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妇科-女科精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养葵曰∶或问白术黄芩,安胎之圣药,胎前必不可缺乎?曰∶未尽然也。胎茎之系于肾,犹钟之系于梁,栋柱 
不固,栋梁必挠,所以安胎先固两肾,使肾中和暖,始脾有生气,何必定以白术黄芩为安胎耶?凡腹中有热,胎不安者, 
宜用凉药。然腹中有寒,胎亦不安,必用温药,此常法也。况两肾中具水火之原,为冲任之根,而胎元之所系甚要,非 
白术黄芩之所安也。如肾中无水胎不安者,用六味地黄壮水,肾中无火者,用八味地黄益火。调经当用杜仲、续断、 
阿胶、艾叶、当归、五味,出入于六味、八味汤中为快捷方式,总之一以贯之也。诸书之所不及,余特表而出之,此赵氏 
之创论也。且脏性所禀之寒热不同,有脏寒不孕,服八味十补而始受娠者,则受娠之后,仍宜照常服之,盖脏腑服 
惯,则不觉桂附之热,飞以为常,竟相安于无事,更可长养胎元也。若停止暖药,加以条芩清热之品,要知能安补阳 
升举者,必不利补阴降下矣,势必反致坠胎之患,而且有损于胎元。极虚之人脏腑,春夏阳和,升长之气少,秋冬阴 
寒,降下之气多也。(张)常治恶阻久吐不止,脉微肢冷者,竟用附子理中汤加五味子,连服数日乃安,但必参术炙 
草倍加,则能乘载胎元,其姜附之性,惟从参术以温补中焦,即附子走下之力,不能独发以施其用矣。 
古人用黄芩安胎,是因子气过热不宁,故用苦寒以安之,然气血旺脾胃和,胎自无虞,一或有乖, 
其胎即堕,是以胎无全赖气血以滋养,而气血又藉谷气以化生,故脾为一身之津梁,主内 
外诸气,而胎息运化之机全赖脾土,故用白术以助之,然惟形瘦血热,营行过疾,胎常上逼,过动不安者为 
相宜。若形盛气衰,胎常下坠者,非人参举之不安。血虚火旺,腹常不运者,非香砂耗之不安。血虚火旺, 
腹常急痛者,非归芍养之不安。体肥痰盛,呕逆眩晕者,非半、苓豁之不安。则桂枝汤、香苏散、葱白香豉 
汤,谅所宜用。伏邪时气,尤宜急下,此即安胎之要诀。下药中独芒硝切不可犯,若有客犯而用白术,便 
热邪留恋不解,若素患虚寒而服黄芩,则中气脾胃愈伤,皆仅足以伤胎矣。 
地之体本重,然得天气以包举之,则生 
机不息。若重阴泣寒之区,天日之光不显,则物生实罕,如其人之体肌肉丰盛,乃血之 
荣旺,但血旺易至气衰,久而弥觉其偏也。夫气与血,两相维而不可偏,气为主则血 
流,血为主则气反不流,非气之衰也,气不流有似乎衰耳。故一切补肌药皆不可用,而 
耗气之药,反有可施,缘气得辅则愈锢,不若耗之以助其流动,久之血仍归于统握中 
矣。湖阳公主体肥难产,南山道士迸瘦胎方而产得顺利,盖肥满之躯,胎处其中,全无 
空隙,以故伤胎之药,止能耗其外之气,而不能耗其内之真气,此用药之妙也。故胎前 
宜顺气,气顺则不滞,枳壳散、束胎饮,皆为气实肥盛安佚郁闷者立法耳。若气体虚 
弱,元气不足,或虚气胀满,或虚寒腹痛,必须参术大补,岂谓胎前必用耗气药乎? 
妇人妊娠,惟在抑阳助阴,然胎前药,最恶群队。若药无专一,则阴阳交错,别生 
他病,惟南山道士枳壳散,所以抑阳,四物汤所以助阴,但枳壳散少寒单服,恐有胎寒 
腹痛之患。以内补丸佐之,则阳不至强,阴不至弱,阴阳调而孕安,盖妇人平居,阳气 
微盛,无诸疾病,则受娠自能经闭以养胎。若阳气太盛,则阳搏于阴,乃经脉妄行, 
胎始不固,故贵抑阳助阴者此耳。 
丹溪曰∶世之难产者,往往见于郁闷安佚之人,富贵豢养之家。若贫贱辛苦者,无 
有也。方书只有瘦胎饮一,按其方为湖阳公主设也,实非极至之论。彼湖阳公主,奉养 
太过,其气必实,耗其气使之和平,故易产,此南山道士迸瘦胎枳壳散,抑阳降气, 
温隐居加木香、当归佐之。若形肥人其气必虚,久坐其气不运,而气愈弱,儿在胞胎, 
因母气不能自运,故难产,当补其母之气,则儿健易产矣,遂于大全方紫苏饮加参术补 
气药,随母形色禀性,参时加减,名曰达生散。人参、白术,白芍、当归、腹皮、紫 
苏、陈皮、甘草,加枳壳,砂仁,胜于瘦胎散多矣。 
胎前用药,清热养血为主,而清热养血之后,惟以补脾为要, 
此培后天元气之本也。若养葵则不用芩、术,而以地黄饮加杜、续 
以补肾,夫胎系于肾,肾固则胎自安,此补脾不如补肾之要妙也。各具至理,察候用之。然劳神动怒,情欲 
之火俱能堕胎,盖原其故,皆因于热。夫火能消物,造化自然,如惯堕之妇,或食少而中气不调,且 
不必养血,先理脾胃,次服补中益气汤,脾胃旺饮食强,方能气血有自而生也。 
女之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而子所赖以生长者也。受妊之后,宜令镇静,则血气安和,内远 
七情,外薄五味,大冷大热之物皆在所禁,雾露风邪不得乘间而入,亦不得交合阴阳,触动 
欲火,谨节饮食。心气大惊而癫疾,肾气不足而解颅,脾气不和而羸瘦,心气虚乏而神不足,儿从母气, 
不可不慎,苟无胎动、胎痛,泻痢、风寒外邪,不可轻易服药。 
《便产须知》曰∶勿乱服药,勿过饮酒,勿妄针灸,勿向非常地便,勿举重、登高、涉险,勿恣欲行房。 
心有大惊,犯之难产,子必癫痫。勿多睡卧,时时行步,勿劳力过度,使肾气不足,生子 
解颅。衣勿太温,食勿太饱,若脾胃不和,荣卫虚怯,子必羸瘦多病。 
如犯修造动土,犯其土气,令子破形殒命。刀犯者,形必伤;泥犯者,窍必塞;打击者,色青黯;系缚者,相拘挛。 
若有此等,验如影响,切宜避之。《经》曰∶何以知怀子之且生?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身有病者,经闭也。经闭 
之脉,尺中来而断绝,无邪脉,则尺中之脉和匀而无病,尚未变化,二月则精气正变,其气垂蒸冲胃而为恶阻,至 
三四月则恶阴少止,脉甚滑疾,盖男女正成形质,其气沿未定也。至五六月以后,形质已定,男女既分,及八九十月, 
血气流通,故其脉平和,而如无娠,非医者, 
深明脉理,病者肯明其故,难以诊而知也。《脉诀》云,滑疾不散,胎三月,但疾不散 
五月,母至六月后,则疾速亦无矣。然有始终,洪数不变者,其气甚盛,不可一例拘也。 
《经》曰∶妇人足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又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足少阴肾 
脉也。动者,如豆厥厥动摇也。阴,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尺脉搏击,与寸脉殊 
别。则有孕之兆也。 
女人以血为本,血旺是为本足,气旺则血反衰,故女人以血胜气者为贵,少阴动甚 
者,手少阴之脉也。心主血,动甚则血旺,血旺易胎,故云有子,即《内经》所谓妇人 
手少阴脉动甚,妊子是也。尺脉者,左尺足少阴肾之脉也。肾为天一之水,主子宫以系 
胞,胎之根蒂也。滑利则不枯涩,有替替含物之象,故妊娠,即《经》所谓阴搏阳别, 
谓之有子,叔和所谓尺中之脉,按之不绝,全义也。即此滑利之脉,应指疾而不散,滑 
为血液,疾而不散,乃血液敛结之象,是为有胎三月。若但疾而不散,是从虚渐实, 
血液坚凝,转成形体,故不滑,此妊娠五月之脉也。 
崔紫虚曰∶阴搏于下,阳别于上,血气和调,有子之象,手之少阴,其脉动甚,尺 
不绝,此为有孕,少阴属心,心主血脉,肾为胞门,脉应乎尺,或寸脉微,关滑尺数, 
往来流利,如雀之啄,或诊三部浮沉一止,或平而虚,当问月水。妇人有病而无邪脉, 
此孕非病,所以不月。有病者,言经闭也。无邪脉者,尺脉和匀也,王叔和曰∶妇人妊 
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生二子。又曰∶左脉尺内偏大为 
男,右尺内偏大为女,左右俱大,产二子。大者,如实状也,即阴搏阳别之义。尺脉实 
大,与寸脉殊别,但分男左女右也。又曰∶左脉沉实为男,右脉浮大为女。张景岳曰∶ 
以左右分阴阳,则左为阳,右为阴,以尺 
寸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脉体分阴阳,则鼓搏沉实为阳,虚弱浮涩为阴,诸阳 
实者为男,诸阴虚者为女,为一定之论。阳气聚面,男子面重,胎必伏;阴气聚背,女 
子背重,胎必仰,故溺死者亦然。 
《难经》云∶肾有两,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则知命门, 
即胞门,而子宫属焉。然肾有左右之别,而子宫无左右之分。今丹溪云∶男受胎在左子 
宫,女受胎在右子宫,是妇人胞门有两子宫矣。似属凿空无据,但当云气血护胎,而盛 
于左,故脉左大左疾则为男,气血护胎,而盛于右,故脉右大、右疾则为女。若云盛于 
左子宫为男,盛于右子宫为女。假如品胎骈胎,则子宫亦有累累耶? 
《举要》云∶男女之别,以左右取,左疾为男,右疾为女,沉实在左,浮大在右, 
左男右女,可以预剖,盖左脉疾胜于右是为男孕,以男属阳居左,胎气钟于阳故左胜, 
右脉疾胜于左是为女孕,以女属阴居右胎,气钟于阴,故右胜也。更又视其腹如箕为女 
胎,腹如釜为男胎,盖男女孕于胞中,女面母腹,则足膝抵腹,下大上小,故如箕,男 
面背母,则背脊抵腹,其形正圆,故如釜也。且胎有男女,而成有迟速,男动在三 
月,阳性早也。女动在五月,阴性迟也。又有云∶三月五月动者,多男;四月六月动 
者,多女,是奇偶之数也。 
杨仁斋曰∶叔和以左手太阳浮大为女,右手太阴沉细为男。元实以右手浮大为女, 
左手沉实为男,较是二说,不无抵悟。然即《脉经》本旨而详之,又有若异而实同者。 
《经》曰∶左手沉实为男,右手浮大为女。又曰∶左右手俱浮大者,生二女,俱沉实 
者,生二男,元宾之所主者此也,《经》曰∶左手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