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趣味对联故事集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页面 128…

上马一路走一路想,官渡街河对岸十里外有个大集镇叫石杨集,隶属和县。那里 
有座点将台,是古时将军出征点将之所。将军正想得出神,忽听手下报告:“前 
面就是点将台,是否歇歇马,用过饭再走?”将军听得“点将台”三字,心中一 
动,自言自语道:“点将台?”猛地双掌一击道:“有了。”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便笑便大声吟道: 将台点将将登台。 随行之人问明情由,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拍 
马屁的好机会,拣那又高又大的“帽子”着着实实往将军头上套了几顶。 

艄公妙联试秀才 
     相传清朝末年江西某省乡试,一秀才(生员)身背行囊前往应试。一日,来 
到一条大河边上,只见野渡无人,秀才好不焦躁,仰天长叹:“苍天啊,你睁睁 
眼睛吧!”就在这时,突然从河的上游传来一阵歌声: 
    年年难唱年年唱; 
    处处无家处处家。 
    秀才举目望去,见一位艄公撑着小船从远处行来,不由的心头一喜,连忙招 
呼艄公将船撑过来,送他过河。 
    那艄公约摸六七十岁,生得鹤发童颜。见眼前这位书生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不由得乐呵呵地逗趣道:“要送你过河不难,但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秀才心想: 
 “什么条件不条件,无非是想多要几个钱罢了。罢罢罢,只要能送我过河,多给 
你几个铜板又有何妨?”于是便说道:“老人家有什么条件,但请说来。” 
    艄公说:“我有一上联,你若能对得出下联,我马上送你过河,分文不取。你 
若是对不出来,趁早打道回府,再读三年子曰诗云。” 
    秀才听了,不由得感到好笑,心想:“这船夫,胸无点墨,出得什么好对子。 
我家学渊源,又有名师指点,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能诗善赋,对个对子,这又有 
何难哉?”于是说道:“愿闻上联。”艄公手指船尾,不慌不忙地说出上联: 
    孔子生于舟末; 
    秀才闻声哈哈大笑,心想:“孔子明明是其母‘祷于尼丘’而生,怎么说是生 
于‘舟末’呢?这艄公果然是不学无术,就像他手中的竹篙一样,腹中空空,竟 
然说出这样的上联来。” 
    艄公见秀才大笑,并不气恼,只是说道:“你若能对出,我保你今番乡试定能 
中举。” 
    秀才又想大笑,突然觉得不妙。艄公的上联巧用双关、谐音,孔子既指圣人 
孔子,又指船尾的小孔谐;周(舟)末既指船尾,又指“周朝末年”,看上去平 
淡无奇,实际上很不好对。秀才收敛了笑容,左思右想,始终想不出下联,不由 
得满头大汗。正在这时,天空乌云密布,一道闪电划过长空,紧接着便是一阵震 
耳欲聋的雷声。这阵惊雷振聋发聩,秀才不由得茅塞顿开,脱出说出下联: 
    光舞起自汉中。 
    下联也采用了谐音、双关。联中“光舞”既指闪电,又谐指汉光武帝刘秀; 
 “汉中”既是地名,又指天空。艄公见秀才对工整,无懈可击,立即将船撑到岸 
边,请秀才上船。并说道:“你此去必定一帆风顺,高中举人,老夫先向你恭喜 
了。”秀才听了好不高兴,连连称谢。 
    后来秀才果然金榜题名,当他衣锦还乡经过大河时,又特地去向老艄公表示 
了谢意。 

                                                                                  128 

… 页面 129…

太师师太巧联语 
     有一位太师荣归故里。一日行至离家乡不远的地方,他信步走到山上,看见 
有一尼姑庙,上书“水月庵”三字,周围煞是清幽,只见清泉潺潺,松木葱郁, 
自有一派乡野情趣。想到自己宦海沉舟数十年,如今一旦年高还乡,不觉有些清 
闲失落之感。 
    庵内老尼听说有位还乡官员来到山上,便整衣迎进庵内,烹茗相待。一杯香 
茶饮罢,太师触景生情,随口吟出一句联语来: 
    太师上山遇山上师太; 
    老尼一听,便知他腹内确有学问,你看这上联,乃是一副回文联,前后相读 
都是一样。于是,她略略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兄弟下冈会冈下弟兄。 
    正好和刚才那句对个正着。太师平素对联句颇有兴趣,一听老尼也不是等闲 
之辈,有心想考考对方,便起身走到石栏前,望着山下逶迤而过的一条溪流道: 
    丽水水丽水水丽; 
    这又是一副回文对,且全联只用了两字,内含叠字、复字等多种技巧。老尼 
想:看来今日老太师有心要与自己比试比试,心里不肯示弱,脱口吟出一佳句来: 
    青山山青山山青。 
     “妙!妙!”太师连声称赞。他抬眼望去,只见满眼春光,十分明媚,于是又 
出了一句: 
    春露夏雾秋霜冬雪,春夏秋冬露雾霜雪; 
    心想这下可把对方难住了。谁知道不一会儿,就听师太一句绝妙的下联在他 
耳际响起: 
    东江南河西湖北海,东西南北江河湖海。 
    太师频频点头,连连作揖,表示钦佩,并相约以后倘逢晴好日子,再联佳句。 
老尼连称“失礼失礼”,将太师及随从等人送出水月庵外。 

秀才因联作督学 
     传说古时有个秀才,颇有学问,因家贫无力打通考官关节,因此屡试不第, 
只得靠妻子纺线度日。一天,家中无米下锅,妻子再三劝他到外地谋个学馆教学, 
也好补贴家用,他只好到江南去试试。 
    这一天行至天晚,秀才投宿在客店里,与同房的客人攀谈,言语中屡屡露出 
怀才不遇的无奈。客人便说道:“先生既来游学,必是诗书满腹,现有一联献丑, 
望先生属对。”客人便望着窗外明月,吟出上联: 
    秋月如盘,人在冰壶影里; 
    秀才四周看看,床帐里恰好挂有一幅《春山飞鸟图》,于是即兴对出下联: 
    春山似画,鸟飞锦帐围中。 
    客人大喜,便邀秀才户外散步,行至池边,又出一上联: 
    小沼沉星,似仙人撒下金棋子; 
    秀才放眼山头,明月正挂树梢,便即景对道: 
    古松挂月,如老龙擎出夜明珠。 
    两人边谈笑边行,走到河边沙堤上,只见日间留下的马蹄印正被轻风吹平, 
客人便又口占一联: 

                                                                                 129 

… 页面 130…

    马足踏开岸上沙,风来复合; 
    秀才回忆起赶坐夜船的情景,巧妙地应道: 
    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原。 
    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到夜深了才回房歇息。第二天早晨,秀才不见了客人, 
正在奇怪之时,忽有公差来请。原来昨夜的客人竟是微服私访的巡按大人。他见 
秀才确有学问,连连称赞,马上授他去任江南某州府的督学。 

谜联道尽人间苦 
     从前,有个穷书生,每逢过年,总有一番感喟。眼看有钱人家,张灯结彩, 
喜气盈门,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穷奢极侈,真是富人一席酒,穷 
汉半年粮。而穷苦之家,衣衫褴褛,饔餐不继,门庭极为冷落,境遇十分凄凉。 
除夕,要债的不离门,年年难过年难过,穷书生徒唤奈何之余,也写上两副春联: 
    人穷双月少; 
    衣破半風多。 
    门框两旁,联曰: 
    富人家过新年二上八下; 
    穷书生除旧岁九外一中。 
    大年初一,乡邻一看,什么“双月”、“半風”,什么“二上八下”、“九外一中”、 
大家都不解其意,有的人猜出联中的底蕴,对书生深表同情。 
    还是村中的一位老先生,一一讲与众人知晓。“双月”即两个“月”字并立, 
合成“朋”字,“半風”即半个“風”字,乃是个“虱”字。原来对联的意思是: 
人穷朋友少,衣破虱子多。 
    第二联后半部也都是“谜”。“二上八下”,是指包饺子的动作,两只手,二个 
手指在上面,八个手指在下面。“九外一中”是捏窝头的姿势。两只手,九个手 
指在外面,一个手指在中间。全联含意是富人包饺子,穷人家只好捏窝头。 
    两副谜联内容极为含蓄,蕴藉有致,抒发普天下穷人胸中郁忧和愤懑之情。 
 “谜联”道尽人世苦,不禁要为普天下的穷人掏一同情之泪。 
    下面还有一副趣联,读了会使人破涕为笑。话说苏东坡同他的朋友秦少游到 
家里来,适巧苏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瞥见客人来了,自觉腼腆。装出若无其 
事的样子,出对说: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一听便知是说朋友来了。刚才小妹捉虱,兄长早已看在眼里,随口对 
道: 
    小妹窗前捉半風。 

恶财主弄巧成拙 
     从前,某城有个单身汉,无职业,整天东游西荡犹如乞丐一样混日子。后来, 
县衙指派他为更夫,每晚打更,并负责城里一所为了防盗而设立的闸门开启活儿, 
好让他混碗饭吃,这一来,对单身汉倒是两全齐美的差事。 
    城里每逢过年千家万户,大门小门都有贴对联的习惯,这一年除夕,衙役送 
来一副对联,吩咐他贴在闸门上。傍晚,更夫将对联贴了起来,可是,更夫不识 
字,更不懂对联的平仄,将对联贴反(上下联位置颠倒)变成: 

                                                                                 130 

… 页面 131…

    盛世无须掩闸门; 
    太平不用敲更鼓。 
    大年初一,一位文人雅土路过门前,他好事向更夫指出,更夫央求他重写一 
副贴上,免得主管社会治安的衙役责怪,雅土觉得重写比较麻烦,便帮他出了个 
主意,叫更夫将上下联的末尾一个字刻去,这样一来,上联仄声结尾,下联平声 
结尾,倒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