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戎底定(第二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中执法乃是古三公之一,既要有威严重望,又不可有半点私心,历朝历代,皆难其选啊,臣以为应当起用前朝老臣为是。”卢多逊也先为自己定了调子,不过他这个调子说穿了,还是宁缺勿滥,在他眼里,如今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是合适做御史中丞的。

  “说说看。”

  卢多逊不假思索,继续说道:“臣以为邓州张永德是个能孚众望的人选。”

  赵光义忍不住笑了两声:“参政可真会跟朕说笑话!张永德是个连自己老婆都管不好的人,能弹压文武百官吗?大行皇帝对他百般敬重,不过是想还他那个‘殿前都点检’的人情罢了。退一步说,此人现在一天到晚钻研禅理佛学,都快变成方外之人了,还能挑起御史中丞这副重担?”

  卢多逊不再做声,他猜想赵光义心里已经有了人选,该不会是赵普吧?一想到赵普,他忽然感到一阵心悸,嗓子眼儿也随之干噎,说不出话来。转念一想:还是等赵光义说出口,再做对策吧。

  卢多逊脸上所现和心中所想,早被赵光义看了个透,他不再发问,装糊涂般地接着说道:“朕想起用一个人,李符。”

  卢多逊提起的心终于落下,深深地呼了口气。

  “卢参政,你以为此人如何?”赵光义问了一句。

  卢多逊对李符一向甚为鄙薄,在他眼里,李符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当年赵普提拔他与自己抗衡,被自己三拳两脚就收拾了。按理说他本该与赵普合起劲来与自己拼个死活,可是赵普刚一倒台,他又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生怕受到赵普的牵连,这种没血性的赖货,见风使舵的小丑,有什么资格来当风宪之长?

  “陛下恕臣直言!”卢多逊锋芒依旧。“臣以为李符不合适此职,此人貌似忠诚,实则是个善于觊觎观望的巧宦之徒,承风顺旨,最是明君所当回避。”

  好厉害的卢多逊,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赵光义正是想用一个承风顺旨的人做自己的耳目,他本来想让三个宰辅顺水推舟地应一句也就罢了,不想卢多逊非但敢抗,而且抗得赵光义哑口无言。

  “臣听说李符在刑部这几年,多有过当之举,百官颇有怨言。但臣历来不想伺人之过而伤之,所以没有弹劾他。”卢多逊接着又道。

  赵光义听得出来:卢多逊可能已经抓住了李符的一些把柄,如果再坚持命李符为御史中丞,他会举出具体的例子,那样一来君臣之间都失了面子。但任命中丞这样的大事,赵光义又不便皇威独断,他感到有些为难,不禁有些恼怒,问卢多逊道:

 
 
 
  “依卢参政看,此人是个该定罪的人了?”

  “臣绝没有伤害朝臣之心!”卢多逊连忙解释说。“臣只是觉得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李符长于治财而短于执法。臣说此话全然是出以公心,还望陛下体察臣的诚意。”

  赵光义被卢多逊逼得无话可说,闭了一会儿眼睛。再睁开时,瞅瞅曹彬,曹彬连忙答道:

  “臣以为卢参政讲得有理。李符大人在先皇帝时做转运使十分出色,试官翰林院则拙于笔墨,试官中书则紊于法典。自从潘美、王明等人从广南回到京城以后,岭南的赋税财货流失甚多。依臣之拙见,倒不如派李符大人到广南担任转运使,凭他的能力,一定能为国家聚集财源,为北伐刘汉做好充分的准备。”

  赵光义转向卢多逊:“卢参政同意曹枢密的意见吗?”

  “臣无异议。”

  “呵呵,这不分明是一唱一和嘛。”

  沈伦拱手说道:“臣也同意曹枢密的意见。”

  赵光义不想为此事与群臣争议,顺势摆出一副虚怀若谷倾听臣言的样子,打趣道:

  “看来做人不能犯众怒啊,也活该这个李符倒霉,尽管朕以为此人颇有才干也没用,朕在三位爱卿面前只能服从!”

  沈伦和卢多逊同声赞道:“陛下如此圣明,真乃社稷之福!”

  曹彬却在想:赵光义比大行皇帝更善于做皇帝,好个厉害的新皇帝!

  接下来又定了一个四川转运使滕中正,一个京东转运使樊若水,还有三司几位官员,御史中丞最终竟没能定下来。

  “各位爱卿还有何事要奏?”赵光义情绪蛮好,在三个人脸上扫视一遍。

  “陛下,臣还有些军务之事要奏。”曹彬说道。

  “爱卿请讲。”

  “臣以为陛下志在宏远,太原迟早总要拿下,燕云十六州也肯定在陛下心里装着。如今时局安定,百姓丰足,不若加强北边一线的防御,把得力的将帅们分置于兵防要紧之处磨砺锻炼。”曹彬先给赵光义戴上顶高帽子。

  “曹枢密深懂朕心。”赵光义听得入耳。“不过朕不是已经把党进放在定州、曹翰放在淄州、荆嗣放在沧州了吗?”

  “臣以为这还不够。河北的相州乃定州南下的第二道防线,也是拱卫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向北可击契丹,向西可击刘汉;内可以积粮草,外可以援军卒,位置极为重要,臣以为此处当派一员虎将镇守。”

  “你以为谁可以担当此任?”

  “臣举荐李汉琼。”曹彬立即说道。他揣摩赵光义应该不会提出异议,不料赵光义反问了一句:“曹枢密知道朕为什么要召李汉琼回京吗?”

  “臣愚昧,不知陛下有何圣断。”

  “老将军有几个习水战的?朕的金明池已经开凿大半,有池还要有船,有船才可以练习水战。所以朕想建个造船务,让李汉琼总掌此事。将来船只打造好了,还可以让他操练水军嘛,望枢密体察朕心。”

  曹彬听罢,不想放弃自己的主张,连忙又禀:

  “陛下以水战威服远人,臣以为十分英明。然而臣以为此举所需的只是造势,未必非要名将大帅亲自督掌,像李汉琼这样的大将军,主掌造船及操练水军,臣以为实属大材小用。臣再为陛下举荐一人,此人不论是造船还是练兵,都胜过李将军一筹,定能实现陛下的意图。”

  “哪个?”

  “李汉琼将军的部将姚桦哥。”

  “张永德的老婆?”赵光义记起了这个人。

  “也是契丹名将姚内斌之女。”曹彬特别强调道。“还是我大宋惟一的一员女将,深得先皇帝赏识。当年攻打金陵时,她曾率领自家打造的战船参战,生擒了南唐的润州通判;去年攻打太原,她第一个与北汉名将杨业对阵,此人十分了得!”

  “朕只知道她生得俊俏,想不到还有如此本领!”赵光义感叹道。思忖片刻,又说:“也好,朕准此奏。”

  “谢陛下纳谏!”

  “此话无理,应该是朕要谢你曹枢密为朕精心谋划。”赵光义还是一派谦和。“枢密还有事吗?”

  “还有,臣以为潘美大军开凿金明池已经过半,应当让崔彦进将军带兵出京戍守了。”

  “枢密不必多言,朕已明白。”赵光义接着说。“这些劲卒让朕打磨了整整一个冬天,越发精强。朕打算过些日子让崔彦进带上他的兵到潞州去,在那里打打猎,爬爬山,有用他的时候!”

  曹彬吁了一口气,他觉得今天运气太好了,先顺顺当当地把李汉琼调到相州,再分潘美一半的军队到潞州,京城里会安宁许多。

  又有一旬没有回家了,这日天色尚早,潘美策马回到家里。他感觉今天萼娘的情绪有点反常,虽然上茶摆饭,却很少与他说话。蕊儿和李超的儿子宝宝不知从何处找来一顶官帽扣在小脑袋上,松松垮垮东歪西晃,竟大摇大摆地走到潘美面前,尖着小嗓门儿叫道:“见到本官为何不跪?”

  潘美忍不住大笑起来,蹲下身子拧了拧他的小脸蛋,问他:“你是什么官啊?我的天!”

  “本官是开封府大老爷!”

 
 
 
  潘美赶紧捂住宝宝的小嘴:“小祖宗,不敢胡说呀,你是跟谁学来的?”

  宝宝瞪着大眼睛看着潘美。

  见宝宝不再顽皮,潘美站起身来对萼娘笑道:“这小李俊,真是人小鬼大!”

  萼娘淡淡地笑了笑:“有什么好处!”

  潘美看着萼娘略显苍老的脸,问了一句:“夫人是不是身子不舒服?今天怎么没精打采的?”

  萼娘朝蕊儿房里喊了一声:“蕊儿,把宝宝带回去。”拉了拉潘美的胳臂,放低声说:

  “我心里有些不舒服。将军,我们到屋里说话吧。”

  潘美弄不清怎么回事,与萼娘回到寝房。萼娘与潘美对坐在几案两边,沉默了片刻,突然开口说道:

  “将军,你年纪也大了,我们回大名府老家去吧!”

  潘美微微一惊,不知道萼娘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夫人,怎么说到这上头来了?”

  萼娘淡淡笑了笑,说:“如今河清海晏,天下太平,怎么不该这么想?”

  潘美愣愣地望着墙,半晌才扭过头来:

  “我猜夫人一定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儿了。有什么话不能跟潘某明说吗?”

  “将军非要我说,我就直说吧。我大半辈子在担惊受怕的环境里度过,好不容易遇到将军你,遇到大宋的太平天下,本想该过几天安宁日子了,谁知道先皇帝还没崩逝,晋王就把蕾儿接到他府里,现在想起来,这不明明是把咱女儿当成人质吗?如今武功郡王又拿着先皇帝的遗诏让将军为他撑腰出兵,将军若是顺了郡王就抗了皇帝,死有余辜;若是把此事透露出去,又负了先皇帝对你几十年的恩德。还有那位齐王廷美,他凭什么要给咱们送礼?凭什么要为一个和他毫无关系的蕊儿庆贺生日?齐王送的是什么礼,我一直瞒着将军,没敢给你看。将军,你现在可是真的处在刀山剑树上面了,再舍不下大元帅的虚名,日后说不定后悔都来不及呀!”

  潘美默默地听完萼娘的话,拧着双眉,问道:

  “齐王送来的是什么礼物?”

  萼娘起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