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苦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一行小字是:

    有亮,让我们坚持到双喜之日……

    蔺有亮将春红的照片端详了好久,然后珍爱地放人自己贴身的衣兜。

    “唉,一百步都走了九十九了,最后一步没迈过那道坎儿……”

    蔺有亮痛苦得摇头。

    “蔺哥,你可要当心呵,千万当心……”我望着他,坦露真情道,“你要是再
有个闪失,剩我一个,就是等到停战胜利那一天,我怕也笑不出来……”

    听到这话,他抬眼凝视我好久,开口道:

    “你可瘦多了,真是苦夏呀!瘦得跟个白鹭似的……说起来,我蔺有亮对不起
你!不该把你带到部队,又上了朝鲜,新军装还没洗过两水就结了婚,又遇那么多
变故……行军,打仗,战友们一个个牺牲……唉,这战场和军队本来就不是你们呆
的地方嘛!”

    “蔺哥,我不怪你,真的……一切都是命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遭遇,是山是
海趟过了才知道……我不后悔,真的!”

    “快啦!快熬到头啦……”他说,“上回从敌人师部缴获的那个半导体收音机,
灵敏度真高,我老听广播……看起来,敌人撑不住了——美国人都埋怨李承晚,嫌
他不打招呼擅自释放俘虏,弄得停战签字推迟,又被打退回去两百多平方公里……”

    “这么说,停战真的快了?”我高兴地问。

    “看来,咱们金城反击这一仗,以打击南朝鲜军队为主的策略是对头的。”蔺
有亮点点头说,接着又像大哥哥似的拍拍我的肩,关爱地叮嘱道,“虽说快到最后
关头了,但是可不能松劲儿,更不能麻痹……上阵地以后,时时注意防炮,轻易不
出坑道——总之,要挺住,再熬些日子,坚持到庆祝停战签字那一天!”

    “你也多保重呵,蔺哥,咱们都要坚持到胜利的日子!”

    接下来的日日夜夜有如恶梦——人们在生死临界线上度日如年地苦熬……1953
年那尸臭弥漫的苦夏令我无法言说……

    ——离开一团指挥部的山洞,我们顺着从崖脚向坡下垂吊的一根绳索溜下十几
米,下到通往三营阵地的交通沟。但是交通沟居然一沟死尸——隔不几米就是一具,
有的还是三五具摞在一堆,都被炮火的气浪摧掉了衣服,裸着全身……如果从沟里
走,那就必须从死尸堆上爬过去——一想到接触尸体那种冰凉粘湿的感觉就令我浑
身发冷,何况尽是些双腿伸展的裸尸。

    几个男同志也不愿意爬死尸堆,于是决定从壕沟的沟沿儿上边冒险爬过去——
大家宁愿伤亡也不愿和一具又一具死尸拥抱。

    ……我们尽量像蛇腹贴地般地爬行,尽量加快速度,万幸的是,敌人似乎在忙
于下一次进攻的准备,没向交通壕一带打炮……

    通过最危险地段后,我们稍稍歇息一了阵——就在那时候,我无意中向四周张
望,看到许多被炮火打得七零八落的树木:有的枝干打断,树叶枯萎;有的被炮火
烧焦了树干,现出一片焦黑的鱼鳞般的疤痕……

    ——我们立刻动身离开这里,没人下令,没人带头,几乎是同时动作,都下意
识地迈动四肢,要远离这死亡之地。

    其实我们是离危险更近了——爬到连队阵地,就看到堑壕里一身泥土的战士们
正在抢修工事,前边有人喊了一声:

    “敌人开炮喽——”

    奇怪的是炮声并没有立刻响起。那时我起了好奇心,探身由战壕向山下张望,
发现远远的山脚下炮弹爆炸了——一团团爆炸的烟团好似刚磕开皮的鸡蛋下到开水
锅里,蛋清在锅底成一个圆向四处扩展、翻卷……片刻间,炮弹由山下打到阵地上
来了,霎时间震耳欲聋,被重磅炮弹炸飞的泥块、弹片和断木枝干铺天盖地般砸落,
硝烟呛得人睁不开眼,胸腔憋得像被堵住呼吸一般。听见有人喊道:

    “赶快进洞——”

    “快,进坑道!”廖沙喊着,拉了我一把,又去推刘冬茹。

    我们连滚带爬,坐滑梯似的下了坑道口。外边爆炸的刺鼻气浪从洞口一涌而进。

    “背包!用背包堵——”廖沙喊着,返身把自己的背包堵在洞口,又接过我们
递来的背包,把坑道口封堵住。

    喘息未定之际,敌炮轰击停止了。

    “拿开背包!准备出击!”有人命令道。

    廖沙赶紧拽下背包,洞口外的硝烟还没散开,战士们便持枪鱼贯而出……眨眼
间,枪弹声炒豆般劈劈叭叭响成一片——阵地上又一次展开对进攻敌人的顽强阻击。

    ——就这样,我们被敌人一顿炮弹拍进洞里,开始了我们小分队距敌最近的一
次战壕生活……

    如今五十年过去了,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阵地四围遍布的敌我双方的尸体,
在连日来夜间大雨的浸泡和白日骄阳的暴晒下,腐烂膨胀,尸臭弥漫。战壕里雨水
汇聚,积到膝盖深,被人们走来走去,搅成泥浆。入夜,守卫的战士便蹲在泥水里,
抱枪而眠。那些日子,前沿阵地上,不论干部和战士,浑身都是一身泥污,和雨水
泥泞的战壕一个颜色。有时战壕的水面上漂着白色的肉蛆,一看,是从不远处一具
腐尸上爬出来的。喝的水和做的饭,吃起来都觉得味儿不对,以为是尸臭熏的,本
来就整天恶心没胃口,所以很少下咽。后来才发现,取水的泉流上游,浸泡着两具
尸体,已腐烂成一团肉酱,爬满苍蝇。就是这种泡尸的水,我们居然喝了三天!后
来,我们每当下雨时,便展开雨布接水,汇集到盆、碗、水壶等各种容器中备用。
好在正是雨季,几乎天天夜里有大雨……

    连队干部照顾我们女同志,找来些子弹箱码成两排,让我们睡在上面。但是空
气的潮湿憋闷令人难以忍受。到坑道外边吧更是尸臭熏得你不敢呼吸,整日头晕脑
胀。

    演出时,在坑道里无法站立——坑道太矮,廖沙和赵玉林总是蹲着或跪着拉风
琴和二胡;而我和刘冬茹唱歌时,因洞里闷热缺氧,都不止一次晕倒过去……尽管
困难很多,我们也比连队战士相对安全——他们每天还要爬在泥泞的战壕里,和进
攻之敌浴血奋战;即便是尸臭熏天,他们也腾不出手来捂一会儿鼻嘴……更让人难
过的是,他们中每天都会有一批人死伤,而遗体无法及时运下去,只好任凭日晒雨
淋,很快腐烂……

    终于有人顶不住了——

    我们上阵地的第二天,就听说夜里七连一个安徽籍战士用手榴弹自伤,炸掉了
一只手。他抱着炸掉手的那条伤臂,一路淋血回来,对连长说,是去下边水沟边喝
水,不小心碰掉了一颗开了盖的手榴弹,把手给炸了。指导员将信将疑,便亲自下
到水沟边查看,用手电一照,发现水沟边一棵树的树枝上挂着一根挂环的手榴弹拉
弦,树干上还溅着些斑斑点点的鲜血和肉沫子——显然,这个战士是把手榴弹的拉
环挂在树上,使其爆炸自伤;却不料一下子炸掉一只手,血流不止,疼得乱叫。

    当下,连里把这个情况向上汇报,上面下令让把这个自伤的兵押送师军法处审
判。后来,军法处把他判了死刑,准备押回阵地枪毙;却因为他伤口流血过多,没
等到执行人就死了。

    我们还亲眼见识了一个自伤的士兵:

    一天,我们把广播宣传站转移到九连阵地时,九连指导员告诉我们,说是团指
挥所蔺政委打来过电话,指示我们要保证文工队同志们的安全。

    “我们想知道,你们演节目,搞对敌广播,什么情况下容易出危险?”指导员
问道。

    “不用特别照顾我们,”廖沙回答,“我们来执行任务,不能给连队添麻烦。”

    “我们也是执行任务——保证你们的安全,”指导员笑道,“配合一下吧,说
说危险情况?”

    “要说危险,也就是安喇叭接线,容易挨炸……”廖沙说,“不过这跟连队战
士们比,危险程度差远了!”

    廖沙说的安喇叭接线容易挨炸是实情——只要广播响起,敌人总会向广播响起
的地方开炮,时常炸断电线;出去接线时最危险……

    “好啦,明白了!”指导员说着便吩咐通讯员,“去把杨财找来!”

    一会儿,一只脚包着纱布,趿着没系带的胶鞋,却用绳索把鞋绑在脚上以防脱
落的杨财,一拐一拐地快步走来。

    “杨财!”指导员大喝道。

    “到!”杨财立正回答。

    “你的任务——给广播站安喇叭接线!”指导员命令道,“要保证广播的正常
进行!”

    “是!”杨财又响亮地回答。

    “廖教员,”——指导员像连队习惯称呼文工队的同志为文化教员一样称呼廖
沙,“廖教员,你们就让他干吧……”

    “不用,”廖沙摆手,“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干,再说,我们熟悉接线……”

    廖沙和我们都不愿给连队加负担。

    “接线嘛,把断头连上,一教他就会。”指导员一挥手,做了决定,“就这样
廖教员,你们摇发电机的摇发电机,念朝语广播稿的念广播稿,唱朝鲜歌子的唱朝
鲜歌——都必须在坑道里边……把电线从坑道里放出去,把大喇叭安到外头,这外
头的活儿都让他干——他叫杨财,你们对他监督使用……”

    监督使用?

    ——这个词儿搞得我们有些发懵。

    很快我们便了解到:这个杨财是个自伤者。他是用冲锋枪打断了自己一根脚趾
头,慌称是枪走了火。被连队干部识破后,态度还老实,承认自己是怕死,“想老
婆”。连队把这个情况上报后,师军法处决定,判杨财半年徒刑——就在连队阵地
上执行,监督他的表现。

    你应该承认,当时军法处对杨财的处理是“因地制宜”的好办法。自伤者的目
的就是想借故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