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主法规论释+索达吉堪布译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听离间遭挑拔,不知观察受妄诱,
  倘若轻信为众动,若喜面谀闻诈语。
  如是此等狡诈者,发现君主乐于此,
  彼等依此寻时机,想方设法欺骗之。
  如果喜爱听信离间语就会遭到是非的挑拔,不知道详细观察就很容易受妄语的引诱;容易轻信别人就会为他人所动摇,若喜欢表面上的阿谀奉承就会经常听到狡诈语。这样,那些狡诈的人,一旦发现君主喜欢这些,他们就会寻找机会想方设法欺骗君主。
  狡诈者最善于察颜观色,投其所好,寻机图谋私利。君主如果喜欢听离语,则那狡诈者就会在金刚道友之间,金刚道友与金刚上师之间,金刚上师之间“不辞辛劳来往传音”,使彼此误解,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有些狡诈者观知上师慈愍病人,喜于放生,他们便以此为借口,“下山看病”“为了上师长久住世去大城市内大量放生”,而放弃自己的闻思,在外面却胡作非为。对这类似的花言巧语,上师若不加观察就很容易被妄语所引诱。如果君主没有主见,轻易相信他人,经常会因为众说不一而不能作主,处理事情总是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如果君主没有一定智慧鉴别他人所说的话是真是伪,喜欢听当面的赞叹,自然就听不到真实语,只能听到那些狡诈者的阿谀奉承。所以,作为君主应该行得正坐得稳,让他们无机可乘。对人的性情详加观察,对人的语言莫易轻信,以智慧抉择取舍,无论他们如何想方设法,也欺骗不了君主。
  众人想法各不一,国王乃是诸众主,
  彼王若未善观察,最终亦将毁国政。
  众人的想法各有不一,如果作为众人依怙的君主,对此若未善加观察,最终会因此贻毁国政。
  一国之内,有不同民族不同层次各色各样的人,他们想法各有不同,正如古人说:“三十个人有三十颗心,三十头牛有六十个角”,其中有的希望君贤民善风调雨顺,有的却是自私自利,心存不轨企图乱政。因此,国王若不善加观察而用人不当,则终将毁掉国政。在修行人中,或是为一切如母众生发无上菩提心而修学,或是好奇而试剃光头,有的是为骗取钱财而假冒僧人。因此主持若不识别真伪一律摄受为眷属,则终将毁灭佛法。
  修行人在见修比较稳固,不会被世间种种迷乱现象所转时,仍然需要依靠各种途径了知世间人的各种思想动态,如是对自己的修行会有一定的帮助。上师主持更应该对人事全方位的了解,因为各宗的见解行为都不尽相同,世人皈依,出家的目的各有所异,所以对任何事情的抉择都需要详加观察。否则,一个道场中即使仅有一个伪劣者,也将对整个道场带来很不良的影响,甚至毁坏整个道场。目前,有些大佛学院和名山大寺,道风败坏,不注重闻思修,其原因大多基于此。因此,大德主持们应该时刻善加观察,防微杜渐,一旦发现某种不良苗头,心存恶意的假冒僧人,应马上想法制止,使其不得蔓延。同时在很正常的时候,应经常了解掌握各人的不同想法,防患于未然,在关键的时候,应自己依法为据当机立断,这样才能于僧团无害。
  于诸身处高位者,恶劣眷众常面赞,
  过失亦说为功德,是故难辩功与过。
  在那些身处高位的君主前,恶劣的眷众经常喜欢当面称赞,把过失也说成功德,因此,不具自知之明的君主是很难辩别功德与过失的,
  如果是身居要职之人,应该以智慧辨别他人的赞语,别人在歌功颂德时,应不为所动。如法师、活佛等,其眷众中之恶劣者,他们不会实话实说,常当面赞叹:您老人家真是了不起,当初佛陀初转法轮才五位比丘,而您摄授的眷属是如此地广大;您与萨哈大成就者一样,杀盗淫妄都是功德……。对这些只要稍作观察,无论他们如何吹捧,自己也不会因难辨功过而作非法行。一位德高望众的宗教领袖,曾深有体会地开示道:所幸的是我出生于贫穷家庭,如今生活在享乐中也能体谅穷苦人;幸亏自幼我依止过两位大善知识,有了一定的智慧,如今无论人们如何称赞我,我也能明知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真正的大德对称谀赞叹不会执着,面对非议诽谤也能了知自己,对自己的功过很善于辨别,“不因赞称而高兴,不因辱骂而忧伤,善持自之功德者,此乃正士之法相。”
  从前在讽刺幽默的报栏中,有一个没长头脑的上级和一个讨好卖乖的职员。一天领导欲外出游乐,领导说:“今天我们坐车去”,职员说:“坐车很好,别人一看这车,就知道您是如何的富有。”“不,开车油费太贵,我们步行。”“步行很好,别人一看您的西装革履,就知道您肯定是个大老董。”“路不好走步行不稳,你再想个好办法。”“爬行肯定不至于跌倒。”“不,爬行太慢。”“那就滚,又稳又快又省油”。结果,他们一齐开始滚着游乐。这虽然是一则讽剌与幽默,但也确实说明了面赞者与无智者都是如此地可笑。所以,一般的国王领导们都会听到如雪花一样多的赞叹语,若不加观察,则很容易受恶劣眷众蒙蔽。
  尤其具诤之浊世,眷属之中卑者多,
  过失亦视为功德,以自私心骗君主。
  在此五浊兴盛的时代,眷属中多数是卑劣者,把过失也看成功德,以自私自利心去欺骗君主。
  如今有声望的大德们摄受了很多眷属,其中肯定有很多劣慧者,因为时处烦恼炽盛邪见深重的恶世,自己不深入经藏,未解如来的真实义,把非法行、世人的陈见认为是功德学处。如美国人共许:出家极不好,破戒很光荣。那些见解很高的法师侨居美国后,深受他们的影响,见解也变了,根本不敢讲《入菩萨行》等一些经论中的真实义,违心地宣讲一些迎合他们心理的观点。反把真正具功德的传承渐渐灭尽,兴盛恶见恶行。这些深刻应时的教言,人们若能融入自相续,则很多道场的主持都不致于受蒙骗而不能弘扬真正的教法。世间人于此道更精,下属们因存自私心、畏惧心而将上级的过失说成功德,企图骗取钱财地位。从前有一个织布人,他毛遂自荐对皇帝说,自己织的布是如何如何华丽,一般人是看不见的。结果,大臣们实际上什么也看不见,为了迎合皇帝,也说:“布很华丽”,给皇帝做新装,又让皇帝穿上“新装”游街,其实皇帝裸身于大街示众。这样一层层互骗,皇帝也是出尽洋相。如今类似的骗局屡见不鲜,下属们为了一味的溜嘘拍马,顺着领导的心意,颠倒黑白,对他们贪脏枉法,胡作非为也倍加赞叹,他们自己也既如功德而随学一时春风得意,如是不能持重之人,其名位必不能持久。
  思维集体众利益,如是之人极罕见,
  君主善加观察后,听取实语舍非语。
  如今很少有人为集体利益作想,思维利益众生的人就更为罕见。所以君主应善加观察后,听取真实有利之言词,舍弃一切非理语言。
  君主在抉择任何事情时,应采纳真实利众的意见,舍去不合理的提议。因为,真正为集体作想,发心令一切众生得到暂时和究竟利益的人,寥若晨星,极为稀少。如今末时的众生中,真正能考虑到整个佛教前途,提高整个人类文化素质的人,也是极为难得。大多数只重视自己的利益,见到什么样的众生都是“好好好”,从不指出任何人的缺点,普通的学佛人更是如此。所以,真正主持正法者,对众人所陈白的意见,一定要详加观察,辨其真伪而作取舍。因为,他们大多是以自私的发心反映问题,若认真追问其理据,只须几个问答他就会理屈词穷露出马脚,由此可推知所反映的也是属虚假臆造。所以,我们以后在因缘具足、主持道场、摄受弟众时,应铭记这个教言,听取真实言舍弃非理语。
  君主不会受穷困,亦不缺乏面赞语,
  不应欢喜能诱财,以及面谀狡诈语。
  君主根本不会感受穷困,也不会缺乏种种面赞语,因此,不应该对诱人的财产和狡诈者的表面赞叹产生欢喜心。
  君主为人处事应断除两种过失:一是不应贪财,二是不应信狡诈语。因为君主以其往昔的福德因缘,如今地位显赫,福报具足,一生中绝不会感受贫困。作为寺院的主持,若能严持净戒,慈愍众生,财产名位不用追求便垂手可得。因为,佛经中说:真正的修行人,即便到了在家人于指甲上耕种的时候,也不会感受困苦。所以不应该对诱惑自己坠入轮回的钱财生起贪喜之心。再者,身居高位的人,因为眷属中各有所求,不敢违上,会用花言巧语竭力逢迎,当面伪心赞叹一番,以讨君主的欢心,所以君主前的好话多如满山的鲜花。君主若不观察,就很难觉察到自己的过失。有智慧的君主,对那些善说动听悦耳之语的狡诈者,应详察其动机,不要因别人奉称两句便心花怒放,上当受骗后才悔恨当初。
  所有一切诸君主,恒时应当慎思维:
  所属此等诸眷众,一切苦乐皆依我,
  故我必须利彼等,首先我若不了知,
  何为应理何非理,尔时不能自作主。
  世间的君主应时时刻刻细心思维:眷属能安居乐业是依靠我,造业受若也是观待于我,所以我必须尽心尽力饶益他们。为此,如果我事先不了知何为应取何为应舍之理,就不能抉择辨别是非取舍而利益他们。
  国王若想利益一国之臣民,首先必须明晓世理,精通治国之道。否则,应取则舍该舍却取,颠三倒四,即使是名遍三界,位同梵天,但遇到处理具体事情时,不能如法决断,即便是想如理为民众造善,也只能是枉费心思,甚至适得其反。如清末的慈嬉太后,既不懂世法之规,又无治国之术,遇到八国联军瓜分中国时,听信李鸿章卖国求荣的下策,今日割一地,明日卖一城,苟且求得几日的安乐,这样的卖国君主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