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主法规论释+索达吉堪布译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与不见的一切功德之根本是智慧,如果世间的君主或高僧大德不具足智慧,仅仅以慈悲心是不能护持眷属与臣民的。
  闻思修所能现量见到的验相为“见”之功德,如闻思后马上能了知取舍断除疑惑,念咒修仪轨后病马上痊愈等。“不见”之功德有两种:如供养一束花或发愿成佛等,有可能在百千万劫后才成熟其果报而不能现见;有些果报虽当下成熟,但因没有相应的智慧却不能现见,如无著菩萨至诚祈祷弥勒菩萨时,尊者虽已现身他却不能现见,因为这些不见之功德只有依靠智慧才能了知。
  一般的智慧是指能够取舍辨别的意识,而《智者入门》中将智慧分为世间和出世间两种。《大智度论》《成识论》却将其分为闻思修三种。这里指大善知识在护持道场,摄受眷属时,应具备的摄受能力和处理事务的智慧。否则,上师仅以慈悲心劝弟众修善断恶,却不具足辨别取舍的能力,则如“断臂之老母救不了落水之独子”一样,就不能很好地护持彼等身口意之所作所为,即使只有三个弟子也会吵嘴打架的。而那些悲智双运的大德,善于观察鉴别人格,具有引导弟众修学提高智慧的善巧方便,其弟众即便是成千上万,身心也调柔得如莲花一样。
  同样,世间的大小事情能否成办,其根源也是智慧。如具足世间广博学识,又爱护民众的君主,其民众所享受的安乐,这是“见之功德”;若国王既精通世法又虔信佛法,引导民众行持善法来世享乐的果报是“不见之功德”。反之君主无智慧无慈心,往往会为私利而劳民伤财,或因一念嗔心而使臣民遭受生灵涂炭之苦。所以,只有象粱武帝,松赞干布这样的贤君,象太虚大师,华智仁波切这样的圣主,方能真正如法地护持眷民。
  若具智慧作何事,无有不能成办者,
  依智力亦能成佛,何况说是其它事?
  如果具足智慧,则无有不能成办之事,依靠智慧力既然能圆满成就佛果,更何况说去成办其它事情呢?
  《大乘义章经》中说:“照见名为智,解了称为慧。”意为照见诸法之本相为智,辨别了解诸法差别等称为慧。具足智慧即能彻见事情的原委而如理取舍,所以大小难易的事情没有不能成办的。一切事情中,没有比成佛更难的,但若具足智慧,明了诸法实相,以智慧摄持修持五度就能圆满成就佛果。经云:“五度如盲,智慧如眼”,佛陀也是依靠智慧,圆满了一切断证功德。既然依智慧能成佛道,则共同与不共同的事业自然会任运成办。
  同样,国君以智慧来治理国家,就能妥善处理举国上下的大事小情,而且对臣民的来世也有很大的利益。所以,智慧是成办一切事情的根本近取因,世间人应广闻博学,使自己具足取舍的智慧。我们更应多闻教法,实修窍诀,显现出我们本有的无漏智慧。
  广增智慧唯一门,即是听闻正法义,
  是故不勤闻法者,忙碌琐事有何用?
  能增上深广智慧的唯一途径就是听闻正法,并思维法义使其融入自心,所以不精勤闻法,而忙于日常生活琐事,则此人生将有什么意义呢?
  古德说:“愚者求财产,智者求智慧”。愚者一生中仅为财产而忙碌,智者一生中唯于智慧真理而上下求索,行住坐卧都是对智慧的探寻。许多具德上师的弟众,几十年常随师尊听闻佛法,有些听闻过两三遍大藏经的传承,其闻思妙慧自然与日俱增而成为大智者。往昔常啼菩萨为求智慧波罗密多,七年内未安坐与睡眠。欲求究竟的智慧,只有象古德先贤那样精进闻法,将法义融入自相续,才能现证最了义的智慧。
  如果没有闻思的智慧而不知取舍,却忙于修庙、化缘等无意义的琐事,只修庙不修心,乃至于死,也未能闻思佛法。比如有些道友来到学院不是先闻法而是先化缘造房子,把房子做得坚实又华丽,待万缘俱备时,他自己却被业风吹走了,一个传承也没圆满。这样的忙碌又有何义?更谈不上增长智慧。所以,如今我们得到人生宝,遇到了善知识,应当精勤于生生世世有意义的大事——听闻正法,切不能因为无意琐事而空耗一生!
  法财欲果四圆满,彼等之源即智慧,
  虽赐增智之善论,不需之人岂非畜?
  圆满得到世间的财食欲妙,以及出世之胜法果位的根源是智慧,虽然赐予增长智慧的善论却不希求,这样的人与畜生又有何异?
  世间所求得的受用财产为财圆满;色声香味触之五种欲妙为欲圆满;使热恼得到清凉的甘露妙法为佛法圆满,求解脱所得到的声闻、缘觉、菩萨、佛为果圆满。这四种圆满唯一依靠智慧才能得到。圆满受持佛法,获得清净的财产,享受人天福报和欲妙,以及从轮回中获得解脱都来源于智慧,而智慧存在于具证上师的论著和增长智慧的善疏中。就象本论这些殊胜的窍诀,能赐予你很多智慧,若不希求、生不起信心、弃之不理,束之高阁,就如同萨迦班智达所说:“不察有益和无益,不求智慧不闻法,唯有寻求充腹者,真实一头无毛猪”。所以,应依止善知识闻思修持圣者的善说,自然能得到圆满的智慧。
  具慧一个亦能胜,强有势力怨敌众,
  犹如光芒璀璨日,振慑一切诸星辰。
  具足殊胜智慧者,即便是一人也能战胜强有势力的众多怨敌,犹如万丈光芒的太阳出现于虚空中时,能振慑一切星宿之光芒,使之隐而不现。
  太阳亦名千光轮,辞藻学中亦称之为一切星宿之主尊,此喻智者一人亦能振慑无智诸众。因具慧者有各种善巧方便,可以毫无畏惧地战胜一切怨魔敌众,并能使彼等信服皈依于自己。如释迦世尊在圆满无上正等正觉前,不计其数的魔众施尽伎俩欲加害扰乱,世尊毫无畏惧,如如不动。又如莲花生大士在入藏的途中,各种恶魔化为人形、旁生形、山形等欲夺莲师之性命,而莲师毫不费力全都慑服了他们,使彼等发愿护持佛法。还有弥勒日巴尊者等都是以悲智摄服了怨敌魔军。如是具有智慧的人,能调伏一切愚昧无知的众生,也能以智慧的宝剑斩断自相续一切烦恼魔敌。
  同样,世间具有智慧者,既使一人也能敌过强盛的大国,如大唐的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联姻,当时有达日、格色格等很多国家强欲聘娶公主,但藏王的大臣拥卜呷当巴,以智慧和善巧方便为藏王巧娶了文成公主。此犹如千光日仅一轮亦能振慑空中的一切星辰。
  无智虽具财富等,亦与敌众共享用,
  虽有势力成他仆,犹如象为铁钩驯。
  无智慧的人,虽然具足丰富的财物,也会与敌众共同享用,即使拥有强大的势力也会变成他人的奴仆,犹如狂象力量虽大,一旦被铁钩驯服后,孩童也能役使。
  有些人因往昔些许善业成熟的果报,今生富如多闻天子,但因他不具足取舍善恶的智慧,舍不得上供下施积累资粮,只是贪得无厌地积累,一生处于积财、守财、失财的痛苦中,而不能自拔。有些世间人本来拥有大批的钱财和眷属,但由于没有智慧,交一些狐朋狗友,行为放逸,最终财物耗尽时,反沦为他人的奴仆。就象印度的狂象,虽威猛无比,令人畏惧,若为人驯服之后谁都可随意役使。
  若具足智慧,即可将有漏的财富转变成无漏的福报。如藏地犹如太阳般的伏藏大师蒋扬钦哲汪波,其财富圆满具足是无人伦比的。但尊者都用于济贫供僧等有益的善法方面,他虽然具有取之不竭的财富,而圆寂后,弟众中没有因财产引起微小的争论。
  何人若欲成智者,每日当记一偈颂,
  如是不断渐积累,则智增如上弦月。
  任何一个人,如果想成为智者,每天应当牢记一首偈颂,这样不间断地日积月累,则其智慧就如上弦月一样能明显增上。
  如果一个人具有持之以恒的精进及正确的修学方法,必定会成为智者。《萨迦格言》中云:“智者知识虽渊博,亦取他人之微德,长期如是行持者,速成一切智智位”。有些修行人自幼背诵讲辩经论,到十五六岁就成为精通五部大论的智者。有些大成就者在摄受弟子时,采取一种同修共学的方法,每日让大众在一起闻法、背诵、辩论等,以种种善巧方便促使彼等不断增上智慧。因为滴水可以盈器,聚沙能够成塔。
  同样,世间学识渊博的人,也是依靠不断积累而得来的,如科学家爱迪生无有间断的每天记一句名言、作一篇日记而成为名扬世界的智者,类似的科学家,文学家也都是通过渐渐积累才有累累的硕果。所以,世间学问和出世智慧都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加上滴水穿石,坚韧不拔的恒心精进修学,才会有成果。
  无精打采不学者,纵过百年无进步,
  若欲获得智者位,则当刻苦勤奋学。
  无精打采懈怠散乱而不求学问的人,纵使经过百年也没有进步,如果想获得智者的学位,则应当刻苦勤奋地学修。
  如果一个人对学法、求法没有一点兴趣,即使修学一百年也如水中泡石,到死时还不会明白修学的目的。如贡唐大师《木水的格言》中所说:“若不求学者,则如水泡石,纵经百年后,性干不会变”。
  同样,世间人要想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也是需要多年的刻苦勤奋,“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都说明了智者之位是来自于勤奋。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数学家陈景润等他们无不是从刻苦专研、昼夜勤奋、精研细读中,博得超群绝类的智慧。
  若不精进无学问,无学问者虽向往,
  荣华富贵亦无果,犹如冬季之树木。
  如果没有精进是不可能有学问的,若没有学问,虽向往荣华富贵也无法得到,如同冬季的枯树不可能开花结果。
  世间的地位权势、荣华富贵是由学问得来的,学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