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委罗奈斯只得改为 《利未家的宴会》,这就成了新兴资产阶级纵欲 
无度的写照了,消弱了反抗宗教禁欲的人文精神的主旨,而成为旧势力 
抬头和文艺复兴衰落的明显标志,预示着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黄金时 
代即将消逝。由于委罗奈斯的画多以银灰色为主,因而有“银色委罗奈 
斯”的美誉。 
     丁托雷托(1518—1594年)曾入提香的画坊学习,因缺乏绘画才能 
被逐出门外。他在墙上写下了“具有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象” 
的誓言,夜以继日地进行习作,终于成为威尼斯画派的一位杰出画家。 
     1539年,21岁的丁托雷托开始独立工作,成立了自己的画坊。他的 
作品笔触豪放,构图宏大,往往出奇制胜,显现出一种夸张与紧张的气 
氛,画作的色彩也更加稠密、深沉和丰富。早期的壁画《圣马可的奇迹》 
不到一个月完成,70岁时创作的《天堂》壁画,长22米,宽7米,共画 
了700多个人物,规模宏大,令人惊叹!此外,还有1551年至1552年 
创作的《维纳斯、乌尔刚和马尔斯》,1555年的《打救阿西纳伊》,1557 
年的《苏珊娜与长老》和《银河的起源》,被称为是丁托雷托人体美的 
重要作品;为教堂所作的《最后的晚餐》也有7幅以上,都取得了优异 
的效果而深为世人推崇。但样式主义也由他兴起,使意大利文艺复兴绘 
画开始步入末流。 
     1594年5月31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后一位人文主义画家丁 
托雷在威尼斯病逝。此后的威尼斯画派便日渐衰落,再也没有盛期的辉 
煌可言,反而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逝去的后尘和巴洛克艺术的先声 
了。 
… Page 29…
      (4)米开朗基罗等人的雕塑奇迹 
     文艺复兴初期,佛罗伦萨最杰出的雕塑家当属多那泰罗(1386—1466 
年)。从文献记载上看,他是最先解剖尸体研究人体结构的艺术家,而 
且擅长透视学和建筑学。1425年前后创作的《圣乔治》雕像,具有纪念 
碑式的庄重感。稍后的 《艾米亚》和《哈巴库库》,受到佛罗伦萨市民 
的热烈欢呼。1432年至1440年间创作的青铜雕像《大卫》,塑造了这位 
少年英雄满怀喜悦的胜利姿态,头部具有明显的哥特艺术遣风,而躯体 
的曲线起伏已具有文艺复兴的特色。1447年至1450年为帕图亚安东尼奥 
广场创作的《佣兵队长格太梅拉塔骑马像》,是多那泰罗的代表作。本 
来,这种形式在中世纪几乎灭绝,直到文艺复兴初期才被多那泰罗恢复 
起来。这座高大的骑马像,造型生动,线条洗练,气宇轩昂,英武勇猛, 
将古罗马高超的骑马像艺术和人文主义的审美理想精彩地结合起来,再 
也看不到哥特艺术的影子了。晚年,多那泰罗的作品趋向夸张,出现了 
 《抹大拿的圣马利亚》等一批带有矫饰主义倾向的作品。 
     在多那泰罗之后,波拉约罗 (1432—1498年)和委罗基奥 (1435— 
1488年)等人的创作,将佛罗伦萨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成熟的程度。波 
拉约罗的代表作是 《赫拉克利斯与安泰斯》:两个拼力搏斗的巨人扭打 
在一起,那剧烈的动势和稳定的重心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委罗基奥创作 
的《科列奥尼的骑马像》,将中世纪已经绝迹的,由多那泰罗恢复的古 
罗马高超水平的雕塑题材再度发扬光大,表现出斗志昂扬的文艺复兴志 
士的情怀。 
     米开朗基罗,不但在绘画上成就显赫,在雕塑上更加出类拔萃,他 
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崇高 
美,他的一生犹如一首不畏凶险的英雄交响曲。 
     公元1475年,米开朗基罗诞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喀普列兹市,父亲 
曾任该市的市长。13岁那年,他进入画家齐兰达约的作坊学画,第二年 
又向贝托多学习雕塑。他的才能引起了美第奇家族的重视,便应邀成为 
美第奇宫廷画家的成员之一。在这里,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同时也 
深受萨伏那罗拉宗教改革的影响。面对教廷和贵族的残酷和黑暗,米开 
朗基罗痛感忧愤,并以坚强的意志和雄伟的胆略展开了特殊的战斗。所 
作雕塑 《哀悼基督》、《大卫》、《摩西》和《晨》、《夕》、《昼》、 
 《夜》等作品,创造性地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幻想的结合,出色地 
表现了世俗阶层为自由而斗争的英雄壮举和人文主义的悲愤情怀。 
      《哀悼基督》是一座大理石雕像,高175厘米,台座宽168厘米。 
作于1498年至1501年。雕像只有圣母和基督两个人物,但却产生了震 
撼人心的力量,并使米开朗基罗一举成名。悼念基督是最集中的一个创 
作题材,文艺复兴的所有艺术家对此都有表现,但和达·芬奇的同类题 
材的画作相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则别有特色,更加突出。这座雕像的 
创作背景,正是萨伏那罗拉领导贫苦市民反抗教皇和贵族、进行殊死斗 
争的时期。1492年,佛罗伦萨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势在“代替基督清 
除世上污秽”的萨伏那罗拉,带领市民冲向了美第奇家族的统治。对此, 
科学家们表示理解,画家波提切利予以同情。米开朗基罗也由震动而产 
生了崇敬。1494年法国军队侵犯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勾结敌军被市民 
推翻,市民们拥戴萨伏那罗拉建立了公社式的共和国。但是,由于缺乏 
… Page 30…
治国的经验,很快遭受失败。1498年,萨伏那罗拉被教皇下令逮捕处以 
死刑。随后,米开朗基罗花费了3年时间,创作了大理石雕像《哀悼基 
督》。作品的题材选自圣经故事:圣子基督被犹大出卖的第二天,便被 
处以极刑;痛苦已极的玛丽亚坐在石头上,将儿子那冰冷的尸体托在自 
己的双膝上;基督那残不忍睹的遗体令人哀痛和愤怒,玛丽亚也丧失了 
过去那种温柔、优雅、妩媚的形态特征,而成为一位庄重崇高、怀抱亲 
子的伟大母性,使人们感受到她是祖国的化身,而为祖国而献身的“圣 
者”将永垂不朽,寄托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那位死难“圣者”的无限哀 
思和敬仰。 
     1504年,米开朗基罗又创作了高达550厘米的《大卫》雕像。萨伏 
那罗拉牺牲后,佛罗伦萨的共和政体保留下来。市政府邀请艺术家们制 
作雕像,以作永久性的纪念。米开朗基罗便创作了 《大卫》参加评选。 
这座雕像用整块大理石雕成。大卫是以色列古代的一个牧童,从小容貌 
俊美、机智勇敢。放牧时曾用打石机杀死了狮子和熊。当菲利士人入侵 
时,大卫到前线给哥哥送饭。敌军的巨人哥利亚凶残骠悍,以色列人难 
以抵挡即将败退。此时,大卫挺身而出,用打石机杀死了哥利亚,挽救 
了民族。大卫则因赫赫战功而受到拥戴,成为最年轻的军事统帅。这段 
旧约全书上的神话被米开朗基罗再现出来,作为保卫共和国的象征。由 
于这座雕像塑造了一位勇敢参战的青年英雄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佛罗伦 
萨市民捍卫共和国的坚强意志,因而受到有达·芬奇、波提切利参加的 
评选委员会的充分肯定,特将此像立在市政厅的庭院。 
     雕像的设计并没有采取大卫参战或胜利时刻的情景,而是采取裸体 
立姿的造型、头部略向前倾;年轻而略带稚嫩的面孔上,双目圆睁、怒 
视前方;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打石机”;右手下垂,握着圆石 
块;青筋暴起的手臂和绷紧的肌肉,表明了临战的坚毅。在人物结构上, 
艺术家进行了深思熟虑的夸张处理,将头部的比例适当加大,下肢相对 
放长,手和腿的关节稍为加大,以加强英雄形象的感官效果,但整个人 
物则更显和谐完美。 
     1513年,米开朗基罗正在罗马修建教皇的陵墓。当他听说美第奇家 
族重又复辟、并勾结西班牙军队屠杀市民时,便将满腔的愤怒转化为对 
 《摩西》雕像的创作。3年以后,这座高达255厘米的大理石圆雕得以完 
成。摩西是以色列人的“先知”,他目睹埃及法老对犹太人的残暴奴役, 
便接受上帝的指使,领导60万犹太人进行斗争,终于逃出埃及,摆脱了 
法老的统治,建立了独立的犹太人国家,并率众返回家园。在出走途中, 
人们发现了上帝耶和华留在石板上的10条诫律,指示摩西用以规范众 
生,因而称作《摩西十诫》。后来内部出了叛徒,摩西痛斥逆贼,一怒 
之下,摔碎了法版。作品的构图截取摩西坐在石椅中,突闻事变的一瞬 
间的变化情景:摩西的头部突然左转,怒视前方;右手挽着浓密的长须, 
右肩顺势后移;左臂横在胸前,臂弯上部肌肉隆起,蕴藏着万钩之力; 
左脚已经后移,跟着就要站立起来,去惩处那个邪恶的内奸。摩西那巍 
然如山的身姿,刚毅果敢的神情,施放出大义凛然和力挽狂澜的内心力 
量,唤起人们明辩是非、同仇敌忾、去痛击侵略者。 
     1529年,新教皇克里门特七世又命令米开朗基罗为美第奇家族设计 
陵墓,佛罗伦萨市民再次起义,驱逐了美第奇家族,选举了共和国的领 
… Page 31…
导。在祖国处于危难之时,米开朗基罗毅然奔向佛罗伦萨,和市民们并 
肩保卫共和国,并担任城防工事建筑的总指挥。敌人以3倍的兵力围攻 
11个月但无济于事,此时共和国内部出了叛徒而沦陷。美第奇家族在西 
班牙扶持下重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