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味地蛮干,他是忠实于他所接受的传统和科学训练,在所有尝试开始之前,
他尽可能多作调查研究。
布劳恩认为,立即着手设计建造巨大的载人火箭飞船,并试图把它射入
太空是绝对的愚蠢,这种尝试不会成功。而现在需要的是按部就班、稳步前
进的研究方法,这是和把人送入太空的最终目的相适应的。要有一个研究计
划,研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方面,包括其军事应用和科学应用,比如,应该包
括:对研制火箭动力装置所需的试验设备进行调查;推进剂的制造、装运和
贮存所包含的后勤问题;制导和通讯设想;宇航员及其装备的教练设备和模
拟器,甚至某些部件标准化的可能性。
布劳恩认为,进行宇宙旅行不应过多的依赖纯粹的军事研制,并且提出
了一系列宇宙飞行计划的步骤:
第一,通过发展更大型的火箭发动机和使用高能推进剂改进火箭动力。
创造一种核动力的火箭发动机,利用在反应器中受热后喷射出来的工作流体
作动力;
第二,继续研究宇宙飞行中的人类宇宙医学问题,也就是人体所能承受
和适应宇宙飞行的能力;
第三,发射更多更好的探空火箭,这些火箭的飞行高度要远远超过V—2
火箭目前所达到的普通高度,以便取得宇宙空间内更广泛的资料。
在具备了上述步骤之后,布劳恩主张先用动物进行试验,然后才能实现
最终目标——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布劳恩设计的这种空间站是一个轮状的庞
然大物,被称之为“针轮空间站”,直径达250英尺,由20个部分组成,用
柔韧的尼龙和塑料纤维建造。在针轮空间站中,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
舱,折叠起来运到轨道上。经过装配,整个轮子像轮胎那样充气,在里面人
可自由呼吸。在这20个部分之间,有和潜艇上相似的安全分隔密封门。同时
这个空间站还配有空气过滤转化装置,以便补充氧气,排放二氧化碳。
布劳恩还考虑到人在空间站中的失重情况,他为这种空间站设置了一台
小型切线火箭发动机,安装在空间站边缘,使之旋转产生离心力以代替重力。
同时,这个庞然大物的动力系统取自于顶部的硅板,把太阳能转化为动力源
——电能。
在针轮空间站的主外壳方面,布劳恩主张,用双端螺栓固定上一层缓冲
… Page 13…
壁或外壳;用来防范可能袭来的陨石撞击,并且在某些区域涂成黑色,利用
黑色的吸热性能为针轮内部提供热力。此外,空间站还要有防辐射和可以关
闭的密封窗。
布劳恩还具体地提出了巨大的轨道飞船的建造指标,这些都必须经过缜
密运算得出的详细数据资料。
布劳恩展望了花费如此惊人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建造空间站的实际应用
价值,说明了空间站对人类进行宇宙研究、地球测绘、航天观测乃至生物学
研究的重要意义。他是一个科学家,又是一个经历过战争,务实的人,因此
空间站还有一个用途是他所不能忽视的,这一用途也令他谈站色变,所以在
他讲述了这种可能性之后,再也没有去追思这一设想,那就是用于军事作战,
乃至把原子弹带入空间去发射,藉以更有效地进行打击地面军事目标。
1952年,布劳恩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了这些惊人的见解,美国公众为之哗
然,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的开端,把布劳恩当作航天英雄;也有人
认为荒诞不经,说他是“航天怪人”。然而从今天来看,布劳恩这一切探索
空间飞行的梦想都不是空想,它是建立在严密的科学思维和数理推算之上
的,布劳恩在50年代初的这些设想,20年后在天空实验室空间站上变为现
实,如今,它仍然对航天飞机的飞行有指导意义。
六、“探险者号”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尽快使人类实现星际旅行之梦,布劳恩首先提出
了用火箭发射轨道飞行器——人造地球卫星的计划,以便用于探测地球周围
的宇宙空间,使人类了解外层空间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和军方
对这一和平的开发计划不感兴趣,同时又不愿对此进行大量投资,布劳恩的
计划被搁置下来。
1957年10月4日,星期五,苏联成功地把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这
是首次,进行发射的一颗实验用的人造卫星试验。它重83。5公斤,球体直径
51。2厘米,飞行高度约916公里,速度约每小时29000公里,并且不断地向
地球发回观察到的情报资料信号。
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使美国大吃一惊,很少有美国科学家估计到苏
联的卫星会这么快飞上天,而且轨道几乎是圆的,飞得如此高,重量如此大,
一切都证明,苏联人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布劳恩一听到这个消息,并不吃惊,
但却非常激动,“我早知道他们会成功地发射卫星!”布劳恩对美国的新任
国防部长说,“放手让我们干吧,我们能在60天之内发射一颗卫星,只要给
我们开绿灯,60天就行!”
当时,正值“冷战”进行得最激烈的时候,所谓冷战,就是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进行除战争之外的全面对
峙。军事技术的先进与否,无疑是这场冷战的重要因素。在此之前,美国一
直声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拥有技术优势,而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使美国在世界上大为丢脸,并向世界宣告,在探索宇宙空间的技术上,苏联
走在了美国的前面。
1957年11月3日,苏联又把另一颗卫星送入了轨道,带着一只名叫“莱
伊卡”的小狗,并且将狗的跳跃声和呼吸声从太空传到地球。
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激发了一直自诩是世界上技术最发达的美国的反思
… Page 14…
热潮,在美国公众心中,一夜之间,苏联成了文明圣地,而美国成了罪恶的
深渊,苏联人在空间方面的巨大成就似乎向许多人证实:苏联的教育制度比
美国好,苏联培养人才的方法更有效,因此苏联将在冷战中战胜美国。在军
事上,苏联的火箭可以发射射程为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而美国的火箭射程
只有2500公里。这一切使美国感觉到巨大的压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及其
班子终于作出让步,指示陆军部,用改进的丘比特—C导弹着手发射一颗地
球卫星。
丘比特—C是在增大推力的三级红石火箭上加上一个第四级固体燃料火
箭束而组成的。这个型号的导弹是布劳恩于1956年9月试制成功的,是美国
当时飞得最快最远的导弹。美军方指示布劳恩完成的任务是,改进导弹的发
动机,利用一切现有的技术知识和丘比特—C的构架,把一颗国际地球物理
年卫星送入太空。这颗卫星包括一个盖格计数器和发报机,被命名为“探险
者号”。
这项任务是布劳恩盼望已久的,他的梦想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机会,因
此他信心十足地投入了工作,并向国防部许诺,以90天为期限完成此项任
务。
布劳恩对实际工作考虑得很周详,他指挥着3000多名科学家、工程师日
夜不停地进行着设计、修改、试验、装配工作。当时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
核心问题,就是怎样使火箭具有更大的推力。针对这一点,布劳恩他们加长
了红石火箭的油箱,这样可以容纳更多的燃料和氧化剂。为了加大火箭的有
效载荷,增加升空重量,他们使用肼基作为液体火箭燃料代替酒精燃料。同
时还改进火箭的头锥,使它能够承受新的高速旋转发射装置。在改进火箭的
工作中,他们还发明了新的非常精密的飞行姿态控制系统。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试验、失败、再改进、再试验后,“探险者号”
终于通过了全部地面试验;接着将它运往美国东南的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
角航天中心,它竖立在发射架上,调准了方位角的垂直位置,并定于1月29
日发射升空。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除了天气以外,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在10000米高
空,自西向东以每小时270公里的速度逆着火箭飞行方向有着一股高空急
流,为了增大马力,提高火箭的最大有效载荷,发射推迟了24小时。
24个小时过去了,高空急流增加到每小时330公里,发射只好再次被迫
推迟。
第二天清晨,10月31日,高空急流降到每小时240公里,并且有继续
减弱的趋势,于是发射指挥中心下达了发射命令。
X时(因档案资料未公布)差13分,电动机通电,火箭上面几级开始旋
转,每分钟达到550转,并且保持稳定。在倒计时过程中,它们继续在“铝
桶”中转动。
四……三……二……一……
零。火箭内部开始自动增压循环。
X时14分,指挥中心下达点火命令。点火!
X时15分45秒,火箭载着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号”
腾空升起。
起飞后70秒,仪器舱中的磁带录音向电动机的调节器发出一个脉冲。这
个电动机是为火箭上面各级的铝桶旋转提供动力的,当脉冲发出后,调节装
… Page 15…
置使转速由550转提高到650转。起飞后115秒,调节器再次改变转速,这
次使铝桶达到每分钟750转的转速,这是布劳恩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