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挡它的生长。现在因为一个人敢讲话就施恩于他,就好像专为一块土地下雨一样,那块土地是不会生长东西的。”于是就走下台阶离开了。
文公找他找不到,于是一辈子就常念《甫田》这首诗来警惕自己。
6。 助人者安乐
当孝宣皇帝还小的时候,邴吉曾暗中帮助过他。后来孝宣皇帝即位,大家都不晓得这事,邴吉也没有说。当邴吉从大将军长史转迁到御史大夫时,宣帝知道了,要封赏他。刚好碰上邴吉生病,宣帝就派人带着做官的大印趁他还活着的时候去封赏他。太子太傅夏侯胜说:“他不会死,我听说暗中帮助人的人一定享受得到安乐,并且把这种安乐绵延给子孙;现在他还没有享受到安乐就病得很厉害,这并不是无可救药的病。”后来,果然他们病好了,就封他做傅阳侯,终于享受到他的安乐。
7。 非臣之力
魏文侯进攻中山,乐羊为将军。攻下中山后,回去报告文侯,有自我表功的神色。文侯告诉主书说:“叫那些大臣和宾客献上报告来。”主书拿了两箱子进来,请乐羊看,都是责难进攻中山时发生的事。乐羊北面再拜说:“攻下中山,不是我的功劳,是人主的功劳。”
8。 与百姓共苦
平原君回到赵国,楚国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魏国信陵君也强夺晋鄙的军队去救赵。两处的大军还没有到,被秦国攻打的赵的邯郸城非常紧急,快要守不住了,平原君非常担忧。
邯郸传舍吏的儿子李谈对平原君说:“您不担心赵国亡国吗?”平原君说:“赵一亡国就是我当俘虏,怎么不担忧呢?”李谈说:“邯郸老百姓,拿骨头当柴,又交换子女当饭吃,可以说非常艰困;而你的后宫有几百名宫女,妇妾都穿丝绸的衣服,厨房有的是多余的食物;士民的武器都用完了,有的就削木头做为矛戟;而你却拿器物钟声来自我玩乐,假如秦灭亡了赵国,你怎能有这种享受?如果保全了赵国,你还怕缺少什么吗?你如果真能把你的夫人以下统统编进军队里去,分工合作,家里有什么统统分给军队去吃用,只有这样在危险困苦时才显示出你的恩惠。”于是平原君照着他的计划去做,而三千士人都很勇敢地为他出生入死,跟从李谈去追击秦军。秦军向后撤退了三十里,刚好也碰到楚魏救兵来到,秦军就停止攻击。李谈死后,他的父亲被封为李侯。
9。 有德于人必有福报
秦缪公曾经在出巡的时候丢失了他的骏马,自己去找,结果看到别人已杀了他的马,大家正在分肉吃。缪公就说:“这是我的一匹骏马。”吃马的人都害怕地站起来,缪公说:“我听说吃马肉的人,不喝点酒将要中毒死去。”于是就依次让他们喝酒,那些杀马的人都惭愧地离去。
过了三年,晋国进攻秦缪公,包围了他,以前那些吃马肉的人都说:“可以出生入死地报答吃马肉又喝酒的恩惠了。”于是就帮秦缪公从晋军里突围出来。秦缪公终于解救了危难,战胜晋国,虏获惠公而回。这是先以德待人而后自己受福的道理。
10。 楚庄王的福报
楚庄王以酒宴招待文武大臣。黄昏的时候,大家都喝得很高兴,灯火忽然熄了,于是就有一个人拉美人的衣服,美人就拉断对方帽子的带子,并且告诉楚庄王说:“今天灯火熄灭的时候,有人拉我的衣服,我于是就拉断了他帽子上的带子,赶快把灯点起来,看谁的帽子上没有带子。”楚庄王说:“招待大臣们饮酒,把他们给吃醉了,何必要显示你的节操,而对士人加以侮辱呢?”于是就交代左右的人说:“今天晚上同我在一起喝酒,不把帽子的带子拉断的人表示不快乐。”一百多位文武大臣,每个都拉断帽子上的带子,并点上灯,最后大家都喝得很高兴地离去。
过了两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一个大臣经常在行阵的前面,非常勇敢地杀敌,两军五次交锋,五度奋战,首先把敌人打退,到最后获得胜利。楚庄王就感到很奇怪,问道:“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品德,又没有特别待你,你为什么这样毫不犹豫地为我牺牲?”答道:“我该被处死,以前酒醉失礼,你隐瞒着不把我杀掉;我始终感怀你的恩德,想报答你,常常希望能为你牺牲,用我的热血飞溅到敌人身上去,我就是那天晚上被拉断帽带子的人。”最后打败晋军,楚国就因此强盛,这就是暗中助人的人一定有好报。
卷六 施恩必有福报(3)
11。 德与怨不分大小
赵宣孟将到绛那个地方去,看到枯桑下有一个饥饿的人躺在那里不能动,宣孟下车亲自口含食物喂给他吃。饥饿的人先吞了两口食物才能睁开眼睛,宣孟问他为什么饿到如此地步?答道:“我住在绛,归来以后粮食吃完了,既羞于讨饭,又不想自尽,所以才到这种地步。”宣孟供给他饮食,并送两块肉,他行礼领受,但不敢吃,问他为什么,他说:“刚才吃的食物味道好,要送给我的老母亲吃。”宣孟说:“你先把这个吃掉,我另外再给你。”于是又替他盛了一些食物,另外又给他两块干肉和一百个钱。
到了绛,过了三年,晋灵公想要杀宣孟,在房子里埋伏士人,把宣孟叫来一同喝酒,宣孟知道了,饮酒中途跑出来。灵公命令房中士人赶快去杀他,其中有一人追得很快,等他追上了宣孟,就对宣孟说:“果然是你!让我代你牺牲。”宣孟说:“你叫什么名字?”那人返身回去,又说:“你为什么要问我的名字?我是那棵枯桑下饥饿的人。”于是就返身回去与武士相斗而死,而宣孟得以活命,这就是所说的德惠。
所以把恩惠施给君子,君子就能托你的福;把恩惠给小人,小人就能为你尽力;把恩德给一个人而一个人就能活下去,何况把恩惠给一万人呢?所以恩德不分大小,怨仇也不分大小,怎么可以不多积德,而除去怨仇呢!一定要对别人有好处!对别人多做好事,将来定有好报;和别人结怨,将来一定有恶报。内心怎样,表现在外面的就怎样,这都需要注意,这就是《书经》上所说的德无大小的说法。《诗经》上说:“勇武的武夫,正是公侯的保卫者。”又说:“有那么多的贤士,文王的天下才能够太平。”人主怎么可以不重视士人呢!
12。 袁盎不杀从史
汉孝景帝的时候,吴、楚两国反叛,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奉使到吴国,吴王想用他做将军,他不答应。吴王想杀他,派一名都尉率领五百人来围攻袁盎。
袁盎做吴国宰相时,从史和袁盎的侍女私相往来,袁盎知道,但并没有揭穿他,仍然像老朋友那样的去待他。有人告诉从史,从史畏惧就想逃走,袁盎自己追上去,并把侍女送给他,又让他再做从史。
等到袁盎奉使吴国,被吴人包围的时候,那位从史刚好是监守袁盎的校司马,晚上拉袁盎起来,说:“你可以离开了,吴王预定在明天早晨杀你。”袁盎不相信,说道:“你为什么这样?”司马说:“我过去是你的从史,又和你的侍女私下往来。”袁盎于是很恭敬地说:“被你当作自己人,我实在不够资格连累你。”司马说:“你去,我也将要逃亡,我跟你亲近,还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就拿起刀子割破帐幕,率领他的部属逃去,命令其他的人也逃走,袁盎终于能回去向朝廷报告。
13。 豫让报恩
智伯和赵襄子战于晋阳,智伯不幸阵亡。智伯的大臣豫让很生气,由于他的声音能使赵襄子察觉,于是就伪装自己,吞下木炭以改变自己的声音。赵襄子将要出门的时候,豫让假装死人模样,躲在梁下,驾车的马受到惊吓不敢前进。赵襄子生了怀疑,叫使者看看梁下,结果是豫让躲在那儿,赵襄子欣赏他的义气,不杀他。豫让因为抵偿窃盗的罪,穿上囚犯的红衣,去修补宫廷,赵襄子又有察觉,就说那一定是豫让。赵襄子把他抓来,问道:“你最初追随中行君,智伯杀中行君,你不肯一同牺牲,反而还要效忠他;现在我杀智伯,你反而伪装像有恶疮的样子,吞下木炭,使自己变为哑巴,想要杀我,为什么和以前的行为不同呢?”豫让说:“中行君把我看做一般人,我也拿一般人的礼节待他;智伯拿朝士的礼节待我,我也以朝士的礼节对他效忠。”襄子说:“这不是仁义,但你实在是个壮士啊!”于是把自己关进马棚里,三天滴水不入口,来礼遇豫让,豫让自然知道赵襄子的用意,就自杀了。
14。 事主以勤
晋君要驱逐栾盈的家族,告诉他的家臣说谁敢跟着他,就会跟他一起死。家臣说:“辛俞要去。”官吏找到了辛俞将要杀他,晋君说:“叫你不要去,你为什么要去?”辛俞答道:“我听说三代都做人家的家臣,应该把主人当作君主看待;两代都做人家的家臣,应该把他当作主人看待;要以死效忠人主,要以勤效忠主人,因为平常受的赏赐太多。现在我家有三代都作栾氏的家臣,接受他的赏赐更是太多,我怎敢怕死而忘了三代追随他的恩惠呢?”晋君就放了他。
15。 张良刺秦
留侯张良的祖先开地做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宰相。父亲叫做平,做厘王、悼惠王的宰相。悼惠王二十三年的时候,张良的父亲平去世。二十年后,秦灭韩国,那时张良年纪小,还没有在韩国做官。
韩国被灭亡之后,张良带着家童三百人。弟弟死了也不埋,耗尽家财收买刺客谋刺秦王,来替韩国报仇,由于从他的祖先开始到他父亲前后五代都做韩国的官。于是就到淮阳学礼;东去见到沧海君,并得到一位会舞弄重一百二十斤大铁椎的大力士。秦始皇到东边巡视,张良和大力士在博浪沙趁秦始皇不备的时候袭击他,结果却击中了副车。秦始皇非常生气,到各处大事搜索,并悬赏缉捕。张良换姓改名,深藏密隐,后来终于随汉高祖灭秦。
16。 士为知已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