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写道:“生人所以言语吁呼者,包括口喉之中,动摇其舌,张歙其口,故 

能成言”即指出了人之所以能发声,是由于人口的张合,口舌鼓动空气而发 

音。并认为,人使空气振动成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同鱼使水振动成水波 

通过水传播一样,离开振源过远,就听不到声音了。王充关于声音犹如水波 

的物理学思想,是世界上对声波的最早认识。 

     人们在认识波的同时,已知声音的高低是与物体的振动分不开的,认识 

到钟的厚薄不同声音的清浊不一,弦线的长短、密度、张力不同,则音调也 

各异。王充在《论衡》中还提出了“天且雨……琴弦缓”,即天要下雨,空 

气潮湿,琴弦会松缓下来,张力变小,频率也发生变化的观点。除此之外, 

秦汉时人们早已学会了鉴别音色,对响度和音品都有一定的认识,还知道了 

因振动所引起的共振和共鸣现象。其实共振和共鸣现象在战国时代的 《庄 

子·杂篇》中已有记载,并用音律相同去解释。但真正具体深刻解释这一现 

象理论还是在西汉。董仲舒(公元前179—104年)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中的解释最具代表性。他明确指出,凡是物体自鸣,都是有其原因的,就是 

声音相应,强音则使物体自鸣。利用共振原理,汉代人制成了称之为洗的铜 

器。它的形状与洗脸盆相似,底部浅且平,盆边有两耳,边缘较宽大,盆底 

铸有两条龙或鱼,俗称龙洗或鱼洗。其喷水原理涉及到固体振动在水中的传 


… Page 133…

播、共振现象和干涉效应。如用两手有节奏地摩擦盆边上的两耳,就会使盆 

内的水产生复杂的波纹,好似鱼或想象中的龙在盆底运动翻起浪花。如摩搓 

得好,还可使水喷到空中3尺多高。这种器皿的问世,显示了当时人们已掌 

握了声学的共振和干涉效应的知识。晋代学者张华(公元232—300年)在《博 

物志》一书中就利用共振原理去解释洛钟和铜盆的自鸣现象,并第一次提出 

了清除共鸣的科学方法:使物体的重量减轻。这说明张华已知共鸣的原因在 

于音调相应,以及音调和振动体形状均与轻重有关。此外,在秦汉魏晋南北 

朝时期,声音效应已被广泛用于战争,利用共鸣测知对方的行动和方位;在 

建筑中则利用共鸣、反射等来建造琴室、庙宇、宫殿等特殊需要的建筑。 

     从数学的角度对乐器上的乐音进行研究,是中国古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对音律的研究已形成初步的理论系统,到春秋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三分损益法”的乐律计算方法。运用这个方法完成 

一个音阶中各个律的计算以后,使比基音高或低8度的音只能约略地比基音 

高或低一倍,与真正的准确值一倍还有一定的差距,即高一个“古代音差”。 

这样就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8度,这无疑是美中不足之处。为消除这一差数,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了大量对此进行探索的乐律学家,尤以西汉的京 

房(公元前77—前37年)、南北朝时的何承天(370—447年)、钱乐之(5 

世纪)和沈重(6世纪)的贡献更为突出。京房所采取的办法是把高出的差 

数插入黄钟与大吕(十二律中的两个)之间,并重新用清黄钟这个音为起点, 

仍用三分损益法顺次求出其他各音,同时,把这些音插入到相当的位置中去。 

从而把一个音阶中的律数增到50个 (实为60个)。钱乐之和沈重也是按此 

方法,将律数增到360个。但总体来说,他们这种作法只不过是缩小这个差 

数,而不能消除这个差数。而且他们将律增加过多,不仅无法演奏,而且也 

难以制出这种乐器。何承天把按三分损益法计算结果造成的律管长度上的差 

数均分为十二份,然后累加到基音以后的各律上去,从而使基音和高8度的 

音在长度上恰好成倍比。但由于是按律管长度来平均分配差数,而不是按频 

率(或音分)来分,从而使各律间音程混乱,转调更困难。但这个大胆的创 

新,打破了5度相生的陈规,提出了乐律研究的新方向——等程研究,为十 

二平均律的出现指明了道路。值得一提的是晋代的荀勖在乐律学方面曾作出 

过重要的贡献。据《晋书》卷19记载,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荀勖制 

成了12支笛;其12支笛应十二律,其校正数就是一个律管的长度和另一较 

高四律的律管长度之差数。“荀勖笛”不仅是乐器,也是判别音高的声学仪 

器。这种十二笛及管口校正的产生和应用,是中国古代声学史上的一项重大 

成果。比欧洲早了15个世纪。 

      (4)热学知识 

     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与生产实践,已积累了一 

定的热学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书籍中有所运用与记载。 

     从汉代开始,中国古代的人们逐渐发现并初步利用了煤、石油、天然气 

等高温燃料。这使高温治炼又前进了一大步。到东汉杜诗又发明了鼓风机械 

——水排,将炉温又提高了一层。那时,人们掌握火候的技术可以说已达到 

登峰造极的地步。各种出土的名剑,精制瓷器、炉窑遗址等实物,便可向世 

人展示这一切。但这时,人们仍是靠经验看冶炉的火色来判断火候,而温度 

的调节则简单由鼓风的急慢来控制。对所制器物硬度的控制,人们已开始利 

用不同的淬火技术,一般习惯均用特定的水来淬火,而北齐綦母师文在炼制 


… Page 134…

  宿铁刀时却用动物油和动物尿两次淬火,这说明他已有很高的技术和丰富的 

  经验,对开始淬火的温度、淬火后取出的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些都是热 

  学控温技术的一大进步。 

       热能的利用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据《汉书·召倍臣传》记载,在西汉 

  末年已有正式的温室生产。其实秦始皇曾派人在骊山之南建造大棚,用以在 

  冬天载培蔬菜,因技术不过关而没能成功。西汉时所用的方法是“覆以屋庑, 

                                  ① 

  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北魏时已出现了用熏烟的方法来防止霜冻的技 

  术以及对霜冻的预报等。著名科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凡五 

  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蔡,天雨新晴,北风冻切, 

  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古代的中国人利用热 

  能防止自然灾害的作法,充分显示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对热学知识的深入 

  了解。 

       炼丹术是从春秋战国到唐代久盛不衰的一门学问,它虽然与仙、道等迷 

  信现象紧密相关,但其中也有不少物理方面的知识。西汉炼丹家魏伯阳在《周 

  易参同契》一书中对水银的挥发现象作了记载,他指出:由于水银与硫磺能 

  化合成黑色的硫化汞,加热能升华成红色硫化汞(俗称丹砂)。因此,用硫 

  磺便可不让水银蒸发。他还指出,即使在猛火中,黄金也不易氧化,不失重, 

  不变形。晋朝葛洪(公元281—341年)在《抱朴子》一书中记载了包括煅(长 

  时间高温加热法)、炼(干燥物质加热法)、灸(局部烘烤法)、熔(熔化 

  法)、抽 (蒸馏法)、飞(升华法)、伏(加热使药物变性法)等多种火法 

  炼丹法。但其中也记录了蒸发和凝结、热分解和升华等方面的物理知识。书 

  中还指出了掌握火候对炼丹的影响,以及恒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中国古代 

  物理知识记录的又一种形式。 

       此外,王充的《论衡》在中国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它在书中 

  对热传导的见解是:热的传导是气的作用,靠火近则感到温暖是因为距离短, 

  气的作用大;而当离火越来越远时,气的作用就不断减小,热的传导也就不 

  断减弱。这一见解给出了热的传导与距离成反比的科学结论。他不但科学地 

  解释了雨、露、云雾、霜、雪的形成,而且对蒸发、降雨、凝结与温度的关 

  系有了初步论述。他在书中指出:“雨之出山,或谓云载而行,云散水坠, 

  名为雨矣。失云则雨,雨则云矣,初出为云,云繁为雨,……云雾,雨之行 

  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 

                 ①                                                  ① 

  不从天降也” ,“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 。这说明王充 

  把云、雾、雨、露、霜、雪看作是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只是在不同的温度和 

  不同的条件下,才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这表明他对热现象和热能的变化有了 

  精细的观察和比较深入的研究。 

       南北朝时期,中国早已有了储存天然冰的窖场,用来冷藏食物,并且十 

  分普遍。虽然早在商周时已有这样的冰窖,但其社会化程度远不如这一时期。 

       热的本性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讨。古代中国的五行说,把火看成是 

  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元素中的一种。南北朝时成书的 《关尹子》指出:热是 

  一种可自由出入物体本身的“外物”,当瓦与高温的火接触时,就有热进入 



① 《汉书·召信臣传》。 

① 见《论衡·说日篇》。 

① 见《论衡·感虚篇》。 


… Page 135…

瓦石,所以瓦石会热起来;而当瓦石接触冷水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