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现于个别性之中。
人的动机体系在后天实践中形成,因此它是发展变化的。
首先,它随着个体年龄和实践活动的发展,动机不断地丰富
和复杂起来。其次,动机体系的结构也发生变化,其中主导
动机可能发生转移。比如吃喝、游戏方面的动机对于儿童十
分重要;但到了青年时期,可能就退居次要地位。动机体系
是随完整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人在社会中生活并接受教育,
在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形成关于义务、行为理
想的观念,并根据社会需要逐渐学会作自我要求。当社会要
求转化为个体的主观需要时,就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动机,
其它的动机及整个动机体系也不断地经受着改造。由于动机
体系是在个体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它反映着一个
人的思想信仰、文化教养和道德面貌。
第四节 意志行动的结构
意志总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表现出来的。受意志支配
和控制的行动,是意志行动。研究意志行动,主要是分析行
动的心理学方面,即心理对行动的调节过程。意志行动的心
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 248?
普 通 心 理 学
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
的方向,规定未来意志行动的轨道,因此是完整意志行动之
重要的、不可少的开端;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
段,在这个阶段里,人的主观目的转化为客观结果,观念的
东西转化为实际行为,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一 采取决定阶段
决定的采取并不是刹那间就完成的,它是一个过程,有
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体现出人的意志品质。
决定的采取,包括行动目的的确立,行动手段的选择和
行动动机的取舍等环节。行动目的是指人的行动所要达到的
是什么,行动手段是指借助什么具体行动去达到目的,行动
动机则反映着人为什么要达到这一目的。
人通常面临着不止一个,而是几个可供采取的目的。这
就必须进行选择。为了选择,他必须根据每个目的的意义和
价值,考虑其必要性,并根据主观和客观的条件,考虑其实
现的可能性。如果每一种目的都有引人之处,都有某种必要
性和可能性,人就会发生心理上的冲突,引起内部困难,在
不同目的之间举棋不定。各个行动目的的引人程度越是强烈
而相近,这种冲突就越尖锐,作出选择也就越困难。有时目
的本身在客观性质上并不矛盾,但是不可能在同一时刻实现,
也需要主体进行比较,权衡其轻重缓急,作出先后或主次的
安排。克服这些困难,完成目的的采取,都要求人作出意志
努力。
目的确定之后,还需要决定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如
普 通 心 理 学
? 249?
果各种手段的选择余地是很大的,这就要求分析和比较各种
手段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有时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而一时找不
到合适的手段,或不同手段各有其利弊,也会在手段的选择
上犹豫不决,发生困难。
在同一种动机的驱策之下,会存在确立何种目的和选择
何种手段的问题;这时目的和手段的抉择主要取决于个人的
知识状况、能力水平以及有关的主客观条件。但是在很多情
形下,影响人采取这种目的和手段而舍弃其它目的和手段的,
是由不同的动机彼此斗争的结果。动机的斗争,常常是人在
不同目的之间游移的重要的内在原因。人之所以采取此项目
的而放弃彼项目的,有时不是取决于对目的本身的客观必然
性和可能性的认识,而是在于与此项目的相联系的动机战胜
与彼项目的相联系的动机的结果。例如,一个中学毕业生打
算升大学,他是报考本市的重点大学呢,还是报考一般大学?
尽管他自知有录取重点大学的把握,并且了解重点大学有更
高的学术水平和更好的学习条件,但他如果被追求大城市安
逸生活的个人动机所主宰,就会回避将来可能分配到外地工
作的重点大学,而挑选一所专为本市培养干部的普通大学。
动机的斗争也影响着行动手段的选择。有的手段对达到
目的是有效的,但它却为社会道德所不容。为高尚动机所推
动的人就不会选取这类手段,而为某种卑微动机所左右的人,
则可能干出〃不择手段〃的事情来。例如,一个真正怀着多
多求得知识以更好地为建设祖国服务的动机而投考高等学校
的人,他为了达到录取的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径是认真
复习功课,踏实地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决不肯为获取高分而
? 340?
普 通 心 理 学
营私舞弊。但一个把大学当作获取个人名利的跳板,怀着谋
私利的动机而投考大学的人,则可能为了录取大学而钻营种
种旁门邪道,甚至不惜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来。
采取决定,是在面临复杂情境时作出抉择的过程。从动
力方面看,要求这个过程进行得迅速而有效,才有利于下一
步执行决定阶段的顺利实现。对人的意志过程而言,这就是
意志的果断性。果断表现在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的能力上。
反之,如果在各种动机之间,在不同的目的、手段之间摇摆
不定,迟迟做不出取舍,那是优柔寡断的表现;如果采取决
定缺乏合理性,不经深思熟虑就贸然抉择,那是草率的表现。
优柔和草率是意志薄弱的特点。
二 执行决定阶段
决定一经采取之后,决定的执行便是意志行动实现的关
键阶段。因为即使行动的动机再高尚,行动的目的再美好,行
动的手段再完善,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这一切也就失去意
义,不再能构成意志行动。
执行决定,常要求更大的意志努力。这是由于:第一,执
行决定的行动要求巨大的智力或体力紧张,并要求忍受由行
动或行动环境带来的种种不愉快的体验。例如坚持冬季户外
长跑,要克服气候严寒和生理疲劳,做科学研究要求艰苦而
持续的思惟探索。第二,积极而有效的行动,要求克服人的
个性原有的消极品质,如懈怠、保守、不良习惯等等。第三,
执行决定过程中,与既定目的不符的各种动机还可能在思想
上重新出现,引诱人的行动脱离预定的轨道。第四,行动中
普 通 心 理 学
? 341?
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主体可能又缺乏应付
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现成手段,这也会造成人的行动的踌
躇或徘徊。第五,在行动尚未完成之时,还可能产生新的动
机、新的目的和手段,它们会在心理上同既定目的发生竞争,
从而干扰行动的进程。
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妨碍意志行动贯彻到底的困难,要
求人作出意志的努力。这些困难的克服,取决于一系列条件。
坚定的信念和世界观是有效地克服困难的基本条件。信
念和世界观是人的行为的一般准则,当人具有清晰的行为准
则并坚信其正确时,才能坚决地同困难作斗争。
人所提出的目的的性质,对于困难的克服有着重要意义。
〃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斯大林语)目的越重大,越
崇高,就越能动员人的力量去克服遇到的困难。但目的必须
明确而适当。如果不具备实现的客观可能性,则最终必然导
致行动的半途而废。如果目的虽然可能达到,但过于遥远,对
于意志不够坚强的人,常常成为影响行动坚持到底的原因。因
此,为了培养意志,过高和过易的目的都是不可取的,它们
不利于培养和锻炼人与困难作斗争的毅力。
意志行动中困难的克服,也取决于对意志行动完成与否
所带来的后果的意识。对于完成行动的美好后果的鲜明憧憬
和向往,会激励人增加克服困难、追求美好前景的勇气;相
反,对不能完成行动所招致的严重后果的深刻认识和真切想
象,也会增添人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的力量。
执行决定是使行动按照预定方向和轨道坚持到底的过
程。从动力方面看,这一过程要求不能半途中辍,要求行动
? 342?
普 通 心 理 学
不偏离基本方向,反映在意志品质上,就是意志的坚韧性。意
志的坚韧性在于,一方面善于抵抗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
诱因的干扰,做到面临千纷百扰,不为所动;一方面善于长
久地维持业已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做到锲而不舍,有始
有终。意志坚韧的人,不论前进道路上如何险阻重重,决不
放弃对目标的执着和追求;不论行动过程中如何枝节横生,总
是目不旁顾,坚持既定的方向。
意志的坚韧性不等于顽固和执拗。在执行决定过程中的
坚定不移,并不意味着人只能刻板地根据一成不变的计划行
事。一旦客观情势确实需要对行动途径以至行动目的作出修
正时,就应当随机应变地改变行为。意志不仅表现在贯彻预
先的决定上,也表现在必要时当机立断地采取新的决定上。顽
固、执拗、一意孤行、我行我素,是意志薄弱的特征。
由此可见,对意志行动的动力特点的认识和判断,不能
完全脱离意志行动的内容,不能脱离人的动机、目的和方法
同客观规律的关系。这也进一步证明,意志虽然是人的主观
能动性的表现,但它在客观上仍然是被决定的,它不能不制
约于客观世界的一般的因果关系。
参 考 文 献
1.A.A.斯米尔诺夫等主编:《心理学》,第13章,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7年版。
2.陈立:《随意运动的机制》,载《心理学报》,1960年。
3.运动生理学编写组:《运动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