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呢?
几个世纪以前,印度佛教瑜珈学派的大师就有一种特殊技
能,能够随意地改变呼吸周期,以致大大减低对氧气的消耗,并
且使心音消失。所用的方法是,控制胸廓和隔膜肌的运动,造成
胸腔压力增大,压迫心脏静脉,使心脏血液回流受阻,从而产生
心音消失等效应。可见这种内脏调节仍然是借助躯体神经系统的
机制实现的。因此,为了探明内脏控制是否有独特的机制,必须
排除骨骼肌运动的参与。
? 146?
普 通 心 理 学
本 世 纪 六 十 年 代 末,美 国 生 理 心 理 学 家 N.E.米 勒
(Miller ①) 等 人用箭毒麻痹动物的骨骼肌,使躯体性神经系统失去
作用。然后采取工具条件反射方法训练大白鼠学会改变心率,获
得肯定的结果。大白鼠能学会加速或减缓心率达20%。以后在人
身上也得到同类结果。这似乎表明,对内脏活动的随意调节,可
以不通过躯体神经系统,而借助从皮层下中枢(中脑至延髓)发
出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来实现。
同躯体性随意运动一样,对内脏活动的随意调节也离不
开内导作用。事实上,自主神经系统中既有传出通路,又有
传入通路;自主神经中枢正是依赖传入通路传递的反馈信息
才得以完成对内脏的不随意调节的。可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传
入冲动通常不达到人的意识,人感觉不到内脏活动的状态,便
缺乏对内脏进行随意调节的必要条件,因此人难以随意地控
制内脏活动。生物反馈技术,就在于利用现代化仪器装置,在
人体之外,把人原来觉察不到的生理过程转变为可以感知的
信息,再经由感官馈送给人的意识,使人取得内脏调节的必
要依据。因此可以说,生物反馈装置,其实就是一套人工的
内导系统。
三 大脑皮层的整体性活动
随意运动是后天学会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建立在
暂时神经联系的机制之上的。它不象先天生成的无条件反射
那样,在刺激与反应之间有固定的联系。暂时联系的机制赋
予随意运动以高度灵活性和可塑性。
①
N.E.米勒:《教育我们的内脏》,载《美国科学年鉴》,1971年。
普 通 心 理 学
? 147?
随意运动是一个由感受和效应系统组成的复杂机能系
统,在皮层上并没有单一的定位。观察表明,即使象竖起一
个手指这样简单的随意动作,中枢发生的冲动发放效应都遍
①
及整个大脑,只是在有关细胞上特别集中而已 。神经生理学
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积累的资料说明,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在
随意运动的调节上各起着不同的作用。
前已述及,皮层中央前回运动区,是直接发出外导性运
动冲动的区域;中央前回发生损伤,就导致肢体瘫痪,即使
直接电刺激该区,也不再引起相应的反射活动。
皮层额叶对于随意运动的组织有首要意义。额叶损伤的
病人,丧失形成愿望的能力,不能产生行动的计划,并且意
识不到自己行动中的错误。因此额叶负担着组织和监督随意
运动的功能。
皮层顶枕部 (包括视觉、前庭、皮肤和动觉分析器中
枢)是保证运动的空间组织的主导区域。这一部位的损伤,并
不影响愿望的形成,不影响动作的程序及控制,但使运动在
空间的构成出现障碍,难以完成较复杂的动作。
大脑皮层整体性的整合功能把皮层各部位联系起来,对
来自动觉内导系统以及其它感受系统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
并通过多次的返回传导,最终实现随意运动。例如视分析器、
听分析器以及其它分析器都参与随意运动的调节与定向,只
有在这些分析器协同活动的条件下,才能顺利地完成准确的
①
参见《分割大脑与自由意志》,美国《科学新闻》,1974年第105卷,第
16期,译文载《自然辩证法杂志》,1975年第1期。
? 148?
普 通 心 理 学
随意运动。例如,视- 动协调的联系受到损伤时,随意运动
就很难准确地进行;运动区与额叶某些部位联系的阻断,会
导致不连贯动作的出现,甚至在动作中出现忘记为什么要进
行这个动作的情况;稳定的、系统的随意行动的模式遭到破
坏。
四 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
在随意运动机制中,第二信号系统起着重要作用。人对
运动目的、运动手段、运动条件和运动结果的意识,是借助
语词信号作用进行的。在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协
同活动前提下,词能代替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使人的活动
可以不直接依赖于具体事物的直接刺激,在行动之前意识到
行动的目的和手段,赋予随意运动以自觉意识的特点。
语词刺激有极大的概括性,它能以概括的形式和一个人
的旧有经验发生广泛的联系。这使人得以充分利用他的生活
知识,从一定的刺激出发,去确立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完
成合理而有效的意志行动,从而使人的意志行动根本不同于
动物的行为。
语词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具有高度精确而又灵活的选择性
扩散的特点,比具体刺激物要优越得多。这使人由一定的言
语信号所调节的随意运动具有很大的确定性和灵活性。比如,
〃注意〃一词,在教室里由教师发出,它是使分心的学生把注
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的信号;但如果是在冰河上行走的情境
下发出,它可能是提示前面有薄冰而预告危险的信号,会使
人产生立刻减慢步伐甚至停止行走的动作效果。
普 通 心 理 学
? 149?
言语强化的效果也是具体刺激物所不可比拟的。通过语
词所表达的行动理由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去从事困
难的活动。同时,在学习新技艺时,指导者的言语指示的强
化,是练习者发现和改正错误动作的有力因素。
语词信号不但引起动作反应的兴奋,也能引起动作反应
的抑制,从而起着随意运动的始动和制动信号的作用。
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也有其局限性。一方面,许多复杂
的具体动作方式的特点,不是言语所能确切描绘的;另一方
面,对具体动作细节的过多干预,有时反会干扰动作的准确
执行。比如篮球投篮动作,它的发动是由意识用语言实现的;
为了改进投篮技术,教练员的言语指导,投篮者本人以内部
言语暗自对动作的分析和评价,无疑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
投篮动作的细节,如哪些肌肉群是按什么顺序收缩或伸张的,
就无法用语言表达;而且在举手投篮的瞬间,他必须暂停言
语活动以便集中注意于手臂动作,否则反会影响命中的机会。
总之,人的随意运动是由人的神经系统,首先是大脑器
官的一定形态和机能活动来保证的。无论人的随意运动多么
复杂、巧妙,也无论人在动作时是多么自如和自在,它总得
依赖于上述的解剖生理学基础。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意志行
动不仅在外部是受着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而且也必定受着
内部生理条件的制约。
? 240?
普 通 心 理 学
第三节 活动动机
一 什么是动机
人从事任何活动,总是由于他有从事这一活动的愿望。愿
望是人对他的需要的一种体验形式,它总是指向未来的能够
满足他的需要的某种事物或行动。它既表现为想要追求某一
事物或开始某一活动的意念,也表现为想要避开某一事物或
停止某一活动的意念。恩格斯说:〃决不能避免这种情况:推
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
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饥渴引起的,并且是由于同样通过头
①
脑感觉到的饱足而停止。〃 这里,〃饥渴〃感觉的产生意味着
人有了充饥解渴的需要,这种需要被人以想要吃喝的愿望所
体验,吃喝的愿望则导致吃喝的行动;反之,〃饱足〃感觉的
产生意味着饮食需要的满足,于是想要吃喝的愿望不复存在,
从而又导致停止吃喝。
愿望可以由激情或思虑所引起。单纯由激情所推动的行
动,是冲动的行动;人在进行这种行动时,一般对行动目的
和后果缺乏清醒的认识,缺乏理智的控制,并且往往不能持
久。相反,由思虑引起的愿望所推动的行动,是意志的行动,
对于为什么要行动,行动要达到什么以及如何行动,有比较
明白的认识,并且为达到目的而能作坚持不懈的努力。有时
激情所推动的行动客观上对人是有益的,或者甚至是与理智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8页。
普 通 心 理 学
的要求一致的,这种激情也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 241?
愿望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对象,指向引起这种愿望并满足
这种愿望的事物。当愿望所指向的对象激起人的活动时,反
映这种对象的形象或观念就构成活动的动机。因此,凡是引
起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愿望或意
念,就是这种活动的动机。
动机是人的活动的推动者。它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
对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把人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他需
要的具体目标。
动机可以由当前的具体事物所引起。如感到寒冷的人,有
取暖的需要;附近的木柴、引火物等,能引起他产生烤火的
动机。可是引起动机的,远不限于当前的事物,也可以是事
物的表象和概念,甚至是人的信念和道德理想等等。例如对
真理和正义的坚信和热爱,个人的责任感或事业心,在一定
条件下都能成为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动机。
二 动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