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戎底定(第二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身又朝赵恒拱手。“第二,诛张咏之头,悬于国门之上。臣要亲眼见到这两个乱臣贼子怎样受到国人的唾弃,才能闭上眼睛!”

  朝堂内静得像死了一样,每个人除了能听到他们自己咚咚心跳之声外,什么也听不见!就这样寂静了许久,丁谓终于出列了:

  “陛下,臣刚才斥责张齐贤的确有些过火,只是出于义愤罢了。至于张咏中丞,臣以为他久镇川蜀,稳定一方,功劳甚大,是我朝难得的良臣。臣想张中丞大概犯了和臣一样的言语焦躁的毛病,所以要先把王参政和臣的头砍了!臣劝陛下斟酌于中。若臣该受贬,不敢逃责;可张中丞咆哮朝堂,也太失御史之仪了吧?臣以为张中丞亦该受贬!”

  丁谓能在这么僵的气氛中婉言调节,这副胆量和这点见识,就远不是一般臣子能比的,连王钦若都自叹弗如。经丁谓这么一调和,赵恒也缓过精神,就坡儿下驴地说道:

  “列位爱卿都是为朕着想,这朕知道。不过天地神明总是要敬的嘛,天书总是要供奉的嘛。朕相信此举绝不会受到先皇帝的斥责,只会得到他们的赞许。一提起朕的父皇,朕总会想到他临终的嘱托,他最后说的一句话就是告诉朕:不要再杀人!朕连契丹赤子都不忍杀,还能忍心杀自己的大臣吗?你们说得如此血腥,朕能爱听吗?众爱卿放心,张齐贤的头朕不想要,王钦若和丁谓的头,朕也舍不得摘下来。至于张咏张中丞,朕还想保住你这颗老人头,为朕排忧解难呢!”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松了一口气。

  “都归位吧!”赵恒对张齐贤、张咏和丁谓说道。张咏、丁谓先后归位,张齐贤却站在原地没有动,高拱奏道:

  “陛下,臣请避贤让位,回洛阳养疾,恳求陛下恩准!”

  “你这是和朕耍性子?”赵恒没有答应,调笑了一句。

  “不是,臣确有痼疾,如今年纪也大了,时时感到力不从心。陛下若是真心爱养臣下,就请颁下一纸圣命,保全臣这副骸骨!”张齐贤的话里透出极度的失望和伤感,看来他已对官场厌倦失望透了。

 
 
 
  赵恒劝道:“张参政心里有委屈,朕能理解。可这个世界上谁没有点儿委屈?你以为朕就没有委屈?要说到病,张中丞脑中生疡,比你张参政的病厉害多了,他都没有请求退位,你也就不必再请了!”

  张齐贤还要奏,王旦担心再争执下去双方面子都不好看,出来劝解道:

  “此事无关大政,还是退朝后私议吧!”

  “也好。”赵恒看了众大臣一眼,说道:“若无他事要奏,今日到此为止,退朝!”

  王旦转身要走,被赵恒叫住:“丞相,携大臣偏殿议事!”

  王旦刚才那句话,无非是想用个蘑菇战术把张齐贤的火气磨下去,没想到赵恒倒认了真。没办法,王旦只得叫住几个重臣,一同来到偏殿。

  赵恒情绪并不坏,一是因为皇子降生的喜悦,二是祭后土的事和刘采苹商量过,连皇后都不反对,几个大臣反对岂能中止?所以早就定下了。

  “各位爱卿!”赵恒把王旦、王钦若、陈尧叟、张齐贤、丁谓五个人一一看过,平静地说。“朕从来主张一团和气,如今你们争来争去,岂不大失朝廷尊严?现在就你们几个人,有话敞开说吧!”

  有话敞开说?太轻巧了!王旦不以为然,不过他没有接过赵恒的话,依然保持着一副尊者的风度。

  “祭后土的事不必再议。”赵恒见没人说话,先拣自己拿准的事定下。“自从太宗皇帝归葬皇陵,朕还没有去祭过先皇帝呢,趁着这次祭后土,朕无论如何要去祭奠皇陵,把宋辽和解的好消息告诉先皇帝,让太祖、太宗瞑目!”

  提到皇陵,张齐贤有了话题,接口说道:“陛下坚持祭祀后土,又要祭奠皇陵,那就让臣先行一步在洛阳接驾吧!”因为皇陵在洛阳巩县,所以张齐贤才移花接木。

  赵恒已有意让张齐贤离开朝廷,又不想亲口说出来,瞅瞅王旦,说道:

  “此事王丞相定夺吧!”

  王旦没料到赵恒把这个难题推到他身上,让他来做这个恶人。因为明摆着王钦若、丁谓和张齐贤、张咏形成了势同水火的对立局面,这边想要那边的脑袋,那边想要这边的脑袋。尽管自己倾向于张齐贤和张咏,可赵恒的态度无疑偏向于王钦若和丁谓,如今调和是不可能了,向着一方又会造成另一方对自己深深的仇视,真为难啊!他思索片刻,决定把这道难题再还给赵恒。

  “陛下,臣以为纸里包不住火,如今两者必择其一。陛下若坚持祭祀后土,修建玉清昭应宫,则张齐贤和张咏两位大人不得不离开朝廷;陛下若以张齐贤、张咏为骨鲠强项,则王钦若、丁谓两位大人不得不离开朝廷!”

  赵恒见王旦把牌摊开,自己无法推却了,只得作出决定,说道:

  “张参政既然告病,朕也挽留不得,就回洛阳休养吧。至于张中丞,脑内生疡,也几次请求便郡养病。朕看金陵这地方水土湿润,气候宜人,就到那里为朕守郡吧。”

  “臣等谨遵圣命!”王旦见赵恒发了话,一副解脱的口气。他无可奈何地看了张齐贤一眼,好像在说:“这是陛下的意思,参政可不要怪我王某啊!”

  事情再明白不过,王钦若、丁谓虽然彼此有些猜忌,但此时双双得胜,大舒一口恶气,没什么可说的了。王旦等人要走,又被赵恒叫住:

  “丞相,朕还有件事要单独同你商量!”瞥了陈尧叟一眼,又道:“陈枢密,你也且坐,一道听听!”

  王旦和陈尧叟双双留下。王旦倒没什么,陈尧叟听得赵恒让他“一道听听”,心里有些打鼓:此事可能既与自己有关,又不让自己拿主意,甚至连参加议论的资格也没有。

  “二位还记得澶渊大战在冀州立功的张耆将军吗?”

  两个人同时点头。陈尧叟琢磨出味儿来了:此人是赵恒做太子时的护院指挥使,是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家奴。自从赵恒即位,此人便一路飙升,先做了通判,不久升为冀州知州,后来又升为冀贝等州都指挥使,掌握了河北不少的军队,如今赵恒是不是想提拔他到枢密院了?到枢密院也不要紧,关键是让他做什么。该不会让他当枢密使吧?想到这里,陈尧叟头发都快竖起来了!

  王旦也嗅出了其中气味,不过他想的比陈尧叟还深。赵恒是个没多少心术的人,真正想起用他的,应该是刘采苹!刘采苹心太大,不但把赵恒紧紧攥住,还通过杨崇勋联络外朝官员。先是让李沆感到棘手,又把寇准撵出了京城。如今大概嫌杨崇勋不够用了,又想把当年收容她的大恩人张耆直接送上枢密使的宝座,彻底控制枢密院了!这朝廷快变成刘家的了!

  “此人智勇双全,是个掌管军政的好手,朕意陈枢密独当一面若干年,太过操劳,所以想给你安排个帮手,也好让你有个喘息的机会!”赵恒先对陈尧叟说了几句,又问王旦:“丞相认为此人合适不合适?”

  王旦还是那句老话:“惟陛下之命是从!”

  陈尧叟一听赵恒要给他“安排个帮手”,心情稍稍松缓了些,因为现在自己虽然主持枢密院事,官职却是个枢密副使,枢密使一直缺而未补。张耆到枢密院当“帮手”,应该是位居自己之下的第二副使吧?于是爽快地答道:“陛下如此关爱臣,臣没死无以为报!”

  说完这句话才想起:第一步张耆没迈到自己头顶上,用不了多久,大概就要给他做“帮手”了!

  这一年年底,赵恒命翰林学士杨亿起草圣旨,宣布明年元旦过后动身西行,先谒告先祖 
 
 
陵寝,再前往河东宝鼎县祭祀汾阴后土。由于有了封泰山的经验,祭后土的仪式大同小异,所以习学一两个月,便大体成形了。这阵子赵恒最开心的事,莫过于逗小皇子玩。

  赵恒给皇子取了个名字叫受益,意思是盼望他健康成长,顺利地接替皇位,使赵氏宗族和亿兆万民都从他身上受到益处。小受益已经七八个月了,不但会笑,还会做各种见识儿,抓抓挠儿,点点鼻子。一双大眼睛水灵可爱,不但李静婵爱得一刻儿也不能离,就是刘采苹、杨莺莺等人,也视之如珍宝。李静婵生下受益之后,被赵恒册封为才人,但根本的职责没有改变,依然在刘采苹身边伺候行走。不知为什么,近来刘采苹总感到李静婵对她不那么恭顺了,有时候招呼她做事,她也不像从前那样应声便到,说起话来也不如原来那么乖顺,动不动就把话头儿扯到受益身上去,有时还敢开口闭口说皇上如何如何,似乎要在自己面前摆出一副功臣的架势。尽管刘采苹明白李静婵是出于无意,但她心里实在受不了,每逢这时,她就会有一种受李静婵羞辱了的感觉。人一旦有了这种感觉,就会本能地对给她这种感觉的人施以报复,男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女人?这种感觉越积得多,报复的欲望就越强烈。她曾无数次想过该怎么收拾李静婵:不再让她亲近赵恒?没有用,现在她的心思百分之百地在受益身上,根本无意再去领受赵恒那点阳光雨露。训斥她?她低头认个错儿,岂不依然故我?也没用。不停地支使她干活,让她疲惫,甚至

  这一天不久就到来了:皇上要出京祭皇陵,还要祭后土,这么一折腾,起码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如今张耆已被安排在枢密院当了副使,皇帝出京,会留他在京城镇守;爱管闲事的张齐贤已被赶出了京城,在京的官员们谁还敢轻易兴风作浪?后宫里除了周怀政不大顺从之外,蓝继宗和雷允恭都是我刘采苹的人!再说皇上出京,周怀政笃定要随驾,趁这个机会把李静婵收拾一下,把她治服了,赵恒回来也无可奈何了!大中祥符三年正月十八,赵恒率领文武百官,由宰相王旦押运天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