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出往往是有利的。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多次进行利用原型启发促进技
术革新的研究。例如,在上海某厂采用示意图的方法启发工人们
制成百余副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冲模。在北京某厂曾采用立体模
型方式,启发工人试制成加工弹簧吊杆的机器,使该机构的加工
由手工变为机械加工。这些研究表明原型启发原理可以有效地应
? 138?
普 通 心 理 学
用在群众性的创造活动中。
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因为原型与所要创造的
东西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点,通过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新
方法。
原型固然有启发作用,但有时也限制人的思想的广阔性。
而且一般说来,原型越接近要解决的矛盾,它的限制越会成
比例地增长。
某厂有一部同时钻12孔的钻机,最初创造时利用单孔钻
床作原型。结果只是把原型扩大了12倍,体积庞大不堪。后
来突破了旧原型的限制,改用简单的12位相的定位机构,结
果制成很适用的机器。
在创造活动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常被称
为〃灵感〃。事实上,灵感是巨大劳动的结果。
灵感是人的全部高度积极的精神力量。灵感跟创造动机
和对解决任务的方法的不断寻觅联系着。灵感状态的特征,首
先表现为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创造的对象上。在注意力高
度集中的时候,意识处于十分清晰和敏锐的状态。这时的思
惟活动极为活跃,因此,在灵感状态下,工作能有极高的效
率。
灵感是有突然性的,但它是在艰苦的劳动之后出现的。柴
可夫斯基谈到,只有当积累了大量的观察经验的时候,当作
品的构思已经明确,科学家、作家或艺术家完全被沉思所占
有的时候,才可能有灵感。
灵感也是一种顿悟,是过去经验或当前多次尝试失败以后的
产物。在关于通过四点一笔作一三角形的实验中,正是在受试者
普 通 心 理 学
? 139?
经过多次尝试后,一经提示,抓住问题的关键,使任务立刻得到
解决。
创造活动、创造思惟是人类的重要活动之一。正是通过
人类的不断的创造活动,改造了客观世界,同时改造了人的
主观世界,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 230?
普 通 心 理 学
①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
俗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
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语言以其物
质化的语音或字形而能被人所感知,它的词汇标示着一定的
事物,它的语法规则反映着人类思惟的逻辑规律,因此它是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产生和存在的。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
②
过程 。人为了进行交际,或者使用汉语,或者使用英语,或
者使用俄语;这里的汉语、英语、俄语就是作为交际工具的
各种语言。使用着一定语言的人,他或者说话,或者听话,或
者写作,或者阅读;这些说、听、写、读的活动,就是作为
①
在语言学中,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方?洪堡尔特 (W .VonHum—
第九章 言 语
第一节 语言和言语的一般概念
一 语言和言语
语言和言语是两个彼此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 。
boldt)开始把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别。我国语言学界对是否应当区分这两个概念,存
在着不同的见解。苏联心理学是把语言(XYZ')和言语('^_)作为不同概念来使
用的。但西方心理学中,许多人则统称语言,这时它包含着言语的意义。
② 在语言学中,言语这一术语有时也兼指言语活动的产物。如人所说出的
言辞和写出的文字作品,也被叫作言语。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因此心理学
中言语这一术语,主要地是指言语活动的过程。
普 通 心 理 学
? 231?
交际过程的言语。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它对使用某个语种的人来
说是统一的,每种语言都具有发音、词法、句法方面的一整
套确定的规则,这些规则一经产生,就有着较大的稳定性。而
言语则是心理现象,它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带有一定个体
主观地反映和表述客观现实的印记;个别人的言语不仅以偏
离语言的标准发音和语法结构而互有区别,而且同一个人的
言语在不同场合,不同需要之下会表现出言语方式和风格的
不同。
言语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过程。交际的双方都在
感受器、脑和效应器中进行着一定的活动。说话的人,在大
脑活动的控制之下,通过发音器官或手的动作把语言说出来
或写出来,这是言语的表达过程;听话或阅读的人领会着对
方的言语所表达的思想,这是对言语的感知和理解过程。
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明确不同学科的研
究对象。语言主要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而心理学则主要研
究言语现象。心理学要研究个体掌握和使用语言的过程和机
制,研究人在交际时是怎样产生言语以及怎样感知和理解别
人的言语的,研究言语同其它心理活动的相互影响,等等。
可是,语言和言语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言语
活动是依靠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来进行的,个人言语活动的
效能,制约于他对语言掌握的程度;因此离开了语言,就不
会有言语活动。另一方面,语言也离不开言语活动:语言是
在人的具体的言语交际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任何一种
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作
? 232?
普 通 心 理 学
用;如果某种语言不再被人们用来进行交际,它最终将从社
会中消失。由于语言和言语不可截然分开,因此有关语言和
言语的各个学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甚至交叉的现象。例
如,心理学为了透彻地揭示儿童掌握言语的过程和机制,不
能不涉及某些语言学的问题;而现代语言学也开始关心人对
言语的掌握和人对言语的理解等问题。近年来出现心理语言
学这门新的学科,就说明了语言现象和言语现象的密切联系。
二 言语的职能
言语有三个基本职能。
第一,是符号固着职能。言语中的词,总是代表着一定
的对象或现象;当人说出某一个词的时候,就标示或称呼出
某个事物、行为、属性或状态等等。某个词和与之相应的对
象或现象的固着关系是为人们所共同了解的,同时必须是相
对地稳定的,这样人们在言语活动中才能达到相互理解。
符号同对象或现象之间的固着关系并不是必然的,而是
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相约而成的。例如英语中的〃book〃一
词,无论其发音和字形,同书这种事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
系,俄语中可以用〃'OF‘a〃这个词来标志书,而汉语则可用
〃书〃这个词来标志它。因此,对个体来说,这个固着关系是
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通过学习才逐渐掌握的。成人向儿童指示
眼前的书,同时告之以〃书〃这个词(符号),多次反复地结
合,便在儿童头脑中形成〃书〃的词和实际的书之间的固着
关系。当儿童掌握了〃书〃这个词的概括意义之后,语词
〃书〃对儿童就有了信号意义,或者说儿童懂得了〃书〃这个
普 通 心 理 学
词的词义,即懂得了语词〃书〃所指称的是什么。
? 233?
词不但可以和具体事物建立联系,而且可以同事物的表
象建立联系。这样,言语就能够唤起和组织人的表象活动,从
而对人形成稳固而丰富的内心生活起着重大的作用。
言语的第二个职能是概括。言语不仅标示个别对象,还
可以标示某一类的许多对象。当我们说〃铅笔是一种文具〃时,
〃铅笔〃一词就不是指的某一支铅笔,它概括着各式各样的铅
笔。〃文具〃一词,又概括着铅笔、毛笔、钢笔、墨水、砚台、
稿纸等更为多样的事物。而〃物质〃一词,则进而概括着世
间的一切事物。
言语的概括职能极为重要。由于概括,人就有可能根据
事物的共同特征把它们在思想上联合起来,同时舍弃其余的
个别特征,从而形成事物的概念。由于概括,人就有可能用
言语进行抽象思惟活动,从而大大促进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发
展。
言语的第三个职能是交流的职能。如果说,人的感知、记
忆、想象、思惟等等心理活动都是内部的活动,那么言语活
动的一大特点即它是宣之于外的。无论说出的或写出的言语
都可为别人所感知、所接受;而且言语只有在为人所感知、所
接受的条件下才有实际的意义。因此,作为心理活动的言语,
是沟通不同个体之间的桥梁,是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发生相
互影响的最有效的工具。这种工具是在从猿到人的种系发展
的一定阶段才产生的高级心理功能;而它产生之后,又成为
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重大推动力量。正是言语的交流职能,不
仅使同代人之间交流思想成为可能,而且使世代的人们之间
? 234?
的传递经验成为可能。
普 通 心 理 学
三 言语和思惟
言语是人们交际的手段,同时又是人类思惟的工具。言
语和思惟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一方面,言语的存在依赖于思惟。言语不是空洞的声音
流,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言语的意义不是别的,就
是思惟的内容,就是思想。鹦鹉虽然能把人的语音模仿得非
常逼真,但因它不懂得其中的意义,所以这种发音活动根本
不是言语。同时,言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