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艺术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淳(1482—1544年),字道复,更字复甫,号白阳山人,长洲(今 

江苏苏州)人。精研经学、古文诗词和书画。少年学习元人画法,深受 

水墨写意画风的影响。及长,学画于文征明,但不拘于师法,质朴之中 

还可看出沈周的影响,山水学米友仁、高克恭而笔墨更加放纵,但尤擅 

写意花卉,淡墨浅色,随意点染,色墨俱化,自出新风。他与徐渭齐名, 

人称“青藤白阳”。所作《松菊图》、《葵石图》、《菊花图》、《瓶 

莲图》、《梧桐萱石图》、《花卉册》、《洛阳春色图》等均系杰作。 

      《百花图卷》现藏青岛市博物馆。纸本。纵23。4厘米,横384。5厘 

米。图中画常见花卉10种,以“勾花点叶”、“没骨写意”等笔法分10 

段写成。构图参用折枝法左右上下倾斜不一,每花旁边有草书五绝题记。 

笔法多变,花色绚丽,书画生辉。 《明画录》称“其写生,一花半叶, 

淡墨歌毫,疏斜历乱之致,咄咄逼人,久之,并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 

世谓道复画从林藻深慰帖悟入,故不易及。”恰当地概括了此作的艺术 

风范和明代文人画的十足气度。 

      《萱茂梔香图轴》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纵127。5厘米,横59厘米。 

此画构图简括,气格淡雅。纵笔勾写太湖石一尊,墨色苍润淋漓;梔子 

花枝展伸石上,疏斜多姿有致,淡笔勾勒花叶,浅色随之晕化,一派生 

机盎然;右下萱草飞逸,疏秀成趣。图上有文征明书题五绝一首:“六 

月炎蒸困,清香自袭人。忘忧偏会意,留伴寂寥身。”由此可知画家是 

作的神机妙理。 

     徐渭 (1521—1593年),以个性解放的情怀,强烈的创造精神,独 

到的墨法笔致,泼辣恣肆的画风著称画坛,成为明代水墨写意花鸟画家 

的杰出代表。他反对摹古积习,痛斥复古画派不过是“鸟学人言”。他 

师承宋代梁楷的减笔画法和林良、沈周、文征明等人的写意风格,但干 

笔、湿笔、破笔兼用,因而更加奔放简练,恣意汪洋,气魄极大,巍然 


… Page 80…

成为中国古代水墨写意花鸟画的一座高峰。他那强烈的政治倾向和创作 

思想,也鲜明地展现在作品中,迸发出一种反抗封建专制主义的浩然正 

气,因而具有与众不同的文人风骨。他的创作精神和绘画成就,都产生 

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牡丹蕉石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纸本。墨笔。纵120。6厘米, 

横58。4厘米。此图画湖石一尊,芭蕉两株,牡丹一丛,笔墨酣畅淋漓, 

物象生机蓬发。在寻常多见的景物中,展示了南方浓郁的春色;在疏密、 

浓淡、轻重、干湿的墨趣中,流露出画家强烈豪放的感情。 

      《墨葡萄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纸本。墨笔。纵165。7厘米,横 

64。5厘米。采用折枝法,自右向左倒垂藤条几缕,墨笔蘸水点染叶片, 

枝条、果实,挥洒恣肆,一气哈成,墨色变幻明秀,气格意趣天成。左 

上大草自书题画诗一首:“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 

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势如奔跳呐喊,喷放胸中块磊,展现万 

古磅礴之气。 

      《菊竹图轴》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纸本。墨笔。纵90。4厘米,横44。4 

厘米。图中一茎高菊,绿叶垂披围茎,上端花团锦簇,左有修竹相倚, 

根部杂草滋生。物象尽为墨笔所出,干湿浓淡随类用笔,姿质俏丽无处 

不在。右上楷笔松散书写题画七绝一首:“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 

不梳头;东篱蝴蝶閒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又是笔墨情思水乳交融, 

披露画家的高雅不俗之心。 

      《拟鸢图卷》现藏上海博物馆。纵32。4厘米,横160。8厘米。根据 

王冕《放鸢诗》8首诗意构思而成,卷后画家自书其诗。此图极为简洁, 

而意味甚足。图中线笔勾出一片平坡远丘,放笔古柳立石一处,细笔勾 

点童子一人,右手挑起一支线轴,丝线连着飘摇天际的“屁股帘儿”, 

稚趣欢快的气氛毕现图中画外,其笔墨技巧之高超,构图简逸之独特, 

实在无以复加了。此作是徐渭少有的人物画作品。 

     徐渭的画作多有书文相谐,使花草树木更能焕发出人的感情,这在 

 《墨葡萄图轴》中已经了然。另如画螃蟹,题诗为“稻熟江村蟹正肥, 

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表达出对权贵 

的憎恨与轻蔑。画梅花,题诗为“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表现出才华横溢的文人气质。这 

种强烈的思想性与高深的艺术性的紧密结合,正是画家学识才思和人品 

性格的写照。他在 《青藤书屋图》中自题“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 

北调人”,对自己的生活境遇作了含蓄的总结。但他那水墨大写意的绘 

画却是气格高标,超凡脱俗的,从而成为明代杰出的历史人物。 

     周之冕 (1521—?),字服卿,号少谷,长洲人。家中饲养各种禽 

鸟,朝夕详察描绘。画法取陈淳用笔之妙、陆治写真之实,兼工带写, 

自成钩花点叶风格,人称“钩花点叶派”。所作《芙蓉凫鸭图轴》、《桃 

花鸳鸯图轴》、《松兔图轴》、《梅花野雉图轴》、《竹石家鸡图轴》、 

 《杏花锦鸡图轴》、《花溪鸳鸯图轴》,笔墨姿润,设色艳雅,代表了 

其风格特征。另有 《墨花卷》,描写鸡冠、芙蓉、桂花、菊、水仙、灵 

芝、梅花、秋葵等多种花草,画家的功力、风趣、特色,都以体现。 

     明代晚期的花鸟画家,都深受徐渭、陈淳的影响,各自向着写意方 

向发展而且都有所成就。此风强烈地影响到“扬州八怪”、任伯年、吴 


… Page 81…

    昌硕、齐白石,至今如是。 



          (4)明代八朝的版画 

         中国的版画以木刻版画为主,经过唐宋和元代的发展,到明代进入 

    了黄金时期。尤其在万历前后,达到了高潮。因而,鲁迅先生说:“中 

    国木刻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① 

         明代木刻版画的发展,除了历史渊源而外,还受到经济发展的促进 

    和文化氛围的作用。由于都市经济和工商业的兴盛,雕版手工业也兴旺 

    发达起来,而雕版手工业又和印刷业相辅相成,并肩发展。它们又以日 

    益增长的工艺读物、通俗文学、戏剧文学和民俗生活的需要为基础,而 

    明代社会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版画的高度发展也就势在必然了。 

         从内容上说,明代的版画异常丰富,一是 《天工开物》、《本草纲 

     目》等工艺书籍的插图;二是通俗小说、剧本、传奇的插图,如明版《三 

    国志演义》就有240幅精美的版画;三是道释佛像之类,需求量很大; 

    四如《二十四孝图》等历史人物故事等其他生活需要的内容。版画的创 

    作队伍也很庞大,其间既有大量的民间画工,也有专业画家的直接参与。 

    北京的永顺书堂,福建的建安派、江苏金陵派的世德堂、富春堂、文林 

    阁、继志斋、环翠堂,安徽敏县的新安派等,都聚集了成批的版画艺术 

    家。此外,唐寅为 《西厢记》作插图,仇英为《列女传》的插图起稿, 

    丁云鹏为《墨苑》插图,陈洪绶创作出《离骚》、《西厢记》、《水浒 

    叶子》《博古叶子》等若干插图,还有郑千里、赵文度,刘叔宪、蓝田 

    叔、顾正谊、汪耕、陈询、刘明素等许多著名画家,都为雕版作画。明 

    末刻印的50幅《名山图》多出于当时一些名家之手。他们的艺术风格和 

    高超的绘画技巧,极大地提高了版画的艺术水平。从发展进程上看,以 

    明代中叶为界限,前期的作品,作风豪迈朴实,构图简单,画面纯朴, 

    线条疏落,保留着浓厚的民间色彩。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极为工丽的 

    风格,而且流派纷呈,创作繁荣,形成了一套精细完备的版画制作体系 

    和强烈的艺术特色。 

         首先,明代版画突出创造性,富有生活气息。版画的题材多是戏曲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版画家们在继承民间艺术传 

    统和宋元画法的基础上,要进行重新创造、因而与明代一味摹古的山水 

    人物画迥然不同,更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山水人物则千篇一律,缺少 

    生机。这在《玉玦记》、 《西厢记》、《丹桂记》、 《瑟琶记》、《牡 

    丹亭》、《屈子行吟》和万历三十年左右新安派的作品中表现得极为突 

    出,形成了明代版画的基本作风。 

         其次,版画艺术同彩印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技艺非凡的彩色版画, 

    这是中国版画史上的巨大贡献。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刊印的《寿 

    星图》是现存最早的彩色版画。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的《花史》 

    和5年后的《墨苑》,是用涂版方法印制的彩色画集。到了天启七年(公 

    元1627年)的《十竹斋画谱》,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技艺水平,并诞 

    生了饾版和拱花两种印制方法,形成了一套具有高度技巧和十分精细的 

    工艺体系。这是明代版画艺术的伟大创举。 



① 鲁迅:《小引》。 


… Page 82…

     最后,明代的版画创作流派纷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