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习俗分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稿费”。 



                              “涂鸦”的由来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名添丁,幼年时喜欢涂抹诗书,常把书弄得一团糟。 

为此卢仝戏赋诗曰:“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玉川子集·示 

添丁》)使儿童顽皮天真的神态跃然纸上。 

     后来人们就用“涂鸦”一词称随意写作或绘画,也用来比喻书法幼稚, 

但多用于谦辞。清人徐枋 《与杨明远书》云:“外一扇乃幼儿涂鸦,亦以申 


… Page 10…

敬。” 



                              “腹稿”的由来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人称佳句。《滕王阁序》系即兴之作。传说王勃写文章时,先研 

墨数升,然后引被而卧,过一段时间,忽然坐起,挥笔疾书,一气呵成。人 

们说王勃从研墨到“引被而卧”,都是在腹中打稿,即打“腹稿”。于是, 

 “腹稿”这个词就流传下来,并被广泛应用。 



                              “杜撰”的由来 



     古代有个人叫杜默,很爱写诗。但他的诗多数是无病呻吟,不讲究诗的 

格律,令人生厌。因而有人讥之为:“这是杜默所撰的狗尿诗。”这句话被 

东传西传之后,变成了“杜撰”两字。现在人们把不真实的文章称“杜撰”。 



                             画面题诗的由来 



     画面题诗即在画面上根据画意题写诗词。画面题诗源于我国宋代,最先 

在画面上题诗的人是宋徽宗赵佶。宋徽宗之前虽有题诗画,如唐代白居易的 

 《画竹歌》,罗隐的《题磻溪垂钓图》等,但诗没有直接写在画面而是写在 

别纸上。宋徽宗有一次闲来无事,画了一幅《腊梅山禽图》,自我欣赏中不 

意来了雅兴,题了一首五言绝句:“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 

千秋指白头。”他把这首诗直接写在了画面上,开了画面题诗风气之先河。 



                           扇面题诗作画的由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欢在纸扇上题诗作画,以扇喻人,借扇发挥。扇 

面题诗作画源于我国汉代。西汉宫廷女诗人班婕妤失宠于汉成帝,她托词于 

纨扇,写下了动人的《怨歌行》:“新制养纨索,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 

团圆似明月。出人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灯炎热。弃捐箧 

笥中,思情中道绝。”此后,扇面题诗被人效仿,逐渐又发展成扇面作画, 

后又发展为诗画同题在一个扇面。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由来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我国古代蜚声民间的四大美女——西施、 

王嫱、貂蝉、杨玉环的雅号。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曾受越王勾践之命,前去侍奉吴王夫差。有 

一天,她去河边浣纱,她那窈窕俏丽的身影惊呆了游鱼,竟使游鱼忘记了游 

动,沉入水底,故有“沉鱼”之说。 

     王嫱即王昭君。西汉时,为了勾通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她受命和婚 

匈奴。在出塞的路上,她触景生情弹起了古琴,那如泣如诉的琴声,竟使飞 

雁听后忘记展翅飞翔,从高空跌落地上,故称“落雁”。 


… Page 11…

     貂蝉,有名无姓,在《三国演义》中可称美绝。她拜汉献帝大司徒王允 

为义父。有一天,貂蝉在后花园拜月,忽然,一片云彩遮住了明月,恰好被 

王允出来看见。王允高兴万分,便向外人夸耀说:“我女儿比月亮还美,她 

的美容,羞得月亮只能躲进云里。”故有“闭月”之称。 

     羞花指的是杨玉环,即杨贵妃。一天,她在御花园赏花散步,指袖之间 

无意触及含羞草,那含羞草立刻卷了叶儿,宫女们不知是含羞草,误以为杨 

贵妃的天然姿容羞煞了花草,于是就传开了。后人便称她为“羞花”。 



                              经典作家的由来 



     要说“经典作家”,还须从“经典”这个词谈起。我国西晋时的史学家 

陈寿编了一部《三国志》。其中《魏志·高贵乡公传》里有这么一段话:“自 

今以后,群臣皆当玩习古义,修明经典。”出现了“经典”一词。于是,“经 

典”这个词便世代沿袭相传,一直使用到现在。若按《说文解字》的解释, 

 “经”、“典”是一种富有指导意义和值得效法的准则。“经典著作”是一 

定的时代和一定的阶级认为最重要的、最富有指导作用的著作。写出“经典 

著作”的作家,人们便称他是“经典作家”。 



                            “文学泰斗”的由来 



     文学泰斗是指有名望、有影响,被人们所景仰的文学家。“泰斗”是“泰 

山、北斗”的简称。 

     据 《新唐书·韩愈传》记载:唐朝的文学家韩愈,善于写古文,死后他 

的文章广为流传,当时的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起初,人们把韩愈比做“泰山、北斗”,以表示对这位文学家的推崇和 

景仰之情,后来,就用“泰山、北斗”来比喻在某一方面成就突出,在社会 

上有名望、有影响的人。 



                             唐宋八大家的由来 



      “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唐宋时期的八个有杰出成就的散文作家的合称。 

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 

曾巩。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成集刊行的,是明初朱右 (一作佑) 

的《八先生文集》。可惜此书已不传,无法知道他为什么把这八个作家的作 

品编选成集的初衷。后来唐顺之又有《文编》一书,选录唐宋散文作品,除 

韩、柳、欧、王、三苏和曾八人外,它无所取。嘉靖时古文家茅坤在此基础 

上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凡选韩愈文16卷、柳宗元文12卷、欧阳修 

文32卷 (附《五代史钞》20卷)、王安石文16卷、曾巩文12卷、苏洵文 

10卷、苏轼文28卷、苏辙文20卷,共164卷。“唐宋八大家”一名,即由 

此而来。 



                               《诗经》的由来 


… Page 1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今存305篇。分为 

 “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诗歌,计 

160篇;“雅”有“大雅”、“小雅”,多为贵族之作和周代史诗,计105 

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宴饮祭祀之歌,计 40 

篇。除个别诗篇外,绝大多数诗篇的作者均不可考。 

      《诗经》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诗”的 

本义是表达感情的言辞。 



                              《离骚》的由来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 

的浪漫主义作品。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说法不一。司马迁《史记·屈 

原列传》记载:“离骚者,犹离忧也。”汉代班固《离骚赞序》说:“离犹 

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意即遇到了忧愁而作。王逸 《楚辞章 

句》则曰:“离,别也;骚,愁也。”“离骚”就是“别愁”。清代学者蒋 

骥也持此说。近人还有解释为“牢骚”的。学者们普遍接受的还是屈原为忧 

愁幽思而作《离骚》。 



                            《吕氏春秋》的由来 



     战国是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时代,荀子、孟子等人都写了不少著作。秦 

国丞相吕不韦觉得文人学士大可利用,于是就把一些有学问的门客集中到一 

起著书立说。吕不韦说:“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 

来,然后再集中起来,就可以搞出一部宏伟的著作来!” 

     大家按照吕不韦的想法分头写起来。过了一段时间,一叠一叠的稿子写 

出来了。吕不韦把大家写的稿子收集在一起,统一修改了一遍,最后编成一 

部无所不包的著作,题名《吕氏春秋》。全书分为“八览”、“六记”、“十 

一纪”,一共20多万字,内容包括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吕氏春秋》成书之后,吕不韦认为自己主编的这部书内容丰富,文辞 

绝妙,所以就把它公布于京城咸阳的城门上,同时在上面挂了1000两银子。 

声称:谁如果能够在书上增加一字或减少一字,就把这1000两银子送给他。 

     当时的诸侯、游士、文人墨客来往于咸阳的非常多。他们路过城门时都 

走到近前去看,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动一字。所以那1000两银子就一直 

挂在那里。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 



                            《文心雕龙》的由来 



      《文心雕龙》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刘勰所写的一部文艺 

理论著作。 

     所谓“文心”,刘勰解释道:“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个命 

题并非刘勰首创。陆机 《文赋序》就说过:“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其 

用心。”不过,刘勰对“文心”的理解,恐怕要比陆机深入一些。范文澜注 

 《文心雕龙·序志篇》指出:佛教典籍有《阿毗昙》者,也是以“心”为名 

的,“心”的意思是“管领群经,领会其宗……以为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