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1注大乘入愣伽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證真心自性。是諸法藏。從本已來。具足無量性功德故。無二我執。離五見垢。唯佛與佛乃能證知。第二一偈讚請佛入城。上三句如次讚三身。第四一句正請。第三一偈敘昔佛菩薩皆曾住此城。世尊亦應爾。我等願聽法

爾時羅婆那楞伽王(至)復以歌聲而說頌言世尊於七日住摩竭海中(至)唯願哀迹堋r羅婆那王。上以樂音讚請佛。此復以歌聲說偈請佛者。表情無情同也。對佛稱已名。我是羅剎王十首羅婆那者。謂羅剎王。表諸眾生根本無明郎主也。十首表利鈍十使由無明生。是一切塵勞煩惱之首也。願佛攝受我所有諸眾生。我宮殿彩女。乃至身給侍。唯願哀迹艿取H缃涀悦鳌4笠饧幢砟苓_無明實性即是佛性。內外塵勞。一切煩惱。自然隨順正遍知覺。故云給侍迹芤病Q砸远歼邋纫艏坝麈敦菽钦摺N匆娬g。摩訶衍者。此云大乘

爾時世尊聞是語已(至)作是語已默然而住 佛語夜叉王。許受彼請。故默然而住

時羅婆那王即以所乘妙花宮殿(至)甚深之法 言佛及諸菩薩。受供養已。各為略說甚深法要

時羅婆那王并其眷屬(至)而勸請言我今請大士奉問於世尊(至)一切諸過失 彼王復供養大慧菩薩。請為我等及諸菩薩。奉問如來自證智法。離諸過失。入佛智地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至)皆於空中耄Ф滑F 言如來以神通力。復於彼山。化現如上依正重重無盡境界。乃至空中耄Ф滑F。一如華嚴會中。彌勒彈指。樓閣門開。善財入已。見彼莊嚴大樓閣中。而有無盡百千樓閣。廣大莊嚴。亦復如是。彼無盡百千樓閣中。一一各有無盡百千樓閣。一一樓閣前。各有彌勒菩薩。一一彌勒菩薩前。各有善財童子。一一善財童子。皆悉合掌在彌勒前。乃至從三昧起。忽然不見。此二皆表超情離見。廣大自在。無障礙法界也。即諸佛與眾生交徹。淨土與穢土融通。法法皆更互莊嚴。塵塵悉遍含法界。相入相即。無盡重重。令其悟修圓明證入矣

羅婆那王唯自見身(至)為如煙焰旋火輪耶 諸法既耄А@阗ね跷ㄒ娮陨怼W”緦m中。此明不離當處也。作是思惟。即起尋伺觀也。諦觀諸法。誰說誰聽。為是何物。覓諸法相。了不可得

復更思惟一切諸法(至)不起分別是則能見 復更思惟。正念觀察。得如實觀。了諸法性。無能無所。無見無聞。是名真實見也

時楞伽王尋即開悟(至)入如來藏趣於佛地 此明夜叉王。由如實觀。尋即開悟。證唯自心。住無分別智也。所謂得如實見。不隨他悟者。言迷悟多岐。亦無別法。迷時迷境為物。悟時了境即心。悟即覺迷。非別有一悟而從外來。故云不隨他悟也。能以自智。善巧觀察。永離臆度邪解者。謂理則頓悟乘悟併消。若作勝解即墮群邪。唯以善巧智觀察。即無勝解之心耳。善達方便巧知諸地上增進相者。謂既如實悟。復達善巧方便。則諸地始終。永無委曲相也。故樂遠離心識妄見。直趣佛地。三相續義。如下廣明

聞虛空中及宮殿內(至)應如是見一切諸法 言夜叉王既開悟。虛空宮殿。為之讚可。言應如是學應如是見。如是者。隨順如實之辭也。許其此學此見皆如實故。諸佛如來見一切法。亦同如是見也。前來既以化境為說法。此復以宮殿為讚可何也。豈非發真歸源。虛空宮殿。自然消殞。色空依正。同一法界。詎能爾也

若異見者則是斷見(至)亦不應住六定等中 此明種種勸其離異見。若異見者。則是斷見。謂若異此如實之見。則為斷滅見也。汝應永離心意意識。應勤觀察一切諸法者。言自證法。非心意識境界。故當遠離之。勤觀察者。當如理觀察一切法性也。應修內行者。當潛行密用也。莫著外見者。即下所謂二乘外道句義境界也。圍陀諸見者。即外道婆羅門。遵奉梵天所說四圍陀書。可十萬偈。咸口相傳。不書皮貝。亦不應住六定等中者。即外道異計。欣厭六行伏惑等定也。如一種外道。計第四禪無想一天為涅槃。而於欲界。修無想定。厭下三禪及於欲界為苦麁障。欣上無想天是淨妙離。故得下三禪及欲界惑伏而不行。命終即生無想異熟。經五百劫。還即墮落流轉生死。如是等六行伏惑邪定。皆不應住耳

若能如是即是如實(至)於性空中亂想分別 言若不著二乘外道諸見。方能如實修行。摧破他論惡見。及捨我執等。能以妙慧轉所依識者。即四智轉八識也。入如來自證地者。言與諸佛同得同證也。善修三昧三摩愕渍摺H链嗽普āR嘣普堋檎ú粊y。能受諸法。淨持簡擇故。又以無境可動。名為正定。無物可受名為正受。三摩愕住4嗽频戎痢檎馨l生正慧等持諸法至勝位故。此法宜善修也。外道執我見有我相及實。求那取著者。求那此云功能。謂外道執有我相。及四大蘊界處。有實功能。取著色聲香味樱ā<岸艘娪惺墶2涣诵钥铡l吨衼y想分別。故勸於此莫生外道取著。及二乘妄想也

楞伽王此法殊勝(至)如是思惟乃是見佛 所謂此法者何法。為自心住無分別法也。殊勝非昧劣法。方能成就自證拢且病l吨T有中受上妙生者。謂能證此殊勝法。必能於諸有中。上品受生。不趣下劣也。所謂破無明翳。滅識波浪者。無明能障蔽慧目。業識波浪。能鼓動心源。此大乘行能破滅之。識性二義者。為外道既執著我見。於異論中。不能演說離見識性法非法義也。汝先見佛如是思惟者。言夜叉王。汝先見佛。能如實思惟此義。乃是真見佛之見也

爾時羅婆那王復作是念(至)如是等事悉無有別 言夜叉王復念願得重見如來。佛即知含當悟深法。復現其身。令所化事如本不異。彼遍一切。無盡重重。時十首王。自見其身。遍諸佛前。悉有大慧。夜叉圍遶。說自覺拢撬C之法。亦見一切佛剎。如是等事。與前無別

爾時世尊普觀眾會(至)楞伽山頂欣然大笑 此明如來普觀眾會。欲為說法。言慧眼非以肉眼者。為肉眼礙而非通故。不能普觀。故以慧眼觀之。於其眉間髀茫i及以肩臂德字之中。一一毛孔皆放光明者。如來凡放光必表法。非苟然也。今此會。眉間七處俱放光明。豈非表圓明中道。離遍計依他。成就眾德乎。時虛空中釋梵諸天。遙見如來坐如妙高楞伽山頂。欣然大笑。笑非無所以也

爾時諸菩薩及諸天眾(至)觀羅婆那念如實法 是時菩薩及諸天眾。咸念如來何因緣故。欣然而笑。身放光明。入三昧樂。周旋迴顧。觀夜叉王。疑必有以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及諸外道皆不能測 言大慧知菩薩眾會之心。及觀未來一切眾生迷惑執取。為斷彼疑。而問於佛。佛嘆善哉。為利自他。能起是問。謂夜叉王。曾問過去諸佛是二種義。今亦欲問。未來亦爾。二乘外道。所不能測。既已曾問。今復欲問。未來亦爾。於是二義。果詹恢

爾時如來知楞伽王(至)梵釋天等所未曾見 明是時如來知楞伽王欲請問。告其速問。欲解釋滿其願。言善知諸地者。即知初地乃至不動善慧法雲及佛地也。修習對治證真實義者。即於諸地加功用行。治所治障不遭邪路也。於大寶蓮花宮中。三昧水灌其頂者。謂行與佛同。為法王子入灌頂住也。佛復教其起一平等行。及無量差別行。定當得如上所說境界。唯汝楞伽王親證所能得之。非二乘外道釋梵所能見也

爾時楞伽王蒙佛許已(至)汝應問我當為汝說 言楞伽王蒙聽許。即化粧嚴供具。所謂種種華香幢幡幰蓋瓔珞。即莊嚴諸具。幰即帳屬也。又化欲界所有。及過天龍等世間諸佛國土。所有樂器。以為供養。表其敬法也。復於虛空中。雨諸供養。從空而下。表其請法謙下恭敬也。言過去如來已為我說者。明三世如來同一法也。世尊。變化如來所說二義。非根本佛說者。謂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故欲世尊根本佛為說也。世尊告言。當為說二義也

時夜叉王更著種種(至)法性如是云何可捨 此正問如來法與非法二義。云何可捨也。前以莊嚴具供養。此復以莊嚴具。嚴身何也。此表進問威儀不敢輕易。餘義經文自明

爾時佛告楞伽王言(至)無量差別外法如是 此正答前問。如來先舉瓶等無常。及焰火性種子生芽三喻以明法與非法差別之相。使其易明

內法亦然謂無為緣(至)當知悉是相分別故 此舉三內法合前喻。以無明為緣。合前瓶喻。以諸識。合火性喻。以修觀行。合種子喻。然瓶以造作為義。由無明緣。能造根身器界種種不同。火以熏變為義。由諸識。能熏變一切染淨諸法差別。種子以發生為義。由修觀行。自智發生。亦復見有差別之相。如是法喻。各有以也。是三法總明二義。悉是相分別故

楞伽王何者是法(至)汝先所問我已說竟 上正答法與非法二義。如經自明。金剛經無著釋論即云。法尚應捨者。實相生故。何況非法者。理不應故。亦皆破其有無情見令自證入。如大香象敚捻鎖自在而去耳。言毘闵崮钦摺4嗽朴^。舉觀必同修止。止者梵音奢摩他。偏圓諸教。釋義不同。大意謂一念稱理。攝散歸寂曰止。寂而常照曰觀。起信論以此二行。合為一門。共相助成。不相捨離。若止觀不俱。則無能入菩提之道。深密經云。眾生被相俊<盀辂重俊R谛拗褂^。乃爾得解脫。故天台以止觀慈悲。導身口意業及誓願。為安樂行。是皆以止觀為能修。萬善為所修也。深密楞嚴涅槃等經。瑜伽起信止觀等論。廣明其義

楞伽王汝言我於過去(至)以如來藏而為境界 此言如來復為夜叉王徵破種種妄分別見。使其離念寂滅發生正見。言楞伽王。汝言我於過去諸如來所。已問是義。彼諸如來已為我說。汝言過去但是分別。未來亦然。我亦同彼。彼諸佛法皆離分別。乃至為令眾生得安樂故者。此明過現未來三無差別也。如來以智為身。不可以我人眾生相分別乃至離能所分別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