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瑜伽师地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次有诸苾刍。于四念住勤修加行。以世间道离欲界爱。广说乃至。第一有定具足安住。即于此定多生爱味。即于此定生喜足想。不上勤求得所未得。此于圣法毗柰耶中。不名大士。何以故。其心未得善解脱故。与此相违。得名大士



复次有诸苾刍。于身等境精勤安住循身等观。以九行相安住其心。令心内聚。当知此心于奢摩他所治身心惛沉下劣。不得解脱。不解脱故。依此聚心。生起身中诸惛沈性。生起心中诸下劣性。若于念住善安住心。如实了知此所生起随烦恼已。便从内聚还收其心安置在外净妙境相。谓于佛等功德行缘。持心令住。由缘此故发生欢喜。广说乃至。由妙举门于所缘境令心得定。从奢摩他之所对治诸随烦恼而得解脱。从此已后如实了知。于随烦恼心得解脱。为此义故祈愿。于外得此义已还复如前摄心内聚。而不为其诸随烦恼之所恼乱。心内聚已不由祈愿。自然如实了知。于外心得解脱。彼于外缘行相寻思。有所制伏。有其加行难可运转。皆得自在解脱。弃舍安乐而住。已得成办胜奢摩他。如是彼于四种念住善安住心。能正了知前后差别。又应知此补特伽罗。先已修行毗钵舍那。毗钵舍那以为依止。于奢摩他修瑜伽行



复次有诸苾刍。于诸念住勤修加行。毗钵舍那以为依止。于奢摩他乐修观行。彼即应于内奢摩他所摄自心取如是相。谓我今者何所思惟。云何思惟。令奢摩他所摄受心为奢摩他所治身心惛沉下劣之所恼乱。复我今者何所思惟。云何思惟。令奢摩他所摄受心不为彼法之所恼乱。若彼苾刍不取如是自心相貌。但自了知此随烦恼染污心已。便于外缘取净妙相。由是为因。虽能暂时除遣现在现前随惑。然于后时若复如前摄心内聚。还为如是随惑所恼不得静定。如先不取自心相故。由是因缘。为随烦恼数数扰乱。又不能得所欣求义。复为忧愁之所损恼。又经长时不能获得内心寂止。不能获得依奢摩他毗钵舍那为先。清净增上第一正念正知。由不获得内心寂止故。不能得四增上心现法乐住。由不获得增上第一正念正智故。不能得先所未得无上安隐究竟涅槃。与上相违。应知即是一切白品。乃至获得先所未得无上安隐究竟涅槃。此中典厨譬瑜伽。师主即譬于内奢摩他所摄受心。其肴膳味喻执取相。上妙衣食喻于内心奢摩他等。当知黑品喻诸愚夫所有。白品喻诸智者



复次有诸苾刍。于诸念住正勤修习。而是异生或有胜妙可爱境界正现在前。或复独处得诸相状。由失念故。不如理想以为依止。率尔发起猛利贪缠。彼于此缠深心厌耻。谓如自身堕于厄难极鄙秽处。发起猛利思远离心。由如是行。便于彼缠心得解脱。既解脱已心生欢喜。从此已后起猛利厌。猛利厌后得无常想。如见大犁发诸行块。便于圣谛如实现观。以其依止依附涅槃。又即有学观察作意。于胜妙境思惟净相。由未永断贪随眠故。贪缠率尔生起现前。寻复于彼深见过患。为欲断此缠及随眠入无相定。如是能断余未断法。从定起已如实了知一切已断。领受微妙解脱喜乐。如实观见自己。成就大智力故。名为强盛。诸魔罗品其力羸劣



复次修四念住所引功德。当知能感最胜增上究竟果故。名有大果。当知能感最胜增上乐胜利故。名有大利










                    瑜伽师地论





                  复次嗢拖南曰



 邪师住雪山  劝勉系属净



 渐次戒圆满  穗成就为后 



有诸外道。于弟子众自立为师。专求利养。专求恭敬。专求自利。遇缘和合。有族姓子投其出家。因而谓曰。汝之与我先无一切资身众具可共受用。汝应为我往诣他处褒赞我德掩藏我失。我亦为汝行如是事。我等二人迭相依护。当于诸王若与王等。乃至一切大商主边多获利养及以恭敬。若作是言诸外道师。名专自利。然其弟子便发抗言。勿为此见。如是护者未名自护。往恶趣失。若防此失乃名自护。是故汝应如前自护。我亦当自别为余护。我既不能护汝。汝亦不须护我。于此义中。当知弟子是如理语者。是聪慧者。重当来故。应知其师是非理语者。是愚痴者。重现在故。复有杂染触恼于他。由杂染故。不能自护。因此恼他。不名护他。此中如前由亲近等断诸烦恼。名当自护。从此已后由断为因不恼他等。名当护他。应知此中无嗔无害。是无恼义。无缘而起利乐二心。无缘而起慈悲二心。当知如此是哀愍义。由哀愍故。不恼于他。是故当知一切哀愍与彼相违



复次应知雪山喻佛善说法毗柰耶。此中略有三分可得。一无学地。二有学地。三异生地。猿猴喻彼非理作意诸相应心。猎人喻魔。于无学地俱不能行。于有学地乃至不还。唯有非理作意相应猿猴喻心独一能往。非猎人喻魔所能行。于异生地二俱能行。又诸愚夫要观余境。能出余境。追求余境。余境所缚。是故于境不得解脱



复次由于正法听闻受持观察义理。法随法行。如其次第应知劝化安立四义。复有三法。尚能断余一切胜妙淫欲贪缠。况乎鄙劣诸欲贪缠。何等为三。一精进力。二不放逸力。三对治力。由精进力其已生者令不坚住。由余二力。其未生者令不得生。如是行者勤修正行。为欲断除已生恶故。及未生者令不生故



复次于四念住殷重修习。如声闻地应知其相。系属魔者。谓在欲界。此不还果即能超度。系属死者。谓从欲界乃至有顶。此阿罗汉乃能超度。言不清净诸有情者。谓诸异生。言清净者。谓诸有学。言鲜白者。谓诸无学。复有三种证净。未清净者能令清净。已清净者能令鲜白。当知此中。上诸有学说名清净。下诸有学名不清净。彼由修道未清净故。余如前说。



复次修四念住应知略有五种渐次。一信增上力清净出家。二戒律仪。三根律仪。四乐远离。五盖清净。诸在家者虽复数数修诸念住。护得净信。诸盖清净。然阙学处。当知所修不得圆满



复次由三因缘。具戒苾刍当知禁戒净命圆满。云何为三。一所行圆满。二摄取圆满。三受用圆满。所行圆满者。谓从买卖乃至害缚断截挝打揣摩等事。皆悉远离。摄取圆满者。谓于摄取象马等事。乃至摄取生谷等事。皆悉远离。受用圆满者。谓衣仅蔽身食才充腹便生喜足。于余长物非时食等皆悉远离



复次身等四法如四大路。于彼所生非理作意。如邪祈愿稻谷麦穗。于彼所生如理作意。如正祈愿稻谷麦穗。当知欲界是不定地。犹如其皮。色无色界俱是定地。犹如其肉。无明如血。于三界中由三种漏。有淋漏义



复次如先所说所有贪等种种无量恶不善法。由二因缘。若成就者。不能修习四种念住。非是一切泛成就者。云何为二。一有贪等缠现前故。二于此缠不见过故。缠现在前杂染心故。不能修习。虽暂远离性染着故。非无恋故。于能随顺贪等诸法。其心散动。常逐漂沦。种种寻思恒随扰乱。是故不能修习念住。若不尔者诸有其性不深染着。皆应不能修习念住。若如是者无容有能修四念住



复次嗢拖南曰



 勇力修等持  异门神足后 



应知建立四种正断。如声闻地已广分别。此中宣说勇第五句。云何名勇。谓如前说堪能忍受。发勤精进。所生众苦。诸淋漏苦。界不平苦。他粗恶言损恼等事所生众苦。非此因缘退舍修习正断加行故。名为勇



复次应知建立四种神足。如声闻地已广分别。若略说者。由四种力持心令定。是故建立四种神足。云何为四。一净意乐力。二勤务力。三心喜乐力。四正智力。当知此中。由第一力。于三摩地。发生乐欲。为证得故。修习勤务。由第二力。最初住心令其安定。由第三力。已住定心无复散动。不令于外更复飘转。由第四力。观察等持所治烦恼。于断未断如实了知。又于等持入住出相。能善了别。如是复于奢摩他等所有诸相。若奢摩他毗钵舍那诸随烦恼。及随烦恼能对治等。皆如实知。乐等持者。于等持中。但有尔所等持作事。除此更无若过若增



复次由五因缘。当知神足略修习相。一由远离奢摩他品随烦恼故。二由远离毗钵舍那品随烦恼故。三于毗钵舍那品所缘境界系缚心故。四于奢摩他品所缘境界系缚心故。五俱于二品所缘境界系缚心故。应知此中。奢摩他品随烦恼者。谓懈怠俱行欲等。及惛沉睡眠俱行欲等。当知懈怠俱行欲等。是惛沉睡眠俱行欲等所依止性。毗钵舍那品随烦恼者。谓掉举俱行欲等。及妙欲散动俱行欲等。当知掉举俱行欲等。是妙欲散动俱行欲等所依正性。又于此中由懈怠俱行欲等。于奢摩他品。令住杂染。然不能令诸奢摩他皆悉灭没。由惛沉睡眠俱行欲等。于奢摩他品。令住杂染。亦复能令诸奢摩他皆悉灭没。由掉举俱行欲等。于毗钵舍那品。令住杂染。而不能令毗钵舍那一切灭没。妙欲散动俱行欲等。于毗钵舍那品。令住杂染。亦令一切毗钵舍那皆悉灭没。毗钵舍那品所缘境者。谓前后想。此想分别。如声闻地应知其相。奢摩他品所缘境者。谓上下想。此亦如前应知其相。俱品所缘境者。谓光明想。彼于俱品由动摇故。有诸光影俱行心。修又非如欲等与余懈怠相应。说名懈怠俱行。精进亦尔。得有懈怠共相应义。然即精进堕在慢缓。不正发勤精进相续。说名懈怠俱行。又此五相当知总摄一切种修。乐等持者。由此等持速得成满



复次于五解脱处。如其所应当知欲等增上四种三摩地。若有苾刍。依净意乐及猛利欲。为欲证得最胜通慧。从诸如来及佛弟子。殷重恭敬。听闻正法。从闻无间渐次证得胜三摩地。当知是名欲增上三摩地。复有苾刍。如所闻法如所得法。起大功用。发大精进。或正为他宣说开示。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