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军事分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更加完善,作用更大,探测距离也更远。在现代社会,雷达被广泛应用在 

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导弹的由来 



     导弹,是一种受制导系统制导而飞向目标的现代飞行武器。这种武器出 

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当时,盟军已在法国诺曼第登陆,苏联红军也从 

东面压向德境。腹背受敌的希特勒,妄图凭借一两种新式武器挽回败局。1944 

年,希特勒搬出了名为“V—1”和“V—2”的两种新式武器,用它们飞越英 

吉利海峡,攻击了英国首都伦敦。这是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次不依靠轰炸机投 

送炸弹的空袭。 

     实际上,希特勒德军使用的这两种武器就是装有发动机和导引系统的炸 

弹,能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自动飞向预定目标进行轰炸。后来,人们就把这 

种无人驾驶、可以引导的无翼飞行器称为“导弹”。其中,“V—2”导弹在 


… Page 34…

空间是沿着被称为“弹道”的路线飞行的,所以它的全名叫“弹道导弹”。 

洲际弹道导弹就是在德国“V—2”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原子弹的由来 



     1938年12月,德国柏林威廉大帝化学研究所的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经 

过六年试验,把铀原子分裂成功。裂变反应的发现震惊了科学界。这一重要 

发现使人们找到了释放原子能的途径,就是可以通过链式反应,不断供给核 

分裂所需要的大量中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丹麦的伟大物理学家波尔从两位逃出纳粹统治 

的同事中获悉裂变反应的消息。1939年初,波尔前往美国,把这项消息告诉 

美国的科学家。移居美国的匈利牙物理学家西拉德等人,意识到可能利用核 

裂变制成有空前破坏力的原子弹。 

     1939年夏天,西拉德等人得德国科学家开始讨论利用原子能和禁止德国 

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出口铀矿石的消息。他们非常担忧。西拉德在拜访了罗 

斯福总统的好友和私人顾问、经济学家萨克斯以后,又和爱因斯坦会晤,请 

爱因斯坦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上签名,信由萨克斯转交给罗斯福。这封信阐 

述了研制原子弹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萨克斯在白宫和罗斯福共进早餐的时 

候,还讲了一个历史故事:拿破仑由于没有支持发明轮船的富尔顿,因此错 

过了用潜水艇装备法国海军打败英国的机会。罗斯福给萨克斯的论证打动 

了,决定支持研制原子弹的工作。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一处隔离地区进行 

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这颗炸弹的暗码叫“胖子”。试验结果比预料更为成 

功。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丢下第一颗作战原子弹,8月9日又 

在长崎丢下第二颗。 



                                氢弹的由来 



     氢弹是利用轻核聚变放出更大的能量这一原理制成的。所谓轻核聚变是 

指在高温下 (几百万度以上)重氢核(氘核)与超重氢核(氚核)结合氦放 

出大量能量的过程,也称热核反应。 

     由于原子弹爆炸时能产生几百万度的高温,因此,在原子弹体内再装入 

氘和氚、锂 (锂可以提供氚)便成了一颗氢弹。 

     美国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中已经讨论过利用 

热核变反应可以制造比原子弹威力大得多的氢弹。战后,美国研制氢弹的工 

作是由从匈牙利来的物理学家特勒领导的。 

     1952年,美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地点在太平洋中的艾路基抗伯小岛 

上。测验表明,相当于300万吨的梯恩梯爆炸总当量。但是,这颗氢弹本身 

重达65吨,连当时最巨型的轰炸机也难以携带,所以,并无实战使用价值。 


… Page 3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