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志 作者:陈寿注释:裴松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者以此少之。
  张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杜预将之镇,复荐之于帝,宜补黄散,由是授御史治书,以母忧去职。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竟被贬议。初,谯周尝谓寿曰:“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寿至此再致废辱,皆如周言。后数岁,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
  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曰:“昔汉武帝诏曰“司马相如病甚,可遣悉取其书”,使者得其遗书,言封禅事,天子异焉。臣等按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于是诏下河南尹、洛阳令就家写其书。寿又撰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余文章传于世。

宋书裴松之传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也。祖昧,光禄大夫。
  父圭正,员外郎。松之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年二十,拜殿中将军。此官直卫左右,晋孝武太元中,革选名家以参顾问,始用琅邪王茂之、会稽谢輶,皆南北之望。舅庾楷在江陵,欲得松之西上,除新野太守,以事难不行,拜员外散骑侍郎。义熙初,为吴兴故鄣令。在县有绩,入为尚书祠部郎。
  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上表陈之曰:“碑铭之作,以明示后昆,自非殊功异德,无以允应兹典,大者道动光远,世所宗推;其次节行高妙,遗烈可纪。若乃亮采登庸,绩用显着,敷化所莅,惠训融远,述咏所寄,有赖镌勒。非斯族也,则几乎僭黩矣。俗敝伪兴,华烦已久。是以孔悝之铭,行是人非;蔡邕制文,每有愧色。而自时厥后,其流弥多。预有臣吏,必为建立。
  勒铭寡取信之实,刊石成虚伪之常,真假相蒙,殆使合美者不贵。但论其功费,又不可称,不加禁裁,其敝无已。以为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则义信于仰止,道孚于来叶。”由是并断。高祖北伐,领司州刺史,以松之为州主簿,转治中从事史。既克洛阳,高祖敕之曰:“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尸边务,今召为世子洗马,与殷景仁同,可令知之。”于时议立五庙乐,松之以妃臧氏庙乐亦宜与四庙同。除零陵内史,征为国子博士。
  太祖元嘉三年,诛司徒徐羡之等,分遣大使巡行天下。通直散骑常侍袁渝、司徒左司掾孔邈使扬州,尚书三公郎陆子真、起部甄法崇使荆州,员外散骑常侍范雝、司徒主簿庞遵使南兖州,前尚书右丞孔默使南北二豫州,抚军参军王歆之使徐州,□从仆射车宗使青、兖州,松之使湘州,尚书殿中郎阮长之使雝州,前竟陵太守殷道鸾使益州,员外散骑常侍李耽之使广州,郎中殷斌使梁州、南秦州,前员外散骑侍郎阮园客使交州,驸马都尉奉朝请潘思先使宁州,并兼散骑常侍。班宣诏书曰:“昔王者巡功,群后述职,不然则有存省之礼,聘眺之规,所以观民立政,命事考绩,上下偕通,遐迩咸被,故能功昭长世,道历远年。朕以寡闇,属承洪业,夤畏在位,昧于治道,夕惕惟忧,如临渊谷,惧国俗陵颓,民风凋伪,眚厉违和,水旱伤业,虽勤躬庶事,思弘攸宜,而机务惟殷,顾循多阙,政刑乖谬,未获具闻。岂诚素弗孚,使群心莫尽,纳隍之愧,在予一人。以岁时多难,王道未壹,卜征之礼,废而未修,眷被氓庶,无忘钦恤。今使兼散骑常侍渝等申令四方,周行郡邑,亲见刺史二千石官长,申述至诚,广询治要,观察吏政,访求民隐,旌举操行,存问所疾,礼俗得失,一依周典,每各为书,还具条奏,俾朕昭然若亲览焉。大夫君子其各悉心敬事,无惰乃力!其有咨谋远图,谨言中诚,陈之使者,无或隐遗。方将敬纳良规,以补其阙,勉哉勖之,称朕意焉!”
  松之反使,奏曰:“臣闻天道以下济光明,君德以广运为极。古先哲后,因心溥被。是以文思在躬,则时雝自洽,礼行江汉,而美化斯远。故能垂大哉之休咏,廓造周之盛则。伏惟陛下神睿玄通,道契旷代,冕旒华堂,垂心八表,咨敬敷之未纯,虑明扬之靡畅,清问下民,哀此鳏寡,涣焉大号,周爰四达,远猷形于雅诰,惠训播乎遐陬。是故率土仰咏,重译咸说,莫不讴吟踊跃,式铭皇风,或有扶老携幼,称欢路左。诚由亭毒既流,故忘其自至,千载一时,于是乎在。臣谬蒙铨任,忝厕显列,猥以短乏,思纯八表,无以宣畅圣旨,肃明风化,黜陟无序,搜扬寡闻,惭惧屏营,不知所措。
  奉二十四条,谨随事为牒。伏见癸卯诏书,礼俗得失,一依周典,每各为书还具条奏,谨依事为书以系之后。
  松之甚得奉使之义,论者美之。转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
  上使注陈寿三国志,松之鸠集传记,增广异闻,既成,奏上。上善之,曰:“此为不朽矣。”出为永嘉太守,勤恤百姓,吏民便之。入补通直,为常侍,复领二州大中正,寻出为南琅邪太守。十四年,致仕,拜中散大夫,寻领国子博士,进大中大夫,博士如故。续何承天国史,未及撰述,二十八年卒,时年八十。
  子骃,南中郎参军。松之所着文论及晋纪,骃注司马迁史记,并行于世。

校记
 
卷 校
一 曹瞒传曰 何焯据太平御览增
一 真 何焯据资治通鉴改
一 追 何焯据太平御览增
一 子远 从翁同书说
一 遣 从何焯钱大昕说增
一 孟玉 据后汉书徐璆传改
一 勒书 何焯据书苑菁华改
一 子桓 从何焯沈家本说
一 箄于 据文选三五李善注改
一 王 从何焯陈景云赵一清说删
一 允 从赵一清说改
一 而 意改
一 衎 据文馆词林六九五改
一 不 据钱仪吉说删
一 袖 从文馆词林六九五改(下同)
一 东里衮 据三少帝纪及通鉴六八改
一 崔钧 从陈景云说
二 十三年 从赵一清说
二 日 从何焯说
二 十月 从卢文弨潘眉等说
二 火扑 从何焯说
二 于时 从赵一清说
二 诗 据宋书符瑞志改
二 高陵 据隶释改
二 德服 据隶释改
二 着 据隶释改
二 邦民心之系于魏 据隶释补
二 袗裘 从何焯胡玉缙说
二 觊 从赵一清说改
二 十 卢文弨据宋书删
二 春 从何焯说删
二 计孝 据资治通鉴六九胡注改
二 于 从何焯说删
二 云翘 从潘眉说
二 文始 从潘眉说
二 大韶 从潘眉说
二 思慕过唐 据艺文类聚一三
三 质任 据三国志辨误上
三 志 从何焯说改
三 败 从何焯说增
三 逮 据吴勉学刊本改
三 大吉 从何焯说
三 右 赵一清据卫臻传及宋书百官志改
三 章斌 从周寿昌侯康说
四 徐他 据许褚传改
四 书云 各本均误
四 州泰 从陈景云说改
四 欤贰〈优嗣妓
四 之 从潘眉说
四 臣毓 据三国志辨误上
四 臣袤 据三国志辨误上
四 臣桢 从潘眉说
四 臣阁 从潘眉翁同书说
四 郃阳 据后妃传改
四 袤 从潘眉说
四 戊寅 从沈家本说
四 安风津 从赵一清潘眉说
四 云 殿本考证据太平御览增
四 上洛 据宋书符瑞志
四 卿等 从资治通鉴七七胡三省说
四 前诏 从潘眉沈家本说
四 燕觌之敬 据礼文王世子
四 长 据北堂书钞衣冠部中及开元占经一一三增
五 敬侯 从钱大昭说
五 睿 原书避明帝讳作‘讳’
五 世妃 从陈景云说
五 享祀 从陈景云说
六 张咨 据孙坚传及后汉书董卓传改
六 今 从何焯说改
六 东下 从陈景云说
六 ?胡 从何焯说
六 讨 何焯据册府元龟增
六 左髭 从何焯潘眉等说
六 沮授 从陈景云说改
六 竭 从何焯沈家本说删
六 身首 据文选四四增
六 说文 从赵一清说
六 九月至二月 据通鉴考异改
六 太公 据郝经续后汉书九改
六 事 据郝经续后汉书九删
六 我 从李慈铭说增
六 屠各 从陈景云说改
六 子 从何焯说改
六 公绪 从陈景云钱大昭说改
六 中平 从陈景云说改
七 奋武 据宋书百官志改
七 封丘 从钱大昭说改
七 引还 从何焯说删
七 术 从殿本考证说
七 当自首 从何焯说
七 则 据后汉书臧洪传注增
八 子 从何焯说删
八 位 从钱大昕说删
八 收 从陈景云说改
八 淩统 卢弼云二字未详
八 归降 从沈家本说
八 杜濩 据武帝纪及资治通鉴六七改
九 击破吕布军 从卢弼说删
九 及 衍文
九 舍 据通鉴六七增
九 休督 从陈景云说改
九 为念 从何焯说删
九 媦 从陈景云说改
九 为□ 从卢弼说
九 故 从何焯说删
九 某守虽后 何焯据太平御览增
九 彦纬 从钱大昕说
九 意 从何焯说改
一0 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 据后汉书荀彧传及资治通鉴六二增
一0 东京榛芜 据后汉书荀彧传及资治通鉴六二增
一0 鼓史 从何焯说
一0 綀布 从何焯钱仪吉说
一0 注 据三国志辨误上增
一0 守善 从何焯说改
一0 煇 据三国志辨误上改
一0 万 从何焯说删
一一 受 从何焯说改
一一 耳 从何焯说增
一一 母 据晋书王裒传改
一一 二宫 据三国志辨误上
一二 伟 从何焯说改
一二 调 据殿本考证
一二 百官名 从何焯沈家本说改
一三 尸主事之臣栒音荀豳地 此汉书注文刻者误入
一三 子孙 据汉书郊祀志删
一三 常侍 从陈景云说改
一三 要召 从何焯说
一三 陈群 据三国志辨误上改
一三 王弘 据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