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主法规论释+索达吉堪布译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者虽以前世的业缘,暂时受到违缘,如贫苦、疾病等,但不久就会烟消云散,羸得众人的爱戴和尊敬。如某大德一时遭受诽谤而轰动了整个佛教界,但以其本来不变的行为和智慧,很快让人们明了真伪,而消除一切非议。象在文期间被关进监狱的高僧大德,最终仍能成办利生的事业。正如良种已种下,虽然暂时被埋没,因缘一旦成熟,必定会开花结果。
  具有学问诸智者,愚人前亦闻善说,
  贡高我慢诸愚者,值遇智者即逃避。
  具有学问智慧的人,在稍有传承的愚人前也会去听闻善说,而贡高我慢的愚者,遇到了智者却立即逃避。
  智者依法不依人,不耻下问而求学,如《宝伽经》中记载:世尊曾于低劣者前得求六字真言的传承。世尊曾说:“诸法依靠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因为了知正法的人非常难得,除了虚伪狡诈者以外,若屠夫拥有一句佛法也应当向他请求,如不净物中只要有如意宝就应该掘取。哲钦仁波切在《功德藏》讲义中,所讲的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中,很多人是在低劣者前求得一些学问的。历史上有一种说法:现在的大藏经传承是一位大德在一位卑微的老妇人前求得而脉脉相承下来的。因此,只要对自他相续有利的善说,无论是何人传讲都一定要恭敬听闻。
  相反,那些自以为出类拔萃的愚人,象高山一样什么法水都注不进,一旦遇到智者就会逃之夭夭,绝不肯去亲近聆听教言。如前几年藏地有一位精通藏密的法师应邀去了某地,当地一位经常自称“藏传气功大师”者,闻风躲而不见;另有一位自诩为临济正宗的传人,待到真正临济正宗的大德光临他的寺院时,他却借口下山办事去了。这些人可能连一句法也不会解释,却自封为“大师”“祖师”,待真人驾到却溜之大吉,胆怯而不敢亲近请教。这些人正如萨迦班智达所说那样,“愚者之中欢欣游,学者之前怯而躲”。
  良言相告心不悦,宣说深义不愿闻,
  无义琐事特精进,此等即是愚者相。
  对劝告之良言心存不悦,宣说甚深法义不愿意听闻,对无意义的琐事特别精进,这些就是愚者相。
  沉溺在轮回中的众生炽盛的五毒烦恼,只有依佛法和智者的格言,破除我执证悟二空才能遣除。这些有益的善言犹如良药一样,吃的时候味道不甜,但能真正根除无始劫来的轮回病苦,智者会将“忠言逆耳利于行”作为座右铭。而愚者听到揭露自己的过失,马上变成黑长脸,或者是付气而走。若是宣说甚深切实的人规学,大中观,大圆满,他却借口要闭关修道场,到处去拜见什么大成就者而到处漂荡……反正只要与闻思修无切实利益的事,他很起劲,饶有兴趣,这都是愚者具足的相。在此,每个人都应观照自己是否具足这些愚者相?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唐捐有义之教言,尤为信任狡诈者,
  内心憎恨诸大德,此等即是愚者相。
  对有益的教言弃之不理,却非常信任狡诈的人,而内心憎恨大德长老,这些就是愚者相。
  圣者的窍诀、大德的格言都是具有真实意义的教言,是初劫的如意树所不能比及的,因为如意树只能赐于众生暂时的安乐,而甚深法义融入相续则不仅能成办今生的利益,成就究竟的佛果也是易如反掌。但愚者对这些法义如老狗弃草,根本不在乎,反而对狡诈者,尤为信任,也不观察利弊,只要稍加诱劝马上信以为真。就象密勒日巴尊者所哀叹的:末法时代的人不求善人求恶人,不求智者求狡诈者。近代的更登秋培也说过:不信真实语而信狡诈者是凡夫愚者。愚者非但不学教言,却信任狡诈者,而且经常内心憎恨诸大德,殊不知大德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如《极乐愿文》中说:“若人诽谤菩提萨埵众,较杀三界有情罪还重”。如果这样今生会有诸多不祥,来世遭受违缘等果报,上述三者都是愚人的法相。当然,愚痴的人如果不断学习教典,远离狡诈者,以清净心依止善知识,久之也会变成智者。
  若说实语不相信,欺诈引诱随彼行,
  仅以面谀令生喜,此等即是愚者相。
  如果不相信真实语,却信任欺诈之言,随顺他人的引诱而行,仅仅听到当面的阿谀奉称即心生欢喜,这些都是愚者之相。
  世间众生无始劫来都是颠倒行持,每个人也可能有过亲身体验:明明你是对他真诚相待,毫不隐瞒地讲实话,他却不相信,反而对那些欺骗引诱他的人,非常信赖并随顺其行为,到了财法两空,走火入魔时,才恍然大悟:“噢!我上当了”。如果有人的当面恭维:你以前是如何的辉煌,现在事业是如何的广大,你是人间的庄严……于是生起无比的欢喜心,正如《萨迦格言》所说:“慢者喜听赞叹语”。这只是一般的愚者,更有甚者不相信世尊所宣说的因果不虚,四谛十二因缘等法要,反倒爱好气功、歪门邪道、情侠小说等。
  愚者对佛法教言从来不信奉受持,将假我执为实有、将不净执为净、无常执为常、苦执为乐等,但对那些作杀盗淫妄、引诱趣入三恶道的污言秽语,卑劣行为想方设法地去仿效,别人当面虚心假意地阿谀一番,就高兴得不知自己的姓名,真是可怜!这些金刚句,确实有很深的内外密意,应详察细审,深加体会,肯定大有利于自相续。
  初见何人皆信赖,听闻何语皆当真,
  无论何事皆参与,此等即是愚者相。
  初次见到任何人都非常信赖,听到任何语言都信以为真,无论什么事都要参与,这些就是愚者相。
  智者对任何人、事、语言都先作仔细的观察比较鉴别之后再抉择,或依循教言而决定,决不会轻易相信一个人、一句话,也不会轻易承诺很多事。愚者截然不同,对一个陌生人也是一见如故。如有些信众只要听到一个活佛的名字,根本一点也不了解,就匆匆忙忙地求灌顶作供养,事过不久又后悔。莲师说过:“弟子不察上师如饮毒”。比如有些人见到一个过路的老僧人,说“活佛,活佛”,老僧人也糊糊涂涂,哼哼哈哈地应着笑着过去了。这种愚者见蠢人的情形真让人啼笑皆非!还有一些人极为轻浮,就象棉絮一样随风吹荡,本来正在好好闻法,突然听说某某地方有什么修法、练功等,不辨别真伪,立即就断传承奔赴而去。别人做什么事都少不了他,任何事情都参与,修法想修八万四千法门,灌顶欲求八百三十六个,结果却一事无成。正如谚语所说:男人杀牛的地方也要去,女人洗衣服的地方也要看。我们无论是做事修法,还是依止上师,首先应仔细观察,谨慎取舍,不要象《格言宝藏论》中所说:“同时启做百件事,一件事亦未究竟,狡黠之人如老狗,常于村间乱窜游”。
  承诺无能为力事,不察人云自亦云,
  信口胡说未知义,此等即是愚者相。
  承诺自己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察真伪,人云亦云地随合他人,根本不懂、不理解真实义而信口胡说,这些就是愚者相。
  愚者往往自不量力承诺一些事情,之后又作很多非法行。先是谎言说自己能做,中间做不下去时,打着上师三宝的招牌到处欺诳别人,这种既打妄语又出卖上师三宝的人,虽然免强做成了一件事,却造下了很多恶业,使信众退失信心。愚者对任何事情从不观察,妄加评论或人云亦云,一点也没主见。当有人驳斥佛教为迷信时,那些人不加观察也随声附合信以为真。后来形势改变,佛教得已恢复,他马上变成佛弟子。就如《格言宝藏论》中所说:“智者自己能观察,愚者总是随声行,如同老狗狂乱吠,群狗亦是随声奔”。愚者虽未了知法义却信口胡说,一点因果道理也不懂。如同《龙王鼓声经》中所云:“愚人说法者,摧毁诸善法,甚多有情众,地狱受痛苦”。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时,应以此来提醒自己舍弃愚者相。
  他人未问宣自德,无缘无故害他众,
  自高自大辱有情,此等亦是愚者相。
  他人并有请问却宣说自己的功德,无缘无故地伤害其他众生,自己贡高我慢,轻视侮辱一些有情,这些也是愚者相。
  作为修行人,别人还未问自己的功德,便兴致勃勃地宣扬:自己的人格是怎样的善良,有多高的境界,有多少弟子等等。有些人如猎人、屠夫无异,无缘无故去杀害众生,有的甚至为了取乐而伤害众生,尽管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益,这种人就“犹如毒蛇虽食气,遇见他众尚咬死”一样,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有些人还把侮辱别人作为是自己了不起的象征,殊不知大德高僧遇到旁生路过也会退避。如《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对所有人作顶礼,别人打他,他一边跑一边说:“汝等皆有佛性,我不敢轻视汝等”。如果这样对照一下,自己凭什么去伤害众生侮辱有情?
  愚者之相虽无量,然诸智者依此相,
  易知愚者之本质,智者与之相反也。
  愚者之相虽然无量无边,然而智者依此即能了知愚者的本质,智者却完全与其相反。
  如果一一将愚者之表相列举出来,则如陈那论师所说:“邪道无边故,一一说不尽”。萨迦班智达曾对愚者用了很多旁生作比喻,若各自反观,则可了知自己是人还是旁生。在这里仅仅列举了几项愚者最主要的相,智者能举一反三,依此也会了知愚者的本质,智者的取舍完全与之相反,其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唯愿我们生生世世都能成为智者,以文殊菩萨的加持,今生能圆满显现无漏的智慧。
  远离傲慢之愚者,昏庸暴君与劣妻,
  一切恶劣之环境,则已获得诸安乐。
  如果远离了傲慢的愚痴者,昏庸无能而恶劣的暴君和不贤淑的妻子,以及一切恶劣的环境,则已经获得了一切安乐。
  这里说明了必须远离的四种对境。首先是傲慢之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