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志》、《会稽记》、《寿阳记》、《荆州记》、《三巴记》、《蜀记》等, 

  不仅数量大,而且涉及的地域相当广。另外,还出现了一系列记述当地某一 

  方面内容的地记,如有专记一方山水的《庐山记》、《汉水记》;专记风俗 

  的《临海水土记》、《诸蕃风俗记》;专记人物的《陈留耆旧传》;专记物 

  产的 《南方草木状》、《扶南异物志》;专记城池的《国都城记》;专记文 

  学的《江左文章志》;考记古迹的《洛阳伽兰记》等。这些地记因所记内容 

  有所侧重,又有郡书、地理书、都邑簿之别。如此多样的地记,内容单一, 

  文字简略、体例差异明显,但却为后世综合性志书的编篡,提供了丰富而真 

  实的资料和多方面的经验。 

       这一时期,随着地记的进一步发展,内容逐渐由单一趋向综合,出现了 

  兼记史、地的综合性著述。如晋代挚虞编写的《畿服经》,对当时的“州郡 

                                                                        ① 

  及县分野村略事业,国邑山陵水泉、乡亭城道里土田,民物风俗”均作了详 

  细记述,长达170卷。此外,较为重要的还有南齐陆澄编的《地理书》等, 

  但真正有代表性并传世至今的是《越绝书》和《华阳国志》。《越绝书》又 

  称《越绝记》,东汉会稽人袁康编撰,吴平定稿,原书25卷,记吴越两国史 

  地及人物,上起吴太伯,下迄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对浙江、江苏部分地区的 

  沿革、都邑、物产、风土等作了记述。全书将地理、人物、都邑等门类汇于 

  一体,颇受后人称道。《华阳国志》是现存最早以志命名的方志,晋朝常璩 

  修撰,全书12章,前4章为《巴》、《汉中》、《蜀》、《南中》4志,该 

  四郡古属梁州,《禹贡》中有“华阳黑水堆梁州”之句,故该书命名为《华 

  阳国志》,记述了以巴蜀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地理沿革和历史变迁,它把史、 

  地、人汇于一篇,是方志史上的一大进步。总之《越绝书》和《华阳国志》 

  正是跳出单纯地理记述的圈、实现由地记向“史地体”转变的代表作。 

       另外,这一时期,单纯的地图,也因注释文字的不断增多,开始向图文 

  并茂的图经演变。而图经正是地图向地志发展的中间环节。中国最早以图经 



① 《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三。 


… Page 59…

命名的方志是东汉时的《巴郡图经》。图经逐渐取代地记,到隋、唐时期成 

为地志的主要形式。 


… Page 60…

                      六、世界古代后期的水利科技 



     水利事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成为社会文明和经济发 

展的重要支柱。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随着铁器工具的广泛应用, 

水利事业也进入了开创和发展的阶段,水利技术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古罗马的水利建筑技术在继承古希腊、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水利建设经验 

的基础上,创造了闻名世界的古罗马引水道工程和完整的水利建设技术,成 

功地开发了运河、满足了军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水利建设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特别是秦统一中国后开挖的关中 

郑白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的灵渠,四川的都江堰,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建 

设史上的三大杰作。汉武帝瓠子堵口,东汉王景治河也是水利史上的重大事 

件。汉代的关中水利工程和宁夏、内蒙古的黄河河套引水灌溉工程,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江淮水利灌溉系统等,都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其技术水平也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 



                         1。古罗马水利技术的形成 



     早在迈锡尼时代,古希腊已有了完整的城市供水系统,并最先采用了青 

铜管或加固木管制的虹吸管,将水引过山谷。但应用并不普遍。公元2世纪, 

雅典城修建了许多蓄水工程,有些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古罗马人使城市供水系统更加完善。特别是引水道工程最为引人注目。 

引水道(或称水道)将城市用水从遥远的郊区引入城内。当水道跨过河谷、 

经过沟壑,要求保持原来的水平时,便架设渡槽;经低洼地段时,则架设绵 

长的支拱。有的要连续架设数十里之长。罗马统治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公元前2世纪时修建了9条水道,长达90公里。如公元前144年建成了长 

达62公里梅西亚输水道。到1世纪时,又修建了186公里长的暗渠。公元4 

世纪,水道在罗马已有相当规模,仅大型输水道即有11条之多。罗马城供水 

的水源来自周围的河流、湖泊、泉水,主要源头均在百里之外。水先贮存在 

城周围的200多个水库、池塘中,然后通过输水管道从不同高度进入城中。 

公元109年修建的图拉真水道的最高处距地面达33米,显示了罗马人建造技 

术的高超水平。输水道除使用常规管道外,许多地方还采用虹吸管、隧洞与 

石质渡槽。砖砌渠道宽0。3至1。5米,深0。6至3米,渠顶有盖,每隔75 

米设通风口和检查孔。还出现了铅管、陶管。罗马人采用凡杜里型供水管(最 

早的设备标准件之一),将水分送至住舍、浴池、水池,水政部门根据用水 

量收费。 

     在法国南部,至今仍保留着一条罗马水道。位于尼姆斯城附近的水道渡 

槽,是古罗马水道建筑中最雄伟的工程。它采用石块砌成连拱。上下分3层, 

底层兼作桥梁,因架设在加尔德河上,法国人将它称之为“加尔德桥”。此 

外,建于公元前19年的现法国境内的蓬迪加尔输水道,渡槽长274米,高 

49米,为块石干砌拱形结构。西班牙境内的塞哥维亚输水道也是两层或3层 

石拱结构支撑着的水渠,至今遗迹尚存。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统治下的维 

也纳已有了城市排水系统。他们用砖、石砌渠,断面为1。8×0。8米,有孔的 

石板用于渠道的进水口,使污水可排到封闭的砖砌水渠中,再流入排水明渠。 

     古罗马的城市供水工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罗马的工程师维特鲁威 


… Page 61…

和弗朗堤努作用是分不开的。维特鲁威在所著《建筑十书》中,多处论述了 

输水道的有关问题。弗朗堤努为古罗马作家,公元70年任城市大法官,后出 

任大不列颠总督,约在公元97年任水道司,负责罗马的水道设计、建设工作, 

著有军事、地质及物理方面的书籍。其中《论罗马城的供水问题》是一部具 

有指导意义的水利专著。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也十分重视排水工程。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历 

史学家希罗多德就对尼罗河谷的排水工程作了记载;后来罗马的瓦罗在《论 

农业》一书中提到了修建排水工程的规范。此后,世界上许多早期的城市都 

先后建设了较为完备的排水系统。 

     由于沿河建筑了许多突出河沿的建筑物,使台伯河河道变得狭窄且经常 

为废物淤塞,以致酿成水患。奥古斯都时派人疏浚并加宽了台伯河河床。另 

外,在罗马统治下的荷兰,4世纪时已开始出现人工海堤。这种水利工程问 

世后,很快就与围海造田联系起来。从10世纪开始这种筑堤排水造田的技术 

便扩展到欧洲的其他地区和国家。 

     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要,罗马人曾大力开凿运河。如公元67年开挖了连 

接莱茵河与马斯河的运河,长达37公里,使船只避开了北海沿岸的风暴。罗 

马人还挖掘了连接卡姆河与乌斯河、宁河与威特姆河、威特姆河与特伦特河 

等数条运河,有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说明当时开挖运河的技术已较为成熟。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使运河工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2 

世纪,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才得以复苏。 



                          2。先进的中国水利科技 



     秦在统一以前,关中地区已修成了郑国渠,大片土地得到灌溉,农业生 

产更加发达;巴蜀地区的成都平原已建成都江堰,成都平原一带遂成为“天 

府之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原有水利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大规 

模地兴修水利,并且在规模、技术和类型上都有重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 

成就。主要的工程有:灵渠、漕渠、龙首渠、白渠、治黄、淮河大坝、钱塘 

江海塘、芍陂等。 

      (1)汉代运河工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进军岭南,克服五岭障碍,以解决军粮运输之需, 

在公元前219年派史禄 (或称监禄,名禄,姓不详;史,监都是官称,生卒 

年亦不清楚)主持开凿了著名的灵渠。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县,在这里,长 

江水系的湘江上游海洋河与珠江水系中的漓江支流灵河相距只有 1000余 

米,中间却隔着高约30米的分水岭。但是灵渠上源始安水在这里的水位要比 

海洋河水位高出大约6米,不便在这里直接开渠沟通。于是,史禄便在海洋 

河上游选择了一处水位略高于始安河水位,相距又很近的位置,在那里开渠 

分水,引导海洋河水流入始安水。但是,从分水处沿海洋河故道进入湘江这 

一段坡度较大,水流较急,不便于航行,于是史禄等人又舍弃了一段海洋河 

和湘江故道,在分水处的北边另外修建了一条渠道,并设计成弯弯曲曲的形 

状,来延长渠道长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