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我国儿童的对比联想比较丰富。对比联想使人容易看到
事物的对立面,对于认识和分析事物有重要的作用。
(四)关系联想。由于事物的他种联系而形成的联想,可
通称为关系联想。例如:部分与整体或种属关系的联想,如
由文具想到钢笔,或由钢笔想到文具;因果关系联想,如由
? 526?
普 通 心 理 学
寒冷想到冰雪,或由冰雪想到寒冷,等等。事物间的联系是
多种多样的,反映事物种种联系的关系联想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件事物总是和许多事物联系着,因而可能引起的联想
是很多的,对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究竟首先引起什么联想,
是受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是联系的强度;一方面是
人的定向、兴趣等。联系的强度又决定于:(一)刺激的强度。
如提到节日夜晚,可能想起焰火,因为那种美丽的景象是一
种强烈的刺激。(二)联系的次数。事物间的联系是经常重复
的,常易彼此引起联想。如我们常把农业建设中的机械化和
水利化相并提,因而提到机械化时可能就想到水利化。(三)
联系形成的时间。新近形成的联系,常占优势。对一件事物
的感知或回忆常可引起和它新近形成联系的事物的联想。例
如提到小说,常会想起最近读过的一本小说。最初或最早形
成的联系,也有时占优势。
活动任务对于联想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潜藏等待的猎人,
风吹草动都可以引起关于猎物的联想,这是由于定向的作用。
兴趣、情绪状态等,也可以使一类事物的联想较其它事物的
联想处于优势。例如提起森林,植物学家可能引起关于林中
各类植物的联想,动物学家则可能想到林中可能有的各种动
物。对于同一个问题,一个人在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常易想
到它的积极方面,在处于低沉情绪状态时,常易想到它的困
难、不利的方面。
联想在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思惟中经常通过联
想,想到有关的资料、原则,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利用联
想可以探索人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心理学中,特别在儿童心
普 通 心 理 学
? 527?
理学和病理心理学中,广泛地采用自由联想 (对于作为刺激
的事物说出首先想到的事物)和控制联想(按一定的规则,如
同义、相反、部分和整体等,进行联想)作为研究的方法。
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所以在识记时形成联想,也
就可以帮助回忆。例如当一个新同志被介绍给我们的时候,如
果把他的姓名和面容、举止特点、工作任务等联系起来,以
后看到他或提起有关的工作任务等,就比较容易想起那位同
志的姓名来。尽量多形成联想和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效果
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第四节 认 知
一 认 知 过 程
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感知的时候,觉得熟悉,知道
它是从前感知过的,称为认知或再认;在这里,认知是和知
觉同时发生的。对曾经有过的想法再度想起的时候,知道它
是从前想过的,也是认知;在这里,认知是和思惟同时发生
的。对某种事物产生的情绪,再度发生的时候,知道它是从
前体验过的,也是认知;在这里,认知是和情绪同时发生的。
因此认知总是和其它心理活动同时进行的。
对不同的事物,认知产生的速度和确定的程度可能是很
不同的。对于熟悉的事物,立刻就可以认出来,并且确信它
是经常遇到的某种确定的事物。对于不熟悉的事物,认知就
不那么简单了。不能立刻认出它来,在获得一些线索之后,知
道它可能是从前遇到过的事物,但是还不能确定。这时就要
? 528?
普 通 心 理 学
反复思索,尽力回忆以前遇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和当时当地
的情景,并且和目前的事物及情景对照,分析两者的异同,考
虑是否为同一事物等等。例如遇到一个人,好象见过,又好
象没有见过,这时就要回忆以前见过的有关的人,他的相貌、
年龄和其它特点,当时遇到的情景等,把他和当前的人对照,
分析、推断是不是同一个人,最后得出结论。从这里可以看
出,认知有时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可能包括着
回忆和比较、推论等思惟活动过程。
对事物认知的速度和确定的程度。主要决定于记忆巩固
的程度和当前事物及其环境条件与以前感知过的有关事物及
其环境条件相同的程度。对熟悉事物的认知很快,也确信无
疑,是由于对它已形成巩固的联系。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如
果事物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难以再认。即使事物本身
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出现,它和环境条
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也可能使认知发生困难。例如对一个
曾见一面又许久不见的人,如果在相同的环境中相遇,比较
容易认知;如果环境条件和第一次见面时大不相同,就难以
认出来。
认知事物总是依靠各种线索的。线索是事物的部分、特
点等。在经验中事物的各部分、特点之间或事物特点与环境
条件之间形成联系,一部分的出现可以唤起对其它部分的记
忆,前者就可称为线索。如认知一个人,叫出他的姓名来,是
依靠记忆中他的姓名和他的面貌、举止、声调,乃至职务等
形成的联系,那末,面貌、举止等就是认知一个人的线索。这
些线索如果有了变化,或是寻找不到,认知就发生困难。例
普 通 心 理 学
? 529?
如,若看不清一个人的面貌举止,听不到他的声调等,就难
以认知他。对越是熟悉的事物,认知时所需要的线索就越少
或越简化。例如对于不熟识的人,必须看清面貌,了解其它
情况,才能确认;对于很熟悉的人,只要一听说话的声调,或
远远看见走路的姿势,就可以辨认出来。
对于认知的线索,有时明确地意识到,有时意识不到。例
如遇到熟识的人,立刻认得出,至于如何认知的,往往是没
有想到的。在认知发生困难的时候,就要努力去寻找线索,恢
复过去形成的联系。例如遇到一个人,似曾相识,但认不出
他是谁,那末注意他的面貌、举止、声调特点、他的工作任
务以及在当前场合出席的理由,回忆过去可能和他相遇的场
合,等等,就可能使过去形成的联系恢复起来,从而认知这
个人。
二 认知中的错误
认知有完全的和不完全的。完全的认知是对当前的事物
有全面的认知,知道它是什么,以前在什么情况经验过。不
完全的认知是对当前的事物仅有〃熟悉之感〃,只知道是从前
经验过的,却不清楚它是什么;或者只知道当前的事物是什
么,却不记得是否从前经验过。完全的认知是既了解当前事
物又确切知道以前经验过,如果只知道一方面就是不完全的
认知,一方面也不知道,就是完全没有认知了。
前面说过,认知要靠对象及其环境条件和过去经验形成
的联系,也要靠线索引起与恢复这些联系。如果找不到线索,
有关的联系不能恢复,不可能认知对象。如果线索错了,认
? 620?
普 通 心 理 学
知也要发生错误。例如对一个从前的熟人见面时不认识了,是
由于他的面貌、姓名等在经验中的联系消失或被抑制了。把
一个初次见面的人当作老朋友,是由于他的某些特点和旧友
的相似,把它和旧友的姓名等联系起来了。
认知的错误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联系的消失或
受抑制而不能认知,另一方面是由于联系的泛化而认错对象。
不能认知在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许多曾经会过的人再
见面时不认识了,许多学习过的字再看到时不认识了,这是
由于当时的联系不够巩固又缺乏复习所致。严重的不能认知
是在病理情况下发生的。如因脑振荡受伤的人或某些精神病
如麻痹性痴呆患者,对某一时间阶段以前发生的一切事物或
某一类事物完全不能认知,这称为不识症。
认错对象也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如认错字、认错人等。
有时对明确知道以前没有经验过的事物,也有一种〃熟悉之
感〃,好象从前经验过似的。对人对物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例如有时到了一个新地方,明知从前没有来过,但看来有些
熟悉,好象从前来过似的。这种现象叫做〃似曾相识〃。如果
仅有一种熟悉之感,并不由此肯定确实从前经历过,还是正
常的现象。如果从前没有经历过,由于感到熟悉,也就确认
以前经历过了,产生了认识上的混乱,那就是病态的似曾相
识症了。有些精神病,有时就有这种现象。
三 记忆的其它指标
除了回忆和认知以外,记忆还可以其它形式表现出来,重
新学习的情况就是其中之一。例如从前学习过一篇文章,曾
普 通 心 理 学
? 621?
达到成诵。由于未曾复习,现在只能回忆其中少数字句甚至
完全不能回忆了。是否还记得一些呢,或记得多少呢?把文
章拿来重新学习,达到能背诵为止。如果原来学习时读了20
遍才能背诵,重学时只读12遍就能背诵了。重学时比第一次
学习时少用了8遍,也就是节省40%的诵读次数。这40%就
可以看作记忆的效果,或者可以说在重学前还保持着40%的
记忆。为了便于作数量上的计算和比较,在记忆的研究中常
以重学时节省的诵读次数或时间作为记忆的指标。
以前的学习经验对于以后学习有关的东西常有积极的或
消极的影响。例如学过一种外文之后,对学习同一语系的另
一种外文常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