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时期的张鲁,可谓志得意满!爷爷传下来的天师道,终于在他手中发扬光大,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问题是,苹果熟了,就该掉下来了;人走到了顶峰,前面往往就是悬崖!
张鲁哪里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占据了东川、汉中,朝廷自己忙得不可开交,见一切已是既成事实了,奈何他不得,便勉强封他个“汉宁太守”。张鲁当然不满意,凭什么我只是个“汉宁太守”?我的地盘明明比刘璋还大嘛!那小子都是个“益州牧”!
要怪就怪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贼曹阿瞒!所以,张鲁动不动就对左右说:“我欲自称汉宁王,督兵拒曹操,诸君以为何如?”
左右臣下都给他吓坏了!连忙给他讲解“高筑墙,缓称王”的道理,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一天到晚就念叨着“汉宁王”、“汉宁王”……
所以说,每个人屁股所坐的位置,最好和他的大脑容量相吻合,否则就非常容易出问题!
公平地讲,张鲁之所以被后来的天师道教众尊为“系师”,他在宗教管理上还是很有一套的。张鲁不仅完善了张道陵、张修所创建和改进的天师道组织,还别具一格地加上了自己的创新。
他命令在他管辖的范围内,广建“义舍”,里面摆上“义米”、“义肉”。来往的人,量腹而食。不可以吃得扶着墙出去,更不可以“吃不了,兜着走”。否则,嘿嘿,小心张天师派鬼怪取你小命!
大家一听是鹤鸣山张天师的子孙设下了“机关”,个个悚然!哪里还敢贪小便宜?结果当时的东川一带,就如同中学课本里彭荆风的那篇《驿路梨花》一样,到处有不要钱的饭吃。吃完了怎么办?不要紧,咱张家的米有的是!
当时的张鲁的辖区,除了他以外,根本没有朝廷规定的地方官吏。一切的日常行政工作,皆由天师道的“祭酒”、“治头大祭酒”掌管。史书记载:那时的东川、汉中一带,“犯法者,原有三次再行之于刑。有小过者,命其修路百步,则罪除。不置官吏长使,皆以祭酒为治,雄居巴、汉三十年,民夷信向之。”
看起来这东川几乎就是后来的延安了!其实情况大不一样,张鲁在政治方面的功夫,简直就差得太远了!《三国演义》中的张鲁,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的典型。
首先,他任用奸邪小人,有对姓杨的兄弟,哥哥叫杨柏,弟弟叫杨松。这兄弟二人,有松柏之名,而行禽兽之实!收受贿赂,私通敌寇,大进谗言。张鲁却视为心腹,言听计从。明明有个虎将马超来投靠,被这哥俩一撺掇,硬生生地逼反投靠了刘备。
其次,为人主者,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马超部下的虎将庞德,多好的一员虎将?本来是想和马超一起走的,但生病留了下来。曹操来攻,张鲁急来抱佛脚,请庞德出马。庞德一开始便胜了一场,这本来是件好事,但被杨松在耳边这么一说,张鲁便疑心他“卖此一阵”!叫刀斧手推出去斩了!后来被人苦劝放了,却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你来日出战,不胜必斩!”
庞德一个人怎么胜曹操的大军?一狠心干脆投降了曹操!
庞德的投降,成为压垮张鲁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从此之后,张鲁再无可用之人,只好弃城而逃。他谁都不带,偏要带着杨松!
曹操大军紧跟着杀到,杨松给张鲁出的最后的计谋竟然是:“某守城,主公当亲与决一死战!”
后人说的话很有道理,“俺坚决相信你,就像昏君相信奸臣一样!”张鲁就是这样的人,杨松这样的计谋,他竟然也坚决相信了!结果领兵出阵,“未及交锋,后军已走。”
张鲁只好跟着跑,跑到城下一看,杨松紧闭大门!没有办法,只好下马投降了曹操!
曹操拿下汉中后马上做了两件事:一是原谅了张鲁;二是处斩了杨松,以收民心!
——你看看别人的政治水平
曹操这个人的名声不好,有一点就是因为喜欢杀掉那些已经归降的的“主公”!例如荆州刘琮,明明已经降了,给曹操省下了很大的功夫,却还是被许褚铁骑全家杀尽!
但张鲁他却没有杀,原因是张鲁在逃跑前,做了一件好事。手下劝张鲁,咱们撤退以前,应该把仓廪府库给烧了,免得便宜了曹贼!
张鲁却不同意,他说:“我向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得达;今不得已而出奔,仓廪府库,国家之有,不可废也!”
结果曹操来了一看,“见鲁封闭库藏,心甚怜之。”张鲁投降之后,念在他封仓库之心,优礼相待,还封他为镇南将军。
其实,从张鲁一向的表现看,哪里会是一个一心想归顺朝廷的人?真正的原因是,老张家三代人,辛辛苦苦,五斗又五斗,积攒下来的那点米,多么不容易啊!怎么舍得一把火烧掉?
人的命运就是这么奇妙,这区区的五斗大米,在幕启之时,帮助张家平步青云,建教立业;同样又是这五斗米,在幕落之时,又使张家的后人,免除了生死之劫!(十八)
魏建安二十一年,天师道第三代传人,“系师”张鲁去世,葬于邺城东(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张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周围的人们看得清清楚楚,这位张天师,并没有像他的祖父、父亲一样,白日飞升。
但人们不得不承认,张鲁是个传奇性的人物,他把张道陵传下来的天师道逐步完善,并且发扬光大,最终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顶峰!但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天师道在达到顶峰后,又在他手中迅速地衰落。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张鲁在中国历史还创造了一个吉尼斯纪录,在汉人统治的地区,他建立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虽然小是小,但就此一家,别无分店。孔子的后人向来瞧不起龙虎山张家,但这一点他们是望尘莫及的!
张鲁降曹后,曹操并没有丝毫为难他。倒也不是怕把他逼急了,使出祖传的法术来。曹操很清楚,当年张道陵在青城山大战时用的法术,如果张鲁只会三成,他的几十万大军就不用回家了。
曹操看到这张鲁积攒了这么多米,并且没有烧掉,心里很是高兴。打仗这买卖,其实打的就是粮食,“当兵吃粮”嘛,没有粮食谁愿意替你卖命?——张鲁真是个实在人呐!曹操叹道,而且还是个节约粮食的标兵!
另一方面,曹操心里也有些犯嘀咕:这全国各地,信五斗米道的愚民很是不少,例如张道陵的弟子赵升就是从东吴来的。要杀张鲁非常容易,咔嚓一声人头落地,我就不信他会金钟罩、铁布衫!问题是,杀了他一个,手下这么多五斗米道的追随者怎么办?
曹操是见识过黄巾起义的,同样是“道家”,当时的皇帝没有操作好,结果就毁了大汉朝几百年的基业。曹操左思右想,办法只有两个,一是斩草除根,见到读《老子想尔注》的家伙就砍头!二是把张鲁好好地养着,龙无头不行,“系师”被我捏在手里,其他的众弟子们还不乖乖听命?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玩得最顺手的游戏!几番权衡之后,曹操宣布: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鲁五子皆为列侯!
郎中侯是个县侯,镇南将军属“四镇将军”之一,地位仅次于三公。要知道,曹操自己也不过是“三公”之一。大家再回忆一下,张鲁在归降之前,做的是什么官?——汉宁太守!按品轶来看,大概只有正五品。
这样的结果让张鲁的手下苦笑不已:打了败仗投了降,反倒大大地升官了!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众人黯然伤神,曹操下令: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于是,张鲁及其僚属,带著他们的宗教组织一同北迁。在古代,千里搬迁,是一件非常伤筋动骨的事情。但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张鲁哪里还敢多说半句?
到了邺城,曹操还假惺惺地说,你看,幸亏俺有先见之明。这不,整个汉中都被大耳贼刘备给抢占去了,连老夫自己都折却门牙两粒!还好把诸位提前请了过来,否则,落在大耳贼手里呀,嘿嘿!
张鲁躬身谢道:“多谢丞相关照,才免得小人等遭受大耳贼的毒手。”
曹操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咱们两亲家,还这么客气干什么?您太见外了,太见外了……”
在此以前,曹操已经派人来提亲了,希望张鲁可以把他的女儿,许配给自己的儿子燕王曹宇。到了这个时候,张鲁还敢说什么?他知趣地给五斗米道发布了一条戒令,叫做《大道家令戒》,其中有这么几句话:
“既得吾国之光,赤子不伤。身重金累紫,得寿遐亡。七子五侯,为国之光,。将相掾属,侯封不少,银铜数千,父死子系,兄亡弟荣,沐浴圣恩。……”
至此为止,天下五斗米道众,有的死心塌地埋头做良民;有的浪迹天涯,星散四方。组织分散,势头大减!张鲁无计可施,只有埋头读他的《黄帝九鼎太清丹经》,但心烦意乱,怎么也读不进去!不禁仰首长叹:早知道做人这么难,还不如去做神仙算了!
他现在才知道,父亲是一个多么明智的人啊!
曹操父子见天师道慢慢衰落,便逐渐放下心来,对亲家张鲁也变得爱理不理的。曹操还好一点,曹丕这个人就比较刻薄了。
那时经常有方士之类的上门来自我推销,说有仙术献给大王。曹丕是个聪明人,博览群书,对汉武帝时期的方士栾大等人的伎俩早就了然于胸。但闲空时,也喜欢叫他们进来表演一下,然后当场戳穿,以图个乐子!
曹植曾经记载说,当时“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但招来之后,却“自家王与太子及余兄弟咸以为调笑,不信之矣。”
你不信就算了,却还要羞辱别人!曹丕笑完之后,还满殿地东张西望,大惊小怪地叫道:“张亲家公在哪里呀?有没有看到刚才的精彩表演呀?给点点评好不好?——不要推辞嘛!谁不知道,您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嘛!”
张鲁死后不