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幕。炼丹术的出现在客观上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一些知识。公元前2世纪的 

 《淮南万毕术》中就载有“朱沙为澒(g%ng汞)”即从硫化汞中提取汞的化 

学知识。 

     应该说,中国炼金术正式起源于西汉初年,到汉武帝 (公元前140年— 

前88年)时,方士倍受尊重,民间形成了炼丹热潮。自从东汉张道陵创立道 

教后,炼丹术便为道士们所掌握,并成为他们立教的基础;他们倾心修炼, 

四处采药,足迹遍及半个中国。 

     东汉初出现了《黄帝九鼎神丹经》,记载了用丹砂、雄黄、黄丹等可炼 

制丹药、以及九种神丹大药的炼制方法。该书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丹书。公 

元2世纪,东汉魏伯阳(约公元100—170年,名翱,号伯阳,后人称为云牙 

子,会稽上虞人。)曾著《周易参同契》,该书被称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炼 

丹术专著。书名大意是周易、黄老、炉火三家理论参照而契合为一。全书共 

3卷,内容大致是用《周易》爻象的神秘主义思想来论述炼丹、修仙的方法, 

在涉及物质变化的理论中描述了汞有挥发性并能与硫化合;第一次记载了用 

两种元素合成的化合物。描述了把红色硫化汞加热分解成水银,将水银和硫 

磺加热,升华成红色硫化汞,这是化学发展史上最早的人工合成化合物的方 


… Page 138…

法。书中还记载了铅丹 (即四氧化三铅)能被炭还原为铅;提出了影响物质 

起化学变化的配方比例的概念;这种概念虽然表述得不十分清楚,但在客观 

上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知识。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炼丹术已相当成熟,一些医学家和炼丹家对 

过去几百年所积累的炼丹知识进行总结,从中吸收有益的东西,先后撰写出 

了《太清丹经》、《五灵丹经》、《三皇内文》、《岷山丹法》等200多种 

丹经、道书,出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著名医学家葛洪采众家之长,写成《抱 

朴子》一书,共20卷,论述了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并对炼丹术的指导思 

想、理论基础,以及当时炼丹术所取得的成果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主张内 

修与外养相辅相成,不能顾此失彼;提出要想不老如仙,必须既外服金液、 

还丹等神丹火药,又要内练自身,包括凝练精气、保精守一、导引行气、闭 

息归真、调协阴阳、还精补脑、食饮有度、兴居有节。外篇50卷为政论性部 

分,宣扬儒家思想,主张人人都能得道成仙,提出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 

世为外的政治主张。 

     由于葛洪的潜心研究,因而在炼丹术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当时他已经掌 

握诸如化合、分解、置换、升华等化学反应方面的知识,葛洪发现了化学反 

应的可逆性,他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砂”。他又说:“铅性 

白也,而赤之为丹(即四氧化三铅);丹性赤也,而白之为铅”。这是化分 

与化合,氧化与还原的朴素的表述。这些成就,使其成为现代化学的先驱人 

物。而《抱朴子》一书也是现存的最完整、最系统、最严密的炼丹术专著。 

     中国炼丹术的发展,给中国古代化学的进步以极大的促进,主要表现在 

医药化学和黑火药的出现等两方面。炼丹术士们为后世留下了相当丰富的矿 

物性医药制剂的丹方和制药方法,主要的有火法炼丹和水法炼丹。火法炼丹 

指不加水进行焙炼。大致工序为:煅 (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对干燥物继 

续烧炼)、炙 (温火局部烘烤)、熔(高温熔化)、抽(蒸馏、升华)。已 

使用了丹砂、铅等矿物,已知汞、丹砂、黄丹 (即四氧化三铅)的制法。水 

法炼丹是利用物质在液体溶液中的复杂反应而制丹药。工艺步骤是:化 (加 

热使物质溶化)、淋 (将固体溶解)、封(密封起来,埋于地下或长期置于 

黑暗处)、煮(放在水中加热)、熬(长时间高温加热)、养(较低温度加 

热)、酿 (置于含碳酸的容器中或阴暗潮湿处,令其变化)、点(用少量药 

点化)、浇(冷却)。可能还有过滤、结晶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是把药物(醋、 

硝石、水银)放入一耐腐的溶解槽中,能很容易溶解黄金等。有时还放入石 

胆 (硫化铜)来催化丹砂(硫化汞)等溶解。正是掌握了这些知识,汉初出 

现了用铁加入硫酸铜中加热得铜的置换反应。南北朝时的陶弘景发现将醋、 

碱性硫酸铜 (或碱性碳酸铜)、涂铁加热可得到熟铜。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胆 

水炼铜法,比欧洲早1000多年,为后来胆水炼铜法奠定了基础,是化学史上 

的一大贡献。 

     炼丹术与医学无严格界线,炼丹家在当时几乎都是医学家,可以这么说, 

中国明代以前医药化学的成熟主要是从炼丹家的活动中取得,而见于炼丹家 

著作中的矿物药剂的丹方,主要在后来的医疗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发扬光大。 

而炼丹家们在医药化学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汞化学、铅化学与砷化学方 

面。 

     在汞化学中,水银的升炼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先人们利用的可能是天然 

水银。春秋战国时,开始用低温焙烧法从丹砂中烧炼水银,其反应如下: 


… Page 139…

     HgS+O=Hg+SO↑ 

          2       2 



     东汉以后,出现了在密闭系统中加热分解丹砂。冷凝水银的生产方法是 

采用下火上凝的方式,但生产效率低。当时炼丹士们已知在空气中加热水银, 

会变成红色氧化汞 (称作神丹,为“还丹”之一),以及“黄芽”(可能是 

硫磺)与水银化合成黑色硫化汞 (称为“青砂头”),并逐步探索制取“灵 

砂”,成为中国古代汞化学中的最大成就。东汉时炼丹家们将水银、硫黄、 

盐放在一起升炼,得到了甘汞(HgCl),东晋时,炼丹家又在升炼水银、 

                                  2 2 



硫黄、盐、硝石过程中得到了升汞 (HgC1),成为两种重要的药物。另外, 

                                         2 



汞化学还包括鎏金术。因水银可与金、银、铅、锡等形成汞齐,而由汞齐又 

可提出金、银来。 

     在铅化学中,人们最早知道了铅粉 (即胡粉、碱式硫酸铅),并用作化 

妆粉、颜料、琉璃釉料。铅粉很容易在加热中生成黄色氧化铅 (即黄丹,又 

称玄黄),再进一步焙烧,可生成四氧化三铅 (即铅丹)。东汉时人们用吹 

灰法提炼金银中发现了黄丹的制法。 

     含砷矿物如雄黄、雌黄、礜石、砒黄、石等也是炼丹家们常用之物。葛 

洪在《抱朴子》卷11《仙药》中曾指出:将雄黄、猪大肠、少量硝石三物合 

炼。即可得到单质砷,这应是中国古代砷化学的最大成就。 

     炼丹家在长期炼丹活动中,不断接触并使用硝石、硫磺与木炭。用这三 

种物质则能制成火药。早在公元前3世纪至前1世纪的秦汉时期,当炼丹术 

从开始走向兴盛之际,人们已掌握了硝石的一些性能。东汉时成书的 《神农 

本草经》中就有熔炼硝石能得膏泥的记载。早期的术士们曾把五金、八石、 

三黄(硫黄、雄黄、雌黄)、汞、硝石、炭、松脂以及多种草术药品混合共 

炼。以求制成“金银”和长生不老药。用硝石与三黄、炭、松脂共炼时,则 

极易燃烧、爆炸。这种现象孕育了火药的发明。著名炼丹家葛洪在公元 300 

年左右,曾将硝石、硫和含炭物混合起来,就已接近原始火药。虽然他们没 

有给火药定义,但这与民间流传的“一硝、二磺、二木炭”的火药简易配方 

是一致的,其化学反应与现代的简易配方与反应式“2KNO+3C+S=N↑+3CO 

                                                         3        2       2 



 ↑+KS+169千卡”很相似。所以可以说他们已经制成了黑火药。到了公元650 

     2 



年左右唐代的名医孙思邈在他的著作《丹经》一书中,提出了火药的一种配 

方,将硫磺、硝末、木炭制成一种可燃烧的粉,用来发火炼丹。在古籍《诸 

家神品丹法》中已有记录,这说明到了唐代,火药的配制技术已经提高、并 

走向成熟。至于火药用于军事上的最早记载其说不一,一说汉代已有填装硝 

黄混合物的竹筒,已具有原始火器的雏形,而北魏郦道元(约公元460~527 

年)的《水经注》记载: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兵围攻陈仓,魏明帝派将军 

郝昭守城,“昭以火射连石拒之,亮不利而还”。而郝昭所用的火器则是魏 

明帝宫中的兵器制造师马钧所发明的。这应是把火药用于军事上的最早记 

载。 

     炼金术从本质上来讲是不科学,反科学的。所炼之金丹不仅不能使人长 

寿成仙,反而会使人们命丧黄泉。但其理论上也存在着合理的部分。葛洪说: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嫌金银不可以异物作乎?”正是这种具有朴素 

辩证法性质的思想,促使炼丹家们作了大量的化学实验活动,诸如蒸馏、升 

华、溶解等。并且从中发现了诸如化合与分解、酸与碱中和、氧化与还原及 

金属置换等化学变化规律。同时,认识了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发明了许多化 


… Page 140…

学实验器具。所以恩格斯(1820年—1895年)把炼金术称作是化学的“原始 

形式”。也正是这原始的形式为世界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7世纪,中国古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