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里不哥进驻阿力麻里后大肆屠掠,阿鲁忽部下多被杀死。一二六四年春天,又值饥荒,人民死亡甚多。阿里不哥部下将士多逃至驻在阿尔泰地区的扎布汗河上的玉龙答失,共商归降忽必烈。阿里不哥众叛亲离,又怕阿鲁忽报复,走投无路,不得不投附忽必烈。
  阿里不哥来见忽必烈请罪。忽必烈问他说:我和你谁对?阿里不哥回答说:在以前,是我对。今天,算你对。忽必烈命宗王和将领审讯拥立阿里不哥的诸臣,李鲁欢等被处死。忽必烈又分遣使者征询波斯旭烈兀、钦察别儿哥和察合台兀鲁思的阿鲁忽三王,决定赦免阿里不哥及阿速台罪。不久,阿里不哥病死。 
三、西北汗国的分立
  成吉思汗生前曾把蒙古的广阔领域,分封给朮赤、窝阔台、察合台,而由拖雷直接继承漠北的蒙古地区。随着汗位继承的变动和领域的扩展,到忽必烈建国时,西北实际形成为三个兀鲁思,并且越来越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钦察兀鲁思——成吉思汗长子朮赤封地,包括自海押立西至撒黑辛、不里阿耳之地。拔都西征,自钦察草原攻破斡罗思地。一二四一年窝阔台死后,拔都在钦察草原实际上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兀鲁思。一二五六年,拔都病死,子撤儿塔、兀刺赤也先后死去。一二五七年拔都弟别儿哥继承汗位。在忽必烈争夺汗位的斗争中,别儿哥实际上是支持阿里不哥一方,而与支持忽必烈的旭烈兀不和。一二六二年以来,别儿哥与旭烈兀多次作战。阿里不哥败降后,忽必烈邀约亲信诸王在一二六七年集会。别儿哥在一二六五年病死。拔都弟忙哥帖木儿继承汗位。诸王大会未能举行。
  察合台兀鲁思——察合台后王阿鲁忽西走撒马尔罕后,兵势复振,迫使进驻阿力麻里的阿里不哥归命于忽必烈。一二六四年,阿鲁忽死。兀鲁忽乃妃子以子木八刺沙继位。察合台曾孙八刺这时在忽必烈处。忽必烈命他与木八刺沙共同执政。八刺回去后废木八刺沙,自立为汗。
  伊利兀鲁思——旭烈兀西征波斯,受蒙哥汗命统领阿姆河以西之地。在汗位争夺中,旭烈兀是忽必烈的支持者。一二六四年,旭烈兀在阿刺塔黑驻夏之地兴建宫殿,并任命诸子和将领为各地的长官,形成另一大兀鲁思。领地东起阿姆河,西与叙利亚和鲁木相接。一二六五年二月旭烈兀病死,子阿八哈继位。
  窝阔台后王——窝阔台封地原在额敏河一带。蒙哥即位,窝阔台系后王遭到镇压,封地被分裂为几个独立的领地。窝阔台孙海部(合失之子)被封到海押立。海都支持阿里不哥,反对忽必烈。阿里不哥败后,又拒不入朝,逐渐成为忽必烈的一大敌对势力。
  忽必烈在汉地称汗建国时,西北的钦察、察合台、伊利三个兀鲁思实际上已经分立,但是忽必烈和他以后的元朝皇帝,在名义上仍是蒙古大汗的继承者。各兀鲁思宗王推戴的君主,有权处理本国的大事,但须向元朝皇帝奏报。各兀鲁思汗位的继承也要得到元朝皇帝的认可。
(二)李璮之乱的平定与元朝的建号、建都
一、李璮之乱的平定
  当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相持不下的同时,一二六二年二月,山东爆发了军阀李璮的武装叛乱。
  李璮是叛降蒙古的南宋民兵首领李全之子。一二三一年李全侵宋败死,李璮承袭父职,辖地称益都行省,成为专制一方的军阀。一二六○年,忽必烈即位,加封李璮为江淮大都督。忽必烈北征阿里不哥,李璮借口防御南宋,拒不出兵。一二六二年二月,李璮乘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作战的时机,起兵反,以涟、海三城献于宋,还军益都,占据济南。忽必烈急召诸路蒙汉军去济南作战,命诸王合必赤总督诸军。三月,史枢、韩世安、阿朮等败李璮于高苑老僧口,李璮退守济南。四月,忽必烈又命右丞相史天泽专征。史天泽与哈必赤定议,筑环城围济南,进行长期围困。李璮被围四月,城中粮尽。李璮投大明湖,不死,被俘。史天泽斩李璮于军前。
  李璮之乱,只局限于益都、济南一隅,而且起兵五月即败死。但是,李璮之乱的爆发却对忽必烈的统治政策和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削兵权——金朝未年,各地地主武装,据地自保,形成为具有强大势力的军阀。蒙古侵金,他们投降了蒙古,继续各据一方,世袭兵权,有如藩镇。真定史氏(天泽)、满城张氏(柔)、东乎严氏(实)、济南张氏(宏),是其中最强大的几家。忽必烈依靠他们的支持取得汗位,也依靠他们的兵力迅速镇压了李璮,但李璮之乱也暴露出汉人军阀势力的发展对蒙古统治的严重威胁。
  李璮败后,一些儒臣上书,说乱事之起,是由于诸侯权太重。姚枢奏请“罢世侯,置牧守”,即解除军阀世袭的兵权,在地方上实行兵民分治。史天泽上奏说:“兵民之权,不可并于一门,行之,请自臣家始。”史氏子侄即日解除兵权的有十七人。满城张柔已在一二六一年请致仕,命第八子弘略袭职为顺天路管民总管、行军万户。李璮败后,张弘略解除兵职,宿卫京师。第九子张弘范也罢免军职。东平严实早在一二四○年病死,子忠济袭职东平路行军万户、管民长官,统领重兵。弟忠嗣、忠范都为万户。一二六一年,严忠济即因威权太盛而被借故罢黜,由严忠范代领。李璮乱后,严忠嗣罢官家居。严忠范也召入京师,任兵刑部尚书。济南万户张宏也解除军职,迁真定路总管。忽必烈又在地方实行军民分治,分益都军民为二,董文炳领军,撒吉思领民。以后这一制度在各地推广,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从而把各地的兵权进一步集中到朝廷。
  杀王文统——忽必烈初建国,沿袭金朝中书省的制度,任命王文统等为中书省官。一二六一年,忽必烈以史天泽为中书省右丞相。耶律楚材子耶律铸原在和林,阿里不哥称汗,耶律铸来附忽必烈,被任为中书左丞相。忽必烈又命蒙古人不花为中书右丞相,忽鲁不花为中书左丞相,王文统、塔察儿、廉希宪、赛典赤为平章政事。王文统建立规模法度,任事甚多。国家财政赋税、差发、盐铁诸事也多由王文统裁处。
  忽必烈周围的汉人文臣,来自不同的仕途。一部分原是军阀藩府的幕僚,一部分是业儒的文人。他们同是代表汉人地主的利益,但在某些方面又有歧异。王文统执政,与张文谦不合。张文谦以左丞出朝,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窦默、王鹗等在忽必烈面前公然指责王文统“学术不正,不宜在相位”。姚枢也对忽必烈说,王文统“学术不纯”,“他日必反”。王文统则向忽必烈建策,以姚枢为太子太师,窦默为太子太傅,许衡为太子太保,使姚枢等不能参与朝政。姚枢等以太子未立,辞不受命。
  王文统原在李璮的幕府,又以女儿嫁李璮。李璮乱起,人们揭露王文统曾派儿子王荛与李璮通消息。忽必烈查出王文统与李璮的通信,内有“期甲子”的话。王文统辨解说:到甲子,还有好几年。我说这话,是要推迟他的反期。忽必烈召窦默、姚枢、王鹗、僧子聪及张柔等至,拿出王文统的书信,说:“你们说文统应当得什么罪!”诸臣都说“当死!”一二六二年二月,忽必烈杀王文统及其子王荛。十二月,忽必烈封皇子真金为燕王,领中书省事(中书令)。
  忽必烈杀王文统,从此对汉人幕僚增加了疑虑,逐渐疏远。
  任用“色目”——随着蒙古向西方的侵掠,西域和中亚一带的各族人陆续随军东来,也有些人径来汉地经商。他们原属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来到汉地后,统被称为“色目人”,即“诸色名目”人。
  从窝阔台任用耶律楚材和奥都刺合蛮以来,蒙古统治集团中就已存在着倚用汉人(包括汉化的契丹、女真人),还是倚用色目人的争论。中统初,忽必烈大力倚靠汉人武将文臣以建立起他的统治,色目人处在次要的地位。
  李璮、王文统败亡后,色目人群起向忽必烈进谗说:“回回虽时盗国钱物,未若秀才(指汉人官员)敢为反逆”。色目官员多以经商理财擅长。他们是来自中亚的个别分子,可以帮助元朝统治者搜括财富,又不致象汉人军阀那样形成武装叛乱集团。李璮乱后,忽必烈在不得不继续任用汉人的同时,开始重用色目人,以便互相牵制。中亚费纳客忒人阿合马,原来随侍忽必烈皇后察必的父亲弘吉刺氏按陈那颜,因而得出入帝后官帐,受到信任。一二六二年,忽必烈命阿合马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一二六四年,左右部并入中书,超授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列于相位。一批色目人也由此被任用来管理财赋。
  忽必烈兼用汉人、色目,引起统治集团中蒙汉色目之间的重重矛盾,由此出现长期的纷争。
二、元朝的建号与建都
  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确立了他在蒙古贵族中的统治地位。但是,这时西北诸兀鲁思实际上各自分立,大汗的统治地位和诸兀鲁思与大汗的关系已不同于成吉思汗、窝阔台时代;和林也不再是政治的中心。忽必烈以汉地为根基,依靠汉人地主的支持夺得汗位,因之不能不以汉地为中心,建立起元朝的统治。
  建国号 自从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建国以来,以族名为国名,称大蒙古国,而没有象北魏和辽、夏、金那样建立国号。忽必烈称汗后,建年号“中统”,但也没有另立国名。一二七一年十一月,在建国十多年之后,他的统治地位已经逐渐巩固时,才正式建国号为“大元”。下诏说:“顷者耆宿(指子聪等)诣庭,奏章申请,谓既成于大业,宜早定于鸿名”,“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忽必烈依据汉族的古代文献《易经》,改建国号为“大元”,这就表明他所统治的国家,已不只是属于蒙古一个民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