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戎底定(第二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警卫的指挥使张耆,此人已经跟从自己好几年,对自己极为忠实恭谨,虽然年纪不大,可特别会看主人眉眼高低。何不命他把刘采苹先收留下来?这样一来,父皇那里 
 
 
也能交待过去了,自己想什么时候去找刘采苹,又是很方便的事!主意拿定,他没有回府,拨转马头,直朝张耆家驰去。

  说起来张耆是个指挥使,可年龄只有二十来岁。此人十分机警,办事既胆大又心细。见赵德昌登门,连忙让进正厅,问道:

  “韩王准是有急事要让小臣去办了?”

  “别提了!”赵德昌叹了口气,把刘采苹的事说了一遍。

  张耆诡谲地笑了笑,说道:“韩王不就是想把采苹小姐寄养在小臣家里嘛?这有什么难的?凭着小臣和韩王的这层关系,韩王就是整天到小臣家里来,别人也不会起疑心啊!”

  “话是这么说,皇上这个人你是知道的,本王从小就怕他,怕得要命!你可千万别把这事儿露出去!把刘采苹放在你这里,本王也不可能天天往你家溜达,只要你把刘采苹侍奉好,本王绝不会亏负于你!”

  “韩王把心牢牢实实放在肚儿里吧!明天一早儿,小臣就到府上去接采苹小姐!”

  “你不怕万一事情败露,皇上治你的罪?”

  张耆放出一副刁相儿,说道:“小臣不知道谁有胆量再去皇上那儿告御状!”言外之意,谁敢多这个嘴,他就是活腻歪了。赵德昌和蕾儿的事情就这么暂告平息了,赵光义还要把立皇后的事在年前办完。李氏威能服众,皇后之立非她莫属,别的嫔妃不敢说话,只有那个开宝皇后宋氏比较难办,如何安置她,赵光义考虑了很久,最后想出一个不得已的办法:让她移居东宫。移居东宫意谓着什么呢?这里稍做解释:汉朝皇太后的宫殿在未央宫之东,所以后来历朝就遵守这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把皇太后安置在东宫。至于皇后当居正宫,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那么西宫则是仅次于皇后的贵妃才能居住。当初赵光义封宋氏为开宝皇后,让她入居西宫,是要昭示宋氏:目前来讲她还是后宫里的第一人,因为正宫一直空着嘛。东宫应该是杜太后居住,可她早就死了。现在要封李氏为后入居中宫,再让宋氏住在西宫,显然有点儿不伦不类。她只是先皇帝的皇后而不是皇太后,搬进东宫也不妥当,可现在实在没别的办法好想了,只有这样才能安抚住她,免得她又生出是非。

  马上又快到元旦了,赵光义安排已定,来到李氏宫中,李氏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

  “还在想皇儿的事?”赵光义款言安慰李氏。因为李氏年中生了一个皇子,不想六天上就夭折了,李氏为此十分悲痛。更糟糕的是,李氏生育之后,因胎气受了凉,据御医说,以后受孕的次数会大为减少,现在还在给她配制补气的药让她喝呢。

  “养育皇儿是后德之一,臣妾不争气,实在对不起陛下!”李氏说着,眼里充满了泪水。

  赵光义连忙劝道:“贵妃不必太往心里去,不生皇儿就不能当皇后了?开宝皇后直到太祖殡天也没有生育,不是照样当皇后吗?朕皇子众多,贵妃只要不择亲疏为朕抚养,爱如己出,就比什么都强了!你知道,开宝皇后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错,德昭和德芳都不是她生养的,但她对皇子十分疼爱,这就足矣。再说,你父亲是朕的密友,是和朕一同举着刀剑创建大宋朝的功臣,就为这一点,朕也不能让你受半点儿的委屈!”

  赵光义这番话有一部分是发自内心的,也有一部分是敷衍李氏的。他破天荒地在李氏面前说宋氏如何好,目的是想让李氏缓和与宋氏之间的矛盾,让两人能彼此谅解。至于说因为李处耘是创建大宋朝的功臣而不愿让李氏受半点委屈,那是套话,但赵光义又不完全在说套话,因为李处耘的两个儿子如今都成了颇能带兵的猛将,老大李继隆现为禁军都头,老二李继和现为西北督军。这两个家伙颇有李处耘的风范。眼下很快就要出兵契丹,赵光义早有打算:李继隆是员主将;至于李继和,还让他继续留在西北,控扼西夏。立李氏为后,对于拉拢李家两兄弟也至关重要。

  李氏擦去眼泪,对赵光义说道:“陛下放心,臣妾不会负了陛下的托付,从今以后,臣妾一定会给后宫嫔妃们做出榜样,不让陛下操心!”

  “朕对你是一百个放心!”赵光义接着说道。李氏这个人一向持重,也从没有以色事人的念头。赵光义正是相中了她的这个长处,才决定立她为皇后的。“宋氏那里,朕自会常去安慰她,她毕竟是太祖皇帝的皇后啊。”

  “陛下放心吧,臣妾不是那等心胸狭窄的人,都是一家姐妹,何必相煎太急!”雍熙三年的寿宁节刚过,赵光义便开始点兵,百官联名上书,务请皇帝这一次不要再亲征契丹,冲冒雨露。赵光义近一两年也觉得精力大不如前,时常昏眩,所以听从了朝臣们的劝说,不再亲征,他任命曹彬、潘美为此次北征的正、副元帅,又把大军分成了三路:由河北雄州正面进攻的东路都部署由曹彬担任,崔彦进任副都部署,统辖李继隆、郭守文等数将。由代州雁门关进攻山后的一路,都部署由潘美担任,杨业任副都部署,王侁为监军。由飞狐进攻的中路,都部署由宋偓担任,杜彦圭任副都部署,统辖荆嗣、姚桦哥等诸将。命下之后,各路帅臣立即开始整军,刻期到达指定地点。其余河北、河东沿边州郡的知州、县令积极屯聚粮草。一场大规模的血战即将打响。

  曹彬临行之前,赵光义宣他入宫交谈了一次。

  “曹枢密,你知道朕现在在想什么吗?”

  曹彬起座长跪,由于情绪激动,声音有些震颤:

 
 
 
  “陛下一定在想一举收复燕云,完成百年以来中原帝王一统江山的宏伟大愿!”

  “知我者,曹枢密也!”赵光义感慨地说。“曹爱卿,平身说话吧。朕现在需要的不是这些礼节客套,而是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和遗民!朕把全国一半儿的兵力交给了你和潘美,你二人一定要为朕的统一大业打好这一仗啊!”

  “陛下!臣清楚陛下的托付有多重,更清楚臣身上的责任有多重!臣不是个会说大话的人,不敢保证一举必克,但臣定会拼死苦战,请陛下放心!”

  “河北一路是契丹人防范的重点,战斗一定会十分惨烈。朕把最危险的一路交给你指挥,你不介意吧?”

  “陛下就是不做这样的部署,臣身为全军统帅,也会主动请求指挥这一路!”

  赵光义点点头,又问道:“曹枢密以为朕的作战方略还有什么欠缺之处?”

  “陛下考虑得十分周详,臣深感敬佩。臣也征求过各路都部署的意见,众将都无异议。日前臣已遵照陛下的旨意,命潘美大军开往代州,宋偓大军沿滱水北行了。”

  “我军士气究竟如何?”赵光义不无担心,又问曹彬道。这一问让曹彬很难回答,他迟疑了一下,禀道:“契丹乃军事上的大国强国,这正是一百多年来中原历朝无法战胜其国的原因,所以臣以为此战也断然不会轻而易举。”曹彬说这话,一是在暗讽太平兴国四年讨伐契丹时的轻敌,二是想让赵光义有个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因为赵光义急于拿下燕云,想了不止三年两年了。“不知陛下还有什么事叮嘱臣?”

  赵光义拧着眉头思忖了许久,说道:

  “朕还有个作战的思路,曹枢密必须记住:既然河北雄州一线是契丹人防备的重点,你的大军就无须急进,只在拒马河边张其声势,把契丹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幽州。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潘美那一路就会轻松许多,他会很快拿下云、应、寰、朔四州之地。宋偓乘机插到飞狐,与潘美会兵十几万,声言夺取幽州,这样三路大军便可形成一把钳子,把幽州活活钳死。待到三路大军齐集幽州城下,再发动一场总攻,十六州之地便可以尽收囊中了。”

  “臣会尽快把陛下的旨意传达给潘、宋两位将军!”曹彬拱手承命。转眼间冬去春来。二月的北方,河水还没有解冻,宋朝大军开始由雄州出发,望不到边的旌旗金鼓在通往契丹南境固安县的大道上绵亘数里。走在最前面的是李继隆和郭守文。郭守文年龄虽然比李继隆稍长,但曹彬考虑到李继隆是个拼命三郎,当此硬战之际,由他担任先锋将最为适合,所以命他担任前锋军部署,郭守文负责接应。出乎曹彬的意料,大军渡过拒马河后,契丹只有不多的守军,而且见到宋军浩浩荡荡,竟然不战而逃。此处地势一马平川,所以曹彬并不担心契丹人设伏,不到两天的工夫,兵不血刃便抵达了新城县城下。与此同时,崔彦进所率的另一支部队也轻松渡过刘李河,向东北方向挺进,围住了契丹的固安县城。这两座县城是契丹涿州的左膀右臂,只要夺下这两座城池,涿州便陷入宋人的包围。不知是契丹人善用诈术,还是把守这两县的武官胆子小,曹彬下令攻打新城城池时,刚放了两炮,城头上便竖起了降旗,紧接着吊桥也放了下来。李继隆率兵冲进城去,才发现此处守军早已逃回涿州去了,剩下的只是些杀都不忍心杀的老弱残兵。崔彦进那里的情况也大致相同。至此为止,没费一兵一卒,两座县城尽为宋人所有。曹彬见此情景,以为事不宜迟,命崔彦进迅速整军向东进发,约定黄昏之前在涿州城

  队伍如期抵达涿州城下。崔彦进来到曹彬军帐,笑呵呵地问道:

  “我说曹帅,今天晚上攻不攻城?”

  曹彬没有立即回答,他在掐算着潘美、宋偓两军的行程。按照正常情况,两军也不过刚刚与敌军接火,肯定还谈不上攻克州县。他打算先不攻打涿州,围它几天,等待雄州粮草供上,再做处置。

  崔彦进见曹彬不答,有些纳闷: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