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戎底定(第二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唔。”赵光义想了起来,又问:“没有什么消息传回来吧?”

  阎承翰摇了摇头,试探地问了句:“陛下什么时候也让微臣做个监军哪?”

  赵光义呵呵笑道:“你们这些人去做监军,朕最放心。告诉你,你的事朕已经考虑过了。”说到这里,往殿外望了望。“走吧,跟朕找你的监军主帅去!”

  “微臣到哪儿当监军啊?”阎承翰被说得一头雾水。

  “礼贤坊!”

  “淮海王?”阎承翰有点吃惊。“他现在奉朝请,哪儿有军队呀?”

  “你放心吧,朕只要说北征刘继元,钱俶一定会主动请战的!”

  这一年的元旦,汴京城的百姓依旧过得欢天喜地,朝廷百官和京城将帅们却是在紧张气氛中度过的。元旦前赵光义发布了亲征诏书,京城禁军的将领们还都不清楚谁将出征谁将留守,只能做战前准备。此时最忙的要数枢密院,赵光义频频召见曹彬,每确定一个出征将校,便要为之策划方方面面的事。亲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都城要有强悍有力的人留守自不必说,出征的也不只是几个将帅,管粮谷的、管传达文书的、管书写诏命的,一应办事机构都得派人跟着去,这一套都由卢多逊在张罗。赵光义最关注的是起草诏书的人,此人是喉舌,又是心腹,所以由他钦点了翰林学士徐铉随驾。

  柴禹锡一直没接到赵光义的密命。这些日子他知道皇帝军务繁忙,也不想去打搅。预定是元宵节前后出征,可今天已经初五,无论如何也得去见皇帝一面了。他嘱咐杨琼等继续操练兵马,自己骑上马径朝皇宫而来,不料刚到宫门,却被孩儿军的守门卒告知皇帝现在不在宫中。

  柴禹锡刚要掉头,被潘惟德喊住:

  “柴将军,且留步!”

  柴禹锡扭过头来,问潘惟德道:“皇上这一向经常出宫吗?”

  潘惟德走到柴禹锡身边,低声告诉他说:“柴将军说得不错,皇上已经连着两三天躲出宫去,很晚才回来。还特地嘱咐末将说:除了柴将军,他谁也不见。柴将军,随末将去见皇上吧!”

  “皇上现在在什么地方?”

  “别问了,皇上和曹枢密在一块儿呢。”

  柴禹锡不再说话,跟着潘惟德出了固子门,一径朝当年赵匡胤请众将帅打猎的那片林子而来。进到林子很深处,两顶绿色的军帐骤然出现在眼前。军帐四周布满了值勤的校卒。

  “朕料定你柴将军会来!”赵光义挥手示意柴禹锡免礼,朝曹彬会心一笑。“而且是向朕请战的,对不对?”

  “陛下只说对了前一半儿。”柴禹锡跟赵光义时间久了,又不是朝堂正式场合,说话显得随意些。

  赵光义打断他的话道:“那一半儿留着以后再说,先说朕猜对的这一半儿。朕刚才与曹枢密商量过了,你给朕好好地留守京城,不得出半点儿差错!”

  “陛下把一大半的军队都发到前方去了,为什么偏偏让臣留守京师?”

  “正因为把一大半军队都压到了河东,朕才决定让你留守京师。这还不明白吗?前方比你凶猛的大将大帅有的是,后方只有交给曹枢密和你,朕才能放心!”

  柴禹锡瞅了瞅曹彬,曹彬朝他点点头,示意他不要坚持己见。

 
 
 
  赵光义又问道:“你那后一半儿要说什么?讲给朕听听!”

  听说让他留守汴京,柴禹锡有点丧气,说道:“前些日子听齐王说,如果陛下亲征河东,势必由他担任京都留守。陛下,有齐王镇守京城,又有曹枢密辅佐齐王,臣留在汴京有什么用?”

  赵光义听罢,微微怔了一下,马上又恢复了常态,笑呵呵地说道:“齐王担任不担任京都留守与你出征不出征根本不是一回事,这算什么理由?”说到这里,收敛了笑容。曹彬偷眼看时,正瞥见赵光义眉头皱了两下。

  “柴承旨,陛下自有庙谟胜算,我等近臣只需谨慎遵守,必无差错。”曹彬感觉到赵光义有了心事。

  “你为什么也认定齐王应该担任京城留守?”赵光义突然问柴禹锡。

  “以往先皇帝出征之时,陛下不都是担当此任吗?”

  “朕在周世宗时,就跟着先皇帝南征北战,如今身上还有枪伤,所以先皇帝相信朕有镇守京城的能力。齐王至今还没有经过一场战斗,万一京城有变,朕觉得他未必能够应付自如。这一回朕倒有意让他到河东战场见识见识什么叫打仗,什么叫血流成河!”赵光义说罢,扭头问曹彬道:“曹枢密,你以为如何?”

  “陛下有此打算,乃天下之福!”曹彬的话永远是四面溜圆。

  赵光义站起身来,慢步朝帐外走去,出了帐,他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趁这工夫,曹彬用一根手指在自己嘴巴上比画了一下,意思是告诫柴禹锡千万不可把皇上这个决定泄露出去。凭着曹彬的聪明,他已经感觉出赵光义对赵廷美不甚放心。刚才柴禹锡无意中说出赵廷美自以为要留守东京,这无疑增加了赵光义的不安。让赵廷美随军出征河东,也许是赵光义胸中夙定的主意,也许是他刚刚才做出的决策,不管赵光义怎么想,赵廷美肯定会对这个决定抱有怨气,怨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今后的发展了。

  两个人紧跟着也出了帐,天色已经向晚。

  “陛下,今天早些回宫吧?”曹彬问了一句。

  赵光义仰头看着林间飞过的几只麻雀,直到雀儿飞远,才说道:

  “朕出征前,还得去看望看望武功郡王!”

  “臣陪侍陛下去吧?”

  “不必!”赵光义干干脆脆地答道,又朝远处站着的潘惟德招了招手:“把马牵过来!”

  与柴禹锡求见赵光义几乎同时,武功郡王赵德昭来到了弟弟赵德芳府中。

  赵德芳今年刚满二十,夫人李氏年初生了个儿子,两口儿原本就恩恩爱爱,如今喜得贵子,生活更觉得快活。赵德昭来到府上时,夫妻俩正在哄孩子玩。这孩子生得白白胖胖,李氏点着他的小鼻子对德芳说:

  “像你!”

  这是句夸赞德芳的话。因为德芳长得像他母亲薛昭仪,不仅白皙,而且俊秀,李氏对自己的夫君十分中意,对这种闲散的王爷生活也非常满足,总显得乐不可支。不过近几个月来,哥哥德昭隔一段时间便到家里来。初时两人谈论什么,德芳都没有告诉李氏,后来李氏一再询问,德芳才隐隐透出了德昭想恢复帝位的意思。其实赵匡胤带着德昭和德芳在敬萱殿决立太子的事,李氏也是知道的,但她觉得如今天下已经按照杜老太后的意思排定了,德昭也应该安于本分才是。在她看来,做王爷已经很好了,何必非要做那劳神费力的皇帝?再说皇帝岂能自己去争?那都是天定的,不敬天不从命,只能是自己和自己怄气。

  “王爷!”门丁在外面禀道。“武功郡王来访!”

  “他又来干什么!”李氏顿时现出一脸的不高兴:“不要理他!”

  “他可是兄长啊!”德芳有些为难。

  李氏无可奈何地望了德芳一眼,叹口气道:“那就去吧!哎,可要快些回来啊!”

  赵德芳匆匆走出卧房,赶到府门前,将赵德昭迎进正厅。两人坐定,德昭让德芳屏去仆婢,又亲自起身把门关紧,回到德芳面前,低声说道:

  “皇上要亲征河东了!”

  “我知道了。”德芳并没有以此为奇,倒觉得德昭这副激动的样子十分可笑。

  “这正是咱们兄弟的大好机会啊!”赵德昭两眼闪着兴奋的光。“为兄等这一天已经等了三年了!”看着德芳懵懂的神态,他不由嗔了一句:“你还没明白?”

  赵德芳没有说话。

  “为兄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要皇上一出京城,自会有人把宫门替咱们打开。到那时为兄往崇政大殿上一坐,天下就重新回到你我兄弟手中了!”赵德昭说罢,从怀里掏出一个绸卷往案上一放,又道:“这件事为兄要交给你办!”

  赵德芳朝那个绸卷看了看,问道:“这是什么?”

  “还记得今皇上即位时,赵普在殿阶前念的那份太后遗诏吗?你我不都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了吗?大臣们一进殿,你就学着赵普的样子,把父皇的遗诏大声读上一遍!”

  原来绸卷里裹的是赵匡胤留给赵德昭的那份立太子遗诏。

  “为了防人耳目,为兄把装遗诏的那个锦盒留在府里了,你把这件东西收藏好,千万不要对任何人说起,到该用它的时候,为兄自会来告诉你!”

  赵德昭的声音虽然很低,态度却十分坚决。见德芳还有点儿发愣,又道:“你不用怕, 
 
 
现在在京城、在外郡都有父皇的忠臣。为了这件事,为兄准备了整整三年!为兄不便久留,得赶紧走了,兄弟,好自为之啊!”说罢拉开厅门,走了出去。

  赵德昭刚刚回到自家府门前,还没下马,便见孩儿军首领潘惟德在府门不远处溜达。他来这里干什么?为什么又不进门?再仔细一看,潘惟德不远处的树上还拴着两匹马!正惊疑间,门丁匆匆跑到他面前禀道:

  “王爷王爷,皇上驾临了!”

  “皇上?皇上到本王府上来了?”赵德昭顿时像被人打了一闷棍,有点儿缓不过神来。皇上从来没到自己府上来过,今天又没有传诏,怎么会突然驾临?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不对呀,如果他真的有所耳闻,那就不是他来找自己,而是应该派兵来拿自己了!转念再想,不对。如果他一点儿也没有耳闻,为什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来?他是不是来逼我交出遗诏的?不对,没有遗诏他就不占上风,占上风的是我。不对,他是皇帝,本来就占着上风……

  “王爷,快下马呀!皇上正在厅里候着你呢!”

  “哦哦!”赵德昭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在马背上愣神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