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q版历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了。) 

  “现在各地反隋的有几万人,只要能把他们利用起来,夺取天下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一样容易。李GG你爸爸统率着几万军队,晋阳城里也可以招收ten万人,有了这支兵力,用不了半年时间就可以夺得天下啦!” 


  “您说的正是偶所想的。”李Ggvery的高兴,But他又有些犹豫地说:“就怕偶爸爸不同意啊!” 

  这时候,李渊的军队在一次和外族的战争中打了败仗,他怕朝廷责备,因此very的着急。李世民乘机对父亲说: 

  “您要是能够顺应民心,起兵反隋,就能转祸为福!” 

  “大胆!”李渊听了大吃一惊,“你再胡说,偶就把你抓起来,交给县官去治罪!” 

  “偶看清了天下大势,才敢说这些话。”李世民不慌不忙地回答,“您就是去告发偶,偶也不想跑。”(晕!李世民这小子的语气够大哦!!) 

  “唉!偶哪能忍心告发你?只是让你不要再胡说eight道罢了。”李渊说。 

  到了第二天,李世民又来见父亲,劝他说: 

  “偶昨天的话,是万全之策,请您别再犹豫啦!” 

  李渊长叹一口气,说: 

  “昨儿晚上偶思来考去,觉得你说的话也有理,就依你说的去办吧。”(李世民这小子是人小鬼大!GG要好好地向李世民这位大哥哥学习学习!!) 

  就这样,在李世民的鼓动下,李渊起兵反隋了。他的军队由李世民率领着,一直向隋朝京城长安打了过去。 

  不久,李世民领兵攻破了长安。到了第二年,李渊废掉隋朝皇帝,自己坐了天下,建立了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李渊有四个儿子:建成、世民、玄霸、元吉,李玄霸早死了。唐高祖让老大李建成当了皇太子,老二李世民当了秦王,老四李元吉当了齐王。 

  尽管说李渊是唐朝的第一个皇帝,可实际带兵打天下的是年轻的李世民。他为唐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朝廷上威望veryvery高,势力也very大。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见了都挺妒忌,同他合不来,还总想害死他。(靠!心够黑的么!自己不好受也不让别人好受!!) 


  有一天夜里,李建成请李世民去饮酒。他在酒里偷偷地放了毒药,李世民喝下去之后,吐了好多血,幸好没被毒死,后来李元吉又在唐高祖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想借他爸爸的手杀了李世民这小了。(晕!你以为你是谁呀!想杀谁就杀!告诉你吧!想杀偶没那么容易!!) 


  李世民手下的几个亲信知道了,都劝李世民抢先动手,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免得自己被害。李世民答应了。(好戏马上就开始!请留心观看!!看看他们兄弟二人到底谁杀谁!!心呀!兄弟之间还互相惨杀!!唉!唉!!) 


  这一天,李世民在皇宫的玄武门埋伏一支精兵,准备乘李建成和李元吉经过这里的时候杀死他们。这事被唐高祖的一个妃子知道了,便马上派人告诉了李建成。李建成马上找李元吉一起去见唐高祖,告发李世民。 


  他们骑着马刚走到临湖殿,发觉四周情况跟平常有些不一样,感到情况very的不妙,就立刻掉转马头往回走。这时候,李世民突然跑出来,直叫: 

  “太子请留步,俺有话要跟您讲!” 

  李建成不听他的,赶紧往前走。李元吉沉不住气,拉开弓就向李世民连射了Three箭,只可惜都没射中(好家伙!兄弟你够恨的你不仁,那就别怪兄弟偶不义啦!)。身经百战的李世民武艺比他们都高强。 


  说时迟,那时快,李世民也拉弓搭箭,“嗖”地一下,把李建成射下马来,再补上一刀,杀死了他。李世民的部将赶上去,把李元吉也射下了马,砍死了。(哈哈!李世民这小子最终以胜利而告终!!这还有人性嘛!兄弟之间还互相惨杀!!) 


  此时,唐高祖正在太极宫的湖里划船,李世民的部下跑来报告: 

  “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把他们杀了!” 

  “啊?”唐高祖吓得都愣在了那里,半晌,才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你们说该怎么办是好啊!” 

  大臣们回答: 

  “建成和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还几次要谋害秦王,秦王不得不讨伐他们,把他们杀了。您要是立秦王为太子,让他治理国家,天下就太平啦!” 

  于是,唐高祖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以后,他自称太上皇,让李世民作了皇帝。李世民这年只有二十七岁,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嘿!本事满大的么!几天不见就成了一国之君了。) 


  有一次,太子在湖里划船,正好唐太宗有事从湖边经过,就停住了脚步。太子一见,赶紧把船划到岸边,问: 

  “父皇找偶有事吗?” 

  “你知道船靠什么行走哇?”唐太宗反问他。 

  “船靠着水,才能行走啊!” 

  “那你知道隋朝是怎样亡国的吗?” 

  “隋炀帝残暴荒淫,大兴土木,赶着几百万百姓给他干活,逼得百姓起来造反。您顺应民心,乘势灭了隋朝!”(靠!做人呀也不能逼人太甚了!不但要给自己留后路也得给别人留一条后路!!) 


  唐太宗一边听着一边点头,然后说: 

  “你说得不错,可你不知道,江河里的水好比是百姓,水上行的船好比是君王;水可以把船浮起来,让它行走,也可以把船弄翻,使它沉没。百姓可以使君王取得天下,也可以使君王失掉天下。你一定要记住这个道理啊!”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唐太宗的这句话,从此成了一句名言。(呵呵!!成语原来是由此而来呀!) 

  有一次,唐太宗问大臣房玄龄: 

  “你说说,隋文帝(隋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呀?” 

  “隋文帝每天都是天不亮就早早地起床,开始处理国事,通常每天都是太阳偏西才知道歇息,是个very用心的皇帝啊!” 

  唐太宗点点头,接着说: 

  “可这个人不大信任臣子和部下,凡事都得由他自己处理决定。尽管very的辛苦,But有些事情处理得不正确,大臣也不敢反对,都只能顺着他的心思办事。”(天呐!这是在办事么!什么事情都顺着他这怎么得了!) 


  “是啊。”房玄龄说,“隋文帝确实有这个短处。” 

  “天下的事情这么多,哪能由俺一个人独断专行呢?”唐太宗接着说,“俺要选用天下的人才,办理天下的政事,大家都负起责任,发挥各自的才干。只有这样,或许才能把事情办得合理些吧!” 


  于是,他命令各级官员: 

  “今后,偶发出的命令要是有什么不合理的,你们应当马上就给俺指出来,不能让吾糊里糊涂地照办呀!这可是国家大事!” 

  唐太宗是个善于治国的政治家,又是个能征惯战的统帅。一次,他拿出ten张好弓,问一位造弓的老师傅: 

  “这是吾过去收集的ten张良弓,你看如何?” 

  他满以为弓匠会大大称赞一番的。可那位弓匠把ten张弓都仔细地看了看,笑了笑说:“皇上,这些弓的木心不正,脉理歪斜,射出的箭走不直啊!尽管说是强弓,But都不是好弓呀!” 


  太宗听了very的扫兴。可他从这件事受到了启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左右的人说: 

  “俺一生不知打了多少仗,用过多少弓,可还不能识别真正的好弓;天下的事情这么多,哪能什么都懂,都辨别得出对和不对呢?”(呵呵!李宗民这小子还不是一个糊涂的国君!值得夸奖!) 


  从此,他规定京城里five品(官员的等级,共分nine品)以上的官员,轮流在宫中值夜班,白天晚上他都要亲自召见他们,问老百姓的疾苦和地方上发生的事,有处理错误的就马上下令纠正。 


  因为唐朝建立不久,事情特别的多,大臣们上的奏折也就very的多,唐太宗把这些奏折都贴在墙壁上。有个大臣不太理解地问他: 

  “您把奏折贴起来做什么用呢?” 

  唐太宗说: 

  “奏折太多,偶怕忘了,就贴在墙上,进进出出都能看得见,这样才不会误事。”(如此细心的一国之君还是第一次见!!那些贪官能够都像李世民这个小子一样就好啦!那天下就太平了。) 


  唐太宗还在自己卧室的屏风上,贴了许许多多纸条,上面写着全国地方官员的姓名。有位大臣对他说: 

  “地方官员都写进了花名册,您干吗?还要把他们的姓名贴起来?” 

  唐太宗说: 

  “地方官员是直接管理百姓的,关系very的重大。他们做了好事或坏事,俺都随时记在他们的名下。这样,谁该提拔,谁该降职或罢免,偶就有了根据,不会弄错了。”(唉!这样的清君难得呀!难得!!) 


  正由于唐太宗办事一点都不马虎,因此当时绝大多数官员都very的廉洁,办事认真。据说,当时许多地方,有人在路上丢了东西没人捡走,夜间不关门也没人偷东西。古人叫作“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就是历史上very值得赞扬的清平景象。 


  有一次,唐太宗要给功臣们封官赐爵。他让人宣读事先写好的名单,并且说: 

  “有不合适的,请提出来吧!”(如今像李世民这样做事的清官少喽!) 

  唐太宗的叔父李神通打了许多仗,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可一听名单上把自己排在后面,就不服气地大声说: 

  “当初,俺首先起兵响应您,东征西杀。可您是怎么把俺排在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后面了?他们有什么功劳?不过就是舞文弄墨,要不就写写划划嘛!” 

  唐太宗笑了,说: 

  “尽管叔父首先举兵起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