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于丹论语 感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的所有关系。
  也有的人,心思就绊在一根毫毛上,可能是一级工资,一个职称,夫妻间的一次口角,朋友间的一场误会—这都是一根毫毛,你有可能就被绊住过不去,因为那也是你全部的心所用力的地方。
  我们会看到,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人手里,他的思维方式不同,最后的结局一定是不同的。
  1954年,美国有一个普普通通的推销员叫克罗克,他推销的是奶昔机。他发现,有一家快餐店居然一下子订了八台奶昔机。他一般都是一家一家、一台一台地去推销,所以他认定这是个大主顾,就一定要上门去考察一下。
  到了这家快餐店,他发现,他们经营的产品、管理的方式,都非常有意思。他了解到,这家店年盈利额很大,稳稳当当超过二十五万美金。他跟这家店的店主商量,说你能不能办成连锁加盟店,把这家店的品牌商标推广出去,我来帮你做这个事。
  店主同意克罗克成为该店在全美唯一的特许经营代理商。这个时候,克罗克早已把他的奶昔机扔到九霄云外了。克罗克于是在1955年开设了该店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特许经营店。此后,他创建了一套极其严格的特许经营制度,使该店的加盟店不断扩大,到1960年,居然达到了二百二十八家。
  但是,克罗克知道,他还不是这家店的主人,无法真正做大这项事业。1961年,克罗克又想买下这家店。他想尽了所有的办法,筹到二百七十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他盘下了这家店。
  克罗克就这样大展拳脚。他在美国,然后在世界,从1955年开始,把这家店一间一间地开下去,缔造了一个饮食帝国。他只是沿用了原来老板的姓氏,原来姓麦克唐纳,这家店的标志就是这个姓氏的第一个字母:M,麦当劳。
  麦当劳为什么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地位?就因为克罗克不是站在自己只卖奶昔机的角度去经营,而是转换了一种经营思路。这种思考,就是一座无边的城池。
  学习永远不是一件僵死的事情。既然没有常师,既然无处不学,既然死记硬背这种呆板的学习方式已经被抛弃了,那么,我们就要对学习进行一番认真的思索,从而开始真正的学习。
  在今天,如果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用自己的心去完成一种激活,开始真正融会贯通的学习,都站在通权达变的大智慧上,那我相信,古往今来所有的知识都会活在我们的经验体系里,所有圣贤的智慧都可以成为照亮我们自己生命道路的火把。
诚信之道(1)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
  不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不讲诚信,却都似乎活得很自在。
  难道,诚信竟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念吗?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诚信?
  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在整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诚信的论述。
  作为做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础,《论语》提出了“信”的原则。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的话,那真不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度过一生?这就好像大车没有、小车没有一样,它靠什么走起来呢?
  大车、小车,分别指牛车和马车。大车、小车车辕前面都有驾牲口用的横木,这横木要怎么铆住呢?就是用木销包了铁以后插在小孔里,才能把横木固定住。和,就是牛车和马车上的木销。如果车上没有这样的木销,就无法套住牛马,它又怎么能行走呢?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好像这个车子有了横木也是虚架上的,没有关键的木销,不就无法行走了吗?对一个人来讲,信誉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界最基础的那个保障。
  也就是说,只有靠信誉,才能把人生这辆车驱动起来。只有信誉,才能够让你不管穿越什么样的风险、坎坷,都颠扑不破,而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时候,也能够保障你的速度。就是因为有信誉,才让你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人,可以立得起来。要是没有信誉,就缺少了安身立命最根本的条件。
  孔子关于“信”的阐述都很简单,但这是他核心的教育理念之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文,行,忠,信,这些东西就是孔子教导学生的基本内容。“忠”和“信”,占了很大的比重。
  孔子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 一个人要想坦坦荡荡走过一生,凭的是他为人的正直。正直的人就能安身立命,这个人的一生理所应当走得远。但是,那些不正直的、不守信用的人,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他们不是也活下来了吗?这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说,这叫“幸而免”,他们是侥幸逃脱了很多本应该发生的责罚才磕磕绊绊地活下来的,他们迟早要摔跟头。
  人要凭着正直去生活,如果是靠投机取巧、不守信誉去生活,那只是侥幸躲过了灾祸。
  在那么久远的年代,中国儒家提出的诚信的道德理念,放到今天,它还有价值吗?
  在今天的这个社会中,信誉对每一个人来讲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也许信誉并不直接写在你的档案里,但是,信誉是一个人的口碑,一个人做事如何,为人如何,这都会反映在口碑中,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心中掂出信誉的分量。
  江西德兴市有一个小村子叫宗儒村,村里有一个普通的农民叫王云林。2007年4月,村里发生了一场山火,他帮助别人去救火,不幸牺牲了。他走后,留下一笔糊涂账。这债务怎么办呢?他的遗孀叫陈美丽,三十一岁,一个普通的农妇。陈美丽上有年迈的婆婆,下面带着两个女儿,一个七岁,一个才几个月大。丈夫走了,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压在她的肩上。陈美丽从悲痛中撑过来以后做了一件事,就是在村子里面贴了一张还债告示。
诚信之道(2)
  她说,云林生前在村子里口碑很好,他为欠债的事情一直心不能安,我不希望他走得不踏实,所以我要把这个债还上。但是,他欠了谁的债,我都不知道。如果他真的欠了你的债,你就来找我要吧。
  还债告示贴出去以后,很多人来找陈美丽讨债。整个债款,前前后后加起来金额超过五万,而其中将近四万没有任何凭据。陈美丽全都认了下来,她就替丈夫一点一点还着这些良心债。
  这个故事引起很大的轰动。我当时担任“感动中国”节目的评委,给陈美丽写评语,我说了一句话,叫做“债务有凭,良知无价”。我不知道来找她的这些人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债权人。陈美丽的还债告示就像一面镜子,它照亮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内心是高尚,还是卑微,是贪欲,还是无欲。
  我看到这个故事很感动。一个像追着别人讨债一样去追着还债、而生活在如此境遇中的农妇,什么力量让她这么做?按说她丈夫为了救火而牺牲,就算他欠债,他的这条命已经把他的债务还上了,但是她一定要去还债,因为她不愿意让自己良知不安。她这样做,就是为了一个字:“信”。这个“信”字不仅仅就是对别人的,也是对自己内心的。
  我想,社会在不断地更迭着制度,变化着环境,但是人性中一定有一些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价值传承下来,这才是我们心里真正的火种。我们看到,诚信不仅仅是传统经典中的一项基本道德原则,它也成为了普遍的民间信仰。
  大家也许都熟悉关羽归汉的故事吧。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攻破徐州,刘备、张飞败逃,关羽被俘。曹操对关羽惺惺相惜,一直希望这样一个忠勇之人可以来辅佐自己,但是他也看出关羽不会久留,所以他一方面诚意相待,另一方面派自己的大将张辽去探听关羽的口风。
  关羽跟张辽说,我知道曹公待我恩重如山,但是我已经跟刘备有兄弟之约,生死结盟,我对他的忠心绝不会改变。我一定不会留在这里,但是我会报答了曹公之后才走。过了几个月,机会终于来了,关羽斩杀了袁绍军中大将颜良。这时候曹操知道,关羽已经报恩了,非走不可了。于是曹操对关羽厚加赏赐,而关羽呢,把所有的赏赐都封存起来,并不带走,留书告辞,去找刘备了。关羽走的时候,曹操的部将要去追,曹操把他们都拦住了,说:“各为其主罢了,不要追了。”
  为什么舞台上的关公永远是红脸的忠勇形象?就是因为他笃诚守信。从正史到小说,都记载或流传着关羽心恋故主的忠勇故事。现在看三国戏,大家觉得很热闹,但在那些政治纷争之外流传最久远、最深入人心的还是道德价值。
  比关羽归汉这个故事再早几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起兵去攻打扬州刺史刘繇的根据地曲阿。刘繇这边刚好有一个老乡太史慈来投奔。太史慈骁勇善战,有人劝刘繇重用太史慈为大将军,刘繇不干,只是派他侦察敌情。太史慈只带着一个骑士,结果和孙策在神亭这个地方不期而遇,孙策却带了十三个骑兵,其中有韩当、宋谦、黄盖等厉害的角色。太史慈一点不畏惧,拍马就冲上去跟孙策交手。两人打得难解难分,孙策一枪刺中太史慈的战马,夺得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也夺得孙策的头盔。正当他们生死拼搏之时,双方的救援部队同时赶到,两人都被救回。
诚信之道(3)
  接下来,孙策大军步步深入,终于生擒太史慈。抓住太史慈之后,孙策亲自上前给太史慈松绑,握着他的手问:“还记得神亭的事吗?如果那时我被你抓住,会怎么样?”太史慈说:“那可不好说。”孙策很欣赏太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