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3 

… 页面 114…

并请何先生挥毫把“龙烛对”尾写好,一时传为佳话。 

●彩旗联·花轿联 
粤西旧日迎亲的规矩要有两面六尺来长的彩旗为前导,由男家在其中一面写上有 
关婚姻的联首,另一面则由女家对上联尾,称之为“彩旗联”。有些地方亦有把 
联首写在迎亲花轿之门两侧,称之为“花轿联”。按当时习惯,对不上就不能接 
新娘回去。 

●某年,云浮县都骑古竹坑有个村民娶媳妇,新娘是杨柳乡山边村人。她的舅父 
是个肇庆的举人,他见男家的彩旗没写联首,便不让新娘上轿,经客郎们多方请 
求亦不答允。新娘的舅父一方面想抬高自己的身价,另一方面欲欺男家村中没能 
人,好借机多索礼金。客郎们迫于无奈,只好派人飞报男家。男家闻报后,一个 
个束手无策。适遇村中任教的外地先生冯轩挺身相助,代撰该联首: 
古竹为箫,吹出杨柳枝词,大播一声,山边迎淑女; 
来人把联首速送女方,新娘的舅父一看,当堂目瞪口呆,躺在太师椅上。原来, 
彩旗联首中的“古竹”、“杨柳”、“大播”、“山边”都是当地村名,而且既相关又 
口气高,这个舅父怎能对出下联来?此事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开建县某村何家嫁女,男方是外地潘家。良辰吉日,潘家吹着八音,抬着大红花 
轿前来迎亲,轿帘右侧写着一比对头: 
潘家公子,有水有田兼有米; 
何家鸣炮,按风俗迎接。午时,宾客们酒足饭饱,一切礼物嫁妆打点停当,新娘 
也穿戴好早早上了大红花轿。可是,送嫁的队伍却迟迟不见动身。这时,太阳快 
下山了,坐了半天花轿的新娘等得不耐烦了,便问轿边的伴嫁娘,时间不早了, 
因何尚未起行?伴嫁娘便把何家尚欠男方一比“花轿联”尾,一批文人墨客咬文 
嚼字未能对上之事说了一遍。新娘一听,便说:“这有何难?待本姑娘对来!”言 
毕,玉手轻撩轿帘,看了一眼联首,随口而对: 
何氏姑娘,添人添口又添丁。 
新娘吟罢,放下轿帘。笔墨先生立即高兴地走过来把此比对尾写于轿门左侧上。 
随即八音齐奏,新娘在太阳下山前出嫁。众客对新娘捷才佩服之至,齐声赞道: 
 “客姑善诗对,才女配才郎!” 
怀集诗洞保安乡近村,有一女子与安华乡六良村一男子联婚。迎亲那天,男方写 
了一比彩旗联让女家和对。联曰: 
六良六合饮六酒; 
此联首以“六良”村名入题,连用三个“六”字,很是难对。当日女家接联后, 
苦思半天,无人能对。一直苦思冥吟到傍晚仍未得佳句,正在为难之际,适遇一 
位穷文人拾猪粪路过此地。本是个大喜日子,但见一个个苦口苦面,穷文人问清 
情由,即答通下联: 
近村近邻接近亲。 
此联以女家“近村”村名入联,对以男方“六良”村名,并以三个“近”字,巧 
对三个“六”字,对得天衣无缝。女家主人高兴得请那位穷文人挥写彩旗联尾, 
并请他坐上席饮酒。 

                                                                                 114 

… 页面 115…

逗 新 娘 
入夜,依习俗,男女老少皆可入新房逗新娘,城镇更为时兴,花款也特别多,此 
俗称之为“逗新娘”(即闹新房)。前来逗新娘的人,往往要考一考新娘的“文才”。 
清雍正年间,云浮县宋桂(今属郁南县)叶继熊娶南海李绍祖之女李氏为妻。花烛 
之夜,众多文人学土纷纷前来“逗新娘”,直到四更将近,众人尚余兴未尽,缠 
着新娘即席赋诗一首,规定“洞房花烛”为题,但又不准犯题。如诗作不成,则 
给一对新人各罚酒三大杯。只见新娘沉吟片刻,即席吟诗一首: 
百世良缘在此宵, 
诸君何故苦相邀。 
可怜织女机边立, 
早放牛郎渡鹊桥。 
众宾客听罢此诗,无不啧啧称赞新娘果是才女,并品出了“春宵一刻值千金”的 
 “逐客令”来,一个个识趣地拱手而别。 
从前,云浮有个秀才叫吕鸿儒,学问渊博,有女叫丽娟,生得明眸皓齿,才华横 
溢,后来与秀才冯轩结婚。新婚之夜,戚友闹房,有人对丽娟说:“三更已过, 
请新娘出一比对联让我们对,如果对不上,就速退出新房,让你们行周公之礼; 
否则,我们闹洞房到天亮。”新娘笑答:“请前辈命题让小女子一试。”“就以你们 
今夜花烛洞房于飞之乐为题。”原来,这人想利用妇女难于启齿来取胜。新娘听 
后,故作为难。正当人们起哄之际,她却轻启朱唇: 
搽指甲,抹胭脂,羞唤紫薇郎,斜插玉簪思夜合; 
新娘吟罢,知音者无不高声喝采,盛赞她果然才华蕴藉。原来,此联不但把洞房 
花烛夜新娘的心事细腻地和盘托出,而且从字面上看,全是花名(指甲、胭脂、 
紫薇、玉簪、夜合),但细看之,可又是动宾词组。那班文人又哪能对得出?只 
好烧过爆竹,灰溜溜地来个棚尾拉箱,退出新房而去。 

考 新 郎 
     清初贡生江克猷,宋桂塘底村人,与车岗叶氏新婚洞房时,叶小姐关上房门, 
出联要他对通了才准入房行交杯之礼。叶小姐以头上凤钗为题,出上联: 
头摇凤,凤摇头,头摇凤舞; 
江秀才在门外思索良久,未得佳句,便回书房看书,猛地被手中书上的“腾龙” 
插图触动灵感,高兴得直奔新房门外,朗声答道: 
手卷龙,龙卷手,手卷龙飞。 
叶小姐在房内听个明白,即开门笑迎新郎进入洞房。合卺交杯后,叶小姐再以自 
己出身之地作一对尾: 
车岗车水车岗车; 
江秀才不加思索,即答: 
渡村渡撑渡村渡。 
此“回文联”,顺读倒读一样,且“渡村”又是当地村名,刚好与“车岗”村名 
相对。真是出得巧,对得妙。 
以方位入联看起来容易,运用的好却很难。 

                                                                                 115 

… 页面 116…

●相传乾隆年间,京城工部衙门失火, 乾隆命大司空金简重新建造。当时京城 
流传这么一副上联: 
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后来纪昀对道: 
北人南相,中书君不是东西。 
按五行说法,东属木,西属金,南属火,北属水,中属土。用“东西南北中”对 
 “金木水火土”,对得工整,骂了中书。 
有的方位联以“东西南北”入联,饶有趣味: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也有的方位联生活气息很浓,如: 
短棉花,纺长线,织大布,包小脚,走南走北; 
弯竹子,划端篾,打圆圈,箍扁桶,装东装西。 
1986 年中秋节,广东梅县市“芸香楼酒家”出联: 
东山月,西厢月,月下花前,曲曲笙歌情切切; 
一位台属教师夺魁,他的对句是: 
南岭天,北港天,天涯海角,樽樽桂酒意绵绵。 
真可谓方位妙对了。 

●历代以来,我国各地建有大量庙宇,这些庙宇有的是佛道各教的修行之地,有 
的则是供奉某些神灵的场所。在这些庙宇之中,有许多庙联别有趣味,为人称道。 
如贵阳城隍庙联: 
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 
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 
仿城隍老爷口气训人好不痛快!做了亏心事的人见了此联定会心寒腿软。某地有 
副仿财神口吻的对联,给迷信的人泼了一盆冷水: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 
 “文革”期间,许多文物古迹遭到了破坏,广东有位同志在佛山市“妈祖庙”贴 
出一联: 
破除迷信:佛地天堂,养性修心,全是统治阶级欺骗鬼话; 
保护文物:石雕木刻,包装粉点,皆属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联语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对“破除迷信”与“保护文物”的关系,分别作 
了解说,使人极易接受。 

●清末同治、光绪年间,曾发生一起轰动一时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举人 
杨乃武在临刑前写自挽联一副,交给好友胡雪岁。联云: 
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 
学台充刑台乃武升天。 
胡雪岁获联后,义愤难抑,亲赴京门,仗义执言,几经周折,终于使杨乃武与小 
白菜一案水落石出,获得了平反。清代学者俞樾也写了一副有趣的自挽联: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116 

… 页面 117…

此联述其心志和著作,实实在在,豪谦相映,闲谈自如,是自挽联中的佳作。至 
于革命者就义前写联明志,就更多了。如汤祥瑞被害前,咬破手指,用鲜血书写 
一联道: 
嫉恶如仇,几根硬骨撑天下; 
舍生取义,一颗头颅落状元。 
磊磊胸怀和高尚情操跃然纸上。 

●数字用的好,可给对联添色彩。某地十佛寺对联: 
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上联“万、千、百、十”逐步递减,下联“一、二、三、四”逐步递增,显示一 
种动静相生的自然美。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春节,郑板桥看到一户人家门 
前贴有一对: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郑板桥连忙让随从准备衣物食品给这户人家送去,随从问:“老爷怎知这户人家 
缺少衣服食物?”板桥答:“对联上不是说得很明白吗,‘缺衣(一)少食(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