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物理学家一起看电影 作者:郑载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宇宙车的行动却很缓慢。 
  如果小行星上的重力真的像影片中描写的那样小的话,最后一个场面也是影片中的一个〃瑕疵〃。宇航员们在无重力状态或者低重力状态下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回到地球,马上就会被送上担架。因为腿骨一时无法适应突如其来的重力,无法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所以在影片《阿波罗13号》(Apollo 13)中,最后的一个场面是汤姆·汉克斯被抬上担架。但是在《世界末日》中宇航员们从宇宙飞船上下来的时候,好像一群刚打完架的流氓一样雄赳赳地走了下来。虽然看起来比较帅,但是从科学上来看,这样的场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根据小行星的大小计算一下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天地大碰撞》中是地球与彗星相撞,在《世界末日》中则是地球和小行星相撞。在《天地大碰撞》中出现的彗星的大小与纽约市相同(半径10千米),质量约为5000亿吨。《世界末日》中的小行星与得克萨斯州的面积相似,并以每小时5万千米的速度朝地球飞来。跟得克萨斯州差不多大的小行星是非常罕见的,目前已知的惟一一颗与之近似的小行星名叫〃塞莱斯〃。当然,如果它向地球撞来的话,肯定很早就会被发现,而绝不会等到离地球还有18天的时候。 
  像前面所说的,直径10千米的彗星相当于10亿枚原子弹。那么《世界末日》中出现的得克萨斯州那么大的小行星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呢?计算得出的结果相当惊人。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制造的核武器爆炸威力总和约为10个百万吨级,相当于投在广岛的原子弹770枚。《天地大碰撞》中的10千米级的彗星用世界上现存的核弹来计算的话,大约相当于130万枚。但是据说现在世界上这样的核弹大概只有1000枚左右(当然确切的数字谁也不知道)。那样看来,地球上所有的核炸弹合起来与小行星的撞击相比,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电视连续剧《X档案》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地方是西伯利亚一块被直径60米的小天体撞击而变得荒无人烟的通古斯卡。1908年6月30日由于小天体的撞击,火光冲到80千米的高空,半径20千米的地域被破坏殆尽,数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被毁,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门窗玻璃被震得粉碎。由于小天体的原形没有被发现,这件事情到现在还是个不解之谜。除了通古斯卡之外,世界上一共发现了139个因小天体撞击而形成的圆形山口。这说明在历史上,地球曾经多次与小天体发生过碰撞。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阻止小天体撞击地球呢?在《天地大碰撞》中是将8枚5000吨级的核弹埋入100米深的位置,然后引爆;在《世界末日》中也是说只要将核弹埋进240米的深处就可以将其炸成碎片。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就是将地球上所有的核弹都用来炸小行星还嫌不够,只埋几百米就想把小行星炸毁,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真的有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向地球的话,科学家们肯定不会试图用核弹将其炸毁。因为首先是有可能无法将其炸毁;即使炸毁了,爆炸产生的碎片将会怎样运动也很难预测,弄不好弄巧成拙。比较可行的方法是改变小行星或彗星的轨道。彗星的主体〃慧核〃是由冰物质和气体组成。如果在慧核前端用激光击穿一个洞的话,慧核内部的气体就会向外溢出,从而使彗星的速度变慢。如果在慧核侧面或其他地方打孔的话,就可以调节彗星的运行轨道。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彗星表面安装超强力火箭发动机。问题是仅凭火箭发动机的推动力究竟能不能使这重达数千亿吨,并以几万千米的时速前进的庞然大物改变运行轨道。因此最重要的是尽早确定彗星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在尽量远的距离上改变其运行轨道。在很远的距离上极其微小的一点变化,就足以使它远离地球轨道了。当然为了以防万一,给地球装备防护罩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问题是防护罩大概只能使用两年时间,还是觉得有些不够的。 
  如果科学家们可以提前十年预知某个小行星具有撞击地球的可能的话,这个方法看起来是可行的。但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大概要到撞击发生前6个月或1年的时候才可以知道。预测小行星或彗星轨道绝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天地大碰撞》中,只是通过一张两年前的照片就知道了是否会相撞。在电影中,沃尔夫博士更是一边吃着比萨,一边敲几下键盘,就轻而易举地将彗星的轨道算了出来。但是实际上,需要经过比这更繁冗、更长时间的计算。小行星发出的光线与其他较弱星体发出的光线很难区分,特别是在被太阳光遮蔽的时候很难被发现。另外,没有长期的观察资料,仅凭一张照片就能轻而易举地计算出彗星的轨道,这种事情更是不可能的。美国宇航局于1996年开始了一项名为〃近地小行星探查计划〃,使用专门的探查船对地球附近的小行星和彗星进行观察研究。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称,在初期的几年时间内必须投资5000万美元,之后每年投资1000万美元,才能保证地球的安全。 
  尽管《天地大碰撞》在拍摄过程中有科学家作为影片的顾问,影片中也还有错误,除了之前提到的几点外,还存在几个错误。在影片的最后,主人公少年彼德曼为了躲避彗星坠入海中引起的海啸和她的爱人登上了山顶。海啸在一瞬间横扫了纽约市,使陆地成了一片汪洋。但是躲在山上的他们却幸运地逃过了这一劫。 
  但是躲在山上其实也并不安全。因为彗星和地球相撞的时候,会破坏地球的臭氧层,强烈的紫外线会直接照射到地面,所以所有在地面上的东西都很危险。即使彗星最后掉进了海里,人们也会因撞击带来的灰尘和有毒气体窒息而死;或者在撞击造成的〃宇宙冬天〃中冻死。我们都想尽快逃到安全的地方,但是安全的地方又在哪里呢? 
《与物理学家一起看电影》连载(7) 
 
  侏罗纪公园中没有侏罗纪的恐龙 

  谁都有因为荒谬的电影名字而苦笑不得的经历。影片《西便制》中出现的清唱是〃东便制〃,影片高潮部分乌庭惠的声音,其实就是著名的东便制演唱家安淑善的嗓音。只要是对韩国国乐有所了解的人,听了之后都会哑然失笑的。 
  特里·吉列姆拍摄的影片《妙想天开》(Brazil)也犯了类似的错误。《妙想天开》的录像带在韩国销售的时候,所用的名字是〃女人的阴谋〃,这也是经常被人们提到的荒谬的名字之一,因为电影根本与女人的阴谋无关。更为搞笑的是,我的一位朋友曾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影片中会有〃女人的阴毛〃露出的场面(韩语中〃阴谋〃与〃阴毛〃的发音与写法都一样译者注)。从给电影取名字的人的立场上来看,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无疑是成功的。其实影片原来的名字Brazil也是个随便乱取的名字。有人解释说是因为影片反映了官僚主义,所以采用了充满官僚主义色彩的〃Brazil〃一词。但是据说实际上泰利·吉林奥姆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将那时候很流行的一首歌曲的名字用做小说的名字。 
  影片《星球大战》(Star Wars)中并没有出现星星(恒星)之间的战斗,有的只是行星之间的战争,因此叫做〃行星大战(Planet Wars)〃好像更贴切一点。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影片的名字,如果导演对名字马马虎虎的话,那就成了导演自己在煽动观众对电影的负面情绪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导演和观众都没有发现的〃错误的名字〃。如果是科幻电影,那一定是犯了将错误的科学知识当做常识的错误。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就是这样一部影片。 
  在该片中,有一根即使不是生物学者、只要是喜爱恐龙的人都可以轻易地挑出来的〃骨头〃。那就是《侏罗纪公园》中出现的恐龙大部分并不是生活在侏罗纪,他们都是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影片的主人公霸王龙和迅猛龙是在白垩纪繁盛的肉食恐龙,那个长得像犀牛的三角龙也是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影片中只有那个脖子很长的食草恐龙梁龙才是在侏罗纪出现、并繁盛于白垩纪的。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史蒂芬·J。古尔德曾经问过《侏罗纪公园》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书的封面和电影的海报上为什么要用生活在白垩纪的霸王龙。回答出乎意料地坦率:〃天哪!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我们只是凭印象,觉得霸王龙看起来还不错,就用了它了。〃 
  《侏罗纪公园》是科幻电影史上争议最多的作品之一。直到现在,关于能不能将6500万年前灭绝的恐龙复活的话题还在激烈地讨论之中。如果真的仅凭DNA就可以使生命复活的话,科学家们可能早就开始着手利用琥珀中的DNA进行恐龙的复活工作了。 
  正式讨论恐龙复活在科学上是否真的可以实现这个问题之前,我应该简单地介绍一下《侏罗纪公园》的故事梗概。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实业家以活着的恐龙为主题在一个岛上创建了一个公园。他在琥珀中的一只蚊子体内成功地提取到了已经灭亡了6500万年的恐龙的血。他雇佣的科学家们将恐龙的DNA注入青蛙的毛细胞中制成恐龙蛋,并将其孵化。这样,他们成功地复活了各种各样的恐龙。为了防止恐龙自由繁殖,他们只繁殖了雌性个体。但是因为人类的阴谋和技术上的失误,另外,最主要的是因为隔离系统的破坏,岛上引起了大混乱。 
  人们困惑的是,利用琥珀里的蚊子肚子里的血真的能够将恐龙复活吗?利用琥珀中的昆虫化石复活恐龙这一想法并不是迈克尔·克莱顿第一个想到的。在他写这本书之前,早就有科学家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迈克尔·克莱顿在这一假想的基础上,运用他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想像力,写出了这部作为世界上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