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0929与"三"结缘的张恨水-袁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4年之后,张恨水对于现实就更加关注,他对于现实就采取非常严厉的批判态度。 

  古人说,要写出好文章,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张恨水的三次游历,对于他了解中国社会,了解民间疾苦,对于他的人生创作都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四、张恨水的三次婚姻 

  实际上我们知道,张恨水是一个言情社会小说家,也就是说,他的社会小说里往往有言情的出现。他写言情小说,那么跟他本人的爱情有什么关系呢?应该说,是有点关系,所以下面就要讲张恨水的三次婚姻。 

  张恨水结过三次婚。第一次是他母亲包办的婚姻。这个是在蒙藏垦殖学校解散之后,张恨水不愿意结婚,他的学业未就,他不愿意过早成家,他而且是喜欢才子佳人的小说,他自爱郎才女貌的这种生活,所以他憧憬要找一个能够理解他的终生伴侣。但是他的母亲不是这样想的,因为张恨水是长子,他已经18岁了,他不结婚,他的弟妹也不能结婚。按照当地的风俗,他早就应该结婚了。所以,他的母亲一定要他结婚。 

  张恨水跟他母亲一起去相亲,是在一次看戏的时候,那么媒人指着远处的几个女孩子,指着一个长得比较漂亮的说,就是她。张恨水看看那个人长得很漂亮,也就认了。那么这样,到了结婚那一天,吹吹打打,新娘子进门了。进门了之后,入了洞房,张恨水拿着秤杆把新娘子的红盖布削开来一看,是个丑姑娘!原来,媒人指的是这家人家漂亮的二姑娘,而定亲订的是这家人家的丑的大姑娘,那么实际上是玩了一个调包计。张恨水当场就非常愤怒,咽不下这口气,他就逃出去了。结果一转眼,新郎官不见了,马上喜剧变成悲剧了,全家人慌成一团了,亲朋好友都四处找。最后在村外一座小山边的峡嘴子这个地方找到张恨水,然后在亲友们软硬兼施之下,张恨水总算被逼回到家里。然后他的母亲对着他说,这门亲既然已经招进来了,你就得认下来,这件事情是我对不起你,你以后可以讨偏房,这个由你自己的心意,但是,这门亲你现在一定得认。张恨水不得不认下他不爱的这个女人——徐文淑。而徐文淑也不识字,结婚之后得不到张恨水的爱怜,徐文淑反而倒是激怒了她,她下定决心要认字。认字干什么呢?她说,我将来要当诉讼师,也就是律师,将来去告张恨水。那么这样,她就拼命地学习、识字,到后来,据说是能够看懂比较浅的佛经。 

  张恨水的第二次结婚是在北京。那是在1923年,张恨水当时已经搬到潜山会馆,而且在专门为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写新闻,两家报纸给他报酬比较高,所以张恨水的生活条件已经有所改善。那么这个时候,张恨水是到哪里去寻找爱人呢?到当时北京的贫民习艺所去寻找爱人。其实张恨水当时已经有点地位了,为什么要到贫民习艺所去寻找爱人呢?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现在只知道,根据张恨水自序,他曾经说过,他在北京有过两次不太成功的爱情。不成功的爱情,他都写进了《春明外史》。那么我们知道在《春明外史》当中,主人公杨杏园跟妓女梨云,和后来跟李冬青有过两次爱情都没有成功。那很可能这两次爱情就是他自己的原型,因为主人公杨杏园是以张恨水自己为原型而塑造的。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春明外史》当中品貌出众,而又富有才华,带一点旧式女子风范的李冬青是最符合中国传统小说“佳人”的形象,但是很无奈,张恨水最终没有办法跟她结合。 

  现在我们就只能推测,也许正是这两次失恋对张恨水的心理上打击非常沉重,使他产生了自卑感,所以他到贫民习艺所去寻找爱人。贫民习艺所是什么呢?实际上是孤儿院性质的,孤儿院收留了许多女性,那么这些女性慢慢地长大了,到她16岁的时候,那么贫民习艺所就把她的照片挂出来,就是说,你们可以来择配,可以选她做爱人。但是,要双方见过面,女方也认为我愿意选他,双方都互相情愿,那么由男方付给贫民习艺所一笔钱就可以了。那么这样,张恨水就在贫民习艺所里选了一个女性。这个女性是四川重庆人,她小时候被拐骗卖到北京,她只记得她的父亲是挑江水卖的。那么她是被人家补拐子拐到北京来的,原来是当丫头,因为实在吃不消主人家的虐待,所以逃出来,逃到了孤儿院。到最后,就在贫民习艺所里长大了。那么这样,她成为张恨水的第二个太太。后来张恨水给她起了名字,叫胡秋霞。 

  胡秋霞原来不认字,张恨水教她认字,一点一点地教会之后,胡秋霞后来已经能够看报了。胡秋霞晚年的时候,自己说,我那个时候贪玩,不努力,我假如当初努力一点的话,我的文化水平会更好。胡秋霞这个人是非常好,心地善良,淳朴老实,心直口快,从来不跟人耍手段、使心眼,所以,深受张恨水的亲近。张恨水自己后来,自己出钱,用他的稿费创办一个报纸,叫《南京人报》,是他在南京的时候创办的,他自己创办。中国作家用自己的稿费创办自己的报纸,恐怕他是第一人。那么这个时候,胡秋霞是家里最支持的一个,她贡献出自己大量的首饰和私房钱,为办报提供资金,表现出她的深明大义。但是胡秋霞的文化程度跟张恨水相差太远,她不了解张恨水的思想,他们之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精神上的裂痕无法弥补,所以张恨水还是感到孤独,他还在等待爱情的降临。 

  大概是在1928年到1929年,张恨水曾经认识了一个有文才的女子,她写小说,会写小说,会作诗,是留过洋的学生,家境富裕,思想解放,也仰慕张恨水的才气,她希望张恨水与两个妻子离婚,然后跟她结婚。但是张恨水经过慎重考虑,拒绝了她,因为他自己要对这两个太太负责,他不忍心撒手不管。但是张恨水自己仍然在追求爱情。大概在1930年到1931年的时候,在北京一次游园会上,张恨水认识了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子,她是春明女中的高中生,叫周淑云。 

  周淑云出身是一个破落官僚的家庭,父亲早死,家里负担比较重,她爱读张恨水的小说,爱唱京戏,聪明伶俐,张恨水也非常喜欢京戏。张恨水刚到北京的时候,第一次拿了工资还了债,付了房饭费之后,只剩下一块钱,就这一块钱,还有一个月,但是张恨水看到一个戏园子贴着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三个人联袂演出,票价最低是一块,马上就把这一块钱买了戏票,到戏园里去看戏了。可见他对京戏的热爱。那么正好,就是说他跟周淑云,虽然他比她十几岁,但是他们两个人谈京戏,谈小说,很有共同语言,那么周淑云也爱上了他。那么这样,周淑云愿意做张恨水的外室。张恨水就另外找好房子,就跟周淑云结婚了。结婚之后,张恨水从《诗经·国风》当中,《国风》当中的《周南》、《召南》取出“周”、“南”二字,给周淑云改了名字,就叫她周南。张恨水找到了他的爱情。周南会唱歌,尤其会唱京剧,张恨水会拉京胡,那么张恨水拉着京胡为她伴奏。周南善于交际,可以陪丈夫去拜访朋友,接待宾客,他深得婆婆的喜爱。尽管小姑子的年龄都比她大,但是也都很尊重她。她有文化,后来还学会写旧体诗,所以张恨水原来的理想“红袖添香夜读书”这个时候终于实现了。 

  抗战的时候,抗战初期,周南不避艰险,带着两个儿子来到重庆,与张恨水是相濡以沫,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抗战时光。1959年周南患癌症去世,张恨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实际上,张恨水的恋爱,对于张恨水的言情小说是有影响的。我发现,在张恨水早期的言情小说中,女主人公往往是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实际上,张恨水的小说当中还有一个,就是张恨水这个小说当中的老太太往往都是慈祥的、温暖的,但是目光短浅的。这个很可能跟他的母亲有关。而张恨水的爱情,在他跟周南结合之前,那时主人公常常有理想化的色彩。但是到了跟周南结婚之后,在他的言情小说当中,好像主人公就更加现实了,往往理想化的色彩就退却,思想感情更接近于现实生活。这是不是作家的爱情得到补偿之后,已经无心再给作品中的人物披上一层浪漫的轻纱呢?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也许心理学家能从中得到许多材料。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