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瑜伽师地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绷恕6涣旖狻U锹壅摺G鬃匝菟涤纱酥两獭R嗖涣旖狻J枪视诖四芮胛收摺2挥τ胙浴:笏闹终摺N揭磺行薪允俏蕹!R磺兄罘ń晕抻形摇R磺猩圆豢衫帧>徊痪灰抵瘴奘Щ怠J且幌蚣恰9仕荚煲档笔苡诳唷4朔且幌颉;竦糜谏帷S谙址ㄖ卸ò隳鶚劇R喾且幌颉H粲形恃栽熳饕狄淹迫げ弧SΨ蹿翟迫晡屎我怠H粲形恃孕尴暗酪训媚鶚劜弧SΨ蹿翟迫晡屎蔚馈N鞘兰洹N鍪兰洹V眉锹壅摺N揭酪磺兴屑ぁH缡撬闹终鹞收摺C颇芗恰S捎胙浴S氪讼辔ァ2挥τ胙



复次诸佛如来有二记别。一共外道。二者不共。共外道者。记诸弟子当生处等。言不共者。终不记别。有生者。等有二识火炽然所依。一微细爱。二粗名色。欲色二界爱所生识名色为依。爱若止息乃至寿量其识相续随转而住。若无色界爱所生识。但缘其名而得住立。爱若断灭乃至寿量其识相续随转而住。又于色界此爱为依生中有识。即爱为依令于中有般涅槃者暂尔安住。此爱若断即于尔时其识谢灭。复有二种意所生身。一者色界意所生身。二无色界意所生身。谓由定地意门方便。而能集成。二生身故。又诸如来略有二种善避他论。一者能避定不应记作不定论。二者能避决定应记作不定论。如说喜乐色等义别如是。喜乐取等义别应知亦尔










                    瑜伽师地论





                  如是已说缘起食谛界择摄。菩提分法择摄。我今当说。总嗢拖南曰



 念住与正断  神足及根力



 觉道支息念  学证净为后 



别嗢拖南曰



 沙门沙门义  喜乐一切法



 梵行数取趣  超二染为后 



依四念住修习增上。由四因缘。应知内法有沙门道。及有究竟。外法决定无沙门道。亦无究竟。当知他论诸沙门道及以究竟。一切皆空。云何名为四种因缘。一者依止四处得四证智故。二者解脱四种外随烦恼故。三者内法弟子与外道弟子不同品类故。四者内法大师与外道师不同品类故。云何名为内法沙门。谓诸沙门略有四种。一者胜道沙门。二者论道沙门。三者命道沙门。四者污道沙门。是四沙门若略若广。如声闻地已辩其相。内法道者。云何为道。谓八支圣道。若处施设八支圣道。是处施设污道。为后四种沙门。若有其道自行邪行。非生道器。由是因缘。容有污道。是故外法尚无污道。况得有余。内法究竟者。云何究竟。谓断诸取。诸取断已。当来毕竟无复相续。云何名为依止四处。云何复名得四证智。谓四处者。一三结永断苏息处。二无退堕法势力处。三定趣菩提种类处。四极七反有随行处。依此四处。于佛法僧及于净戒。得证净智。云何名为解脱四种外随烦恼。一者解脱现法外随烦恼。二者解脱后法外随烦恼。三者解脱展转互相违戾所作外随烦恼。四者解脱于诸圣谛不能宣说。不能觉悟。所作外随烦恼。当知此中诸外道类阙念住故。其念忘失不正知住。领纳诸受或乐或苦或非苦乐。于乐起染。于苦起恚。于非苦乐发起愚痴。如是名为第一现法外随烦恼。彼由如是染恚痴故。以受为缘生后有爱。以爱为缘发生诸取。有爱取故以取为缘成办于有。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积集增长。如是名为第二后法外随烦恼。又诸外道萨迦耶见以为根本种种见趣意各别故。彼此展转互相违戾。是名第三外随烦恼。又诸外道遍于一切四圣谛中。尚无有能施设其教。况当觉悟。是故彼于自师宗智虽得增上。而实无知堕无明趣。是名第四外随烦恼。住内法者于是一切皆能解脱。云何内法弟子与外道弟子不同品类。谓外道弟子或堕有见常边。或堕无见断边。长夜积集。深起藏护。由闻亲近。由思染着。由修染着。内法弟子行处中行远离二边。云何内法大师与外道师不同品类。谓外道师于一切取。虽同宣说断遍知论。而于诸取不能施设正断遍知。由彼本契出家舍欲故。于欲取立断遍知。非于自见自戒我语。若有与他诸余沙门婆罗门等。见不同分。戒禁同分。彼于见取亦能随分立断遍知。非于戒禁我语二取。若有戒禁亦不同分。于戒禁取亦能随分立断遍知。其我语取于一切时。一切外道悉皆共有。是故外道于自于他。我语取中。皆不施设断遍知论。又彼虽能分舍诸取。而于当来还复能取。未永断故。如是外道于诸取中未全断故。未永断故。不得究竟。内法大师当知一切与上相违。如是应知内法大师与外道师不同品类。



复次依四念住修习增上。略由三处三地三种补特伽罗。当知普摄诸沙门义。云何三处。一境。二智。三证。云何三地。一正加行摄异生地。二有学地。三无学地。云何三种补特伽罗。一正加行异生补特伽罗。二有学补特伽罗。三无学补特伽罗。云何名境。谓地等六界与六触处为所依体。此六触处与十八意行为所依体。十八意行能杂染心。云何名智。谓心清净增上慧依处。云何名证。谓即慧依处增上。若谛依处。若舍依处。若寂依处。云何慧依处。谓慧为依处于正加行异生地中。正修善法为因缘故。能无放逸入有学地。若慧为依处证阿罗汉。无学地中得尽智故。如实了知我生尽等。若学无学出世智后诸世间慧。云何谛依处。谓已获得八支圣道。断诸烦恼。由此依处当来众苦毕竟不生。由此毕竟无忘失故。名谛依处。云何舍依处。谓断彼事。由此依处。于已断事。无杂染行。现法乐住。云何寂依处。谓为断灭所余结事。方便勤修。如已得道此为依处。于所余结及所余事。能舍无余。如是一切。以要而言。为欲得证故。修其智。既得证已便获圣道及圣道果。果有二种。谓烦恼断及与事断。此中一种证所未证。第二依处舍未来苦。第三依处能随习近现法乐住。第四依处断未圆满能令圆满。齐尔所处。诸瑜伽师。于所应作皆得究竟。谓于未证由初能证。于未来苦第二能舍。于现法乐第三能住。于上断灭所未圆满。第四能满。如是一切由四依处应当了知。此中先所获得圣道名寂静道。为断上位烦恼事故。正修习时。于其事断倍趣增益。于烦恼断防未得退。此中云何由智观察所知境界。证所应证。谓正加行异生地中。正行异生补特伽罗。由内外别观察五界。于所有身住循身观。谓心解脱及慧解脱为增上故。彼起如是如理加行。于诸界中住唯界想观。唯有界都无有我。依思择力。于诸色界已远离贪。而于所缘犹未能断。于未来世不希望故。于现在世不耽着故。名已离贪。未能永害彼随眠故。名于所缘犹未能断。彼于其贪已远离故。由心解脱。为增上力远离贪故。心得清净。而于所缘未能断故。有余上位应更修治。从此已后。于六触处所摄境界。无倒观察。于诸受中住循受观。彼如前说。依思择力。于诸受界。亦远离贪。历观缘生无常性故。即如前说。而于所缘犹未能断。彼于无明已远离故。由慧解脱。为增上力。依诸明触所生如理作意相应所有善受。于一切受所生杂染厌舍而住。由于无明触所生受为缘起贪已远离故。名得清净。而于随眠未永断故。有余上位应更修治。从此已后于十八意行无倒观察。俱于心法同时安住循心法观。彼作是思。此十八意行最第一者。谓诸所有寂静解脱。超过诸色在于无色。于能顺舍起诸意行。复作是思。若我依此胜妙意行。于清净舍若定。若生耽着系忆。因此我心便成杂染。如是知已舍而不忆。是名于心住循心观。复于诸处观无常性。是名于法住循法观。彼于尔时于三想定及以非想非非想处所有诸行余第一有。已离贪故。名于想界及行界贪。亦得远离。余如前说。如是彼于正加行摄异生地中。净修心已为欲证会。学心解脱。复于一切身受心法。观唯有法都无有我。于一切有深心厌舍不起加行。谓我当有。或我当无。如实了知此中无有有者无者。彼由如是如实知故。渐于见修所断三漏心得解脱。得尽智故。观察一切当来诸受不复流转。此不流转由身灭故。彼于尔时。依诸漏尽所获尽智为最第一。有学异生诸慧依处犹有垢故。今此所得定无垢故。又即此慧于诸烦恼断灭谛中。以寂静行攀缘而住。暂时失念亦不能动。如是所有心慧解脱。不为忘念之所陵杂。如前异生及有学位。以彼尚有忘失法故。谛不圆满。在无学位。于一切时如实性故。其谛圆满。故谛依处成就第一。由能弃舍一切依事故。舍依处成就第一。一切道果所集成故。名善修道。非如异生及诸有学故。寂依处成就第一。问何因缘故。唯在无学四种依处说为第一。非在异生及有学位。答在此位中微细淋漏亦不可知。况有中上。在异生地淋漏弥多。有学位中少可知有。此中何等名为淋漏。应知如前诸动举等说名淋漏。于彼一切皆永断故。趣向圆满牟尼性故。说名牟尼最极寂静。又已永害当来因故。于初中后生老死苦。永止息故。现法行时于诸世法四种贪爱永寂静故。四种嗔恚永寂静故。又于住时不悦諠杂永寂止故



复次依修所有菩提分法圆满增上。由七因缘。当知建立七种正法。何等为七。一闻所成作意所缘故。二思所成及修所成作意所缘故。三即此三种作意加行时差别故。四于受用财遍受用财善通达故。五受用财法于时时间从他得故。六于究竟时内离上慢无失坏故。七亦于他所离增上慢无失坏故。此中依诸止举舍相修习知时。如声闻地及三摩呬多地已辩其相。食饮等义如声闻地应知差别。又于此中受用财者。谓于刹帝利婆罗门长者等众。受用法者谓于沙门众。我应如是行者。谓善护于身。善守诸根。善住正念。应如是住者。谓至门首若不听许则不应入。或得入已若不听许不应自专就座而坐。应如是坐者。谓不应宽纵一切身分。乃至广说。应如是语者。谓五种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