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来后,艾青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又作了认真修改,完稿于4月23日。这是当时在延安有相当影响的一篇文艺评论。(参见《漫议四十年前的诗歌运动》,艾青发言,载《诗刊》1982年5月号,又见杨匡汉、杨匡满《艾青传论》第162~163页)在这篇论文中,艾青特别强调:“在为人民大众谋福利、为大多数的劳苦的人类而奋斗的,这崇高的目的上,文艺和政治,是殊途同归的。但文艺并不就是政治的附庸物,或者是政治的留声机和播音器。文艺和政治的高度的结合,表现在文艺作品的高度的真实性上。愈是具有高度的真实性的文艺作品,愈是和一定时代的进步的政治方向一致。因为愈是具有高度的真实性的文艺作品,就愈加明显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现实。”
  延安文艺整风以后,文艺创作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秧歌剧这一大众化的文艺样式,在陕甘宁边区十分活跃和普及,许多专业的文艺工作者也投身其间。在这种情况下,便有必要对秧歌剧从形式上、理论上进行总结。
  这时,艾青在中央党校担任了秧歌队副队长。队长是中央党校的副教务长刘芝明,周而复、朱丹都是秧歌队队员。秧歌队搞得很活跃,演出了周而复写的《牛永贵受伤》等节目,受到群众的欢迎。艾青还在延安的新市场附近和青化砭等地,兴致极浓地观看了载歌载舞、粗壮有力、节拍明显,充满劳动者健康和愉快的农民秧歌队的演出,并为其适合现实生活。群众趣味所要求的,富有创造性的形式和手法所倾倒。诗人热情地称赞延安新秧歌剧:“真是一种群众的喜剧。在我们的每个剧里,贯串着人民的觉醒、抬头、斗争和胜利。”艾青在对新秧歌剧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44年5月写了《秧歌剧的形式》。
  该文谈七个问题:(一)群众的新歌舞剧。(二)秧歌剧的表现手法。(三)音乐、歌曲、歌词。(四)舞蹈。(五)化妆、服装、道具。(六)大型剧、小型剧。(七)群众的喜剧。文章说,秧歌剧所以能够很快地发展,主要因为它体现了毛泽东的文艺方向——和群众结合,内容表现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形式为群众所熟悉所欢迎的。它歌颂人民,歌颂劳动,歌颂革命战争。工农兵成了剧中的主角。秧歌剧的表现手法吸收了各种戏剧手法,主要是象征手法和写实手法。象征手法是用手势或别的动作,来形容物体的存在和运动。写实手法要求动作真实,给观众增加真实感和亲切感。总之,从剧本的内容到形式,从秧歌队的组织到演出,都是最富有群众性的东西。
  这篇文章发表前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读后给自己的秘书胡乔木写了前面引述的这封信,对《秧歌剧的形式》表示高度赞赏,称其“可起教本的作用”,还建议印成小册子。该文于1944年6月28日正式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面。毛泽东还在一个晚会上见到艾青时说:你的文章我看了,写得很好,你应该写三十篇。 
102。庆祝你们两位的新写作作风(读丁玲《田保霖》、欧阳山《活在新社会里》)
  [原文]
  (略)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丁玲欧阳山二同志:
  快要天亮了,你们的文章引得我在洗澡后睡觉前一口气读完,我替中国人民庆祝,替你们两位的新写作作风庆祝!合作社会议要我讲一次话,毫无材料,不知从何讲起,除了谢谢你们的文章之外,我还想多知道一点,如果可能的话,今天下午或傍晚拟请你们来我处一叙,不知是否可以?
  敬礼!
  毛泽东
  七月一日早
  ——毛泽东1944年7月1日致丁玲、欧阳山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33页)
  '解析'
  1944年6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了丁玲的新作《田保霖》。这是她参加陕甘宁边区的合作社会议期间写的一篇通讯报道,介绍陕甘宁边区合作社工作中的模范人物田保霖。同日的《解放日报》上还发表了欧阳山的文章《活在新社会里》。毛泽东读了这两篇作品后,心里特别满意,于7月1日凌晨给他们写了上面这封信。
  当天傍晚,丁玲和欧阳山如时赴约。毛泽东还请二人一起吃了晚饭。在交谈中,毛泽东对丁玲说:我一口气读完《田保霖》,很高兴。这是你写工农兵的开始,希望你继续写下去。为你走上新的文学道路庆祝。后来,毛泽东在边区高干会议、在边区合作社会议上都提到《田保霖》和丁玲。陈赓曾转告丁玲:毛主席在高干会议上说,“丁玲现在到工农兵当中去了,《田保霖》写得很好。作家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好文章。”
  毛泽东如此看重《田保霖》,实出于丁玲意外。她在《〈陕北风光〉校后记所感》中便说:这文章(指《田保霖》)我一点也不觉得好,一点也不满意。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再三提到它,说它“很好”呢?
  从丁玲的创作道路来看,《田保霖》确有其重要意义。我们知道,丁玲早在“左联”时期就写了以工农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中篇小说《水》以及《奔》和《田家冲》等。《母亲》里面也写了农村。出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工人农民,无论作者怎样写了他们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他们阶级意识的开始觉醒,以及他们的挣扎和抗争,但他们还是受苦受难者。而《田保霖》写的人物,却是边区合作社中的模范,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人物。这篇作品,写了田保霖由一个受过教会宣传的买卖人成为边区劳动英雄的过程,歌颂了“他踏上新的道路,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靖边而工作”的革命精神,田保霖的成长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他由抱定“不出头不管事”主意,到觉得人应该像共产党员一样活着,“做公益事情”,从而主动办起合作社,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是县委书记惠中权对他进行团结、帮助、教育的结果。而他的合作社的发展,又反映了边区人民的新生活。同《田保霖》一样描写边区劳动模范、反映边区新生活的,还有《三日杂记》、《袁广发》和《记砖窑湾骡马大会》等。丁玲对这些作品的艺术成就并不怎么满意,但她说:在写了《田保霖》、《记砖窑湾骡马大会》等几篇之后,“我已经不单是为完成任务而写作,而是带着对人物对生活的浓厚的感情来写作,同时我已经有意识地在写这种短文时来练习我的文字和风格了”(《〈陕北风光〉校后记所感》)。这些作品的语言文字是朴素的,基本上是民族化群众化的,风格也是健康、明朗的。田保霖、袁广发等新的工农人物形象,不仅不同子《水》、《奔》和《田家冲》里面的工人农民,而且也有别于陈老太婆(《新的信念》)和贞贞(《我在霞村的时候》)那种肉体和精神都带有创伤的农民。
  “写工农兵”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出现的新概念。它的精义并不止于题材上“写工农兵”的生活,更主要的是歌颂他们的新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丁玲写出《田保霖》这样的作品,算是得了真谛。毛泽东夸《田保霖》写得很好,说它是丁玲“写工农兵”的开始,大概也是从这个意义上去肯定的。 
103。你的文章,现在更好了(读肖三《第一步》)
  [原文]
  感情上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没有这点,无产阶级的文学就难以迈进。文艺工作者们通过与英雄模范的接触,“发生了很好的感情”,下决心去接近工农兵群众,为他们服务具体的工具就是笔。在这次会上,文艺工作者与工农兵交朋友,这是前所未有的收获。
  无论在前线作战,或在后方生产、工作的英雄和模范都是大写的“人”中间最大写的人,是我们世界足以骄做与自豪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文艺工作者,能不看见他们,尊敬他们,心爱他们吗?让我们继续用各种形式写他们,歌唱他们,雕塑他们,在文字上,在舞台上或广场上,在歌曲里,在画面上再现他们吧!
  ——摘自肖三《第一步》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肖三同志:
  你的《第一步》,写得很好。你的态度,大不同于初到延安那几年了,文章诚实,恳切,生动有力。当然,从前你的文章也是好的,但是现在更好了,我读这些文章,很得益处。
  为着使延安文艺工作同志们多参加群众性的集会,须关照高岗、贾拓夫、谭政、罗迈、李富春、彭真几位同志,遇有这类会议不要忘记组织文艺同志们去参加。此事请你访他们去谈谈,我有机会也将告诉他们。今年全边区性的大会少开,但地方性的,延市、延安县和延属分区的,必有许多,同县、市、分区的负责同志及宣传部讲通此事,也很必要,可否也请你去谈一下?
  同志的敬礼!
  毛泽东
  二月二十二日
  ——毛泽东1945年2月22日致肖三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58页)
  [解析]
  1939年,诗人肖三(1896—1983)从苏联回国到延安,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编译部主任。青年时代,他和毛泽东是同学,相交甚深。后长期在国外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到延安后同毛泽东谈论文艺问题较多。
  1939年5月12日晚,肖三如约去看望毛泽东,谈到诗歌时,肖三把自己的一本诗稿送给毛泽东看。6月17日,毛泽东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信,这封信编入《毛泽东书信选集》。
  子暲同志:
  (一)大作看了,感觉在战斗,现在需要战斗的作品,现在的生活也全部是战斗,盼望你更多作些。
  (二)高尔基晚会如无故障当来参加,惟这几天较忙一些。
  (三)马,待查问一下看,这事倒不很容易。如你在边区范围
  内行动,那我可以拿我的马给你用一下;如往外边,就得另想法了。
  敬复。
  毛泽东
  六月十七日
  这部诗稿的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