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激物,刺激物运行一段行程以后便隐蔽起来继续运行。要求受试
者预测这个刺激物到达一定地点需要多少时间。结果发现,当受
试者用手的运动伴随刺激物运行的时候,估计时间的准确性提高
了40%。若在运动刺激物的行程上加设分段尺标,受试者根据刺
激物经过每一刻度的节律用言语去计数,在刺激物隐蔽后仍以同
样节律继续计数,这时估计时间的准确性提高了50%以上。
二 节 奏 知 觉
在知觉节奏性刺激物的时候,人倾向用动觉作出节拍性
的伴随活动。例如在听到单调的节奏性声音的时候,便倾向
以肢体的运动或用言语去计数,把声音组成两拍或更多拍的
节拍组合,并拍出节奏来。在听音乐的时候,也倾向于伴随
以一定的打拍的动作。这种对刺激物的节拍性的运动反应对
知觉时间延续性有重要作用。当人们力图抑制身体对刺激物
的节拍性运动的时候,对节奏的再现容易发生错误。当运动
分析器发生障碍的时候,对节奏的知觉和再现便发生困难,甚
至完全不可能。
在节奏知觉中,刺激物的呈现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也
? 912?
普 通 心 理 学
就是说,刺激物之间的间隔不宜太短或太长。容易形成节奏
知觉的刺激范围是每秒0.6—8次。人感受的最适宜节奏是
每分钟70—90次,即每秒1.2—1.5次。当刺激物的间隔
不等的时候,或者刺激物的呈现是非周期性的时候,节奏知
觉便发生困难。
节奏知觉在艺术表现中有重要的作用。音乐、舞蹈、诗
歌都以节奏感为基础。肌肉运动的节奏性活动,特别在体育
运动和生产劳动中有重要的意义。有节奏的活动能达到最适
宜的协调,使动作的能量消耗更加经济。在运动员和工人的
训练中,常常强调掌握时间、提高节奏感和速度感来提高活
动效果。
三 时间的估计
在判断时间间隔精确性方面,听觉与触觉的能力最强。视
觉辨认间断性刺激物的最高限度是110—120秒,触觉辨认
的最高限度是1C40秒,而听觉辨认的最高限度却是1C100
秒。
在时间知觉中,个别差异和误差是很大的,容易发生对
时间作过长或过短估计的错误。一般情况是,对于1秒钟左
右的时间间隔估计得最准确,短于1秒钟的间隔常常被估计
过高,而长于1秒钟的间隔常常被估计过低。在一个实验中,
要求受试者估计1分钟的间隔,有一位受试者在13秒的时候
便认为到了1分钟。时间间隔越长,估计时间的错误越大,同
时个别差异也越明显。
C C
普 通 心 理 学
? 913?
研究估计短时间间隔一般采取三种方法:1.比较法:主试者
先呈现一定时距的刺激物(如一定久暂的恒长声音或具有一定时
距的先后出现的两个短暂声音),然后再呈现另一个一定时距的
刺激物。受试者比较哪一时距长,哪一时距短。2.再现法:主试
者呈现一定时距的刺激物,受试者重复呈现这一时距的刺激物。
3.评判法:主试者呈现一定时距的刺激物,受试者估计这一时距
的时间久暂(几分钟、几秒钟);或者相反,受试者根据主试者的
时间要求 (几分钟、几秒钟)估计或呈现这一时距。在这三种方
法的结果处理中,将主试者呈现的标准时距刺激物与受试者判断
或呈现的结果作比较,求出受试者的误差。
对于在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情的态度和兴趣直接影响
对这段时间的估计。一段紧要而有趣的事情的时间好像过得
很快,对这段时间常估计不足,觉得它很短。而另一段不关
紧要和无聊的事情的时间就好象过得很慢,对这段时间常估
计过高,觉得它很长。在一段时间内对事物的情感体验也影
响着时间的估计。在感到满足和快乐的时候,时间被估计得
较短,而在厌倦或期待着某种事情的时候,时间就显得较长。
活动也对时间估计起着重要作用。充满多种活动的时间被估
计得较短,如果没有确定的活动或所进行的活动是单调的,那
么,时间就被估计得较长。
在回忆事情的时候可以观察到与前述相反的倾向。曾经
跟多种活动和有趣的事情联系着的时间,在回忆的时候要显
得长一些,而只有单调和乏味的事情的时间,在回忆的时候
就显得很短。这可能是因为在回忆那些多种多样事情的时候
比在回忆单调事情的时候,产生了更多的联想。
? 914?
普 通 心 理 学
一般说来,时距内容的充实或空虚影响对时间的估计。一
般情形是对充实的时间估计过短,但回忆起来觉得长;对空
闲的时间估计过长,而回忆起来却较短。
时间知觉是在人的生活和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某些
实践活动要求有精确的知觉时间的能力,如跳伞运动员要在
跳出飞机之后20秒钟准时开伞,若误差超过一秒钟便失去了
获胜的机会。跳伞员经过练习之后,可以借助口头计数或其
它方法的帮助准确地估计时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
的许多空间活动速度大为增加,对掌握时间的要求也就越高。
超音速飞机每秒钟速度接近或超过半公里,如果飞行员不能
在需要的时刻精确地掌握每秒钟的时间,便可能忽略许多重
要目标。所谓飞行中的〃盲区〃就是指高速度飞机飞行员在
数百米的距离内发现不了目标。因为目标出现后,当知觉到
目标时 (由刺激物出现到意识到刺激物需要一定的时间)飞
机已经飞过目标了。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的重要任务是提
前发现目标。在更高速的宇宙航行中,时间因素就更为重要
了。
第五节 运 动 知 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物体在空间的移
动有一定的速度。运动知觉跟空间知觉及时间知觉有不可分
割的关系,它依赖于对象运行的速度、对象距观察者的距离
以及观察者本身所处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普 通 心 理 学
? 915?
一 运动知觉阈限
非常慢的运动不能被直接看见。人只能凭借间接的标志
判断慢速的运动。例如,我们直接看不见钟表时针的移动,而
是在比较它先后的位置不同,才知道它是在运动着。非常快
速运动的物体在眼前经过的时候,所得到的感觉是模糊的,或
者完全看不出运动来。刚刚可以辨认出的最慢的运动速度叫
做运动知觉下阈,运动速度大到看不清的时候叫做运动知觉
上阈。据我国心理学者的实验结果证明,当对象在两米距离
的时候,运动知觉下阈约0.6毫米 C秒,上阈约600毫米 C秒。
运动知觉的差别阈限符合于韦伯定律,在某一速度上加速或
减速20%,便可以知觉出速度的变化。
对象距观察者的距离直接影响着运动速度的知觉。对象
距离远,看起来速度慢;对象距离近,看起来速度快。如近
处的汽车好像从面前急驶而过,而远处的汽车好像不动或只
慢慢地移动。这是因为在同一时间内,对象距离远比距离近
的时候运动的视角范围较小。运动知觉阈限也可以用角速度
来表示,根据对象运动的角速度便可以把它在不同距离时的
绝对速度换算出来。
二 主体与客体的相对运动
在较多情况下,运动知觉是依靠各种分析器的共同活动
实现的。在眼睛和头部不动的时候,运动刺激物连续刺激网
膜各点,便产生运动的知觉。在用眼睛和头部的转动追随运
动物体的时候,视象在网膜上是静止的,但由于有眼球和头
? 916?
普 通 心 理 学
部的动觉,也会知觉到对象的移动。如果用眼睛从一个固定
对象转到其它固定对象,虽然对象也连续刺激了网膜的不同
部位,但是得到的是静止的感觉。这是因为眼睛和头部的肌
肉动觉抵消了网膜上刺激的移位。在上面各种情况下,只有
当人觉察到自己没有动,网膜刺激的变位或者眼球和头部的
动觉才是对象运动的信号。人在觉察到自己身体在移动的时
候,虽然静止刺激物刺激了网膜上的不同部位,或者用眼睛
和头追随固定的对象,也不会感到对象是运动的。
运动是相对的。在没有更多的参考标志的条件下,两个
物体中的一个在运动,人可能把它们任何一个看成运动的,如
可以把月亮看成在云后移动,也可以把云看成在月亮前移动。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相对运动现象不常发生,因为对象一般
都是在更大范围的静止环境中运动的,周围环境的所有静止
物体都是参考标志。
在暗室中受试者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间便会看到
光点在移动。这个现象叫做〃自主运动〃现象,其产生原因与脱
离视野中甚它对象的参考有关,但是对这一现象的机制还了解得
不够清楚。
在暗室中,用幻灯在受试者前面幕上呈现一个方形的框子,
框子中央有一小方形。将框子向左右移动。小方形保持静止。这
时受试者会知觉到小力形在静止的框子中移动,而不是框子在移
动。这个现象叫做〃诱导运动〃现象。可以认为,人一般倾向于
把对象知觉为在较大的静止环境背景中移动,而且这种联系相当
巩固,以至在实验室中缺少参考标志的条件下,发生诱导的相对
运动现象。
观察者在判明不了自己是否在运动的时候,也会发生相
普 通 心 理 学
? 917?
对运动的知觉现象。在火车上观看临近火车的开动,往往分
辨不清是自己的列车在开动还是另一列车在开动。这时只有
参看月台或者固定景物,才可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