕要用他!”

  “遵旨!”阎承翰答应着,却没有动身。“陛下!”

  “你还有什么话吗?”

 
 
 
  阎承翰凑近赵光义,低声禀道:“陛下,宋偓将军从霸州回来,正候在宫门口呢。”

  赵光义这才想起,前些天宋偓请求进宫陛见,已允了他,想不到他这么快就回来了。征契丹败后,赵光义命宋偓守在霸州,崔彦进守在镇州,与定州的李继隆、雄州的张永德形成犄角之势,没过多久,宋偓便因身体不适,请求回京。赵光义考虑到他年纪已大,同意他回来。

  “宣宋将军进殿。”赵光义吩咐阎承翰。“你就不用回来了,直接去找崔仁冀吧!”

  不大工夫,老将宋偓趋到殿中,恭恭敬敬地行了礼:

  “参见陛下!”

  望着花甲开外的老将,赵光义不由感慨系之:“又有好几年没见到宋将军了!”

  “陛下,老臣经历三朝,宠眷无比,如今日衰一日,惟一盼望的就只剩下两件事,一是望一望陛下龙颜,二是见一见自己的女儿。再不抓紧,怕是见不到了!”宋偓语调苍凉地说道。

  “宋将军何必如此伤感!”

  “不是老臣伤感,风烛残年之人,虽然看上去硬实,内里已经衰朽不堪,说不定哪一天就站不起来了。老臣今天还给陛下带来一个噩耗:镇州的崔彦进将军前几天去世了!”

  “什么?”赵光义吃了一惊。“朕怎么没接到镇州的音信?”

  “老臣回京时,特意到镇州去看了看崔将军,精神还好,不想刚离镇州一天,崔将军的副将便赶上了老臣,说崔将军头一天饮罢酒睡下,第二天就没有醒过来!老臣吩咐副将赶快回去料理崔将军的后事,替他把这个消息带给陛下。”宋偓说得十分凄楚。

  赵光义愣了一会儿,不无惋惜地说道:

  “宋将军明白朕为什么急于拿回燕云十六州了吧?就是想让你们这些老将老帅们抹上人生最后一笔辉煌。如今一个接一个地离朕而去,朕的光复大业还能靠谁来完成啊!宋将军,还能替朕勉守霸州吗?”

  “陛下,老臣一生忠心耿耿,本不该拂了陛下的信任,可惜近来总感到浑身无力,想必也快不行了,所以才冒死来京奏请陛下,准许老臣携开宝皇后回洛阳去,让她在老臣身边陪上几天吧!”

  “宋将军说这样的话,叫朕好生伤感啊!”赵光义满怀深情地望着宋偓,缓缓说道。“开宝皇后如今居于东宫,这意味着什么,宋将军当然明白。像她这样的身分,朕怎好让她离开后宫呢?朕的意思想把宋将军安排在汴京养老,不必回洛阳去,这样的话,也能时常与开宝皇后见见面,不知宋将军以为如何?”

  “谢陛下!谢陛下!”快到年根时,赵普携带家属从邓州回到了汴京,赵光义命次子秦王赵元僖到郊外迎接他。元僖如今担任着开封府尹。在赵普眼里,他是个不怎么好出风头的人,做人处事也比较稳当。赵元僖把赵普接回旧居后立即进宫复奏。赵光义问他道:

  “赵普身体如何?”

  “风烛残年之人,还能健朗到哪儿去?”赵元僖没有正面回答,接着问道:“不知父皇这次召赵普回京,打算让他养老呢,还是有意再用?”

  赵光义猜不透元僖问这话的意思,反问了一句:“你以为怎样更好?”

  “儿臣以为赵普乃开国老臣,治国有方。如今国家人才正处在青黄不接之时,用赵普为相,实乃当务之急!”

  “吾儿所言,正合朕意!”赵光义连连点头。“朕已接受了赵普的建议,改明年为端拱元年。有赵普秉国,吾儿镇守京师,朕真的要垂衣端拱而治了!”

  “父皇圣明!”赵元僖高声称颂,又道:“还有那个潘美,陛下不肯见他,弄得他十分伤感,已经找了儿臣好几次,托儿臣在父皇面前替他请罪,还请求陛下再给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陛下惩治他也有一年多了,何不借端拱改元赦免其罪,让他到前线去镇守?”

  赵光义听罢陷入思忖:崔彦进死后,镇州一直缺一员大将镇守。既然元僖来为潘美求情,不如把潘美放在那里。主意定下,对元僖说:

  “如果他真的还有为国立功之心,那就让他过了年到镇州去吧!”

  “儿臣替潘将军感谢陛下!潘将军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十分高兴!”

  端拱改元的正月,赵光义罢免了李昉,任命赵普、吕蒙正二人同平章事,共居宰相之位,又把张齐贤从代州调回京城,担任枢密副使。

  枢密院的几次更迭,跳得最欢的是侯莫陈利用。此人从曹彬离京之前就跃跃欲试,想当枢密副使,甚至跟一些官员夸口说,他侯莫陈利用懂得风后握奇真经,什么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阵烂熟于胸中,什么金、革、趋、斗,天玄地黄旗法,统统不在话下。还有姜太公的文、武、龙、虎、豹、犬六韬,也是自己的拿手好戏,孙子吴起,小菜一碟儿。甚至说他是皇帝最信任的大臣,只不过资历比不得曹彬而已,就算皇帝让他当个枢密副使,也不会买枢密使的账,他会让枢密使给他擦马镫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张齐贤刚刚上任,就有人把这些话传到他耳朵里。初时他一副不屑的神态,没几天,他发现侯莫陈利用小小一个枢密承旨,的确对他大不恭敬,反倒不敢小觑他了。他拿不准这个侯莫陈利用到底有多深的背景,又无法直接对赵光义说,只好憋在心里。时间一长,又觉得难受。他曾与同榜进士吕蒙正说起过此事,吕蒙正劝他不必与侯莫陈利用计较。张齐贤越来越咽不下这口气,便来找赵普密议此事。

  “能与老丞相同朝侍奉皇帝,晚生不胜荣幸!”

  “张枢密人中之杰,何必如此客套!”赵普断定张齐贤找他有事,所以不想过多地寒暄。张齐贤也知道赵普是个做事说话十分利索的人,索性直入主题。

  “老丞相重归中书,百官都觉得如沐春风了。晚生也有一件事,想仰仗老丞相排忧解难 
 
 
。”

  “赵某已是老朽,不知还能有什么事为张枢密效劳?”

  张齐贤把侯莫陈利用过度张狂之事对赵普说了一遍,又道:“张某晚生小子,不知皇上何以对侯莫陈利用如此眷顾。如果皇上真心要用他,张某岂敢叨居重位?”

  赵普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盘算:首先是张齐贤敢于把此话对自己讲,说明他有意与自己交好。能把张齐贤拉拢住,自己这个宰相又稳了许多,就从这一点上说,这个忙也一定得帮他。其次是那个侯莫陈利用,从一个江湖卖艺的浪人,十一二年爬到了枢密承旨的位置上,还嫌不够。倘若这种人当了枢密使,天下岂不大乱?侯莫陈利用一路高升,目空一切,而且时常是身带腰牌出入宫廷,比宰相还方便自在,这一点他早就看不过去。仗着皇帝宠他,连自己这个大宋朝的老宰相也没有放在眼里。太平兴国末年时就想收拾他,还没动手,赵光义把自己赶到了邓州,如今好不容易杀回来,治他一个侯莫陈利用,拉他一个张齐贤,何乐而不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