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瑜伽师地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何名乘施设建立。谓声闻乘及独觉乘无上大乘。如是三种一一各由七种行相施设建立。是名为乘施设建立。初声闻乘七行相者。一于四圣谛无颠倒慧。二此慧所依。三此慧所缘。四此慧伴类。五此慧作业。六此慧资粮。七此慧得果。当知由此七种行相施设建立。诸声闻乘无不周备。如声闻乘七种行相施设建立。其独觉乘当知亦尔。无上大乘七行相者。一缘离言说事一切法中所有真如无分别平等性出离慧。二此慧所依。三此慧所缘。四此慧伴类。五此慧作业。六此慧资粮。七此慧得果。当知由此七种行相施设建立。无上大乘无不周备



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及诸菩萨所有无倒施设建立。若曾所作若当所作若今所作。一切皆由如是四事。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又诸菩萨为得四种如实遍知。于一切法起四寻思。何等为四。一名寻思。二事寻思。三自性假立寻思。四差别假立寻思。如是四种若广分别应知如前真实义品



又诸菩萨略有四种。于一切法如实遍知。一名寻思所引如实遍知。二事寻思所引如实遍知。三自性假立寻思所引如实遍知。四差别假立寻思所引如实遍知。如是四种若广分别。应知如前真实义品



又诸菩萨于五无量。能起一切善巧作用。何等为五。一有情界无量。二世界无量。三法界无量。四所调伏界无量。五调伏方便界无量。云何有情界无量。谓六十四诸有情众名有情界。如前意地已具条列。若依相续差别无边。云何世界无量。谓于十方无量世界无量名号各各差别。如此世界名曰索诃。此界梵王名索诃主。如是一切皆当了知。云何法界无量。谓善不善无记诸法。如是等类差别道理。应知无量。云何所调伏界无量。谓或有一种所调伏界。一切有情可调伏者同一类故。或有二种所调伏界。一具缚。二不具缚。或有三种所调伏界。一钝根。二中根。三利根。或有四种所调伏界。一刹帝利。二婆罗门。三吠舍。四戍达罗。或有五种所调伏界。一贪行。二嗔行。三痴行。四慢行。五寻思行。或有六种所调伏界。一在家。二出家。三未成熟。四已成熟。五未解脱。六已解脱。或有七种所调伏界。一轻毁。二中庸。三广显智。四略开智。五现所调伏。六当所调伏。七缘引调伏谓遇如是如是缘。即如是如是转变。或有八种所调伏界。谓八部众。从刹帝利乃至梵众。或有九种所调伏界。一如来所化。二声闻独觉所化。三菩萨所化。四难调伏。五易调伏。六软语调伏。七诃摈调伏。八远调伏。九近调伏。或有十种所调伏界。一那落迦。二傍生。三琰摩世界。四欲界天人。五中有。六有色。七无色。八有想。九无想。十非想。非非想。如是略说品类差别有五十五。若依相续差别道理。当知无量。问有情界无量。所调伏界无量。有何差别。答一切有情若住种性不住种性。无有差别。总名有情界无量。唯住种性彼彼位转。乃得名为所调伏界无量。云何调伏方便界无量。谓如前说。当知此中亦有无量品类差别



问何故总说此五无量如是次第。答以诸菩萨专精修习饶益有情。是故最初说有情界无量。是诸有情依于处所可得受化。是故第二说世界无量。是诸有情在彼彼界由种种法。或染或净差别可得。是故第三说法界无量。即观如是有情界中。有诸有情有所堪任有大势力。堪能究竟解脱众苦。是故第四说所调伏界无量。要由如是方便善巧。令诸有情究竟解脱。是故第五说调伏方便界无量。是故说言菩萨于此五种无量。能起一切善巧作用



诸佛菩萨为诸有情宣说正法。当知有五大果胜利。何等为五。一者一类有情闻佛菩萨说正法时。远尘离垢。于诸法中法眼生起。二者一类有情闻佛菩萨说正法时。得尽诸漏。三者一类有情闻佛菩萨说正法时。便于无上正等菩提发正愿心。四者一类有情闻佛菩萨说正法时。证得菩萨最胜法忍。五者一类有情闻佛菩萨说正法已。受持读诵修习正行。展转方便令正法眼久住不灭。如是五种。当知名为诸佛菩萨所说正法大果胜利。



诸菩萨乘与七大性共相应故说名大乘。何等为七。一者法大性。谓十二分教中菩萨藏。摄方广之教。二者发心大性。谓有一类于其无上正等菩提发正愿心。三者胜解大性。谓有一类于法大性生胜信解。四者增上意乐大性。谓有一类已过胜解行地。证入净胜意乐地。五者资粮大性。谓福德资粮智慧资粮。修习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六者时大性。谓经于三无数大劫。方证无上正等菩提。七者圆证大性。谓即所证无上菩提。由此圆证菩提自体。比余圆证功德自体。尚无与等。何况得有若过若增。当知此中若法大性若发心大性。若胜解大性若增上意乐大性。若资粮大性若时大性。如是六种。皆是圆证大性之因。圆证大性。是前六种大性之果



有八种法能具足摄一切大乘。一者菩萨藏教。二者即于如是菩萨藏中。显示诸法真实义教。三者即于如是菩萨藏中。显示一切诸佛菩萨不可思议最胜广大威力之教四者于上所说如理听闻。五者如理思为先。趣胜意乐。六者趣胜意乐为先。入修行相。七者入修行相为先修果成满。八者即由如是修果成满究竟出离



如是菩萨勤修学已。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何等菩萨勤修学已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当知菩萨略有十种。一住种性。二已趣入。三未净意乐。四已净意乐。五未成熟。六已成熟。七未堕决定。八已堕决定。九一生所系。十住最后有。此中即住种性菩萨发心修学。名已趣入。即已趣入。乃至未入净意乐地。名未净意乐。若已得入名已净意乐。即净意乐。乃至未入到究竟地。名未成熟。若已得入名已成熟。未成熟中乃至未得入决定地决定行地。名未决定。若已得入名已决定。已成熟中复有二种。一者一生所系。谓此生无间当证无上正等菩提。二住最后有。谓即住此生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如是如说从初种性。广说乃至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十种菩萨于菩萨学能正修学。此上更无能正修学。若于中学若如是学。非如所说诸菩萨。上更有菩萨于菩萨学能正修学



如是所说。一切菩萨当知复有如是等类无有差别随德假名。所谓名为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成就觉慧最上照明最胜真子最胜任持普能降伏最胜萌芽。亦名勇健亦名最圣。亦名商主亦名大称。亦名怜愍亦名大福。亦名自在亦名法师。如是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无边菩萨。当知乃有内德。各别无量无边假立想号。若诸菩萨现前自称我是菩萨。于菩萨学不正修行。当知是名相似菩萨。非真菩萨。若诸菩萨现前自称我是菩萨。于菩萨学能正修行当知是名真实菩萨










                    瑜伽师地论





                  云何真实诸菩萨相。嗢拖南曰



 真实诸菩萨  五种相应知



 自性依处果  次第摄五转 



谓诸菩萨有五真实菩萨之相。若成就者堕菩萨数。何等为五。一者哀愍。二者爱语。三者勇猛。四者舒手惠施。五者能解甚深义理密意。如是五法。当知一一各有五转。一者自性。二者依处。三者果利。四者次第。五者相摄。



应知此中哀愍自性略有二种。一在意乐。二在正行。在意乐者。谓诸菩萨于诸有情。利益意乐安乐意乐。是名哀愍。在正行者。谓诸菩萨于诸有情。如所意乐随力随能身语饶益。是名哀愍。爱语自性。谓如前说。若慰喻语若庆悦语若胜益语。当知如前摄事品说。勇猛自性。谓诸菩萨刚决坚固。无所怯劣有大势力。若诸菩萨广大施性无染施性。是名舒手惠施自性。若诸菩萨四无碍解。及即于彼无倒引发正加行智。是名能解甚深义理密意自性



当知菩萨哀愍依处略有五种。何等为五。一有苦有情。二恶行有情。三放逸有情。四邪行有情。五烦恼随眠有情。那落迦等所有有情。皆为苦受连绵相续逼切而转。如是名为有苦有情。或复有情虽非定苦。而多现行诸身恶行诸语恶行诸意恶行。于诸恶中喜乐安住。所谓屠养羊猪鸡等不律仪辈。如是名为恶行有情。或复有情虽非定苦及行恶行。而于诸欲耽着受用常乐安住。种种俳优歌舞笑睇以自娱乐。所谓一类受欲尘者。如是名为放逸有情。或复有情虽非定苦行恶放逸。而依妄见修行种种苦解脱行。谓舍诸欲。于恶说法毗柰耶中而出家者。如是名为邪行有情。或复有情虽非定苦广说乃至非修邪行。而或具缚或不具缚。为诸烦恼之所随眠。谓正修行贤善异生及诸有学。是名烦恼随眠有情。是名菩萨所有哀愍五种依处。由此依处由此所缘哀愍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当知菩萨爱语依处亦有五种。何等为五。一正言论语。二正庆悦语。三正安慰语。四正广恣语。五如理说语。如是广辩应知如前摄事品说。是名菩萨所有爱语五种依处。由此依处由此所缘爱语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当知菩萨勇猛依处亦有五种。何等为五。谓即如前菩提分品所说菩萨坚力持性五种依处。当知此是菩萨勇猛五种依处。由此依处由此所缘勇猛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当知菩萨舒手惠施亦五依处。何等为五。一数数惠施。二欢喜惠施。三殷重惠施。四无染惠施。五无依惠施。如是五种。如前施品广辨。应知由此依处由此所缘。菩萨舒手惠施而转。除此无有若过若增。当知菩萨能解甚深义理密意亦五依处。何等为五。谓于如来所说契经。随顺甚深甚深显现。空性相应缘性缘起。应知是名第一依处。于毗奈耶毁犯善巧。还净善巧。当知是名第二依处。于摩怛理迦。施设建立无倒法相。当知是名第三依处。能正显除意趣难解诸法相义。当知是名第四依处。于一切法法义释词品类差别。当知是名第五依处由此依处由此所缘。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