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戎底定(第二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面加起来,约有五六万人!”

  李顺挥手命军校退去,问闻友宗道:“丞相有何退敌的良策?”

  闻友宗是义军攻打彭州时投降过来的一个兵曹参军,牟进北上后,李顺便任命他当了军师。后来称王分命百官,恰好牟进已死,便抬举他做了丞相。此人也是个经过战事的老兵,颇习兵法。见李顺心中忧虑,献策道:

  “大王有带甲数十万,宋贼不过五六万人,从总数上看,我当十倍于敌,并不可怕。然而眼下成都只有三万兵马,而宋贼两倍于我,这又是我局部之劣势。要想摆脱当前危急,臣以为不如暂时放弃成都,南下眉、嘉,待与众将合势之后再取此城,未为晚也。”

  李顺稍一思考,突然朝府外喊道:

  “来人!”

  门外应声跑进两个侍臣:“大王有何吩咐?”

  “备马,本王要和闻丞相登楼察看敌情!”

  李顺换上戎服,与闻友宗并肩登上成都北城墙,来到城楼前朝下望去,但见宋军营帐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边,无数面军旗在风中飘动。营帐与营帐之间,不时有成列的军士来回走动。李顺无意间瞥了闻友宗一眼,却见他一副若有所思之态。

  “丞相!”

  “哦哦,蜀王!”闻友宗连忙应道。

  “丞相身体不适了?”李顺问道。也不等闻友宗回答,又说:“丞相回府歇息去吧,本王再到东、西两城去看一看。”

  “蜀王不必看了,按照兵法,四围之敌一定是相等的,必到攻城时才会有所变动。举一反三,臣料宋贼大军不止五六万哪!大王若欲突出重围,务必从速计议,再迟就怕来不及了!”

  李顺停住脚步,扭头看了闻友宗一眼,问道:

  “依丞相之见何时突围?”

  “至迟不过三日。”

  李顺凝思片刻,说道:“也好,丞相回去做准备吧!”

  两天之后,义军做好了突围的准备,闻友宗来到王府,与李顺商议最后的方案。

  “蜀王乃是川中万民所仰,不可像往日那样冲锋在前。前锋之事,臣义不容辞!”闻友宗非常坚决地表示。“臣请先率精兵杀开一条血路,大王紧随其后,便可济事!”

  “那就有劳丞相了!”

  “大王何出此言?臣为大王、为大蜀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闻友宗信誓旦旦地说道。

  当天夜里月到中天,闻友宗将前军集结齐整,匆匆赶到王府。此时李顺刚刚命属下为妻小安排好车辆,闻友宗拱手施礼,悲壮言道:

  “大王,臣先行一步了!”

  “本王已差人打听过了,丞相出城之后,只沿城东而行,彼处宋贼防范较弱。”李顺做了最后的安排。

  “遵大王命!”闻友宗禀道。“一旦臣等扫清障碍,便入城来接大王!”说罢返身。此时前军早在城北待命,闻友宗驱马来到军前,命令军校:“打开城门!”

  门开了,闻友宗走在队伍最前面,然而他并没有按照李顺的部署沿墙往东,而是径直向北,朝宋军营帐方向走去。大军出城已毕,队伍中从前向后都在传着一句话:

  “我等弃恶从善,归降朝廷!”

  没过多久,这句话已从队伍最前头传到队末。淡淡的月色中,对面宋军渐渐压了过来,义军士卒们探头张望时,只见东、西两侧的官兵也围了过来。闻友宗见时机已到,突然掉转马头对士卒们大喊:

  “弟兄们,我们受了逆贼李顺的胁迫,如今我等已归降朝廷,杀回城去,擒拿贼首李顺,为朝廷立功!”

  这些校卒出城前并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突变,一时乱了阵脚。就在纷纷议论时,宋军已将义军团团围住,闻友宗拍马朝宋军阵前跑过来,在王继恩等人面前下了马,跪地言道:

  “彭州兵曹参军闻友宗率兵前来归正,愿听大将军指挥,合兵入城,擒拿贼首!”

  王继恩见义军队伍开始骚动不安,对身边的上官正说道:

  “上官将军,还不快看着办!”

  上官正会意,猛地挥起钢刀,将闻友宗劈倒在地,随后大呼一声:“冲!一个也不许剩!”大批宋军应声朝义军队伍冲过去,义军猝不及防,还没来得及列阵,已被官兵杀得人仰马翻,哀号惨叫声响彻天空。与此同时,东、西两翼裴庄、杨琼的兵马也奔至城门之下,守城义卒还没来得及拽起吊桥,官军已经突入城中,一时间火光四起,杀声震天。正准备出城的李顺闻变,连忙传令拼死抵抗,可惜所有将卒一心只想着出城逃命,谁也没做好在城中厮杀的准备,纷纷转身而逃,官军乘胜追击,成都城里又是一番血流成河!

  晨曦初现时,王继恩、裴庄等人来到府衙,衙内早已空空荡荡。见到府衙堂前那块“蜀王宫”的新匾额,王继恩得意地朝裴庄笑道:

  “本使倒要接着做几天大蜀王了!”

  随从校卒迅速将衙内衙外收拾干净,护卫军卒也已整整齐齐列队于府门内外。王继恩端坐在正堂上,朝裴庄说道:

  “裴将军,还愣着干什么?坐下等吧!”

  话音未落,几十个军卒押着李顺进了门。

  “禀报大人,这就是贼首李顺!”

  王继恩站起身,笑眯眯地走到李顺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轻蔑地嘲笑道:

 
 
 
  “听说你闹得不善,有几十万贼徒,怎么会落到这步田地?”

  李顺怒目而视,没有回答。

  “说呀!”

  李顺还以几声嘲笑,瞪着王继恩说道:

  “你这个断子绝孙的阉货,也配和本王说话?”

  王继恩被骂得一阵脸红,恶狠狠地吩咐军卒:“先把他捆到马圈里去!记着,往他这张臭嘴里喂点儿马粪,别把他饿死!”

  天已大亮,城里的杀声和哭喊声渐渐稀落,满脸是血的上官正来到府衙。“王大人!”

  “杀了多少人?”

  “奶奶的,少说有两万多人。”上官正边说大话边抹着脸。“真痛快!”

  王继恩哈哈大笑了一阵,说道:“这一回各位可为朝廷立下大功了,等着升官领赏吧!各位将军都累坏了,待会儿本使在蜀王宫里犒劳列位!”就在王继恩、上官正等人朝欢暮宴十几天后,新知成都府张咏来到成都。还没进门,一抬头看见那块匾额,扭头对迎接他的军吏问道:

  “为什么还没摘除?”

  “张大人!”王继恩大摇大摆地从府内走出来,给张咏施礼,嬉笑着道:“本使觉得十分有趣,所以替李顺当了几天大蜀王。如今张大人到任,本使也该退位了!”说罢,对军吏喝道:“还不快摘下来烧了!”

  张咏进了正堂,与酒桌前的裴庄、上官正、杨琼等人一一见礼,互道寒暄。刚刚落座,裴庄赞道:

  “张大人真是英雄虎胆,蜀中如此混乱,张大人居然只身赴任,令人敬佩!”

  “王命不可违嘛!”张咏随口应答。

  “好,好!”王继恩端起酒杯来到张咏面前。“为张大人的英雄虎胆,共同干一杯!”

  “本官不会饮酒!更不是什么虎胆英雄,各位将军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张咏谦让一番,又问:“吴元载和樊若水两位大人呢?”

  “嗨,还躲在梓州没敢动弹哪!”

  “违误王命,苟且偷生!”张咏不满地嘟囔了一句,从怀里掏出赵光义的亲笔书信递给王继恩。“王大人,本官此次赴任,也称得上是九死一生。这一路到处是兵火贼盗,远没有宁静下来。如今成都虽然收复,贼寇气焰尚炽,我辈任重道远哪!”

  王继恩看完圣旨,又听张咏说了这么几句话,心里有些不悦。一是他出征前赵光义给过他一道亲笔信,命他节制蜀中所有兵马,违者杀无赦。如今张咏又带来一道圣旨,让他把自己也管束起来!冲锋陷阵的没了权,下山摘桃的倒跳了出来!二是张咏初来便颐指气使,什么贼寇气焰尚炽,什么我辈任重道远,用得着你指手画脚吗?于是不冷不热地说道:

  “各位将军苦战了将近半年,如今攻破成都,总得好好歇息几天嘛!”

  张咏淡淡一笑,说道:“张某何尝不知道各位将军的甘苦?可我辈都是受国厚禄的臣子,贼寇未息,蜀民涂炭,天子忧心,万民企盼。万一贼势再旺,啸聚围城,只怕张某也要学樊若水,逃到梓州避难去了!”

  王继恩刚想反唇相讥,裴庄先开口了:

  “张大人言之有理,我等只顾庆贺成都大捷,把外头的事儿都忘了。若非张大人提醒,末将还以为天下太平了呢!”

  上官正是王继恩一手提拔起来的,没敢贸然开口,先看了看王继恩。大概是王继恩嫌裴庄抢了他的话,淡淡说道:

  “各位将军争相杀敌,本使当然非常欣慰。请张大人放心,将卒们已经休息得差不多了,过一两天,本使就会倾巢发兵,剿灭贼寇!”

  王继恩话里有话,他说“倾巢发兵”,意思是要把军队都开出成都,以此威胁张咏。成都大捷的战报传到京城,赵光义绷了许久的心弦总算松弛下来。正赶上次日早朝,蜀中的事便成为大臣们议论的焦点,而王继恩加官的问题,则成了焦点中的焦点。宰相吕蒙正先奏道:

  “王继恩以内臣之职率兵攻克成都,其功甚大,臣以为应有重赏。”

  “丞相以为当赏何官?”

  吕蒙正答道:“臣以为当赏宣徽使。”

  宣徽使是个什么官儿呢?此处又需稍作解释。此官在南北朝时是后宫妇人之官,到了唐朝后期,三不知变成了朝廷重臣的一个加官。五代以来,武将只要加上此官,就离枢密使不远了。除了总领殿前三班之外,还掌管朝会、郊祭等事,甚至连外国使节进贡,都需要宣徽使签押才能入库,权力甚重。赵匡胤在位时曾立下一个规矩:宦官之流,可以让他们干预军事,但不能让他们当执政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